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查賬標準,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查賬征收
大家好,如果您還對個人所得稅查賬標準,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查賬征收不太了解,沒有關系,今天就由本站為大家分享個人所得稅查賬標準,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查賬征收的知識,包括個人所得稅查賬標準,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查賬征收的問題都會給大家分析到,還望可以解決大家的問題,下面我們就開始吧!
稅務局一查賬,你就有問題?這三大常識重點提醒!
一、往來問題
1、公司出資購買房子車子,權利人卻寫成股東。
實際工作中,許多公司在購置車子,房子時,喜歡將資產歸入股東個人名下,實則車子仍為公司生產經營所用,房子出租的收入仍是進入公司。這是錯誤的,從稅法的角度,既使資產為公司所用,但權利人是股東個人的,則視同對股東個人的紅利分配,應該按20%交納個稅,并且相關資產的一切開支及折舊費用均不得在所得稅前扣除。這是典型的公司股東人格混同!
2、賬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
股東個人的往來,如果就是日常工作中的正常短暫借錢周轉,跟其他員工一樣,沒有什么不行的,但相關制度對股東的往來有如下規范:
①稅法上有規定:股東借款超一年不還,視同利潤分配交個稅。
②股東借入的款項不能超過其投資款二倍。
實際工作中,有哪個單位股東長期掛賬給股東征過個稅?
3、成本費用中,公司費用與股東個人消費混雜在一起不能劃分清楚。
在實際工作中,相當多的私營企業,老板及其家庭的開支拿到公司來入賬,如:孩子上學的,出國的,家里的水電費,電話費,客情支出,旅游支出,都進入公司,公司的出納還兼任老板家里的出納,這些屬于“與公司無關的支出”,在計算所得稅前是不能扣除的,稅法上把這個歸屬于對股東的紅利分配,股東是需要交納個稅20%的。
最規范的做法是,公司是公司,股東是股東,公司的資產入公司的賬,公司的費用也入公司,股東規范行使股東權利,獲得紅利分配。別攪成一鍋粥,分都分不清!
來源:**稅務雜志社
二、憑證問題
憑證中必需附上的應有的原始憑據,日常工作中不上心,憑據不全,而造成所得稅查賬大額調增。
1、生產**企業在計算成品成本、生產成本時,記賬憑證后未附料、工費耗用清單,沒有計算依據。
我們知道,構成產品成本的就是料工費三項,材料,人工,各項費用核算不清楚那庫存商品的成本、入賬價值就會有問題,如果單位核算清楚,但是單子不全,稅務局核算不清楚來龍去脈,那稅務局核準的時候是從高原則的。一般跟產品成本對應的附件,領料單、人工費用計算表、制造費用計算表都是不能省的,這三項中的明細也都是不能省的。
2、計算產品銷售成本時,未附銷售成本計算表
跟第一個問題相比,商業企業是購入產品后銷售的,自己不搞生產,所以成本核算還是比較簡單的,最主要的就是出庫單,產品購入成本核算,這些單子是計算成本必須的,一定不能少,一般存貨減少的部分,就是企業銷售出去的,無論是賒銷還是現銷,都是應該交稅的,所以存貨減少,稅不增加,那就有大問題啦。
所以實際工作中,對購入的成本,銷售的比例,稅金對應的比例,應有一定的掌握。
3、在以現金方式支付員工工資時,沒有員工簽領確認的工資單,工資單跟用工合同、社保清單三者不能有效銜接
在實際工作中,通過現金發放的工資需要員工簽字的,如果用轉賬方式,那發了多少就是多少,做不了假,多發的可能就得用現金發放了,發放后沒有工資單,那賬上做的工資跟銀行出去的錢沒對上的不就是有問題了,這種情況下就不能查,一查就看出來了。
三、不合規問題
1、跨納稅年度補提折舊。
跨年度補提費用時應該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不能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
2、員工以**定額報銷,或采用過期票、連號票或稅法限額(如餐票,車票等)報銷的**。造成這些費用不能稅前列支;
3、銷售廢料或邊角余料,賣廢品收入,沒有計提并繳納**;
4、公司組織員工旅游,以現金形式發放的餐補等,直接作為公司費用支出,未合并入工資總額計提并繳納個人所得稅。
國稅局《關于個人獨資和合伙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規定》執行口徑
國家**關于《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執行口徑的通知
(2001年1月14日 國稅函〔2001〕8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地方稅務局: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印發〈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的通知》(財稅〔2000〕91號)(以下簡稱《通知》)精神,切實做好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工作,現對《通知》中有關規定的執行口徑明確如下:
一、關于投資者興辦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并且企業全部是獨資**質的,其年度終了后匯算清繳時應納稅款的計算問題
投資者興辦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并且企業**質全部是獨資的,年度終了后匯算清繳時,應納稅款的計算按以下方法進行:匯總其投資興辦的所有企業的經營所得作為應納稅所得額,以此確定適用稅率,計算出全年經營所得的應納稅額,再根據每個企業的經營所得占所有企業經營所得的比例,分別計算出每個企業的應納稅額和應補繳稅額。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稅所得額=∑各個企業的經營所得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本企業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本企業的經營所得/∑各個企業的經營所得
本企業應補繳的稅額=本企業應納稅額-本企業預繳的稅額
二、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對外投資分回利息、股息、紅利的征稅問題
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對外投資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紅利,不并入企業的收入,而應單獨作為投資者個人取得的利息、股利、紅利所得,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按“利息、股利、紅利所得”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以合伙企業名義對外投資分回利息或者股利、紅利的,應按《通知》所附規定的第五條精神確定各個投資者的利息、股利、紅利所得,分別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三、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由實行查賬征稅方式改為核定征稅方式后,未彌補完的年度經營虧損是否允許繼續彌補的問題。
實行查帳征稅方式的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改為核定征稅方式后,在查賬征稅方式下認定的年度經營虧損未彌補完的部分,不得再繼續彌補。
四、關于殘疾人員興辦或參與興辦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稅收優惠問題
殘疾人員投資興辦或參與投資興辦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殘疾人員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符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減征個人所得稅條件的,經本人申請、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可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減征的范圍和幅度,減征個人所得稅。
查賬征收VS核定征收,到底哪種繳稅更少?
年越來越近,年味也仿佛越來越濃了。
周末在家寫這篇文章時,西安的老師給翅兒發來好幾張美麗的照片,正好和大家一同分享
光是看著照片,就感覺好有氛圍吧!
**放開了,這一次,希望大家都能過個歡樂祥和的新年啊
回到這篇文章,翅兒給大家整理2023匯算清繳系列已有一段時間了,怕大家有所遺忘,咱們先來回顧一下~
記得上上次分享的是《2023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前期準備看這篇就夠了!(快**)》;
那上次呢,翅兒分享了《明確了!2023匯算清繳,輔助備查資料統一這樣來!》。
企稅匯算清繳在即,所以今天,翅兒就繼續跟大家聊重點:企業在匯算前,該如何選擇查賬征收與核定征收?該如何計算?
這個問題也是咱們很多的學員多次、反復問到翅兒的問題。首先,咱們還是先來聊一聊,到底什么是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
1、查賬征收
查賬征收就是企業會計賬簿健全,能夠正確的核算收入和成本,計算出會計利潤,將會計利潤進行稅會差異調整后,計算出應納稅所得額繳納企業所得稅。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其中,應納稅所得額有2種計算方式:
1)直接計算法:應納稅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金額-彌補虧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2)間接計算法:應納稅額=(會計利潤總額±納稅調整項目金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咱們的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方式,采用間接法。
比如,某非小微企業會計利潤200萬元=收入1000萬元-成本800萬元,假設納稅調增10萬,調減5萬,那么:
應納稅所得額:200+10-5=195萬
應納稅額:195萬*25%=48.75萬
那對于查賬征收,會計核算要求高,稅額根據實際營業情況計算得出。如果長期不交稅或稅負率低,被稅務檢查的幾率高。
查賬征收企業需要按月或季填寫預繳表,次年5月31日前需要進行匯算清繳,并填寫《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7年版)》。
2、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就是企業未設置賬簿,或者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征收的。
核定征收的方式又分為2種:
1)“核定應稅所得率”方式
對于能夠正確核算收入,但不能正確核算成本的,或者能夠正確核算成本,但不能正確核算收入的,可以采取“核定應稅所得率”的方式征收。
第1種:核定收入
某企業屬于建筑施工企業,購買的砂石人工均無法取得憑證,這家企業去稅務申請核定征收,由于建筑企業收入可以按照總包合同來確定,但是成本沒有辦法確定,所以稅務會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來征收企業所得稅。
比如這家企業合同收入1000萬,核定的應稅所得率為8%
應納稅所得額=1000??8%=80萬
當年應繳納的所得稅為80??25%
第2種:核定成本
比如:A公司屬于藥品超市,2022年的收入額由于絕大部分來源于個人零售,銷售額無法衡量,但是其取得的藥品成本能夠正確核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采用核定它的成本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標準了。
如果A公司當年的成本支出1000萬元,當地規定的應稅所得率為10%,他的應納稅所得額為1000/(1-10%)=1111.11萬元。他的應納稅額就是1111.11*10%*25%=27.78萬元。
2)“核定定額”方式
對既不能正確核算收入,也不能正確核算成本的,可以采取“核定定額”方式征收。
比如:有一家餐飲公司,他的收入有一部分是來源于單位,這部分得開票給單位,有一部分來源于個人,現金收款未開**,他的成本主要是人員工資和菜場買菜的支出,菜場買菜同樣存在沒有**的問題,所以未開票部分的收入和支出稅務部門都無法掌握。
對這類企業,一般會根據開票額占比進行倒算,也可以根據餐廳面積、臺面等估算出大致的營業額,總之,采取合理方法估算出應交稅額。比如,不管生意好壞,每月固定交20000元稅。
所以,核定征收,會計核算要求不高,不管是否盈利,都要按規定計算繳納應納稅額,稅務風險小。
核定應稅所得率企業,按照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在年度終了之日起5 個月內或在年度中間終止經營活動的,自實際終止經營之日起 60 日內,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企業所得稅的規定,向稅務機關填報《中華****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和年度納稅申報表(B 類,2018 年版)》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
實行核定定額征收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不進行匯算清繳。
這里翅兒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下列企業不得鑒定為核定征收方式:
一定要記住了!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對稅負的影響各有不同。
如果本身是初創期企業或微利企業,實際盈利不多甚至虧損,那么只要賬務屬實,實際需要繳納的稅款可能比核定征收的要低。
但如果你是屬于一些特殊行業,比如前面所說的餐飲、住宿、建筑、娛樂等營改增項目,由于行業特點,無法取得支出**,相對來說,肯定核定征收簡單且劃算。
但是如果企業由于開票需要,申請了一般納稅人,這時,稅務部門也在鑒定征收方式時,一般又會鑒定為查賬征收方式。
另外核定征收現在國家也查的比較嚴,但也沒有一刀切,有些地方還是可以核定征收,大家可以去當地稅務局了解能否核定。
祝大家**精進,越飛越高??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關注本站。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110257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