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疫情奈何不了比亞迪?4月銷量超10萬輛,供應鏈垂直整合是關鍵》來源于:由作者:陳雪妃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萬博 發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比亞迪4月銷量成績單,
萬博 發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比亞迪4月銷量成績單,有點意外:
銷量106042輛,同比增加134.4%,環比3月增加1%,基本持平。
之所以意外,得結合造車新勢力看,受**封控影響,新勢力們4月交付集體啞火,環比下降最多的理想汽車,4月交付甚至僅有3月份的4成左右。
而且比亞迪4月交出的銷量成績單,幾乎在每個價位區間,比亞迪旗下各個車型都是頭部的存在。
所以問題也很明確:
比亞迪如何能不受**影響,做到銷量逆勢增長?
比亞迪產銷不受**影響?
比亞迪產銷快報顯示,4月份比亞迪銷量為106042輛,較上個月增加1%,基本持平,同比上年同期增長134.4%。
其中乘用車銷量為105475輛,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為57403輛,占乘用車銷量54.4%。
在生產端,比亞迪4月共生產107478輛新車,環比3月份同樣增加1%,較去年同期增長136%。
從增長的結果來看,數據本身并沒有出彩之處。
但如果把**封控的因素考慮進去之后,這個產銷水平,就有了關注和探討的意義。
畢竟就在前幾天,國內造車新勢力同時發布交付數據,不出意外集體啞火,環比上個月均出現下降,尤其是以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頭部新勢力,交付均下降5成左右,幾近腰斬。
反觀比亞迪,在整個汽車行業都在因為**管控,供應鏈斷裂而哀嚎的4月,產銷兩端不僅沒有出現下降,還有少量的增長。
同時結合歷史數據,也能看到一個現象:
比亞迪整體產銷兩端,甚至有穿越**封控的能力。
比如今年3月,比亞迪大本營所在的深圳爆發**,但當月比亞迪銷量104878輛,生產106658輛,較之前均有大幅度增長。
而比亞迪另一個生產中心西安,也在更早之前發生**,從數據來看,比亞迪產銷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也就是說,**之下,汽車行業供應鏈不穩,然而比亞迪卻能穩坐泰山。
如何做到不受**影響?
原因有2個。
首先就是比亞迪獨特的供應鏈體系,熟悉比亞迪的人應該知道,這家公司從來都不止是一家車企。
比亞迪供應鏈體系,簡單來說,就是垂直整合,能自己造的汽車元件就自己造。
在進入汽車行業之后,比亞迪就開始對整個汽車產業鏈進行布局,上至電池金屬原材料,下至汽車模具、IGBT……
比如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三大件:電池、電機、電控,比亞迪均有研發和生產的能力,尤其在電池領域,刀片電池「**起火」,幾乎成為比亞迪最大的標簽。
用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的話說:
既能做電池,又能做電機,又能做電控,目前全球也就是比亞迪。
而在芯片領域,比亞迪在2002年就成立了智能控制IC事業部,到2020年正式成立比亞迪半導體,主要業務,就是研發生產包括車規芯片在內的各類集成芯片。
要知道,現在車圈提起供應鏈不穩,指的無非就是缺芯(片)短電(池),而比亞迪在這最要命的兩個領域都有自己的研發中心和工廠。
比亞迪垂直整合有多極致?
用業內的評價就是:除了汽車輪胎和玻璃,比亞迪幾乎具備所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生產能力。
其次,就是比亞迪的產業布局,即內部的供應鏈整合。
根據公開資料,比亞迪目前有3家研究院,分別負責的,是電子材料領域研發、汽車設計研發,以及儲能技術研發。
在產業端,比亞迪在國內設立7處產業園區,將汽車生產的各個環節——模具制造、整車生產等等整合到一體。
比如在比亞迪4個主要的汽車生產中心,西安、長沙、深圳以及常州,在這4座城市或者是周邊地區,同樣能看到比亞迪的電池和芯片工廠。
這種產業布局,意味著一處汽車生產中心,就是一個小的汽車供應體系,汽車元件不用跨地運輸,就不用擔心局部地區因為某些因素停工,會影響到其他工廠的正常生產。
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么上海因為**停工,整個汽車行業都面臨斷糧危機,而比亞迪卻能維持正常的生產銷售。
這種模式,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
沒錯,這不就是特斯拉的生產模式?從電池到整車都是自己動手。
這樣看,被馬斯克奉為“圣經”的第一性原理,王傳福早就玩明白了。
One more thing
最后,再深挖一下比亞迪4月份的銷量結構,我們發現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強大之處。
具體到各車型的銷量情況,用一個詞來講,就是多點開花。
銷量超過2萬輛的車型,是比亞迪宋家族,4月銷售25018輛新車,比亞迪秦家族,銷量23520輛,兩款車型占到比亞迪總銷量的近一半。
其他車型銷量,比亞迪元15168輛、漢13421輛、唐10131輛、比亞迪海豚12040輛。
再結合價格來看:
比亞迪唐,售價在20萬元左右,比亞迪宋售價在10-20萬元之間,比亞迪秦售價10-15萬元左右,比亞迪元和海豚,起售價都在10萬元左右。
高端車型比亞迪漢,售價落在21-33萬元區間內。
也就是說,從高端市場到中端市場,再到10萬元左右的低端市場,比亞迪都有月銷1萬輛以上的爆款車型。
而根據上險數據,比亞迪宋、比亞迪漢,以及上市不久的海豚,都長期在各自的價位區間中保持銷量前3的統治力。
除了比亞迪,還沒有哪個國產自主車企達到這樣的高度。
甚至從這個角度講,與特斯拉也沒有顯著差距。
或者說,除了品牌和智能感知,沒有顯著差距。
你覺得呢?
本文原作者為陳雪妃,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雪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51933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