明日方舟文月(明日方舟文月種族)
群友們好啊,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明日方舟款游戲的攻略如明日方舟陣容如何搭配、明日方舟肉鴿怎么過、明日方舟卡攻略、明日抽卡建議、明日方舟精二建議等內(nèi)容
明日方舟豎圖(明日方舟一圖流網(wǎng)站)
大家好,感謝邀請,今天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明日方舟沒有網(wǎng)(明日方舟網(wǎng)文)的問題,以及和明日方舟沒有網(wǎng)(明日方舟網(wǎng)文)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還不太明白的話,也沒有關系,因為接下來將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解決大家的問題,下面就開始吧!
明日方舟沒有網(wǎng)
明日方舟電力不足怎么辦,一些玩家在升級基建的時候會遇到電力不足的情況,第一這個情況并不是說你無人機不夠,而是和發(fā)電站有關系,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解決方法吧。
電力不足的原因是因為你發(fā)電站等級太低,或者說你的發(fā)電站太少了,可以發(fā)的電不夠支撐你接下來要升級的房間,所以這里解決方法有兩個:
1、升級你的發(fā)電站
升級發(fā)電站可以讓你總共的電變多,這樣就可以維持你接下來要升級或者建造新的房間了
2、如果發(fā)電站已經(jīng)升到最高級了,那么你可以拆掉一間制造站來做成發(fā)電站,因為252的話,五間制造站,想要升級的話電力是不夠的,也不夠你接下來建第四個宿舍,所以可以使用243的模式。
明日方舟沒有網(wǎng)
鷹角網(wǎng)絡今日針對國外游戲廠商Oldeus宣傳視頻與《明日方舟》劇情動畫高度相似發(fā)布聲明。
鷹角網(wǎng)絡表示從未與Oldeus達成過任何形式的合作關系,也從未以任何形式授權其使用任何《明日方舟》相關素材。截至本公告發(fā)出,公司未收到任何來自Oldeus的聯(lián)絡信息。其相關聲明與事實不符,并對公司形象和聲譽造成了惡劣影響。
國外游戲廠商Oldeus于1月6日發(fā)布了旗下游戲產(chǎn)品的宣傳視頻,但被指出與《明日方舟》的第八章劇情動畫的情節(jié),場景等方面高度相似。目前,鷹角已對Oldeus的相關侵權行為進行了取證工作,并白其發(fā)出停止侵權警告函,要求刪除所有侵權內(nèi)容和不實聲明。
Oldeus回應稱本意并不是抄襲,只是從中汲取靈感,Oldeus也承認兩者間存在較多相似之處。目前這段視頻已經(jīng)被刪除。
明日方舟沒有網(wǎng)
截止到了2022年明日方舟的三年流水數(shù)據(jù)也能進行一個大體的小編綜合認為了,借此來統(tǒng)計一下明日方舟三年的流水數(shù)據(jù)對比,和其他主流二次元手游一樣,穩(wěn)定下降輝煌不再,不過限定池依舊能騙氪,這點不用擔心,整體走勢雖然說整體趨于下降的趨勢,不過綜合看著還可以。
雖然說是三年的流水對比,但是明顯2019年的時候游戲剛開服,所以前4個月沒有流水,數(shù)據(jù)對比比較吃虧,但即便如此,2019年鷹角依舊憑借明日方舟拿到了25億的流水表現(xiàn),只能說離譜,手游這種,一旦火起來了,那真的是比搶還要更能發(fā)家致富啊,只能說明日方舟一開始開局真的是太完美和成功了。
然后到了2020年的時候,能明顯看到流水開始下降,主要是限定池年卡池開啟后,直接割了一波韭菜,引發(fā)了不少玩家的退坑潮,導致2月份直接GG了,創(chuàng)造了歷史新低,首次跌破了一個億的流水。而這個月的干員似乎是刻俄柏,看來小刻承擔了太多的壓力啊,關鍵也是年后玩家的氪金熱情下降了不少。
之后的表現(xiàn)開始逐年遞減,不過周年慶還有1.5周年慶的時候表現(xiàn)突出,直接拿到了3.2億還有2億,可見限定池的威力,而8月的1.4億,托付于棘刺的表現(xiàn)吧。而2020年的新低,是山的卡池造成的,事實證明玩家真的不怎么看強度,福瑞控數(shù)量還是不太多。
2021年開始,整體流水下降趨勢明顯,但是雖然說整體下降,但綜合流水走勢不差,一看總量,就下降了8000W左右,問題不大,關鍵是玩家的心態(tài)轉變是關鍵的,開始佛系了,普通六星卡池基本上不碰,你看看靈知還有遠牙的流水就知道了,但是核心重點都集中在了限定池上,二周年這個凱爾希+紅蒂騙氪4個億,去之前的W+溫蒂都犀利,只能說離譜,看來明日方舟這個表現(xiàn),就算是下降趨勢為主,少說還能堅持10年沒啥大問題。
明日方舟是哪天發(fā)售的?
明日方舟這款游戲,開始的時候先是聽別人說的,差不多都使高度的贊揚,但是等到我真正的去體驗這款游戲才感覺差強人意,文案沒有趣味性,畫面枯燥,劇情不算好,先失憶后反轉(現(xiàn)在還沒有反轉一般而言,到了**不部分會反轉)。
不過對于人物的設定,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游戲人物關系網(wǎng),簡練清楚。不過好好的關系網(wǎng)卻因為信息的缺失,使其存在的必要降低。
總體來說,可玩性一般,沒玩過的朋友可以試一試,也是打發(fā)時間的游戲。
taptap的明日方舟是官服嗎?
現(xiàn)在游戲可玩性真的很低,入坑20天以上的人,只要肝一點的,基本都能通關所有主線活動突襲。
基建建完就是個收菜游戲。
你游玩家留存率高是我見過少有的一類,但即使如此,我游戲里面的好友也有人開始棄坑了。
然后就是一些開服沖動抽卡充了不少錢,又不甘心就這么浪費錢,期待yj能早日充實游戲,對游戲有所期待的人,在玩著收菜游戲,但玩家的耐心是有極限的。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家好,明日方舟刷石頭(明日方舟刷石頭還是裝置)相信很多的網(wǎng)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明日方舟刷石頭(明日方舟刷石頭還是裝置)也是一樣,不過沒有關系,接下來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明日方舟刷石頭(明日方舟刷石頭還是裝置)和明日方舟刷石頭(明日方舟刷石頭還是裝置)的一些知識點,大家可以關注收藏,免得下次來找不到哦,下面我們開始吧!
明日方舟刷石頭
明日方舟中要怎么進行搓玉呢?有什么具體的方法嗎?好多小伙伴們都有在問哦,小編今天就給大家?guī)砹岁P于這個搓玉的相關方法介紹啦!
明日方舟怎么搓玉
可以看到,合成源石碎片有兩個途徑:
①兩個綠石頭+1600龍門幣
②一個綠裝置+1000龍門幣
對比一個源石:一源石=180合成玉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是直接換劃算還是搓玉劃算呢?(以下考慮的是用源石換理智瘋狂搓玉)
一、龍門幣
我們以CE-5為標準,30理智等于7500龍門幣也就是1理智=250龍門幣
二、裝置和石頭
①裝置我們以s3-4為標準,15理智一次,可能掉落1/2個
我們估計為150理智15個,也就是10理智1個
②石頭我們以1-7為標準,6理智一次,可能掉落1/2個
我們估計為60理智15個,也就是4理智一個
③源石兌換理智
一源石=180玉
接下來開始換算
①一個綠裝置+1600龍門幣=一個源石碎片
10理智+6.4理智=16.4理智
兩個源石碎片等于32.8理智=20玉
※180玉=295.2理智
②兩個綠石頭+1000龍門幣=一個源石碎片
8理智+4理智=12理智
兩個源石碎等于24理智=20玉
※180玉=216理智
然而一個源石最高換140理智啊!好吧,就假設你的一切資源充足,一天24小時最多可以有多少玉呢?
一個碎片=一小時(無無人機加成)
一個訂單=兩小時(無無人機加成)
在干員技能加成下(默認百分之100加成)
24小時=48碎片=24單=480玉
24小時=24單
可以看出,一天最多搓玉500到700之間(注:這是一個制造站一個貿(mào)易站條件下,333可以翻兩倍多)(考慮無人機加成)但是這樣下來龍門幣和材料恐怕三四天就沒了
小編綜合認為:
裝置配方 :180玉 =295.2理智
石頭配方:180玉=216理智
在如此期望之下,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我們想通過在基建碎石搓玉,那么是 血 虧 !!還不如直接換來的合適。
好啦,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明日方舟搓玉方法介紹啦!
來源:9553
關于明日方舟刷石頭(明日方舟刷石頭還是裝置)的內(nèi)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明日方舟鼠年(明日方舟),以及明日方舟鼠年(明日方舟)對應的知識點,文章可能有點長,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閱讀完,增長自己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可以解決了您的問題,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明日方舟鼠年
引言:20世紀80年代格拉斯的創(chuàng)作概況
格拉斯將20世紀80年代稱為“奧維爾的十年”(“Orwells Jahrzehnt”),充滿了對人類未來深切的擔憂。他重讀了奧維爾的長篇**《一九八四》,針對此他提出了南北事務委員會,對此維利·勃蘭特給它的題目是“保證幸存者”——一幅昏暗的世界狀況畫面。
1982年11月,格拉斯在羅馬以“人類的毀滅已經(jīng)開始”(Die Vernichtung der Menschheit Hat Begonnen)為題講話。“我們的當代使未來變得很成問題。我們時代與日俱增的貧困、饑荒、餓殍遍地、嚴重污染的空氣、被戕毒的水源,這兒的酸雨,那兒因被砍伐殆盡而毀滅的森林,自動膨脹的武器儲備。”在1989年,這個十年之尾,格拉斯在羅馬俱樂部的年會上發(fā)表了題為“例如加爾各答”(Zum Beispiel Calcutta)的講話。
在這些年中間,格拉斯按照自己安排的寫作間歇,出版了《母鼠》(Die R.ttin,1986)。在寫作過程中,許多以母鼠為主題的素描畫、銅版畫和石版畫被創(chuàng)作出來并伴隨著他。情節(jié)安排發(fā)生于1984年,是對奧維爾**的反映,這一年按照**農(nóng)歷是鼠年。這本書是一種“用荒誕的藝術作品的方式來解決人類悲劇”的嘗試。像《比目魚》一樣,這部長篇**富于故事和情節(jié)支線,為讀者所理解,但是受到評論家們更多的是拒絕性的評判。
當?shù)聡€在討論母鼠的話題時,格拉斯攜他的夫人烏特·格拉斯前往加爾各答旅行了數(shù)月。對格拉斯而言,這是他的第三次印度之行,他說“我想看一下加爾各答的心臟”。他的所見被記錄在日記、用烏賊墨棕畫成的水彩畫和一首敘事詩里。他把由此誕生的書稱為《伸出舌頭》(Zunge Zeigen,1988,又譯為《亮舌》)。
一幅用炭筆畫的有關森林**亡主題三章相聯(lián)系的圖畫,格拉斯把它放在呂貝克市的瑪琳教堂長期展出。那些收集在集子《**木》(Totes Holz,1990)中的是在這次旅行中誕生的圖畫,他用格言式的語篇和有關森林狀況報道的節(jié)選加以說明。(注:參見位于德國呂貝克市“格拉斯之家”格拉斯文學創(chuàng)作講解文稿,由筆者自譯。)
第一節(jié) 《母鼠》的故事情節(jié)和敘事結構
正如格拉斯所說:“其實我每十年就寫一部敘事作品,從敘述的角度來看,它們都帶有那個十年的氣氛:《鐵皮鼓》是50年代的書,《狗年月》是60年代的,《比目魚》的敘述角度則具有70年代從覺醒的希望到已經(jīng)呈現(xiàn)的失望的強烈色彩,80年代出現(xiàn)的是《母鼠》。”(注:Günter Grass,Harro : Abenteuer der Aufkl.rung.Werkstattgespr.che.Steidl Verlag,Gttingen1999,S.192.)出版于1986年的《母鼠》,這個“人類通過各種方式自愿自我毀滅的故事”(注:Vgl.Ebd.,S.194.,)正是格拉斯對于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現(xiàn)的各種社會危機現(xiàn)象的反思與表達。環(huán)境污染、人**炸、第三世界的饑饉、地區(qū)性的戰(zhàn)爭、軍事擴張和軍備競賽,以及人類對科技的迷信等等,這些社會現(xiàn)象將人們拖進深重的恐懼之中。格拉斯關于人類開始自我毀滅和“文學不再具有能夠保障的未來”(注:[德]君特·格拉斯,林笳、陳巍等譯:《與烏托邦賽跑》,262頁,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的擔憂與彌漫于德國社會的恐懼緊密相連,《母鼠》的創(chuàng)作也符合他“文學始終與時代息息相關”(注:同上書,261頁。)的主張。正如薩比娜·摩澤爾所說:“《母鼠》不僅是啟蒙者格拉斯極端化的結果,而且也是對打上恐懼烙印的‘時代精神’的文學處理。”(注:Moser,:ünter GrasS.Romane und Erz.hlungen.Erich Schmidt Verlag,Berlin2000,S.124.)
《母鼠》面世之后,褒貶不一,爭論主要集中在它所表現(xiàn)的主題和使用的敘事藝術等方面。《母鼠》故事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交織、觀點似乎危言聳聽、敘事結構錯綜復雜,對閱讀和闡釋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格拉斯雖然不愿意成為自己作品的闡釋者,但是顯然他對《母鼠》情有獨鐘,在1999年斯德哥爾摩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他沒有提獲獎作品《鐵皮鼓》和《我的世紀》,而專門提及《母鼠》,戲稱是“它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注:郭穎杰譯:《待續(xù)……——君特·格拉斯在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的演講》,載《中華讀書報》,1999-12-22。),這既可以看作是格拉斯對《母鼠》內(nèi)容的映射,“要寫信給斯德哥爾摩……把老鼠的功績一一列出,讓那里至今糊涂的先生們明白:離開了老鼠,人類醫(yī)學、生物化學及其基礎研究等等會變得多么可憐。母鼠,看來你極有機會得獎呢”(注:[德]君特·格拉斯,魏育青譯:《母鼠》,178頁,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本章節(jié)出自該書的引文均出自該版本,以下引文將僅標出該書書名和頁碼,不再另做腳注。)。雖是戲謔之言,但是也可以看出《母鼠》在格拉斯心目中的地位。
一、《母鼠》的故事情節(jié)
在長達近500頁的《母鼠》中,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交錯,真實與虛構相互交織成各個層面,情節(jié)繁復,因此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并非易事。故事一開始,敘述者“我”想要一只老鼠,而且“必須是只母老鼠”(《母鼠》,2頁)作為圣誕節(jié)禮物,他如愿以償了。這只“圣誕鼠”是一只知識淵博、能言善辯的母老鼠,它與敘述者“我”唇槍舌劍,并闖入了敘述者的夢境,它洞悉一切并“開始教訓”,讓敘述者“再也沒說話的份”(《母鼠》,4頁)。在夢境中,“我”目睹了大爆炸摧毀全世界,體驗了人類自我毀滅的過程,“我”由于孤懸太空而幸免于難,但是與地球失去了聯(lián)系。在“我”和母老鼠的對話中,穿插著大爆炸前后發(fā)生的故事:傳媒大亨奧斯卡·馬策拉特的故事;“新伊瑟貝爾號”的女人們出海考察水母密度并尋找女權烏托邦維納塔的故事;面對瀕臨滅亡的森林,童話人物齊聚“松脆小屋”準備逃亡和反抗的故事;20世紀50年代制造“呂貝克奇跡”的偽造假畫者洛塔爾·馬爾斯卡特的故事等構成了《母鼠》的故事情節(jié)。
二、《母鼠》的敘事結構
《母鼠》的敘事結構相當撲朔迷離,五條敘述線索相互交叉纏繞,它們共同構成故事的敘事結構,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第一,敘述者“我”和“我”的圣誕節(jié)禮物母老鼠的對話構成第一條敘述線索,它也構成**的框架性情節(jié)。這只能說會道的母老鼠生活在地球上“我”寫字臺旁邊的一個籠子里,它越來越頻繁地闖入“我”的夢境,人鼠之間展開對話。在噩夢中,敘述者孤懸于太空中的一艘宇宙飛船艙內(nèi),陪伴他的母老鼠從鼠類的視角給他報道人類毀滅的世界末日預兆,并講述鼠類的歷史和自以為是的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他們還談論大爆炸后的所謂“后人類時代”的事情。母鼠斷言,人類“已是明日黃花,成了虛幻的記憶”(《母鼠》,4頁)。它以“一個美夢罷了”(《母鼠》,467頁)決絕地打消了敘述者今后“和平共處”的幻想,因為它認為人類何時滅亡的“決定權還在我們手里”,因為“將來只有鼠類獨領**”(《母鼠》,4頁)。
第二條線索是格拉斯20世紀50年代的**《鐵皮鼓》中的主人公奧斯卡·馬策拉特,這個“見證人兼作案者、叛逃者兼知情者”(《母鼠》,274頁)又被作者重新喚醒和發(fā)掘出來。在《鐵皮鼓》中剛到而立之年的鼓手奧斯卡,在《母鼠》中再度現(xiàn)身時已是六旬老翁和傳媒大亨。他經(jīng)營生產(chǎn)錄像片的大型媒體生意,“他研制出新的主意,怎樣能把還不存在的現(xiàn)實用圖像記錄下來;怎樣能把眼下發(fā)生的事讓它同時出現(xiàn)在屏幕上;現(xiàn)實與虛假的現(xiàn)實如何重疊,相互交叉,幾乎讓人區(qū)分不出來”(注:Günter Grass,Harro : Abenteuer der Aufkl.rung.Werkstattgespr.che.Steidl Verlag,Gttingen1999,S.196.),以此來控制公眾。他受邀榮歸故里,在故鄉(xiāng)但澤的卡舒貝地區(qū)參加外祖母安娜·科爾雅切克107歲華誕慶典。就在來自世界各地的有卡舒貝血脈的子孫們濟濟一堂,觀看奧斯卡播放記錄“后事”的先知祝壽影片時,大爆炸發(fā)生,世界毀滅。奧斯卡“從廚房廢墟中爬了出來,艱難地往客廳里扶手椅方向爬,往呼喚‘小奧斯卡’的外祖母身旁爬……現(xiàn)在他爬到外祖母腳下了。我們這位變矮了的馬策拉特先生目標明確地鉆到了外祖母層層疊疊的裙子底下,仿佛這是他畢生尋求的避難所”(《母鼠》,306頁)。
第三條線索是由女人們構成的。由包括敘述者的妻子達姆羅卡在內(nèi)的五位女人組成的團體登上了科學考察船“新伊瑟貝爾號”,打算在波羅的海測量水母密度,檢測海洋環(huán)境是否污染、失衡。“太太贈我老鼠,怎能來而不往。送她的禮物包在薄薄的棉紙里:手工著色的地圖上標著維納塔,這座沉沒海底的城市與波莫瑞海岸遙遙相對。”(《母鼠》,3頁)其實女船長達姆羅卡的真實意圖是尋找維納塔,這是一座傳說中象征著母權制的烏托邦城市,就等著有朝一日“由女人來拯救”(《母鼠》,91頁)。可是就在考察船快要到達目的地呂根島附近,盛裝的女人們準備投身這個女性天堂時,她們發(fā)現(xiàn)老鼠“已住進了維納塔,建立了自己的王國”(《母鼠》,300頁),這時大爆炸發(fā)生。一切都和女人們一起消失了,只有“船的殘骸在海上漂浮”(《母鼠》,312頁)。
第四、第五兩條線索是以敘述者建議傳媒大亨奧斯卡·馬策拉特拍攝的錄像片腳本展開的。第四條線索是圍繞《格林兄弟的森林》展開,隨著森林遭受破壞、瀕臨**亡,生活在其中的童話人物的生存也面臨威脅,漢塞爾和格蕾特爾、無手姑娘、萵苣姑娘、白雪公主和惡繼母還有七個小矮人、睡美人和王子、約德琳和約林格爾、青蛙國王和半老公主、女巫和巨人山妖、小紅帽、瘸侏儒等童話人物齊聚森林深處的“松脆小屋”,他們準備為森林瀕**而逃亡、反抗。就連童話的搜集者格林兄弟作為“負責處理森林**亡的問題”(《母鼠》,170頁)的部長和國務秘書也露面了。森林已經(jīng)**亡,童話人物的反抗也慘遭**。“沒了森林,童話就不復存在”(《母鼠》,13頁),而“森林完蛋了,人類也會完蛋的”(《母鼠》,222頁)。
第五條線索是圍繞奧斯卡·馬策拉特的影片《造假的50年代》展開,影片記錄了一樁偽造假畫案,呂貝克市的畫家洛塔爾·馬爾斯卡特是一個真實的人物。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受委托修復石勒蘇益格大教堂的壁畫,但是他并沒有修復,而是用自己的濕壁畫以假亂真,冒充古代哥特式真跡,使人們信以為真并轟動一時,被譽為“呂貝克的奇跡”(《母鼠》,73頁)。正像《母鼠》中描寫的那樣:“從前有一位畫家,據(jù)說因造假而聞名。不過這故事還沒開始就得更正,因為他從不造假,而是雙手并用描畫真正的哥特式作品。誰要是連這也不相信,那些鑒定書就全白寫了。”(《母鼠》,100頁)馬爾斯卡特之所以能成功,敘述者認為這是因為他“生逢其時”,因為50年代就是一個造假的年代——“作假和偽造漸漸成了普遍的生活方式”(《母鼠》,255頁),以至于“奇跡不斷,其中包括經(jīng)濟奇跡,它帶來的油水早在五十年代就頗為可觀了”,因為“俗稱‘山羊胡子’的烏布利希”和“老狐貍阿登納”(《母鼠》,73頁)這兩個民主德國、聯(lián)邦德國最大的政客就是“地地道道的造假者,今后仍然可以叫他們‘五十年代的贗品’”(《母鼠》,256頁),而“政客們的雙重作偽果真大有前途,不久就使全世界都相信,這個國家屬于一個戰(zhàn)勝國陣營,而那個國家屬于另一個戰(zhàn)勝國陣營”(《母鼠》,255頁)。
第二節(jié) 《母鼠》——一部生態(tài)**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世界越來越呈現(xiàn)出世俗化的末日景象:日益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水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的匱乏、環(huán)境和水資源的污染、氣候變暖和兩極融化引起的海平面升高及地區(qū)性的旱災或澇災、大氣污染和臭氧層空洞擴大等,還有人口激增以及貧窮和饑饉、地區(qū)性戰(zhàn)爭和**威脅等人為問題也日漸凸顯。盡管涌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環(huán)保組織、環(huán)保人士,還有憂心人類未來的有識之士,但是廣大的民眾依然是得過且過、茍且偷生,“一種新的非理性主義正威脅著未來”(注:[德]君特·格拉斯,林笳、陳巍等譯:《與烏托邦賽跑》,87頁,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作家們的責任心促使他們從關注民族、國家擴展到關心整個人類和自然,這表現(xiàn)在歐美文學家的作品中,德語文學也出現(xiàn)了生態(tài)文學的**。哀嘆自然和環(huán)境受到嚴重破壞和污染、批判西方后工業(yè)文明帶來的種種弊端、揭露和警告不受生態(tài)倫理控制的科學技術和工業(yè)生產(chǎn)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呼吁民眾樹立環(huán)保意識等成為這一時期文學最主要的主題。
20世紀80年代,格拉斯也逐漸把關注的視角從德國歷史更多地轉向社會現(xiàn)實,把**批判擴大到生態(tài)角度的文明批判。1982年11月在羅馬國際安東尼奧費特利內(nèi)里**獎頒獎儀式上,格拉斯在題為“人類的毀滅已經(jīng)開始”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當代使未來的前景變得沒有把握,在許多領域干脆把它排除在外,而且還生產(chǎn)出我們時代唯一的增長:貧困、饑荒、餓**、腐臭的空氣和污染的水源,這里因為酸雨,那里由于亂砍濫伐而毀滅的森林,還有不斷膨脹的足以使人類遭受多次毀滅的武器庫。”(注:同上書,264頁。)格拉斯批評人類“掠奪式開采不斷增長,生活要素的毒化得到**的辯護,兩個超級大國(及其衛(wèi)星國)的毀滅性的軍事潛力早已超越了瘋狂的界限”,而且對“源于自然界卻與自然界為敵的”人類提出了詰問:“人類是否能夠不考慮自己?他們,這些具有理性的、像上帝那樣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越來越全面地為自己發(fā)明毀滅的人類,也能夠對自己的發(fā)明說‘不’嗎?他們是否準備在人類的能力面前表示放棄,在受毀壞殘存的自然界面前變得知足一些?”(注:同上書,267頁。)格拉斯在《母鼠》里描寫了人類用自己研制的高科技手段把自己創(chuàng)造的文明徹底毀滅的可怕景象,又通過大災難后的唯一幸存者——一只母老鼠之口宣告:人類沒有未來。
按照通常對生態(tài)文學的定義和分類,《母鼠》當屬此列。
一、生態(tài)文學的定義、發(fā)展現(xiàn)狀和20世紀的生態(tài)**
“生態(tài)文學是以生態(tài)整體主義為思想基礎、以生態(tài)系統(tǒng)整體利益為最高價值的考察,表現(xiàn)自然與人之關系和探尋生態(tài)危機之社會根源的文學。生態(tài)責任、文明批判、生態(tài)理想和生態(tài)預警是其突出特點。”(注:王諾:《歐美生態(tài)文學》,11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生態(tài)文學側重于發(fā)掘造成考類與自然緊張、疏離、對立、沖突關系的深層根源,也就是造成考類征服和掠奪自然的思想、文化、經(jīng)濟、科技、生活方式、社會發(fā)展模式等社會根源。
生態(tài)文學的歷史和文學的歷史一樣久遠。在西方文學的兩大源頭——古希臘神話和《圣經(jīng)》中都有著豐富而深刻的生態(tài)思想內(nèi)涵。世界各國的神話傳說都突出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可以說是生態(tài)文學的最早源泉;《圣經(jīng)》中不但包含征服、統(tǒng)治自然的觀念,也有保護瀕臨滅絕物種的生態(tài)思想,例如,《母鼠》中提及的在大洪水之前,上帝讓諾亞把所有的物種不分貴賤都保留下來,所有的物種都有生存的權利。
生態(tài)災難的威脅和滅絕性危險伴隨著人類發(fā)展在不斷增強,與之相伴的還有生態(tài)**的發(fā)展,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態(tài)文學及其研究日益受到重視。生態(tài)文學思想根源深遠,生態(tài)哲學、生態(tài)學、生態(tài)神學、社會生態(tài)學和生態(tài)政治學思想,以及古希臘神話、北美印第安文學、盧梭的生態(tài)思想、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家的生態(tài)思想影響都很大。生態(tài)整體觀、欲望動力論批判、征服和統(tǒng)治自然觀批判、生態(tài)正義論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為20世紀生態(tài)文學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
二、德國生態(tài)文學的發(fā)展
作為歐美文學重要組成部分的德國文學,其生態(tài)文學的發(fā)生、發(fā)展也具有與歐美生態(tài)文學的相似性和相異性特點。
18世紀,由赫爾德(1744—1803)收集、整理和加工歐洲和德國民歌而成的民歌集《民歌中各族**的聲音》(1778年出版時名為《民歌集》),以及青年歌德(1749—1832)早期創(chuàng)作的受民歌影響的詩作,如《野玫瑰》《五月之歌》《歡會與別離》等,歌頌生活、自然和愛情,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歌德在《少年維特的煩惱》(1774)里描繪大自然,贊美大自然對人類神奇的影響力,抨擊了人類自視為自然之主宰的愚蠢和狂妄。與歐洲文學一樣,德國的生態(tài)文學在19世紀上半葉的浪漫主義時期也一度勃興。浪漫主義詩人的自然觀與青年歌德一致,許多生態(tài)詩歌的主題就是描寫大自然的美麗、贊美自然萬物旺盛的生命力、歌頌森林、贊美田園牧歌式寧靜的生活方式、抨擊與自然為敵的工業(yè)文明等。其中詩人阿爾尼姆(1781—1831)與布倫塔諾共同收集、編寫的民歌集《兒童的奇異號角》(Des Knaben Wunderhorn,Alte deutsche Lieder,1806—1808),“客觀上繼承了赫爾德搜集古代德國民歌的事業(yè),并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著深遠的影響”(注:余匡復:《德國文學史》,262頁,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許多德國浪漫派作家在作品中表達了德意志民族熱愛森林、喜愛漫游的傳統(tǒng)。弗·施萊格爾(1772—1829)這樣歌詠森林:
你已存在了好幾千年,
蓊郁、大膽的森林!
你嘲笑一切世人的技藝,
編織著你的綠茵。
……
這些挺直堅強的樹干,
不住地向上伸展;
地下的芽胚和生命力,
拼命地趨向青天。
……
自然,我感到了你的手,
吞吐著你的氣息;
也感到了你的心在緊逼著,
鉆進了我的心里。
(注:錢春綺譯:《德國浪漫主義詩人抒情詩選》,41~42頁,南京,江蘇**出版社,1984。)
施萊格爾和浪漫派作家曾歌詠過的德國大地上那一片片郁郁蔥蔥的茂密森林在100多年后的1990年成為了格拉斯筆下的《**木》(Totes Holz),森林由茂盛到**亡大概是浪漫派作家們當年萬萬想不到的。伴隨著資本主義的上升和對人性的解放,這一時期的德國文學中也出現(xiàn)了與18、19世紀德國文學中贊美自然、歌詠森林、抨擊與自然為敵的工業(yè)文明的主流主題不同的,征服和控制自然的反生態(tài)的聲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歌德的《浮士德》FaustⅠ,1808;Faust注:Ⅱ,1831/32)。
歌德的自然觀是矛盾的,青年時期歌德的自然觀是贊美大自然,晚年歌德在其作品《浮士德》中描繪的是一幅理想世界的圖景,則明顯地傳遞出反生態(tài)的文化精神。浮士德一心要戰(zhàn)勝和控制自然,讓自然為人類造福,從而實現(xiàn)自我價值。“從生態(tài)思想的角度來看,歌德對西方文明最壞的影響是‘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精神’最要命的誤導是在所有方面的**滿足、永遠進取,永遠向往著更大、更高、更快、更強和更美好的未來。‘浮士德精神’代表了人類**滿足的所有欲求,雖然其中也包括了精神生活、情感生活、審美生活的欲求,但物質上的欲求顯然也占了很大的部分,而且還含有征服、把握、控制和占有自然萬物的成分。”(注:王諾:《歐美生態(tài)文學》,163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雖然不能脫離歌德創(chuàng)作《浮士德》那個時代的精神去理解“浮士德精神”,不能簡單地把浮士德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滿足”理解為欲壑難填,但是從生態(tài)思想的角度看《浮士德》,它的確是一部反生態(tài)的作品,因為正是“浮士德精神”激勵著西方乃至世界一代又一代人為美好未來而永遠進取,大自然就在人類人定勝天的奮斗過程中被毀壞殆盡。格拉斯在《母鼠》中對“浮士德精神”就有指涉。
科技發(fā)展很可能給自然和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成為20世紀生態(tài)文學家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他們通過自己的作品對這種可能的災難發(fā)表看法并提出警告。在德語文學中,也出現(xiàn)了許多類似主題的生態(tài)文學。其中,被格拉斯稱作“我的老師”的德國作家阿爾弗雷德·德布林(注:阿爾弗雷德·德布林(Alfred Dblin,1878—1957):是內(nèi)科和**科醫(yī)生,又是一位具有社會民主傾向的左翼進步作家,1910年參與創(chuàng)建表現(xiàn)主義文學團體“風暴”,并在其同名刊物上發(fā)表作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曾發(fā)表以**農(nóng)民**為素材的長篇**《王倫三跳》(1915),獲馮塔納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發(fā)表《華倫斯坦》(1920)、《山、海與巨人》(1921)、《柏林,亞歷山大廣場》(1929)等多部**,第三帝國時期流**外。)的**《一朵蒲公英的被害》(Die Ermordung einer Butterblume,1913)描寫了自然萬物對人類的報復。面對人類的摧殘和掠奪,整個森林中所有的生物開始了抗爭,它們要向人類討回自己的生存權利。在另一部幻想**《山、海與巨人》(Berge,Meere und Giganten,1924)中,“德布林虛構未來:人類運用現(xiàn)代技術不斷地生產(chǎn),導致城市擴張,農(nóng)業(yè)衰落,由于人造食品的發(fā)明,人們徹底脫離有機的自然界;享受成了唯一的生活內(nèi)容,但隨之產(chǎn)生的空虛和厭倦轉變成盲目的仇恨和破壞的欲望,于是在東方和西方的兩大集團之間爆發(fā)了‘烏拉爾戰(zhàn)爭’,接著人類又在改造大自然的過程中利用‘電氣石噴霧’除去格陵蘭島的冰雪,并將一些自愿者變成用巖石、樹木和人體混合成的巨人,去抵抗在除冰過程中復活起來的怪獸,最終,膨脹成巨人的統(tǒng)治者在互相廝殺中走向滅亡,只有一些不愿追求享受和權力的‘**’才存活下來,建立起一個放棄技術、崇拜火的新社會”(注:[德]君特·格拉斯,林笳、陳巍等譯:《與烏托邦賽跑》,譯本序第9頁,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除此之外,瑞士德語作家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Friedrich Duerrenmatt)的劇作《物理學家》(Der Physiker,1962)和另一位瑞士作家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的**《能干的法貝爾》(Homo Faber,1957,又譯為《技術人法貝爾》)雖然被冠以“荒誕喜劇”和“寓意劇”之名,但是從生態(tài)思想的角度來看,依然可以把它們視為這一時期德國生態(tài)文學的代表作品,它們從不同角度質疑了人類與科學技術的關系,表達了科技的發(fā)展很可能給自然和人類帶來毀滅性災難的擔憂和警示。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批判西方后工業(yè)文明、揭露和警告不受生態(tài)倫理控制的科學技術和工業(yè)生產(chǎn)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哀嘆人類生存環(huán)境和大自然的破壞和污染等,成為德語生態(tài)文學最主要的主題。身處歐洲和德國文學傳統(tǒng)中的格拉斯的《母鼠》就反映了這一時期文學的主題。
三、生態(tài)**《母鼠》
《母鼠》反對人類對科技的盲目迷信和利用,也反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具有文明批判的特點。從生態(tài)思想的角度來看,它是一部生態(tài)**,也是一部反烏托邦的**。
作為當代德國作家,格拉斯深受西方文化和文學傳統(tǒng)的影響。因此在論述《母鼠》之前,非常有必要先談一談對格拉斯產(chǎn)生很大影響的《山、海與巨人》和它的作者德布林以及其他因素。摩澤爾女士(注:Moser,:ünter GrasS.Romane und Erz.hlungen.Erich Schmidt Verlag,Berlin2000,S.132~135.)和衛(wèi)茂平先生(注:衛(wèi)茂平:《格拉斯〈母老鼠〉評析——兼論其與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關系》,載《國外文學》,2001(4),59~65頁。)按照互文性的關系對此都有論述。
(一)德布林和《山、海與巨人》及其他
1967年,為紀念阿爾弗雷德·德布林逝世十周年,格拉斯撰文《關于我的老師德布林》,其中說道:“我要感謝阿爾弗雷德·德布林許多,更多的是,如果沒有他這些未來主義的組成部分的工作,從《王倫》經(jīng)《華倫斯坦》和《山、海與巨人》直到《亞歷山大廣場》,我無法想象我的散文;換句話說,因為作家們從不獨斷專橫,而是有他們的傳統(tǒng),可以這么說,我來源于德布林,之前他來源于柯爾克廓爾……”(注:Günter :.tze zur Literatur,: Verlag,1980,S.68.)
在1978年德布林百年誕辰時,格拉斯又發(fā)表了長篇評論,闡釋了德布林的**《山、海與巨人》,他給這篇評論文章起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標題——“與烏托邦賽跑”。烏托邦是拉丁文Utopia的音譯,意即“烏有之鄉(xiāng)”。它是16世紀英國人文主義作家托馬斯·莫爾(Thomas More)寫于1516年的《關于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書》的簡稱,也是莫爾虛構的社會組織的名稱。莫爾描寫的“烏托邦”,是一個廢除了私有財產(chǎn)、實行公有制、計劃生產(chǎn)和消費、人人從事勞動的社會。此書是歐洲第一部影響較大的空想社會主義著作。“烏托邦”一詞后來成為“空想”的同義語。(注: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縮印本)》,75頁,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這個詞后來被廣泛使用,成為人類思想史中的關鍵詞。“德國著名學者卡爾·曼海姆曾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對烏托邦這個概念進行研究。他在《意識形態(tài)與烏托邦》(1929)一書中描述德國歷史上烏托邦思想結構的變化,指出,從宗教改革運動再浸禮派的千禧年主義,到自由主義—人道主義思想,保守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思想,各種形式的烏托邦都表現(xiàn)出一種超越現(xiàn)實的、破壞現(xiàn)存秩序的取向。查德語詞典,‘烏托邦’這個詞有兩種含義,它可以用于指稱那些試圖描繪某種虛幻的社會或國家的文學作品,即我們通常說的烏托邦**;也可以指某種由于缺乏必要條件或基礎而無法實現(xiàn)的愿望或計劃。格拉斯在評論里可以說同時在兩種含義上使用‘烏托邦’這個詞,它既指德布林的**,又指人類的烏托邦構想。”(注:[德]君特·格拉斯,林笳、陳巍等譯:《與烏托邦賽跑》,譯本序第8頁,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格拉斯認為,《山、海與巨人》這部阿爾弗雷德·德布林發(fā)表于1924年的“長篇巨著被人遺忘了”,它“有待重新發(fā)現(xiàn)”。(注:同上書,168頁。)《山、海與巨人》對26世紀的景象做了預測,借助于神速發(fā)展的科技,人類獲得了巨大的力量,堅信自己能夠征服自然,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改天換地的狂妄和自大。格拉斯說:“這本以人類空前的異想天開為題材的虛幻**,我?guī)г谏磉叄诓痪们暗囊淮未┰絹喼藓头侵薜穆眯兄校贿呴喿x一邊對照,在那兒,一切都出現(xiàn)在眼前:昔日的烏托邦,扭轉方向的烏托邦,已經(jīng)趕上的烏托邦,錯過了的烏托邦,以及其他尚未納入日程安排的烏托邦。”(注:同上書,168頁。)在格拉斯看來,自以為是、異想天開而又貪得無厭的人類總是夢想“做出更偉大的業(yè)績”(注:同上書,168頁。),他們用“超過世界的腦袋”構筑起一個個烏托邦,不但破壞了現(xiàn)有的秩序,而且危及了人類自身的存在:需求在不斷增加,人**炸及其他的后果:失業(yè)、糧食缺乏、營養(yǎng)不足、瘟疫、饑餓……“盡管我們?nèi)栽谡務撊说乐髁x,盡管人們像鸚鵡那樣呼喚歐洲啟蒙運動的成果,**教倫理的價值,個人的權利,普遍的人權,勞動的權利,但是,德布林以及后來奧威爾所描寫的未來的情況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了;有可能比預定的時間更早到達烏托邦的目的地。”(注:[德]君特·格拉斯,林笳、陳巍等譯:《與烏托邦賽跑》,譯本序第179頁,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因為**中被德布林順帶提到的遠程放射性武器、用電氣石噴霧融化格陵蘭島的冰山、人與自然最終的公開決戰(zhàn)等,這些在作家當時想象的事物都已變成或正在變成事實。
《母鼠》除了受德布林的《山、海與巨人》的影響,還有格拉斯和自己作品的互文性關系,另外,來自《圣經(jīng)》、《格林童話》以及其他童話和傳說、加繆的《鼠疫》(《母鼠》,128頁、463頁)、尼采的“超人”說(即《母鼠》中的“超級老鼠”,79頁、112頁),還有喬治·奧威爾和他描寫人類黯淡圖景的《一九八四》(《母鼠》,180、313、329、330頁)的影響也是隨處可見,尤其是奧威爾的影響顯而易見。第一《母鼠》有兩處暗示故事發(fā)生的年份就是“**農(nóng)歷的鼠年,是勤奮收藏和擴大生產(chǎn)的一年”(《母鼠》,51頁),達姆羅卡尋找維納塔是“按**農(nóng)歷屬于鼠年的那一年的五月底起實施這一計劃”(《母鼠》,16頁)。另外,格拉斯分別于1980年2月和1983年2月以“奧威爾的十年”(一)、(二)為題發(fā)表過兩篇演講文章,他稱奧威爾“好像成了庇護八十年代的神。他的**《一九八四》亦是如此,盡管這種無望而又憂郁的未來幻景的讀者數(shù)量也許有限”(注:同上書,236頁。)。他提到包括奧威爾的《一九八四》、加繆的《西西弗的神話》和米沃什的《被誘騙的思想》,“所有三本書及其作者在政治上和文學上給我打下了非常深的烙印”(注:同上書,279頁。)。
(二)文明批判——批判人類中心主義、反對烏托邦和科技迷信
《母鼠》在向人們展示這個災難的世界以及人類面臨的生態(tài)危機和生存威脅時,明確表達了對人類中心主義,對烏托邦和科技迷信的批判立場。究其根本,猶太—**教的人類中心主義、啟蒙運動以來的理性主義和對科學技術的迷信是產(chǎn)生生態(tài)危機的思想文化根源,正是它們構成了人類一切信念和價值觀的基礎,形成了人們的技術性思維、工具理性和經(jīng)濟發(fā)展至上等理念,激勵著人們不斷地發(fā)展科學和技術,鼓勵著人們以征服者和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對待自然。
《母鼠》中敘述者和母鼠的對話圍繞著人類和鼠類歷史展開,人類與鼠類相伴相生,“即使我們回顧往事,歷史長河里也總少不了它”(《母鼠》,181頁)。但是,從大洪水諾亞建造方舟到“大爆炸”發(fā)生人類毀滅,人類對鼠類的成見“早就深深地扎下了根,從一開始就痛恨,就要消滅所有讓人見了憋氣、直犯惡心的東西。人生來討厭我們老鼠,所以諾亞沒有嚴格按照上帝的吩咐行事”(《母鼠》,6頁),以至于“我們上不了船。諾亞把方舟變成了動物園,卻嚴禁我們?nèi)雰?nèi)”(《母鼠》,5頁)。根據(jù)上帝的旨意,“今后公鼠母鼠要與人為伍,帶來所有預告的禍害……”,比如“傳播鼠疫”(《母鼠》,6頁)。就這樣,老鼠總是“受到詛咒,在我們的陰影下,在垃圾成堆的地方掘洞”(《母鼠》,7頁)。
以諾亞為代表的人類,把自己的好惡變成了評判的標準,所以老鼠“遭到誤解,被視為一害。幾百年來,它們蒙受冤屈,什么臟水都往它們身上潑。誰都滿嘴唾沫地拿它們來罵人泄怒。它們不是在這兒引起恐慌,就是在那兒讓人惡心,自始至終不得不和腐尸、臭氣和垃圾為伍”(《母鼠》,179頁)。老鼠成了“**的化身”、“惡心的代名詞”。(《母鼠》,113頁)“據(jù)說老鼠本身的特點多與人類的苦難、貧窮、饑荒、恐懼、疾病及人類對惡心的需求有關,它迄今為止在文學作品里受到的待遇是不怎么光彩的:它被迫承擔傳播瘟疫的罪責,被迫以到處咬東西的形象出現(xiàn),總是棲身于下水道、貧民窟、地牢、集中營和**。它預示著不幸、亂世和海難。”(《母鼠》,181頁)包括奧威爾的《一九八四》、加繆的《鼠疫》等,作家們都喜歡維護老鼠的壞名聲,他們違反了眾生平等的原則,以人類中心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老鼠這個“我們同時代的生靈”(《母鼠》,182頁)。
格拉斯則反其道而行之。他借敘述者之口說,“跌宕起伏的人類史缺了老鼠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從人誕生那時起它們就和我們屬于一類。還在我們出現(xiàn)之前很久便有它們這種哺乳動物了,好像它們的任務就是在其他動物問世后促使人類誕生。所以上帝讓洪水淹沒大地、吩咐仆人諾亞為所有生靈建造方舟時,并沒把老鼠排除在外,如同《摩西一書》中描述的那樣”(《母鼠》,180頁)。敘述者還中肯地說:“我們的確向老鼠學了不少東西。它們耐心地、忘我地幫助我們探索醫(yī)學的新路。”(《母鼠》,182頁)“這畜生不臟”,(《母鼠》,2頁)它們被拿來為人類實驗室做人類醫(yī)學、生物化學及基礎研究等的各種實驗,其中也包括基因實驗,“它們對我們?nèi)祟惞δ笠印保。ā赌甘蟆罚?79頁)敘述者認為,如果要參評諾貝爾獎的話,“老鼠應該是首選”,他會“為勞苦功高的鼠類大唱頌歌”(《母鼠》,179頁)。敘述者知曉人性中的貪得無厭,他說,“我們?nèi)祟惍敵鯙樽约耗怖臅r候,就知道老鼠是有福同享的動物,卻沒以老鼠為榜樣”(《母鼠》,336頁)。
通過人鼠對話,可以看出人類在母鼠眼中的形象很是不堪。老鼠把人和鼠做了對比,人與鼠的本性自現(xiàn)。在它看來,相比于老鼠的知足常樂,人類是“貪得無厭的饞鬼!自以為是的笨蛋!”,因為“即使東西多得要壓**他們,他們還是不知足,從不知足。實在不行,他們還會發(fā)明什么‘需求’”(《母鼠》,27頁)。老鼠納悶“為什么我們老鼠夠吃了,人類卻吃不飽呢?”(《母鼠》,259頁)“說起博愛,動物比人類擅長。”(《母鼠》,451頁)老鼠團結、無私、“以集體的大我代替?zhèn)€人的小我”(《母鼠》,173頁),每當災難來臨時,為了保護鼠群的安全,年邁的老鼠用自己的身體當塞子堵住避難所的出入口;而人類“把博愛掛在嘴上,事實證明他們完全口是心非。他們不但不遵守博愛信條,相反還發(fā)明了**和刑訊,形式還在不斷改進”(《母鼠》,287頁)。他們“老是同室**戈”,“討厭自己的爹娘,就葬送自己的孩子。既是奴隸主又是奴隸。虔誠的偽善者!剝削者!沒有天性,所以殘忍。把他們上帝的獨子都釘在十字架上了,還贊美自己的兇器”(《母鼠》,27頁)。老鼠不像人類那樣自以為是、自作聰明,其實它們聰敏博學,“人類理性鼓搗出來的東西,沒我們不知道的”(《母鼠》,179頁)。人類“活膩了”,但是老鼠卻“力求生存”(《母鼠》,258頁)。老鼠“懂得吃一塹長一智”,而人類“從一開始起就屢教不改”(《母鼠》,173頁)。“不屈不撓”的鼠類“是與人類須臾不離的腳注,是人類身上贅生的評語!”(《母鼠》,7頁)老鼠認為,以“救世主”(《母鼠》,413頁)自居的人類總是“心存高遠,欲壑難填”(《母鼠》,303頁),他們把眾生共同擁有的地球家園變成了垃圾場,“總是從私人的范圍,開始自我消滅的過程”(《母鼠》,31頁),而且對于鼠類的告誡置若罔聞。所有這些都是人類中心主義思想作祟的結果。
人類中心主義思想除了表現(xiàn)在以征服者和統(tǒng)治者的面目面對大自然和其他一切生物,還突出表現(xiàn)在人類以自己的好惡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人類對非我族類的老鼠如此,他們也以同樣的方式對待“鬅客”和猶太人這些同類,因為后兩者按照他們的標準衡量也屬于“異類”。這里的“鬅客”是指那些“喜歡成群結隊,發(fā)型和衣著別具一格,以此區(qū)別于其他同齡人”(《母鼠》,38頁)的青年人,曾在20世紀80年代風靡一時。因為他們異于常人的怪模怪樣,就“被歸入渣滓一類”,“他們從出娘胎起就是沒救的浪子,只有我們老鼠喜歡他們”(《母鼠》,39頁)。人們對待“鬅客”如此,對待猶太人的態(tài)度更是令人匪夷所思,行為則令人發(fā)指。千百年來,“**、狡猾、無人性”的“猶太人和老鼠有罪”(《母鼠》,130頁)的陳詞濫調(diào)一直流傳。從諾亞時代起,猶太人和老鼠這對難兄難弟就成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人類“最廉價的借口”,“以前曾借助鼠疫,最近則使用核能”(《母鼠》,130頁),這些替罪羊被認為“該對人類的災難負責”,所以“凡是老鼠格殺勿論,不殺我們的話就殺猶太人”(《母鼠》,134頁)。
在《母鼠》中,格拉斯除了對人類中心主義大加鞭撻外,還對人類以追求利潤為核心的經(jīng)濟發(fā)展、以滿足物質需要為中心的進步觀念,以及對科技的迷信,包括對現(xiàn)代基因技術的研究(例如鼠人沃森克里克)提出了批評。為了所謂的進步和發(fā)展,人類“異想天開,高了還想高,險了還要險”(《母鼠》,9頁)。他們發(fā)揚**滿足、永遠進取,永遠向往著更大、更高、更快、更強和更美好的未來的“浮士德精神”,認為人定勝天,企圖通過控制基因,把地球上的物種改頭換面,基因學者借助老鼠實驗解開了遺傳密碼,“如同以前聰明的農(nóng)夫把馬和驢變成了有用的騾子,今天可以對微生物重新編碼獲得細菌,讓它們按照遺傳指令把全球受到石油污染的泥漿吞噬干凈。哦,是的,人性中的浮士德精神使得這一壯舉成為可能,使其他壯舉成為可能”(《母鼠》,182頁)。人類狂妄到認為“大自然有什么了不起?”(《母鼠》,325頁)因此涸澤而漁地掠奪自然,他們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甚至能替上帝糾錯”,妄圖通過掌握和控制基因技術來掌控一切,消滅異類和同類,結果造成“廢棄的汽車堆積如山,路上的汽車首尾相銜,工廠的煙囪吞云吐霧,水泥攪拌機貪食無厭。砍樹木,平土地,澆水泥,忙得不亦樂乎。天上下著臭名遠揚的酸雨”(《母鼠》,49頁),“到處是石油污染和貧困化,外加軍備競賽和森林**亡。”(《母鼠》,369頁)結果,生態(tài)和人為災難頻繁發(fā)生,大爆炸就是人類無法控制技術的結果。人類最終把自己引向了毀滅之路。
本章結束語:現(xiàn)世“啟示錄”帶來的啟示
格拉斯把20世紀80年代稱為“奧威爾的十年”,把《母鼠》的故事情節(jié)設定在1984年就是對奧威爾《一九八四》的影射,它向人們展示了80年代充滿災難的世界和大爆炸帶來的世界末日的圖景。因為描寫了世界末日的景象,所以有研究者稱《母鼠》具有“啟示錄”(Apokalypse)(注:Neuhaus,:ünter GrasS.Stuttgart,:.B.Metzler,1993,S.163.)的形式。但是與《圣經(jīng)·新約全書》中的《啟示錄》(注:《啟示錄》:**教《圣經(jīng)·新約全書》的末卷。作者自稱約翰,寫于公元68—69年,即大舉迫害****的羅馬皇帝尼祿倒臺后不久的時期。體裁是當時猶太人中流行的“啟示文學”,用“見異象”、“說預言”的方式描繪了一幅“世界末日”和“**再來”的景象,暗示羅馬帝國的殘酷統(tǒng)治即將崩潰,**將再次降臨人世,并建立千年王國,要人們?nèi)淌芸喑瑘孕?*,等待拯救。參見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縮印本)》,1574頁,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描寫的世界末日是天譴,即上帝對作惡多端的人類進行懲罰不同,《母鼠》表現(xiàn)的則是人類由于自作孽從而走向自我毀滅的“世俗化的世界末日”,而且這“世界末日是自己帶來的厄運”。(注:Günter Grass,Harro : Abenteuer der Aufkl.rung.Werkstattgespr.che.Steidl Verlag,Gttingen 1999,S.213.)雖然格拉斯拒絕做自己作品的闡釋者,但是他認為可以把《母鼠》“作為一個警告,更確切地說是一種毫不留情的、封鎖了任何可能存在的出路的警告”(注:Günter Grass,Harro : Abenteuer der Aufkl.rung.Werkstattgespr.che.Steidl Verlag,Gttingen 1999,S.209.。)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可以把《母鼠》稱作是現(xiàn)世的“啟示錄”。《母鼠》的確“封鎖了任何可能存在的出路”,因為格拉斯在其中提出的能夠解救人類于危難的理性—樂觀原則、女性—溫和原則和童話—希望原則均宣告破滅。
格拉斯第一對理性—樂觀原則提出質疑。有著傳媒癖的傳媒大亨奧斯卡·馬策拉特就是這一原則的代表。“沒有參與但什么都有份的無辜天使奧斯卡”(《母鼠》,275頁)崇尚理性,在拍片時,他把“會說話的比目魚在與達姆羅卡交談時宣告末日降臨這一插曲”和“后來的‘美杜莎’多聲部合唱”這些他認為是非理性的東西一律刪除。“老鼠在回首往事,而我們的馬策拉特先生卻在評論一部啟蒙錄像片,用表示第三關頭的時間概念——現(xiàn)在差五分十二點——呼喚理性。”(《母鼠》,308頁)
奧斯卡對待世事雖帶有“典型的局外人心態(tài)”(《母鼠》,454頁),但是卻表現(xiàn)樂觀,堅信“人就是了不起,雖然現(xiàn)在處境不妙,但最終還是有法子對付”(《母鼠》,366頁)。即使退一步,“也許人類會滅亡,但何時關門大吉,最終決定權還在我們手里”(《母鼠》,4頁)。當敘述者“我”建議他拍攝“森林滅絕”或“波羅的海水母化現(xiàn)象”這一人類創(chuàng)造的未來時,他以“末世情調(diào)太濃了!為什么要圣父般地畫句號!為什么要大清盤似地描繪末日慘景!為什么老要炮制這類第三的探戈!”(《母鼠》,36頁)為由予以拒絕。當母鼠對人類的執(zhí)迷不悟深表遺憾時,他還抱有幻想認為“現(xiàn)在快完了但還不晚,局勢還在你們掌握之中……”(《母鼠》,308頁)雖然馬策拉特“制作的錄像帶表明他是個注目于未來的人”,但他至今仍對“充滿海市蜃樓的”50年代“依依不舍”,他對于50年代的評價倒也一語中的,“50年代其實并未過去。我們至今還靠那時打下基礎的騙術過活。這類哄人的把戲非常有用,有了它們就能消磨時光,而且還能帶來豐厚利潤”(《母鼠》,25頁)。
“我們自稱教育有成,知識立刻被封為力量。”(《母鼠》,177頁)但是“最終還是無法消除暴力,盡管有那么多的理性”(《母鼠》,178頁)。格拉斯在此影射、批判的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哲學家培根“知識就是力量(power,也譯為權力)”的名言。培根堅信人類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他斷言,“科學知識使人們認識和掌握自然規(guī)律,而其根本目的是統(tǒng)治和支配自然”,知識“是統(tǒng)治自然、奴役自然的權力,是征服自然的武器,獲取知識的目的是獲取控制自然的權力”(注:王諾:《歐美生態(tài)文學》,158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培根的思想其實就是把理性視同為工具理性,就如“韋伯指為現(xiàn)代社會或現(xiàn)代性的標志特征的理性化(合理化),其實質恰恰是非理性。換言之,現(xiàn)代社會極度的理性化,不可避免要產(chǎn)生非理性。因為理性化只及手段,不及目的”(注:張汝倫:《德國哲學十論》,26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大爆炸就是人類過分崇尚科技而產(chǎn)生非理性導致的結果,創(chuàng)造和毀滅成為我們所謂文明的孿生兒。正如鮑曼在《現(xiàn)代性與大**》中指出的:“由于我們一直被教育要尊重和崇尚技術效率和認真計劃,因此我們只能承認,在贊揚我們的文明所帶來的物質進步時,我們已經(jīng)過分低估了它的真實潛力。”(注:[英]齊格蒙·鮑曼,楊渝東、史建華譯:《現(xiàn)代性與大**》,12頁,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前去參加外祖母107歲華誕慶典的奧斯卡在大爆炸中也未能幸免于難,和外祖母一起變成了干尸,成為人類殘余的象征。這樣,從歐洲啟蒙運動時期以來理性原則和樂觀主義失效了。那么在人類面臨毀滅的生**關頭,格拉斯在《比目魚》中推崇的女性—溫和原則會是一種希望的象征嗎?
為測量波羅的海水母而登上“新伊瑟貝爾號”考察船,實為尋找女性王國烏托邦之城維納塔的五個女人“個個愛鬧愛笑愛挖苦人,說話尖刻,萬不得已的時候還很惡毒”(《母鼠》,17頁)。與只會無謂空談、動不動就訴諸武力的男人們不同,她們以編織這種溫和的方式,“以手中咯噠咯噠的織針與消逝的時光抗爭,與逼近的虛無抗爭,與末日的開始抗爭,與所有的厄運抗爭”(《母鼠》,35頁)。這些“好斗的女人”們針砭時事,“她們在盧森堡抱怨母乳中含有二氧芑,在斯特龍博利島上反對在地中海涸澤而漁,在黑森林談起了森林毀滅的問題,在易北河下游兩岸抨擊核電站過于集中。她們能說會道,鑒定和反鑒定之類的事也難不倒她們。她們知識淵博,舌戰(zhàn)群儒,連男人們都稱贊她們是好樣的。”(《母鼠》,32頁)但是她們的抗爭無濟于事,因為形勢在繼續(xù)惡化——“森林繼續(xù)被毀,毒物繼續(xù)泄露,沒人知道還有什么地方能擱垃圾,網(wǎng)眼過密所以地中海里第三的魚兒也沒了生路。”(《母鼠》,32頁)人類的滅頂之災降臨之時,“船上的女人們順理成章地蒸發(fā)了,到末了還是沒找到她們的維納塔”(《母鼠》,423頁),不但她們的希望破滅,就連她們也沒能逃脫人類滅亡的命運。女性—溫和原則的希望也隨之破滅。
那么被格拉斯認為是“真實的另一種表達”(注:Günter Grass,Harro : Abenteuer der Aufkl.rung.Werkstattgespr.che.Steidl Verlag,Gttingen1999,S.133.)的童話能有什么作用嗎?在《母鼠》中,格拉斯把德語文學中的童話人物置于“格林兄弟森林”**亡的背景下,他遵循從“自己的經(jīng)驗出發(fā)進行創(chuàng)作”Günter Grass,Harro : Abenteuer der Aufkl.rung.Werkstattgespr.che.Steidl Verlag,Gttingen1999,S.217.)的原則,將它們一并植入當代人類生存的狀況中,印證了童話是“如此可怕地直接接近現(xiàn)實”的特點。格拉斯讓我們想象“沒有了森林的德國童話會是怎樣?如果失去了森林,那么童話就沒有了背景,就失去了現(xiàn)實意義,失去了現(xiàn)實意義,對后來的幾代人來說,它們會變得令人無法理解”(注:Vgl.Ebd.,S.171.。)
德意志民族被稱為森林民族,因為他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和森林息息相關。如果曾被無數(shù)詩人歌詠過的森林毀滅了,那么“一切關于森林、關于林中林的文字都會被徹底抹去。不見了刻在樹皮上的誓言。不見了壓著冷杉往下掉的積雪。再也不會有布谷鳥教我們數(shù)數(shù)。我們不會再有童話為伴。”(《母鼠》,117頁)《格林兄弟森林》直接諷刺了20世紀80年代的德國政壇。由于森林瀕**,聯(lián)邦德國**順著“德意志童話之路”視察的森林是由布景和錄音造成的假象,陪同參觀的內(nèi)閣成員中有格林兄弟這“兩個擅長講童話故事的大叔”,雖然“他們早知道布景背后的真相,卻并不咕咕噥噥發(fā)牢**,因為他們不想使事情變得更糟”(《母鼠》,47頁)。他們的畏縮和世故也注定了對于拯救森林和童話無所作為。只有**的一雙兒女戳穿了假象,之后他們化身為童話人物漢塞爾和格雷特爾逃到了森林中的“松脆小屋”,和其他童話人物一起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環(huán)境污染和森林毀滅,但是隨著“清障龍”的無情掃蕩,最終他們的反抗也以被**而告終。“沒了希望。因為據(jù)說這兒寫著:沒了森林,童話就不復存在。”(《母鼠》,13頁)在格拉斯看來,“沒了童話,人類難免貧困化”(《母鼠》,401頁),因為森林**亡不僅是生態(tài)問題,它也關系到人類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瀕臨枯竭,只剩下對技術和進步的迷信,對經(jīng)濟利益的追求。正如格林兄弟一語道破天機,“搞民主只能搖尾乞憐,有大錢才能一言九鼎!”(《母鼠》,222頁)因為在經(jīng)濟效益至上的現(xiàn)代人眼中,帶不來經(jīng)濟效益的童話一文不值。“因為森林毀于人類之手,童話便逃之夭夭……因為森林毀于人類之手,童話就步行進了城,悲慘的尾聲。”(《母鼠》,43~44頁)象征著希望的童話原則也因為森林的毀滅而宣告破滅。
“我們究竟干什么了?是什么導致我們?nèi)绱讼聢觯颗藗兺炅耍饶眶~完了,童話也完了,因為至**還在呼救的森林化作了煙霧……”(《母鼠》,317頁)人類完了,遺憾的是,就連那些視為人類歷史延續(xù)的基因鼠人沃森克里克們,因為沾染了人性中的貪婪自私、狂妄自大,最終也落得個自相殘殺直至覆滅的命運。一切又開始重蹈覆轍,“發(fā)生的一切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生”(《母鼠》,291頁)。格拉斯的確不給人留下半點幻想、希望的余地。
“因為該說的都說了,現(xiàn)在只剩下告別了。”(《母鼠》,116頁)在悲歌“夢境中,我必須告別”(《母鼠》,107~111頁)中,人類“再次回憶了那些給我們帶來過樂趣,而且還可能給我們繼續(xù)帶來樂趣的東西;向這些香味、這些不同的口味及自然在被破壞的狀態(tài)中還能提供的東西告別——但也向上帝與溪流、向我們?yōu)樽约簞?chuàng)造的畫面、向一切與人有關的東西告別”(注:Günter Grass,Harro : Abenteuer der Aufkl.rung.Werkstattgespr.che.Steidl Verlag,Gttingen1999,S.207.)。悲歌營造出的氛圍讓讀者自始至終都能感受得到。人們不禁要問:人類毀滅,是誰之過?“大爆炸是作為命運、作為不可逆轉的命運發(fā)生的。誰也不愿如此,但誰也未能阻止。沒人提‘誰之過’的問題。也無任何跡象可以證明是老鼠在電腦中心作案。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發(fā)生的。”(《母鼠》,422頁)這命運不是天譴,而是**,是人類咎由自取而至滅亡。在譴責了人類中心主義和對科學技術的迷信之后,格拉斯也無情地批判了人類沒有清算歷史而留下隱患的過失,“關于我們未來問題的**必須到塵封的五十年代去找”(《母鼠》,457頁),因為“那十年大家都作無辜羔羊和無暇白璧狀,**的劊子手身居要職,偽善的**徒當?shù)缊?zhí)政,所以任何人對任何事都不會過于認真,無論發(fā)生了什么都眼開眼閉”(《母鼠》,363頁)。這就導致了“二戰(zhàn)結束后的幾年里,德國人裝得好像前些年只是做了一場噩夢,只是幻覺,最好存而不論以免噩夢再來”(《母鼠》,73頁)。厭倦政治、不過問時事、一心只追求經(jīng)濟利益蔚然成風,仿佛經(jīng)歷的苦難都是空穴來風。
除此之外,格拉斯還深刻地揭露了人類得過且過、及時行樂和自欺欺人式的盲目樂觀,“在人類歷史的第三階段,人類學會了一種語言……這種語言你們的大頭目和政治家運用自如、得心應手。他們說什么,‘我們的安全是隨著威脅的增加而增加的’,說什么‘進步是要付出代價的’,說什么‘科技發(fā)展的步伐不可阻擋’,說什么‘我們總不能回到石器時代’。人們居然聽信了諸如此類的鬼話,于是就在危機四伏中照舊過日子,忙于商海搏擊或者尋歡作樂,感嘆**于‘警示火’的那些人可惜了,稱它們過于敏感,所以無力承受時代的矛盾。搖頭嘆息幾句后,便對此不再理會,其他要做的事已經(jīng)夠煩神的了。大家雖然嘴里不明說‘我**之后管它洪水滔天’,自己的生活卻安排得盡可能舒適。其實誰心里都有數(shù),人性失敗了,從諾亞時代到現(xiàn)在無數(shù)次嘗試讓人不要太殘忍,結果全白搭了。作為碩果僅存的世界觀,末世主義拉到了**票和追隨者”(《母鼠》,66頁)。
格拉斯諄諄告誡,人類缺乏的是“對人生而言不可或缺”(《母鼠》,159頁)的恐懼,因為“沒有恐懼的人特別危險……你們沒有恐懼所以變得盲目和愚蠢起來……你們的自由早就成了安全這尊偶像前的祭品。面對無處不在的技術,你們是失去自由的階下囚。無處不在的技術把一切,連第三的那點懷疑都封存起來了,以至于末日時你們就這樣不負責任地滅亡了”(《母鼠》,158頁)。作為啟蒙者的格拉斯希望“受到教育的人類得以自由,自由地決定自己的軌跡,以便擺脫未成年狀態(tài),學會小心地善待自然,盡量小心地戒除混亂的**”(《母鼠》,176頁)。這又回到了理性這個話題上,“尼采和馬克斯·韋伯再三強調(diào),歷史上籠罩在神圣光彩里的理性,從根本上說體現(xiàn)的是種工具性質,期望在最大程度上把握和征服自然,從而壓迫人性,使人為物役,本應為人所用的科學,反客為主,倒過來成為至高無上的權威。霍克海姆和阿多諾所說的啟蒙辯證法,講的基本上是同一層意思:啟蒙辯證法作為現(xiàn)代性的遺產(chǎn),在把理性客觀化的同時,一樣也客觀化了理性的主體。理性作為道德進步和社會公正的杠桿作用,由是觀之,是久被湮沒在它的工具效果之中了,人征服自然進而控制自然的現(xiàn)代性觀念,開始變得疑云密布起來了”(注:陸揚、**:《文化研究導論》,20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母鼠》是一本現(xiàn)代版的“啟示錄”,它是格拉斯在不同場合告誡“人類的毀滅已經(jīng)開始”的一次文學演示。在**中,他追憶歷史,反映現(xiàn)實,預示未來,用描繪人類滅亡這一極端的方式,進行文明批判,不留情面地鞭撻了人類思維和行為方式中存在的謬誤——人類中心主義的錯誤思想和盲目的科技至上的樂觀主義。遺忘仿佛成為人性的一部分,所以人類才一再重蹈歷史覆轍。這種由極端的理性衍生出極端的非理性甚至改變了人性,使人類由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蠻。在**時代,它表現(xiàn)為人類對自己同類猶太人的大**,現(xiàn)在則是人類以發(fā)展、進步的名義對自己發(fā)起了攻擊。“人定勝天”引發(fā)的生態(tài)災難正在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已經(jīng)讓人不寒而栗,而科技不斷發(fā)展產(chǎn)生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核)武器已經(jīng)成為我們今天非常現(xiàn)實的威脅。“人們可以說,我們所能知道的就是,所有我們能夠做到的,第三就是反對我們自己。”(注:[英]齊格蒙·鮑曼,楊渝東、史建華譯:《現(xiàn)代性與大**》,285頁,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人類出路何在?“人們傾向于同意瓊納斯的預言:我們主要的恐懼始料未及地來自于越來越技術性的文明之動力所具有的性質會導致大災變的威脅,而不是來自于已經(jīng)建成的集中營和**爆炸。”(注:同上書,284頁。)格拉斯指出,人類需要發(fā)掘思想、文化根源,善待生存所系、性命攸關的大自然,保護一切生命共同擁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人類才可能擁有一個未來。格拉斯清醒地認識到“過去是無法克服的。西西弗斯的努力將會永遠存在”(注:Günter Grass,Harro : Abenteuer der Aufkl.rung.Werkstattgespr.che.Steidl Verlag,Gttingen1999,S.46.)。可以把《母鼠》看作是格拉斯這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借助文學形式對人類的又一次啟蒙。
明日方舟鼠年
“老板,不辦個派對嗎?來點嘻哈,再來點烤蘋果派~完美的人生可是不能停止聚會的!No party, No life!”——by 不愿透露姓名的能天使
是誰!一天不吃阿噗魯派渾身無力?是誰!走夜路從不需要手電光?是誰!在八種職業(yè)的基礎上增添了第九種職業(yè)。沒錯!就是那個自帶八把銃的女人——能天使!自開服以來阿能的人氣只高不低,與同為幻神的銀羊相比能天使的人氣依然更勝一籌。隨著新晉干員的不斷增多,阿能依舊穩(wěn)坐人氣第一的王位,究竟是什么讓刀客塔對其如此癡迷?今天就讓我們來探究一下世界第一能天使的成名之路。
糟了,是心動的感覺
喜歡一個干員,先從立繪開始。頭頂光環(huán),酒紅色的頭發(fā)遮住了左眼,嘴角微微上揚,眼神中透露著說不出的親切感;服裝簡潔卻不失時尚,不需要用媚宅的手段也可俘獲刀客塔們的內(nèi)心;舉起右手俏皮的向刀客塔打招呼,左手則拿著Kriss Super Vector.45ACP沖鋒槍,武器如人,能天使正如它一般簡單卻可靠。陽光、可愛、樂天派都可成為能天使的代言詞,這些正能量的屬性自然收獲了刀客塔們的好感,更重要的是能天使也喜歡你,愿意追隨你直到世界萬物終結之日。
在日后的陪伴中,我們通過主線劇情以及人物語音對能天使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作為企鵝物流中的開心果,能打能抗能輸出還會安慰人。開朗活潑的性格再加上帥氣的短發(fā)中性造型,在群體性方面相比其他干員來說要更強一些,也就是說男女通吃(滑稽)。如此一來,能天使在人設以及立繪等方面自然遠勝其它干員一籌,從起步開始就有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強度才是硬道理
好看不中用的花瓶是沒有用的,但能天使自身的強度以及泛用性實在是令人咂舌。戰(zhàn)場上的她展開光翼為你掃除千軍萬馬,看她拋光的樣子真的是令人感動呢(重裝)。過載模式自動開啟,攻擊變?yōu)?連射,攻擊間隔縮短的同時還會增加傷害。除此之外【天使的祝福】還會隨機賦予一名干員6%攻擊以及10%生命上限(經(jīng)常給德狗子)。由此一來,如此強悍的個人實力將能天使的人氣再次拔升到一個高度,成為了刀客塔手下的紅人。
同人文化的普及
《明日方舟》是一款CP向極濃的游戲,但能天使的CP向就比較混亂。第一是”有德有能”組合,能天使和德克薩斯在企鵝物流中可以說是老搭檔了,兩人出生入**多年可謂是極為默契,但將兩人間的關系說是戀人未免有些牽強,用摯友這一詞來形容則更恰當不過了。而另一個CP向則是”黑白天使”,從早期的語音中我們就得知了帶角天使的存在,而且一向大條的能天使竟然對其十分的掛念。在莫斯提馬上線后,劇情中的二人可謂是你來我往曖昧十足,我們的阿能也一反常態(tài),非常渴望莫斯提馬能夠多呆一段時間。看到此景的德克薩斯淡定的叼起一根Pocky:”上吧,姐妹”。
逐漸的,能天使成為了繼阿米婭之后《明日方舟》的另一個代表性干員,就像我們說起《陰陽師》就會想到茨木童子和大天狗一樣。喜歡能天使的刀客塔不妨將自己的感受發(fā)表在留言區(qū),在文章的第三祝愿各位讀者新年快樂,鼠年萬事如意!
好了,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明日方舟湯姆(明日方舟)
好了,以上就是明日方舟款游戲的攻略如明日方舟陣容如何搭配、明日方舟肉鴿怎么過、明日方舟卡攻略、明日抽卡建議、明日方舟精二建議等內(nèi)容,祝大家游戲愉快!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090755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