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zhèn)€稅稅率表(舊版?zhèn)€稅稅率表2018)
前沿拓展:
舊版?zhèn)€稅稅率表
一、2022個稅稅率表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
1.年度不超過36000元的稅率為:3% 速算扣除數:0
2.超過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 速算扣除數:2520
3.超過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 速算扣除數:16920
4.超過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 速算扣除數:31920
5.超過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 速算扣除數:52920
6.超過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 速算扣除數:85920
7.超過960000元的稅率為:45% 速算扣除數:181920
(綜合所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
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guī)定,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5000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
從以上稅率可以看到,如果工資剛好是5000元,那么是不需要納稅的。如果工資超過5000元就開始納稅,工資越高稅率越高,那么納稅金額就越多。
工資一萬元要交多少稅?
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五險一金-起征點-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fā)工資月收入10000元,起征點5000元;其他扣除0元;專項附加扣除0元;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210元。
稅額=(10000-5000)×10%-210=290元。也就是說,稅后工資是9710元。
二、2022年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
根據預扣預繳法,個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度累計應發(fā)稅前工資—累計個稅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三、個人所得稅法律規(guī)定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這幾天有兩個消息在使勁刷屏:
一是第七次大修后的新個稅**式亮相!本次個稅修法包含個稅新的起征點確定(5000元),以及還有其他專項扣除政策,個稅起征點將先在10月1日起執(zhí)行,其他專項扣除政策在2019年1月1日全面實行。
二是自2019年1月1日起,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基本醫(yī)療保險費、失業(yè)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tǒng)一征收。
這兩個消息對于我們每個人會有什么影響,大家心里有數,我能明確的一點就是,原來的個稅公式肯定是不能用了,要改!
公式怎么改倒不是大問題,網上已經可以查到很多個新版?zhèn)€稅的公式,其中最為簡短的就是下面這個:
=ROUND(MAX((D2-5000)*{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可能有些朋友覺得這個公式和老版?zhèn)€稅公式長得很像,就是里面的數字有些變化,的確如此,公式的原理完全一樣,只是按照新稅法里的起征點以及每個級別的稅額進行了修改。
講到這里,有必要了解一下本次新稅法里做了哪些修改:

大家對比新舊版本的個稅計算方法后,就可以發(fā)現異同點:起征點不同、每個級別的下限和上限不同、稅率相同、速算扣除數不同。
在上面這個圖中,每個級別的下限、上限和稅率在修改方案中都可以找到,速算扣除數則需要我們自己計算,方法也比較簡單,以新版的計算為例:

第一級(O5單元格)填入0,然后用公式=L5*(N5-N4)+O4下拉即可,這個公式的意思就是用本級的下限(L5)乘以相鄰兩級稅率的差(N5-N4),再加上上一級的速算扣除數。
有了速算扣除數,要計算對應的稅額就非常容易了,基本公式為:
=(工資-5000)*稅率-速算扣除數,注意這里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為對應級別的數據,可以用vlookup函數獲得,不過公式比較啰嗦,我們可以直接使用數組的方式來計算。
=(A2-5000)*$N$4:$N$10-$O$4:$O$10公式以數組方式輸入,也就是按著Ctrl和shift再回車:

這樣得到的結果有個問題,會出現負數,為了將負數都變?yōu)?,我們可以在外面嵌套一個MAX函數:
=MAX((A2-5000)*$N$4:$N$10-$O$4:$O$10,0)

這個公式看起來就非常簡潔了,考慮到金額需要保留兩位小數,可以再嵌套一個ROUND函數,另外這種寫法需要把稅率以及速算扣除數單獨寫出來,有時候就不是太方便,所以我們把這些數據以常量數組的方式帶入,就得到了下面這個公式:
=ROUND(MAX((A2-5000)*{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在這個公式中,只有一個單元格引用,公式修改起來非常容易。
通過我們以上的講解,對于公式中的這些數字都有什么作用,大家應該是可以理解的。盡管看起來還是有點長,只要明白計算的原理,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分析找出問題所在。新版?zhèn)€稅的公式就為大家解釋這么多,在使用這個公式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檢查稅率和對應的速算扣除數,任何一個小小的疏忽,就可能使某個同事的工資計算錯誤,大意不得哦!
****部落窩教育-excel新個稅公式****
原創(chuàng):老菜鳥/部落窩教育(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更多教程:部落窩教育(www.itblw.com)
微信公眾號:exceljiaocheng
拓展知識:
舊版?zhèn)€稅稅率表
法律分析: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5%至45%;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征收。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
三、對個人轉讓住房,不能夠提供購房原值**或合理費用的合法有效憑證,致使不能夠準確計算應繳納所得額的,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個人所得稅,核定征收率仍為1%。對個人轉讓住房,能夠提供購房原值**或合理費用的合法有效憑證的,按其售房收入減去購房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20%征個人所得稅。
法律依據:《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1845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