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解放路小學(常州市解放路小學官網)
前沿拓展:
常州市解放路小學
2011年1月28日放寒假
72年前的今天,****進城,常州宣告解放。從那時起,這座城市迎來了新生,她的道路、村莊、人名也紛紛留下了“解放”的印跡。今天,在回望光輝歷程的同時,我們一起來尋訪、回味那些極具鮮明時代特征的名字——“解放”。
曾經的解放路,老常州人的集體回憶
據說,新**成立后,每個地方都有一條“解放路”。當年,常州也曾有一條叫“解放”的道路,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和情感。
“常州解放路啊,老早就有了哇。不過名字早就換掉了,估計現在小年輕都不知道嘍。”已經退休多年的張國康是老常州,時隔多年,他還對那條解放路印象深刻。他說,當時的解放路就是現在延陵路的一段。
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處長戴亞君介紹,原解放路位于天寧區,約為今延陵中路西起和平路東至政成橋段。當時的解放西路是常州市內最繁華的道路之一,天寧禪寺、紅梅公園、東坡公園等知名景點均位于道路旁。
據《常州市志》(1995年版)介紹,這條道路在解放前至解放初期,路寬僅4-6米,東西向機動車需繞道城北。
1951年,為慶祝常州解放兩周年,我市將當時的東直街、東倉街、東圈門直街等(文化宮至政成橋)更名為解放路。它長約3370米,寬14米。以水門橋為界,分別稱解放西路、解放東路。
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提供的資料顯示,1966年,解放路一度更名為東方紅路。上世紀八十年代,解放路更名為延陵路。由于延陵路調整延長,解放路僅為現今延陵中路的一段。
我市民俗專家季全保介紹,解放路還有不少派生地名,包括解放東路258弄、解放西路378弄、解放西路412弄、解放西路446弄、解放西路458弄、解放西路838弄、解放西路850弄和解放西路868弄等等。由于解放西路在市中心,所以派生出的支路支弄比解放東路多得多。
解放路小學
然而,隨著解放路的更名及城市化發展的腳步加快,這些派生地名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派生地名中,目前仍在使用的帶“解放”二字的,就屬常州市解放路小學了。
解放路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前身由縣學街小學和解放西路小學合并而成。上世紀八十年代,學校正式更名為“解放路小學”。2011年,“解放路小學教育集團”成立。學校成立以來,為社會培育了大量人才。
路名變遷見證了常州的發展。幾十年過去,解放路也成了老照片舊影像中才能捕捉的記憶。
“不管‘解放路’在與不在,常州的路是越來越寬,常州人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市民張國康說,解放路路名雖然沒有了,但常州日新月異的變化映照在老常州人的心中。
解放村,從城郊村莊變為城市化的一部分
“幾十年來,我們村應該是城郊農村發展的縮影。”64歲的俞惠津是天寧街道解放村的老村支書,從小生活在這個叫解放村的村子里,他見證了其歷史變遷。
天寧街道的解放村東與常州經開區接壤,南靠古運河,西臨兆豐社區,北到滬寧鐵路,面積1平方公里。目前,該村有村民498戶,本地戶籍村民約1500人。
“解放后,我們村為解放合作社。上世紀五十年代**公社時期,解放合作社改為解放大隊。上世紀九十年代,村子更名為解放村?!庇峄萁蛘f,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前,解放村一直以種糧為主。
后來,靠近常州城區的解放村積極響應為城區居民保障蔬菜供應的號召,大力發展“菜籃子”工程,村上農作物開始以蔬菜種植為主。
至1976年,村上農田全部改成菜地。俞惠津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常拉著板車,把收割的菜送到城里的武青路菜場販賣。那個時期,解放村為保障常州城區蔬菜供應作出了貢獻。
如今的解放村變得越來越漂亮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常州積極探索新的發展道路,成為一個以輕紡為主,并有機械、電子、化工、醫藥、建材等產業的工業城市。許多城市紛紛來常州學習發展經驗,興起“全國中小城市學常州”的熱潮。
在此背景下,解放村迎來大變化。該村的農田被大量征用,變為紡織廠和外貿倉庫。村民的身份也隨之一變,由農民變為工人,被安排到工廠去上班,這在當時是許多農民夢寐以求的事情。
上世紀九十年代,變為工人的部分村民們又迎來新變化?!耙恍┤讼聧彛液脧S里為他們**了工齡,有了養老保險。年紀大沒上班的村民,由村里為他們發放退養金?!?/p>
同時期,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解放村的經濟開始變為以出租房屋為主,村上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不少人生活富裕了,開始購買商品房,從村上的私房搬離出去。
進入新時期,解放村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住過城中村的人,最怕的是上廁所。為解決如廁難問題,近年來,解放村建成10座公廁,24小時免費開放。大家共同努力打造文明公廁的同時,也在悄悄改變著解放村,村里文明風氣越來越濃。
“常州在發展,我們的解放村也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漂亮?!苯夥糯?*總支**高慧芬說。
父母為我取名“解放”,寓意向往新生
“我是1949年出生的,父母為了紀念常州解放,期盼美好生活,所以給我取了這個名字?!倍冀夥耪f起自己的名字非常驕傲,因為這個名字是和新**同齡的。
都解放的父親是老師,母親是一名紡織工人?!八麄冊谂f社會生活期間,經歷了太多苦難。尤其是母親,作為一名工人,社會地位是很低的。從常州解放那一刻起,她體會到**已翻身成為國家的主人,心里特別激動?!?/p>
都解放介紹,他小時候在青龍鄉下時,“解放”這個名字較為普遍。除了他本人,他還認識好幾位名叫“解放”“和平”“建國”的同齡人。“取‘解放’名字的人多,恰恰反映了剛剛站起來的**對美好新生活的向往?!?/p>
幾十年來,都解放從農村技術員干起,一直做到退休前的青龍街道**工委**。一路走來,他的人生經歷見證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
10年前,時任青龍鄉**委**的都解放。
“新**剛成立時,我們國家底子薄,**生活不富裕,一直在為溫飽而奮斗。”1966年,為響應“上山下鄉”號召,他初中畢業后就到原青龍鄉常青村務農,后通過培訓和自學掌握了農學知識,當上了技術員,和農民一起種植水稻和蔬菜等農作物。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村上掀起多種經營的熱潮,工廠開始出現,推動了經濟迅速發展。之后,都解放當上村干部,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成長為原青龍鄉的鄉干部。
2002年,按照上級指示,青龍街道打造常州紡織工業園,吸引幾十家紡織企業入駐,他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斑@一時期,**的生活開始大大改善,人們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富起來?!?/p>
2010年,都解放退休,但他時刻關注青龍街道的發展。這一時期,很多企業開始從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型。青龍街道開始向高端紡織和智能制造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到發展帶來的紅利。
“現在,我們國家強大了,**生活富裕了。我的名字是父母取的,而我們的美好生活是**帶領我們取得的,我們要感謝**,感謝祖國。在此,我衷心祝愿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的日子越來越好!”
策劃/圖文 呂洪濤
部分照片由朱臻和被采訪對象提供
拓展知識:
常州市解放路小學
在羅漢路上,常州圖書館旁邊,那條路上還有省常中和二十四中。
常州市解放路小學
第1步乘車:只要是能在文化宮下車,這站的斜對面有一家7+7的店,再向右拐直走就會看到了
常州市解放路小學
天寧區羅漢路二十四中旁,省常中對面.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449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