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我的孩子很內向,不愛說話,該怎么改變他?”》來源于:由作者:陳小星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悅悅媽媽最近很煩惱,因為她覺得悅悅太內向了。
悅悅3歲,每次媽媽帶她出去,想讓她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
悅悅媽媽最近很煩惱,因為她覺得悅悅太內向了。
悅悅3歲,每次媽媽帶她出去,想讓她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可她就是不愿意,就喜歡自己一個人玩,平時讓她跟鄰居打個招呼,她也是非常害羞。
有一次,孩子跟奶奶在小區玩,有人提議讓在場的幾個小家伙每人表演一個節目,其他的孩子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只有悅悅躲在奶奶身后,不敢上前。鄰居大媽對悅悅奶奶說:“你家這孩子不行啊,太內向了,以后沒出息啊?!?/p>
悅悅媽媽和爸爸都很不解,他們倆夫妻都不是悶的人,孩子怎么會這樣呢?有什么好辦法讓孩子變得開朗一點嗎?
我們經常聽到有家長說:
“我們家孩子就是內向,沒辦法?!?/p>
“孩子這么內向,這可不行。”
“我家孩子太內向了,沒有那些外向的孩子討人喜歡?!?/p>
……
性格內向的寶寶,比較蔫,有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不會輕易說出來,當孩子們一起玩耍的時候,內向的孩子常常會一個人看螞蟻,或做手工,如果有陌生小朋友加入,內向的孩子會顯得很拘謹。
很多媽媽都會覺得性格內向的寶寶不會有出息,真的是這樣的嗎?
內向≠沒出息
人的性格有內向、外向之分,是天性使然。兩個性格各有優劣,卻沒有好壞之分,所以,覺得內向的孩子就沒有出息是不科學的。
因為性格內向只是人的一種個性特征,主要表現在人際交往和誰會或種種不是那么積極主動、輕松自如,內向不是一種問題,更不是一種缺陷。
美國一本暢銷書叫做《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作者蘇珊.凱恩列舉了許多內向的成功人士。
比如比爾·蓋茨。凱恩說他是一個“安靜,有點書生氣”的內向者。
比如巴菲特。內向性格使他更睿智、謹慎,善于發現和應對警示信息。
即便在演藝圈這樣需要常常暴露在聚光燈下的工作,也有不少內向者表現卓越。
比如悶不做聲,獨自坐飛機去倫敦喂鴿子的梁朝偉。
比如《哈利·波特》的女主角艾瑪·沃特森。
內向或者外向是一個人天生的氣質。它們就像血型一樣,并不需要被改變。
美國科羅拉多英才中心經過30年對社會英才的研究發現,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
較之性格外向的孩子,內向的寶寶具有很有成功者必備的特質,如:
更強的專注力
內向的孩子更傾向于關注自己的內心,因此擁有更強的專注力。
敏銳的洞察力
內向的孩子一般洞察力很敏銳,能夠覺察到很多外向個性的人觀察不到的細節。
深思熟慮
他們習慣從多角度考慮一個問題,這樣的孩子想問題比較周到,他們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提出的看法,準確度也較高。
內向
孩子也能活躍
英國思想家歐文說過:“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奔幢闶切愿駜认虻膶殞殞硪惨粯幽軌虺刹?,媽媽也有必要為內向的寶寶提供一個樂觀、開朗、友好、積極的成長環境,在寶寶內向的精神特質中注入外向的成分。
1、不要給你的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簽。
“害羞”是一個貶義的詞語。孩子聽多的這個詞,會為自己的特質自卑,他將很難再發現這種特質的優勢在哪里。
如果要把孩子介紹給別人,或者要讓孩子適應一個新環境,一定不要著急——慢慢來。
2、多和寶寶交流感受
內向的寶寶更加敏感,內心裝的東西更多,他們即使有溝通的欲望,因為性格原因難以主動開口,所以媽媽要多和寶寶溝通,了解寶寶的想法。
溝通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語言之外,擁抱、撫摸、注視等,都是不錯的溝通形式。比如,當寶寶不開心了,媽媽摸摸抱抱的頭,或給孩子一個擁抱,寶寶不快的情緒就很快會容易消散。寶寶無時無刻不渴望媽**愛。即使什么都不說,媽媽陪伴在寶寶身邊,寶寶都會感到溫暖、舒適、放松。
3、讓友誼滋潤寶寶
寶寶特別內向,可以把寶寶帶入同樣內向的孩子群體中,由于性格相似,很容易玩到一起,有助于建立友誼。友誼的力量會促使寶寶變得開朗、可寬容、有愛心。
但是父母不能心急,要循序漸進,即使你的孩子朋友很少,也不必擔心。
因為內向的人需要的是深入、穩定的關系,他們的朋友圈不大,卻很穩定。
4、給孩子做榜樣。
孩子的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所以內向的孩子背后,往往會有內向的家長。
所以,如果想要內向的孩子變得不那么內向,爸爸媽媽也要做好榜樣,和孩子多出去做些活動,多接觸些人。
比如,當我們在小區散步,我都會跟園藝師傅們聊天:“你種的是什么”“你們每天什么時候澆水啊”“你們給花花草草施肥用的是什么呀”……
孩子都會模仿父母的,當父母表現出對新鮮事很好奇的時候,孩子也會覺得這個很好玩,很新奇。
其實內向和外向只是一種天生的氣質特點,如果一個人的發展能夠順應自己的特點,任何一個人都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贊美,使他們增強自我肯定的能力。
本文原作者為陳小星,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小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1297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