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的是(采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前沿拓展:
采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的
錯誤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采用的是超額累進稅率,是將納稅對象按數額的大小分為若干等級,對每一個等級規定相應的稅率,稅率依次提高,分別計算稅額,將計算結果相加后得出應納稅額。也就是說,超額累進稅率是計算和繳納個人綜合所得和經營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分為兩種。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分為兩種:一種是綜合所得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3%至45%。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綜合所得適用綜合所得七級超額累進稅率。
另外一種是經營所得五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5%至35%。經營所得五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于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個人投資者。
用速算扣除數計算個人所得稅累計稅率簡單快捷。我們知道,超額累進稅率在計算個人全年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時比較繁瑣,即需要計算每一級數的稅額,并相加后才能計算出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
其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 ∑ (每一級數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級數的適用稅率)= ∑【每一級數(全年收入額—60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其他扣除)*對應級數的適用稅率】。
比如,某個人2019年取得應納稅所得額90000元,計算該納稅人2019年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則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36000元*3%+(90000元-36000元)*10%=1080元+5400元=6480元。
通過超額累計稅率的計算公式和例子中可以看出,需要分別計算每一級數的稅額再相加,級數越大則計算越麻煩,出現計算錯誤的概率也就越大。那么,只有運用速算扣除數計算法,才可以簡化計算過程。
速算扣除數是在采用超額累進稅率征稅的情況下,根據超額累進稅率表中劃分的應納稅所得額級距和稅率,先用全額累進方法計算出稅額,再減去用超額累進方法計算的應納稅額以后的差額。
當超額累進稅率表中的級距和稅率確定以后,各級速算扣除數也固定不變,成為應納稅額時的常數。這樣計算起來就簡單多了。比如,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含速算扣除數),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2520元。
上例如果采用速算扣除數的方法計算就簡單了,即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90000元*10%-2520元=6480元
另外,不是全部的個人所得稅應稅項目都采用超額累進稅率,比如,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和偶然所得,不適用超額累進稅率,其適用的是20%的比例稅率。
總之,用速算扣除數,計算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簡單快捷,可以簡化計算過程。而如果不采用速算扣除數,則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時,需要分別計算每一級數的稅額再相加,級數越大則計算越麻煩,出現計算錯誤的概率也就越大。
我是智融聊管理,歡迎持續關注財經話題。
2022年2月23日
拓展知識:
采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的
速算扣除數是采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稅時,是簡化計算應納稅額的一個數據。
速算扣除數的計算公式是:本級速算扣除額=上一級最高所得額*(本級稅率-上一級稅率)+上一級速算扣除數。
全額累進稅率是以征稅對象的全部數額為基礎計征稅款的累進稅率。累進稅率的一種。凡稅基超過某個級距,即以其全額適用相應級距的稅率征稅。
全額累進稅=全部課稅對象數額*全額累進稅率。
超額累進稅率,是以征稅對象的超額部分為基礎計征稅款的累進稅率。累進稅率的一種。凡稅基每超過一個級距時,即分別以其超額的部分適用相應級距的稅率征稅。應交所得稅=應稅所得*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稅所得額。
速算扣除數是指為解決超額累進稅率分級計算稅額的復雜技術問題,而預先計算出的一個數據。速算扣除數是按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的稅額和按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的稅額相減后的一個差數。
全額累進稅率以征稅對象的全部數額適用的最高稅額作為累進稅額計征稅款。按這種稅率計稅簡便,但納稅人負擔相差懸殊,稅負不合理,目前已經很少使用這種稅率。
超額累進稅率是指把同一計稅基數劃分為相應等級,分別適用各等級的稅率分別計算稅額,各等級稅額之和才是應納稅額。
稅率是對征稅對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額度。
稅率是計算稅額的尺度,也是衡量稅負輕重的重要標志。**現行的稅率主要有比例稅率、超額累進稅率、超率累進稅率和定額稅率。分析稅收負擔輕重,要注意區別名義稅率和實際稅率。
征稅對象又叫課稅對象、征稅客體,指稅法規定對什么征稅,是征稅雙方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客體或標的物,是區別一種稅與另一種稅的重要標志。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750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