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勞動報酬所得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前沿拓展:
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體戶的個人所得稅征收有查賬征收和定額核定征收兩種方式:個體工商業(yè)戶實行查賬征收的,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體業(yè)主的工資不作為成本、費用扣除,但可以扣除生計費用每年42000元。凡實行定期定額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按行業(yè)應稅所得率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公式為:年應納稅所得額銷售收入額×應稅所得率(由稅局定,各行業(yè)不一樣)年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月應納稅額應納稅額/12
《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
第七條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其他支出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第八條 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以下簡稱生產經營)取得的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的各項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轉讓財產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其他收入。
只要是該個體戶有收入,且屬于個稅法規(guī)定的應稅個稅范圍,都應該主動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否則就是違法行為,有可能會受到處罰。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yè)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實行源泉扣繳與自行申報并用法。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級數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1、不超過15000元的 5
2、超過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10
3、超過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20
4、超過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30
5、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35 (注: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guī)定,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
第十七條 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二項所說的成本、費用,是指納稅義務人從事生產、經營所發(fā)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說的損失,是指納稅義務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fā)生的各項營業(yè)外支出。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義務人未提供完整、準確的納稅資料,不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 適用稅率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guī)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yè)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guī)定計算應納稅額后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征收管理 **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實行源泉扣繳與自行申報并用法,注重源泉扣繳。

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可分為按月計征和按年計征。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特定行業(yè)的工資、薪金所得,從**境外取得的所得,實行按年計征應納稅額,其他所得應納稅額實行按月計征。
掌上明租數字化機械租賃平臺,可以幫助施工企業(yè)合規(guī)合法取得機械租賃專用**,數據真實,四流合一,符合國家金稅四期要求,規(guī)避稽查風險,有需要可以關注一下。
計算方法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扣除標準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執(zhí)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標準 對于個人所得滿足納稅范圍的都應該主動去申報并且繳納自己的個人所得稅,否則就會淪為逃稅個人所得稅管理,是一種違法行為,并且有可能受到處罰。其中除了個人稿酬所得,包括財產轉讓所得或其他所得都應該計算個人的所得稅,都應該依法納稅。

個體戶個稅什么時候交、個體戶個人所得稅怎么交等問題會計學堂小編就給大家講完了,個體工商業(yè)戶實行查賬征收的,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嗎,大家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繼續(xù)咨詢。
拓展知識: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1845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