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補償金個稅計算(新個稅下經濟補償金個稅如何計算)
前沿拓展:
經濟補償金個稅計算
計算方法:
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政策依據:
《國家**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規定:
1、對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2、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拓展資料:
有關經濟補償金的相關資料介紹:
經濟補償金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后,用人單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上的補助。
我國法律一般稱作“經濟補償”,法國《勞動法典》稱為“辭退補償金”,**《勞動法典》則稱為“解職金”。
我國勞動法、1994年勞動部發布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以下簡稱《經濟補償辦法》)等規定了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該按照一定標準一次性支付一定金額的經濟補償金。
勞動者的以下勞動收入不列入經濟補償金基數的范圍:
(1)勞動保護費用,如工作服、解毒劑、清涼飲料費用等;
(2)按規定未列入工資總額的各種勞動報酬及其他勞動收入,如創造發明獎、國家星火獎、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中華技能大獎等,以及稿費、講課費、翻譯費等。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經濟補償金
關于個人所得稅的問題是和我們都有關系的,個人取得的各類違約金、補償金、賠償金需要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呢?個人取得的8種違約或補償金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問題,下面是詳細的情況說明。
個人取得的8種違約或補償金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

1、個人取得的購房違約金的個稅問題

2、個人轉讓股權取得違約金涉及的個稅問題

3、個人離職取得競業限制補償金涉及的個稅問題

4、個人被解除勞動合同給予的補償金涉及的個稅問題

5、個人提前退休給予的補償金涉及的個稅問題

6、個人辦理內部退養取得的補償金個稅問題

7、個人終止投資取得的賠償涉及的個稅問題

8、因專利權被使用而取得的經濟賠償涉及的個稅問題

個人取得的各類違約金、補償金、賠償金需要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8個問題,上述就是全部內容了。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0944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