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謝邀請,今天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個人所得稅的交法的問題,以及和個人所得稅的扣除方法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還不太明白的話,也沒有關系,因為接下來將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解決大家的問題,下面就開始吧!
個人如何合理避稅 有哪些個人合理避稅的方法
企業合理避稅一直是每個會計人員都要面對的問題,沒有老板愿意多交稅,但是又不得不交稅,因此,如何合理避稅是每個會計人員都需要探討的命題。
稅務機關實行納稅評估,企業應該按稅務機關的評稅方法自行評估,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做好應對準備。下面以增值稅為例說明。
稅務機關對增值稅從四個方面進行評估。
稅負率:將稅負率與預警值對比。
增加值稅負率:用(工資利潤折舊稅金)*增值稅稅率,將得到的結果與企業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對比,以發現是否少繳增值稅。
進項控制額:企業進項最大抵扣額=(銷售成本存貨本年增加應付本年減少)*主要進貨的稅率運費*7%,如果企業抵扣大于上述值,暗示可能進項有問題。
投入產出率:用投入原料除以材料消耗定額,測算處可以生產的成品,對算出企業收入,并與報表對比。
企業運用以上指標分析,如果發現異常,就應及時分析原因。
企業申報以后就應該及時繳稅,但如果由于存款少可以申請遲繳。存款少到什么情況可以遲繳稅?可動用的銀行存款不足以支付當期工資,或者支付工資以后不足以支付應交稅金。
注意可動用的銀行存款不包括企業不能支付的公積金存款,國家指定用途的存款,各項專用存款。
當期工資是企業根據工資制度計算出的應付工資。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企業應及時申請,辦理延期繳納稅款的手續。
企業納稅申報是一項義務,不論企業是否有稅要交。企業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稅款要繳納,例如企業處于籌建期間;企業處于免稅期間;企業處于清算期間;清算還沒有結束;企業由于經營不理想,沒有納稅收入或者收益。這些情況下,企業可能沒有稅款要繳納,但都要按時納稅申報,沒有應納稅稅款的申報就是所謂的零申報。零申報只是一個簡單的程序。一項簡單的手續,如果不辦理,稅務機關可以每次處以罰款2000元。
視同銷售就是實際不是銷售也要按銷售納稅,沒有銷售也納稅無疑會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應該視同銷售也納稅無疑會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應該視同銷售不繳稅是違規,不應該視同銷售也當成銷售就會繳冤枉稅。
有一家酒店,老總平時接待客人都安排在自家酒店用餐,內部簽招待費,基本上每個月都有幾單,一年累計起來有十多萬。會計師事務所來審計,要求將這十多萬視同銷售,繳納營業稅。
在營業稅法規里,沒有在自家酒店吃飯消費要視同銷售繳營業稅的規定。企業依從會計師事務所的謬論,又會多繳冤枉稅了。
企業生產過程中存在各種損耗,投進的原料一部分損耗了,一部分形成產品。在增值稅里,正常損耗的進項可以抵扣,非正常損失的進項不能抵扣,要轉出。因此,正常劃分正常損耗和非正常損耗對企業納稅非常重要。
一家化工廠,因為天氣炎熱,原料揮發了一部分,盤點造成損失。稅務管理員認為是自然災害造成,屬于非正常損失。這也是一宗冤案。天氣炎熱還沒有達到自然災害的程度,怎么能說是非正常損失?對稅務規定不熟悉的人又會付出代價。
稅務法規有一般的規定,也有針對特殊情況,各個行業的特殊規定。如果對自身行業的特殊規定不了解,企業也會蒙受損失。
一家報社,賣報紙繳增值稅,收廣告費繳營業稅。因此印刷報紙獲取的進項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可以抵扣,一部分不能抵扣。怎么分?稅務局答復:按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第23條規定:按收入百分比劃分??蓱z的報社,賣報紙收入少,廣告費收入高,因此,進項基本不能抵扣。其實稅務有規定:類似的情況按報紙的文章內容與廣告各自占用的版面分攤,應該是大部分都能抵扣,少量不能抵扣。
增值稅第二條規定:圖書銷售使用13%稅率。只要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就是13%。但有一家公司,也銷售圖書,也是一般納稅人,稅務人員要求該公司按17%納稅。稅務機關有什么依據?稅務人員解釋:該公司印刷圖書的進項**是17%,如果該公司適用13%的稅率,那不成了繳13%抵扣17%?那稅務上怎么平衡?
使用稅率只與產品有關,與進項無關。對于稅務人員的解釋一定要三思而行,否則就會聽得糊涂,納稅也糊涂。
聽了太多預收款被稅務機關要求征稅的故事。
增值稅條例實施細則第33條規定;預收款在發出貨物才產生納稅義務。
財稅16號文也再次強調;除了銷售不動產,其他服務性業務的預收款不需要先繳納營業稅,在確認收入時再繳納營業稅。
有些企業預收款繳稅是因為對方要求開具**。其實,收到預收款,向對方開具預收款憑證就可以了。預收款憑證不屬于**,所以稅務機關不監制預收款憑證。
外資生產企業“兩免三減半”的規定大家很熟悉:只有生產企業才能享受,服務企業不能享受。到底什么是生產企業?可能心里很模糊。
根據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建筑、貨物運輸、產業資訊、精密儀器設備維修、城市污水處理等行業都屬于生產性企業。眾所周知,從事建筑、貨物運輸繳納營業稅,但在所得稅法規中又屬于生產性企業,看起來有點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稅不同規定不同。
**企業福利制度的特點是有人情味,逢年過節都會有發一點所謂的過節費,根據個人所得稅政策的規定,過節費需要并入當月工資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政策的規定是發放年終雙薪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計算個人所得稅,由于不需要與當月工資合并繳納個稅,因此可以降低稅率,減少員工的個人所得稅負擔。都是發點錢,過節費交稅多,雙薪繳稅少,所以為了少繳稅,應該改變那種過年發點過節費的做法,改成年底發雙薪的方式。
千萬不要固執己見,認為雙薪是外資企業的玩意,我不玩,我還是發過節費,這樣就會費力不討好。合理避稅其實很簡單,只要順著稅務規定去安排就可以了。
現在一些企業財務人員一聽說單位要安排旅游就恐懼。因為一些稅務機關解釋:旅游要扣個人所得稅。旅游要不要扣個稅?稅務規定要扣個稅的包括兩種情況:
一是以現金發放旅游費用,應并入當月工資薪金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是對于單位的營銷人員,以旅游形式進行獎勵,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其他形式并無規定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也不必聞旅游色變,安排好了,盡管游得痛快。
稅務機關實施“以票控稅”,企業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憑證,否則不能稅前列支。能夠取得合法憑證成了企業合理避稅的重要方法。
有些人不以為然,不開**對方收得便宜,要開**對方收得貴,羊毛出在羊身上,結果是一回事。
是不是一回事,看看例子:購買1000元的文具,不開**給900元,開**給1000元,相差100元。多給100元,所得稅少交330元,少給100元,所得稅多交330元。多給100元獲得**,實際上還是能給企業帶來收益。
企業人員應該明白:不拿**就會多繳稅。
內資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按計稅工資的1.5%在所得稅前列支,外資企業的職工教育培訓費用可以據實在稅前列支,不受1.5%的限制。有些人立即會問:有法律依據嗎?法律依據肯定有。這條規定在《關于對外商投資企業計征所得稅若干成本、費用列支問題的通知》((86)財稅外字第331號)文里。
由于文件發布時間早,很多財務人員那時還沒有走出校園,對這些規定很陌生,容易上1.5%的當。如果你因為年輕對舊法規很生疏,不妨和身邊的老員工多溝通。
企業經營不能收回的款項變成壞帳,壞帳是企業經營難以避免的損失。到底經過多長時間不能收回的款項才算是壞帳?兩年?三年?
兩年也對,三年也對。對于外資企業而言,兩年不能收回的款項屬于壞帳,對于內子企業而言,三年不能收回的款項作為壞帳。這又是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的一個詫異。
另外,外資企業稅前不能計提壞帳準備,內資企業稅前可以按規定計提壞帳準備,這也是一個差異。
單位租賃房屋需要按租金繳納房產稅,房產稅率為12%,外資企業適用城市房產稅稅率為18%。除了房產稅還有營業稅,出租房屋的收入稅負不輕。
對外資企業,廣東規定:新購置的房產可以銷售免征房產稅三年的優惠政策。
有家公司購買了一層辦公樓,一半自用,一半出租,去申請免稅被稅務機關退了回來:房屋出租部分不能免房產稅。企業無奈,只好咬緊牙關繳納了18%的房產稅。真是冤枉到家。廣東規定的免稅條件是不分自用還是出租。企業多繳了稅還被蒙在鼓里。
個人所得稅有什么可行的避稅方法
合理避稅是合法的,通過合理避稅可以提高個人可支配收入。以下介紹幾種可行、合法的避稅方法。
1、差旅費補貼(差旅費津貼200元、誤餐補助200元。超過部分并計“工資、薪金”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
因出差產生的費用,不計稅,標準根據當地稅務機關規定的
2、職工離職有個稅法優惠,員工領取的離職補償金在當地員工年平均工資三倍以內的免個所稅;
單位因工作需要為個人負擔的辦公通訊費用,采取全額或限額實報實銷的,暫按每人每月不超過300元標準,憑合法憑證,不計入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
單位為個人負擔辦公通訊費用以補貼及其他形式發放的,應計入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
報銷形式可以不計稅,隨工資發要交稅
9、高工資那個月分部分到后面的低收入月份
如果你的收入高不等錢用,完全可以將社保、公積金等標準提高到最高限度,當然公司所繳額度也相應提高了,這個可以和公司協商。
社保交多了以后退休工資自然會高,住房公稅金個人和公司都計到個人帳戶,各地還有取現機制,所以提高住房公積金是較好的避稅辦法。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英國是開征個人所得稅最早的國家,1799年英國開始試行差別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到了1874年才成為英國一個固定的稅種。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
必須就其來源于**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2018年8月27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依據決定草案,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擬確定為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稅率級距不變。
個人所得稅如何計提
問題一:計提個人所得稅分錄怎么做個人所得稅是代扣代繳,也就是說在發放工資時進行扣繳,因此不是計提,
3、根據月末賬上實際應交個人所得稅情況申報納稅,上交給稅務機關后
借:應交稅費–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問題二:個人所得稅如何計提和記賬 1、計提時:
借:經營或管理費用生產成本等相關成本開支科目
2、發工資時:代扣個人應交部分社保場以實際代交額計收)和個稅(以實際發放工資時計稅)
問題三:個人所得稅還需要計提嗎個人所得稅是需要計提的;
問題四:如何計提工資和個稅? 1、計提工資時
個人所得稅是允許在所得稅稅前扣除的,所以要并入管費用或制造費用
問題五:在計提工資時,是不是就要計提個人所得稅在計提工資時,不計提個人所得稅,發放工資時計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借:生產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
2、放工資時計算五險一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貸:其他應付款―五險一金個人承擔部分
3、上交五險一金、代繳個人所得稅
借:其他應付款―五險一金個人承擔部分
問題六:個人所得稅計提的時間與分錄實務中,由于考勤等要到月底才出來,所以當月工資表往往要到下期才能確定,所以,不少單位將工資費用會遞延一個月入賬。但這種做法嚴格意義上是不符合配比原則和權責發生制原則的。
實務中,一般是在發放工資時,扣繳個人所得稅。不過理論上來說,是應該在計提工資時,就發生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了。
建議你向你們的稅收專管員咨詢,更改是否適宜,否則,更改過程中會出現一個月至兩個月無扣繳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情況。
另外,按你所述,最多也就延后一個月交個人所得稅而已,你想延后兩個月,實在有點過份了。難道你們的工資隔兩個月才發放嗎?
問題七:計提工資時,個人所得稅如何做會計分錄計提工資時并不涉及到個人所得稅:
貸:應交稅費―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銀行存款(應發工資與代扣個人所得稅差額)
借:應交稅費―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問題八:計提個人所得稅的賬務處理計提工資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個人所得稅 105
問題九:計提個人所得稅分錄怎么做個人所得稅是代扣代繳,也就是說在發放工資時進行扣繳,因此不是計提,
3、根據月末賬上實際應交個人所得稅情況申報納稅,上交給稅務機關后
借:應交稅費–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問題十:個人所得稅如何計提和記賬 1、計提時:
借:經營或管理費用生產成本等相關成本開支科目
2、發工資時:代扣個人應交部分社保場以實際代交額計收)和個稅(以實際發放工資時計稅)
關于個人所得稅的交法,個人所得稅的扣除方法的介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122558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