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的人:個人所得稅的人臉識別不了怎么辦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分享個人所得稅的人:個人所得稅的人臉識別不了怎么辦的一些知識點,和個人所得稅的人:個人所得稅的人臉識別不了怎么辦的問題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話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決您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確認啦!事關你的個稅!
據****網介紹,依據《國家**關于修訂發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作辦法>的公告》(國家**公告〔2022〕7號)規定,“納稅人次年需要由扣繳義務人繼續辦理專項附加扣除的,應當于每年12月份對次年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內容進行確認,并報送至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未及時確認的,扣繳義務人于次年1月起暫停扣除,待納稅人確認后再行辦理專項附加扣除。”即:2022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納稅人可以通過個人所得稅APP確認2023年度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具體怎么**作?一起來看看吧↓
個人所得稅APP首頁——最上方“2023年度專項附加扣除開始確認啦”——點擊“去確認”進入功能界面。
進入該功能界面,點擊“去確認”。
進入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界面后,點擊“一鍵帶入”。
依據提示“將帶入2022年度信息,請確認是否繼續?”,確認后點擊“確定”。
進入待確認扣除信息界面,點擊“可確認”核對信息。
情形1
2023年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無變動的,只需在2022年基礎上確認即可。核對信息無誤后,點擊“返回”——“一鍵確認”。
信息提交成功。
情形2
2023年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有變動,需對已填寫的信息進行修改的
如:需要修改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申報方式、扣除比例、相關信息等。在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界面確認界面,點擊“修改”后進入修改頁面。
修改完成后點擊“一鍵確認”即可提交成功。
情形3
2023年不再享受專項附加扣除,需要刪除專項附加扣除項目的
如:2023年不再享受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在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界面確認界面,點擊 “刪除”——“確定”。
2023年還有其他繼續享受的專項附加扣除,則再點擊“一鍵確認”完成信息提交。
情形4
2023年需要新增專項附加扣除項目的
如:2023年新增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先對已有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進行確認;需要新增的,則點擊APP首頁——“專項附加扣除填報”。
進入填報界面,選擇“子女教育”,選擇扣除年度“2023”,再將相關信息錄入即可。
情形5
2023年首次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直接選擇APP首頁的“專項附加扣除填報”,進入填報界面。
轉自:****網
來源: 合肥市廣播電視臺
養老金超過5000元,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為什么?**來了
工資5000元,就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養老金5000元,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工資5000元,就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隨著我們個人所得稅改革的不斷推進,現在我們的個人收入中的四大項: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合并為綜合所得,是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的。
一個人一年的綜合所得免稅額度是6萬元,相當于每月5000元。社保個人負擔部分、住房公積金個人負擔部分都是可以稅前扣除的。
另外,國家還專門列出了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嬰幼兒照護、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等七大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今年國家將子女教育和嬰幼兒照護的每個孩子扣除標準由1000元提升為2000元,贍養老人的扣除標準也提升了1000元。實際上,有很多人甚至月入過萬都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了。
養老金超過5000元,需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呢?
退休以后,有不少老人的養老金實際上是遠遠超過五千元的,有的老人養老金甚至能超過1萬元。這種情況下,他們需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一般來說,是無需繳納的。
根據國家法定的個人所得稅免除十大情形,第7項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免繳個人所得稅。
可能很多人不解,工資就需要繳稅,而養老金就不需繳納嗎?其實,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屬于初創階段,稅收減免是屬于提升人們參保繳費積極**的一種激勵措施。目前我國養老保險覆蓋率依然偏低,提高人們參保繳費積極**才是關鍵。
2022年我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50355萬人,其中參保職工是36711萬人,大約占全國就業人數73351萬人的50%。跟西方國家的85%~90%以上的參保比例來看,確實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近年來,人們的參保積極**是越來越高了,去年參保職工人數凈增加1,794萬人,算上當年退休的人數約800萬人,實際新參保人數高達2600萬左右,遠超每年成長的勞動力了。
我國實際上還有兩種“養老金”是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他們分別是年金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他們分別屬于我國養老保障的第2支柱和第3支柱,這也是我國正在積極推動發展的兩大養老保險體系。
年金養老金包括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兩大類,領取時按照3%~45%的稅率繳納。即使是每月領取100元,也需要繳納3元的個人所得稅。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職工已經體會到了。
年金養老金主要靠繳費時的積累,繳費時的個人負擔部分是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不過由于單位繳納另外一部分,因此只要單位建立了年金制度,個人就都非常劃算。
個人養老金是從去年開始建立的一項制度,也是稅前扣除,領取繳稅。每年的個稅減免額度是1.2萬元。由于個人養老金是個人全額承擔,因此受益人主要還是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群體。
綜合來看,未來隨著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短時間內國家發放的基本養老金是不會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這對于參保職工來說是一種好消息,可以放心大膽的選擇高基數繳費。至于大家所想的個人所得稅對養老金調節收入分配,預計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百分之**十以上,才會推動的。
#9月財經新勢力#?
個人養老金扣除需單獨申報!2023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開始確認
隨著進入2022年的最后一個月,一年一度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開始填報。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從本月開始,國家**個人所得稅APP已經更新,2023年度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已可以填報。相較于上一年的填報,今年開始實施的“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已被列在填報之列。至此,2023年度可選填的扣除項目已達7個。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剛剛推出的“個人養老金附加扣除”相關信息尚需單獨填報,目前沒有安排在“專項附加扣除”欄目內。另外需提醒廣大填報人的是,如果2023年扣除信息與2022年沒有變化,納稅人可以選擇“一鍵帶入”模式直接完成**,而無需再重復一一填寫。
7項專項附加扣除可供納稅人選填
對于大多數納稅人,年度匯算清繳已經并不陌生,其中專項附加扣除的免稅效果很多人也都已經享受過。隨著我國持續釋放稅收紅利,納稅人能夠享受到的專項附加扣除種類也越來越多,基本每年都有新項目增加。截至目前,我國已有7種專項附加扣除可供納稅人按實填報: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
子女教育是指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以及學前教育(子女年滿3周歲的當月至小學入學前的教育)的納稅人每個子女每個月可以定額扣除1000元。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可以選擇由父母一方全額扣除,也可以選擇父母每月各扣除標準的50%。
繼續教育是指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納稅人以及接受技能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納稅人可以享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每月可定額扣除400元,同一學歷(學位)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48個月。需要注意的是,技能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納稅人在取得相關**的當年,定額扣除3600元,同一年度取得多個符合條件**的,比如同一年度同時取得cpa和稅務師,只能扣除一個3600元。
大病醫療是指納稅人本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支出,在扣除醫保報銷后,自付部分本年度累計超過15000元,且不超過80000元的部分,準予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在工資薪金預扣預繳個稅時,不得享受,需要等到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才可享受。
住房貸款利息是指納稅人本人或其配偶單獨或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其配偶購買的在**境內的符合首套住房的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支出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定額標準扣除,最長扣除期限不超過20年。需要注意的是,若納稅人本人和其配偶在婚前均由符合條件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婚后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夫妻雙方各自根據自己名下住房按照扣除標準的50%扣除;二是選擇其中一套住房由其貸款人按照扣除標準的100%稅前扣除。
住房租金是指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且發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根據租房城市按照一定的標準定額扣除。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500元。有關規定明確,除了以上城市,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800元。
贍養老人是指納稅人贍養60周歲(含)以上的父母,或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符合獨生子女的,每月定額扣除2000元;不屬于獨生子女的,與其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標準,且每人每月最多扣除1000元。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是今年新增加的扣除項目,是指納稅人照護3歲以下嬰幼兒子女的支出,按照每名嬰幼兒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方式可以選擇由夫妻一方按照標準的100%稅前扣除,也可以選擇由夫妻雙方分別按照標準的50%扣除。
扣除信息沒有變化可直接“一鍵帶入”
據了解,由于這7項扣除項目都是此前已有項目,為了方便納稅人填報,個稅APP提供了“一鍵帶入”的快捷模式,即納稅人的相關扣除項目信息如果與上年沒有變化,那么只要選擇“一鍵帶入”就可以自動**到新一年度,繼續享受同樣的扣除待遇。
不過需要提醒納稅人的是,有時雖然納稅人的扣除項目、扣除金額沒有改變,但是具體扣除信息可能會出現變化,這時就不要使用“一鍵帶入”而是如實重新填寫,以免在日后稅務部門核驗時遇到麻煩。比如,孩子將在2023年度從小學升入初中,那么就應該先將孩子的小學學校信息填至2023年9月,然后在初中入學后再填寫新的學校信息,這樣也完全不影響享受扣除。同樣,如果孩子在2023年度正好跨越3周歲,那么應該在3周歲月份的前后分別選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和“子女教育”兩種扣除信息。
“個人養老金扣除”目前需單獨申報
不久前,我國公布了個人養老金有關個稅政策,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可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此前,個稅APP版本已于11月25日起更新,在“我要辦稅”欄目新增了“個人養老金扣除信息管理”功能,并可提供掃描個人養老金繳費憑證二維碼以錄入相關扣除信息的功能。需要提醒納稅人的是,如果用戶沒有在APP中找到這一功能,可以先查看自己的APP是否為最新的V1.8.7版本。
目前,“個人養老金扣除信息管理”沒有納入“專項附加扣除”欄目內,需在“我要辦稅”欄目單獨填報。用戶可以通過“掃碼錄入”功能掃描個人養老金繳費憑證上的二維碼,完成信息確認后導入個人養老金扣除信息,可在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或匯算清繳階段進行稅前扣除。與之前的個稅附加扣除一樣,如果用戶錄入了個人養老金繳費信息后,就可以在在“查詢我的扣除信息”功能中查詢到相關扣除信息。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相關數據來自于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因此可能存在無法獲得數據或數據不準確的情況,因此需要用戶與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確認。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信息網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欽
編輯/樊宏偉
好了,文章到這里就結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個人所得稅的人:個人所得稅的人臉識別不了怎么辦和個人所得稅的人:個人所得稅的人臉識別不了怎么辦問題對您有所幫助,還望關注下本站哦!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1102576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