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款(稅款征收的方式有哪些)
前沿拓展:
稅款
法律分析:稅款追溯期起止規定如下:1、偷稅罪的追訴期為5到10年另外,漏稅是指納稅人并非故意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行為。對漏稅者稅務機關應當令其期限內照章補繳所漏稅款。逾期未繳的,從漏稅之日起,按日加收稅款滯納金;2、在****、**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法律依據:《中華****刑法》第八十七條 **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核準。第八十八條 在****、**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第八十九條 追訴期限從**之日起計算;**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進銷存、ERP、成本核算,具體業務財務中涉及到大量的數量、單價、金額、稅款,他們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如何計算?
數量 x 單價 = 金額
金額 * 稅率 /(1+稅率) = 稅款
金額 /(1 + 稅率) = 價款
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公式,有的人覺得這問題太簡單、太低級,把這么低級的問題拿出來說,很無聊。但現實中,的確有很多企業的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不一致。這些不一致的數據導致財務部門有大量的對賬工作,從而導致財務部門人員雍總;財務人員大部分時間做無效無意義的工作,財務人員也很苦惱甚至離職(走為上);數據不清,賬目不明,各種猜忌、矛盾隨之出現,導致老板及股東都非常苦惱。
業務單數據是數量、單價、金額、稅率、優惠金額或實際金額(優惠后金額),財務記賬數據是數量、價款、稅款、成本,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項目不一致,這就導致需要按一定數據關系進行換算,系統算法錯誤或系統算法缺陷,就可能導致數據不一致。
數據不一致的對賬工作,都是人為差錯、管理原因、系統錯誤、系統算法缺陷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工作量,容易導致不一致的業務場景有:
客戶下單,開票(手工開票、自主開票),一單一**
客戶下單、下單……,開票,多單匯總開票
客戶下單、下單……,客戶要求開指定金額的**(部分開票),根據未開票訂單中湊出指定金額開票(湊數開票)
反之,采購業務及進項開票也有以上三個場景。
還有拆零銷售,如一提6聽拆開銷售,核算成本;抹零及優惠券銷售以后分攤到明細。
企業數據,理想情況是業務系統、財務系統、稅務系統,三大系統中的數據一致。但現實中往往由于管理原因、系統算法錯誤或系統算法缺陷等的原因可能造成數據不一致,常見有以下情況:
1、數據存儲精度低,導致數量 x 單價 != 金額,從而導致數據不一致
2、分別計算每筆明細的稅款和價款并四舍五入,導致數據不一致
3、分別計算稅款和價款并匯總以后四舍五入,與匯總后計算稅款和價款并四舍五入,導致數據不一致
4、分別計算稅款和價款并四舍五入以后匯總,與匯總后計算稅款和價款并四舍五入,導致數據不一致
5、多單匯總開票,導致數據不一致
6、湊數開票,導致數據不一致
還有一種異常,如數量為0,但成本為負數或整數,這些系統間或功能模塊間的數據關系是一致的,但不合理。
以上列舉的6條原因,有些屬于系統算法錯誤或系統算法缺陷,可通過改進算法避免;有些屬于管理原因,需要改進工作方式及改變業務**作方可避免。
出現數據不一致情況的核心原因是軟件系統的開發商及程序員不懂財務,或者公司財務不夠專業,沒有真正了解和理解各項數據之間的勾稽關系。
很多人想不出算法,找不出解決方案就手動調整,甚至習以為常,還舉例說用有金爹也存在以上情況。實際上是有算法有解決方案的。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1946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