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獎金個人所得稅怎么算(獎金10萬扣多少個人所得稅)
前沿拓展:
10萬獎金個人所得稅怎么算
現行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及要求,應按《國家**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中的規定計算,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即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至速算扣除數。
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至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至速算扣除數。
擴展資料:
個人所得稅注意事項:
對于高收入人群,稅務部門采用納稅人自行申報與法人或雇主申報兩者相結合的交叉稽核體系,降低逃稅的可能。這其實還是在考驗自覺性,稅務部門再沒有更多的主動行為。
除去個體戶外,個人所得稅都由單位代扣代繳,不由個人交,而公司也會用合理的方式幫員工節稅,如將一部分工資變為用**報銷的金額,或將發給員工的油和米計為食堂的成本,這不光讓個人減少了稅款,其實公司也是在借此平衡各項稅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2018年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在2019年1月發放, 如
文/顧天杰
個人養老金 加速落地
個人養老金加速落地。
11月4日,人社部、**、國稅總局、銀**、**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
文件對于個人養老金的參加流程、資金賬戶管理、機構與產品管理、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
每人每年,可以繳納養老金額度上限為12000元,可投資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
(來源:人社部網站)
**在同一時間,也出臺了配套的文件。
《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明確了公募基金參與個人養老金的制度安排。
《暫行規定》主要在三方面做出規定:
一、明確基金管理人、基金銷售機構開展個人養老金投資基金業務的總體原則和基本要求
二、明確個人養老金可以投資的基金產品標準要求,并對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職責做出規定
三、明確基金銷售機構的展業條件要求,并對基金銷售機構信息提示、賬戶服務、宣傳推介、適當性管理、投資者教育等職責做出規定
根據券商的測算,未來10年個人養老金累計繳納規模,高達2.5萬億。
**養老保險體系中,有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屬于公共養老金,由國家、單位、個人共同承擔。截至2022年9月底,參保人數高達10.47億。
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單位與職工一起繳納。截至2022年3月底,參加職工人數7200萬。
第三支柱包括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是個人使用金融方式,增加養老保障的重要形式。
當然,對于普通人來說,最關心的是:
按照標準每年繳納1.2萬元上限,退休的時候能拿多少錢?
根據機構的測算,假設個人養老金投資收益率,能和目前的社保基金8%年化收益率持平,普通人每年繳納1.2萬持續20年,最終可獲得57.3萬總收益。
我們一般用替代率,來衡量養老金保障制度的可靠性。
簡單來說,就是退休后養老金和退休前工資的比值。
世界銀行建議,養老金替代率在70—80%比較合適,可基本維持原有生活水平,60%替代率就只能保障基本需求。
(來源:網絡)
世界范圍內的警戒線替代率大約是55%,**2021年官方數據卻大約是45%,已經大大低于警戒線范圍。
個人養老金加速落地,要解決的正是**養老金替代率低,這個根本問題。
養老到享老 長路漫漫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年末**總人口為141260萬人,65歲以上老齡人口達到20056萬人,老年人口規模龐大。
2001年**65歲以上人口超過7%,進入老齡化社會,2021年65歲以上老齡人口比例為14.2%,未來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除**外,其他30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過7%,其中,12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4%。
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前五省份為:遼寧、重慶、四川、上海和江蘇,其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別為:17.4%、17.1%、16.9%、16.3%和16.2%。
個人養老金的出臺,讓**居民也有機會,像美國一樣完善養老投資結構。
美國養老金入市,極大地推動了股市繁榮。
美國養老金和共同基金形成了良好的協同效應,其共同基金資產中,有47%來自于DC計劃和IRAs計劃。
很多大學基金或者**職工養老金,是股市強有力的長線資本,受到各類基金經理的歡迎。
**養老金目前投資的標的,主要是債券類資產,隨著個人養老金的積累,在股票權益類上的資金占比,會逐漸上升。
另外,年輕人越來越重視養老投資了。
上投摩根基金聯合螞蟻財富智庫,最近發布了《2022當代青年養老規劃調查圖鑒》。
《調查》顯示,90.30%的受訪青年認同養老要越早準備越好,只有16.60%的人已經配置相關資產。
知易行難,在養老準備這件事情上,年輕人危機感很強,執行力不太行。
有43.7%受訪者覺得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慢慢開始了解養老產品。同時,仍有39.7%的受訪青年表示沒有進行過任何行動。
這次的《調查》還觀察到一個現象:
收入越高的群體,越舍得為養老花錢。
83%的受訪問青年認為,每月的勞動所得用于養老儲備的部分,只能控制在月收入的20%以內。
年收入50萬以上的人更舍得在養老這件事上花錢,有一半的人傾向于將月收入的20%以上投資到養老上。
收入越高的人群,越是愿意將更多的資金,放到能夠增長的資產上去,工資收入從長期來看會減少,而優質資產是唯一能幫助自己保值升值的東西。
《調查》統計顯示,最受年輕人歡迎的養老產品依次分別是:
商業養老保險、終身壽險等分紅返還產品(65.3%)
儲蓄存款(54.6%)
銀行理財(37.9%)
公募基金(25.8%)
螞蟻財富智庫的調查,從側面印證了,**個人養老金才剛剛起步,空間很大。
美國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開始了對養老制度的探索,尤其是養老金投資。
美國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富達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上半年,美國401k賬戶余額超100萬美元賬戶41.2萬個,創歷史新高。
IRA賬戶中余額達到100萬美元賬戶34.2萬個,同樣創下新高。
美國人的養老金,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
1.聯邦社保基金:美國聯邦**發起的強制性養老金計劃,相當于我們的社保基金。
2.401k退休福利計劃:公司員工一起出資,類似于企業年金。
3.個人賬戶IRA:自愿參加的儲蓄型養老保險,相當于個人養老金。
一個美國人想要攢到100萬美金退休,也很不容易。
有媒體測算過,假設一個美國人從25歲工作,第一年取平均工資5萬美元計算,每年往IRA個人賬戶存10%工資,大約5000美元左右。
同時假定他選擇的投資組合每年能實現7%的回報,那么大約40年后他才能攢夠100萬美元。
然而殘酷的現實是,美國2021年人均個人收入稅前只有6.34萬美元。
三個人的家庭收入中位數大約在5.8萬美元到11萬美元之間不等。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美住戶月人均開支約1965美元,一年就是23589美元。
以美國一個正常三口之家的收入,減去日常開支和養老金投資,如果處于中位數以下,勉強能夠維持正常體面地生活。
金融市場有這樣一種說法:
財富增值,美國人靠股市、**人靠房子、歐洲人靠債券。
**人養老的制度變革和指導思想,在過去30年里變化劇烈:
1985年:計劃生育好,**來養老。
1995年:只生一個好,**幫養老。
2005年:養老不能靠**。
2012年:推遲退休好,自己來養老。
2013年:開始推廣以房養老。
2022年:個人養老金加速落地。
有專業機構預計,從2019到2024年,**進入加速老齡化階段。
2021年**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8.8萬億元,同比增長率高達22.3%。2022年**養老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6.7%。
能否在幾十年的人生有效時間里,盡可能為將來積累財富。
一方面選擇優質的股市、樓市、基金資產,另一方面形成主業之外的副業,或者多學習一些技能,形成自己長期**的能力,才能保證養老生活更加愜意。
老有所養,最終還是得靠自己。
(免責聲明:本文為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依據。)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450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