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交稅怎么算(個人交稅怎么算積分的)
前沿拓展:
個人交稅怎么算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費用減除額。
舉個例子:
1.李某某在12月份稅前工資13000元,需要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金1100元
2.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起征點(5000)=1300海青頻無地0-1100-5000=6900(元)
3.參照燈跟運斯差豐原工資稅率表不含稅部分,超過3000不超過130只夫溶早因深問00的部分,則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210。
壞超告南常爾無夠鋼普4.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6900×10%-210=480(元)
5.如按照企通罪立女點適用3500元的舊費用標準和舊的稅率表,應素款常差英久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滑波還收入金-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起征點(3500)=12000-1100-3500=7400元
6.參照工資稅率表不孩含稅部分,超過4155元7755元的部分,則適用稅率20%,速算扣除數為5殖達條55。
7.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7400×2送南水了課半翻幫游0%-555=925元
8.不過在新個稅制支也封度下,個稅算法和之前蘭真的不一樣了。以前是每月單獨計算個稅,而2019年起采用每月器預扣預繳、次年統算哥后概蘭林頭否協多退少補的計算方法。也就是說還是每月算一次繳一次,不同的是算法由根老械即繼磁據單月數據算,修改為按累計數據計算。具體公式為:
9.本月應扣繳稅額= (本月累計應扣預繳納稅所得額 * 預扣稅率 – 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 -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10.本月累計應扣預繳納稅所得額= 累計收入 – 累計免稅收入 – 累計減除費用 – 累計專項扣除 – 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 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累計減除費用=5000*月份數。
拓展資料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扣除比例:
1、綜合所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經營所得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對個人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
最近,2021年度個稅清繳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很多職工朋友對于自己年度總收入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困惑,為啥有人退了好幾百,但有人卻要掏腰包補稅幾千塊?今天,小編帶大家看一看“個稅”到底是怎么算的。
“個稅匯算清繳是以年為單位,年收入6萬以下不繳納個稅,6萬以上的部分會對應不同稅率。但是對應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交稅并不是等到年底再“秋后算賬”,而是每個月都會交一部分稅,也就是“預繳”。
說到這里,很多職工朋友又會產生疑惑了。“我們兩個是同一個班組的,全年工資的應發水平也基本相同,為什么實發到手的工資會有很大的差距呢?”這時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了,那就是專項附加扣除項目。
“下面讓我們來一起來解開專項附加扣除項目的神秘面紗吧。
01子女教育支出
“注:所稱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繼子女、養子女。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比照執行。
02繼續教育支出
03大病醫療支出
04住房貸款利息支出
“注:專項附加扣除辦法中所稱的首套住房貸款是指購買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住房貸款。同時,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在實際**作中,可以按照納稅人用貸款購買首套住房的情形來掌握,即納稅人首套使用貸款購買住房的利息支出可以扣除。
05住房租金支出
06贍養老人支出
“除此之外,我們的稅前工資還要減去個人繳納的社保和公積金,再減去工資起征點金額,這樣才可以開始計算個稅。
因此,我們在段首所看到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的真實面目是這樣的:
“下面用一個案例來更直觀的理解個稅是如何計算的:
案例說明
公司員工張三:2021年每月工資16000元;有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兒子,子女教育每月扣除1000元;父母健在,且是獨生子女,贍養老人支出每月可以扣除2000元。五險一金每月繳納3200元。
“月度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個人起征點-“三險兩金”-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其它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年度應納稅額=全年累計工資薪金所得 -累計個人起征點-累計“三險兩金”個人部分扣除金額-累計專項附加扣除金額-累計依法確定其它扣除金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如果您在年度個人匯算清繳時存在退補稅現象,那么可能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 由于扣繳義務人的變更(員工跨公司調動)的(個人所得稅在變更后會重新累計計算,但在年度匯算時會綜合全年數據進行總體計算)。2.由于員工在個人所得稅APP錄入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與扣繳義務人掌握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不一致的。3.在上一年度存在符合條件的大額醫療支出的。4.員工在上一年度在兩個以上單位取得了工資薪金,或除工資薪金以外還取得過勞務報酬、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等需要和工資薪金合并計稅收入的。5.上一年度離職(退休)或新參加工作人員,在上一年度不是所有月份都有收入的。
專業術語釋義
1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對象征收的一種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全稱: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是指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是落實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的配套措施之一。2018年12月22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發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3速算扣除數
速算扣除數是指為解決超額累進稅率分級計算稅額的復雜技術問題,而預先計算出的一個數據。
4年終獎分攤計稅
2021年12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全年一次性獎金不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實施按月單獨計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延至2023年底。所以以上個稅計算案例中的工資薪金收入及季度獎金均不含安年終獎分攤計稅的數額。在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如有獎金請務必選擇單獨計稅。
拓展知識:
個人交稅怎么算
1、繳納社保后,工資、薪金個人所得低于5000元,無需繳納個稅;
2、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0-3000元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0;
3、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3000元-12000元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210;
4、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12000元-25000元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1410;
5、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25000元-35000元稅率為25%,速算扣除數2660;
6、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35000元-55000元稅率為30%,速算扣除數4410;
7、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55000元-80000元稅率為35%,速算扣除數7160;
8、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大于80000元稅率為45%,速算扣除數15160。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201515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