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被稱為:“銀行的銀行”,“最后的銀行”。因為銀行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如果銀行沒錢了就得找央行借錢。央行有控制(調節)銀行釋放貸款的途徑/工具,通過控制銀行來控制市場資金的充裕度。
央行降準0.25個百分點,央行降準和降息是什么意思?
想要弄明白降準和降息是什么意思,首先要明白央行和銀行之間的關系。
央行被稱為:“銀行的銀行”,“最后的銀行”。因為銀行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如果銀行沒錢了就得找央行借錢。央行有控制(調節)銀行釋放貸款的途徑/工具,通過控制銀行來控制市場資金的充裕度。
清楚央行和銀行之間的關系后,我們再來講講降準和降息是什么意思:
①降準:央行降準的意思是下調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比如原來是30%,現在降到了20%,意味著銀行吸收100元**幣存款最低繳存由30元降到了20元,也就是說銀行的流動性資金由原來的70元升到了80元。
②降息:如果商業銀行現在給企業貸款的基準利率是6%,這個基準利率是央行規定的,利率是貸款人最關心的問題了,因為這就是成本,1個億的貸款,1個點的利息就是100萬了,所以利率決定了企業成本,進而影響企業盈利。貸款是為了生產,財務成本是要算到成本里去的,所以降息就是央行把基準利率從6%降低到5%,如此一來市場資金成本降低,貸款的人也可能會更多。
如果還是覺得太抽象不方便理解,在舉個簡單的例子,相信你一看就懂了: 記住,降息降準好比健身:都是為了健康,降準是每天跑步從8公里提升到10公里,這是絕對數量的變化;降息是配速從6分鐘提升到5分鐘,這是質量的提升。
2021降準一共幾次?
2021年五次降準(1月1日、3月13日、4月3日和4月20日,12月15日。)。
4月20日上午9點半,央行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公告:“1年期LPR”降息20個基點,從4.05%降低到3.85%;“5年期LPR”降息10個基點,從4.75%降低到4.65%。這是2020年來央行力度最大的一次降息,也是近五年來最大力度一次降息!
在這之前今年已經降準三次(1月1日、3月13日與4月3日),降息次數也已達到9次。其中3月15日,央行宣布開展1000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作,期限為1年,利率為2.95%。當時,就有業內人士分析,從LPR報價機制以及此前變動規律看,預計4月20日1年期LPR報價將與MLF利率下調20個基點的幅度一致,利率為3.85%。同時,為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5年期以上LPR利率下降10個基點至4.65%。這很可能代表4月份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也將有20基點的降息。
12月15日,又降低了存款準備金利率。
如何看待2019年9月6號央行宣布將降準05個百分點?
央行降準,就是。釋放流動性,是在市場低迷時,或有影響經濟發展的大事件發生時,為**經濟發展而釆取的一種經濟政策手段,市場資金充裕有利生產經營活動,加快恢復發展,提振整個經濟發展。對市場是利好,也是國家為調控經濟指出的方向。
對大基建有什么好處?
繼2019年連續3次降準之后,2020開年降準適時接力,延續了央行2019年以來運用普遍降準這一政策工具定向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的路徑。作為2020年金融政策及早發力的序章,此次降準迅速響應了12月23日國務院**提出的“進一步研究采取降準和定向降準、再貸款和再貼現等多種措施,推動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明顯緩解”,也將引領減稅降負等積極財政政策接棒。當前,紓解實體融資瓶頸仍然是階段性重心,此次降準便充分體現了支持實體經濟的定向性。圍繞惠及實體經濟,開年降準將帶來融資成本降低以及融資環境改善等利好,有望推動基建補短板加速落地。
一、降低融資成本,利好實體經濟
由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繳存至央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一般不能動用,因此在準備金率高、資金緊張的情況下,銀行會慎重選擇貸款對象,在發放中長期貸款時也常常受制于期限不匹配問題,整體看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維持在較高水平。此次下調準備金率向整個金融體系釋放了8000多億元長期低成本資金,增加了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銀行資金成本約150億元(每年),并通過銀行傳導可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特別是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融資實際成本,將對實體經濟起到直接的支持作用。
另外,此次降準**行特別強調要有利于增強中小銀行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的資金實力,因此在釋放的資金中,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以及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便獲得了1200多億元。一般而言,僅在省內經營的城商行資金實力較弱,流動性相對緊張。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能夠減輕其負債壓力、降低其負債成本,緩解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成本約束。
二、貨幣政策傳導,基建預期改善
降準有利于銀行資金的改善,受益最為直接的將是基建等周期性行情的融資環境。受政策提振,1月2日大基建板塊(建筑、環保、建材、煤炭鋼鐵有色)受益明顯,基礎設施建設行業以及關聯的上下**業,如上游的水泥、下游的電機等都表現不俗。與此同時,貫徹2019年6月****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地方**專項債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通知》提出的“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配合做好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1月2日四川和河南兩省公開招標發行專項債,拉開了2020年地方**專項債券發行大幕。由于提前下達的專項債不能用于土儲和棚改等房地產相關領域,將主要流向基建領域,故業內普遍認為基建投資增速有望明顯回升。
事實上,2018年四季度以來,各地已掀起重大項目項目集中開工**。因此在剛剛過去的12月份,土木工程建筑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商務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高于上月0.7和5.3個百分點。這與建筑業總體呈現出的季節性回落形成鮮明對比,主要得益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快落地等因素。而2020開年一系列政策利好,預計也將顯著支持2020年一季度基建企穩回升。
三、基建有望穩步提升
正如《關于做好地方**專項債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通知》強調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強金融服務,按商業化原則依法合規保障重大項目合理融資需求”,除了直接的融資利好和財政支持之外,“寬貨幣”所釋放出的信號,對于引導和促進金融機構支持基建等實體經濟的正向激勵作用也頗為明顯。以天津市為例,“普遍降準+定向調控”對于金融機構的經營方向和經營理念影響顯著,不少金融機構主動做出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差異化、戰略性調整,如不斷完善面向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業務流程,加大創新力度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金融需求等,從效果來看還直接體現為貸款利率的下降和多項費用的減免。
加之此前國務院《關于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管理的通知》下調了部分基礎設施項目的最低資本金比例,寬松的融資環境和積極的宏觀政策具有廣泛的影響,客觀上將推動基建發力,并惠及上下游領域。當然,基建發展仍需遵循《**投資條例》和****相關會議強調的“適度發展”思路,地方**應依據實際情況落地與自身財力、經濟發展“節奏”相匹配的項目。2018年12月中旬**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以及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都是重要抓手。
2020開年降準,意義不僅僅在于釋放資金,更在于通過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以激發市場微觀活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對于基建等實體經濟而言,順勢而為,發力托底經濟也是大勢所趨。
央行宣布降準05個百分點?
謝邀!
在之前回復《從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談及房地產是超發貨幣的蓄水池嗎?(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973638336489799975/ )》中提到,存款準備金(reserve)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是繳存在**銀行的存款,其中就包括了外匯存款準備金,**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一般而言,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是收縮基礎貨幣的重要手段。
請先參閱。
普遍認為的央行的二個目的:
一個是對沖到期的MLF;
另一個是因為社會融資M2的下降速度過快,有必要打一個提前量(注:社融是我們觀察經濟的一個非常前瞻的指標)。
而所謂“降準”,就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這像控制水庫的閘門一樣,可以控制整個社會的信用規模,因為,有信用貨幣常識的網友都知道,現在絕大多數的信用規模,是通過銀行的乘數效應釋放出來的,即Money is debt.
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相當于釋放信用資金約1萬億元,不過,之前市場已經預期,股市反應冷淡。
為什么呢?其實,現在全世界最不缺的就是錢,問題是錢很難去到該去的地方。
現在的問題并不是銀行沒錢放貸,是企業投資需求不高,銀行其實是由能力放款,但企業沒有強烈需求。而房地產行業想要貸款,但有多條紅線限制。
這樣說吧,現在降準是希望將更多的存量貨幣,轉為債務,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但問題是邊際效應遞減,好似一個人已然縱欲過度,可醫生還給他開偉哥……
注意到,好些財經媒體對此次降準有下面幾點點評:
1、實體經濟狀況并沒有媒體說的那樣好
我的回應,是的,消費和投資意愿都不強;
2、大規模通脹在路上
我的回應:不見得,我認為降準并不會帶來通脹風險,更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什么大規模通脹,事實上,6月份的物價只有1.1%,比5月份的1.3%有所下降,關鍵是,當下,由于各種原因,比如貧富懸殊,消費下降,放水難以傳導到消費端;
3、出口企業困難,放水壓匯率
我的回應:關系不大,因為**幣匯率本身就由央行控制;
4、房價會動一動、股市會動幾下
我的回應:**經濟的很多問題本身就是由房地產而起(或至少主因之一),而股市更關系不大;
5、經濟不好時,千萬別存錢
我的回應:NO,積谷防饑;
6、有第一次、第二次已在路上
我的回應:降準的空間已經不多了,會有可能降息……
總的來說,我國的總準備金率已經低于歐美日等國了,顯然,現在已到了債務的高峰期,那作為投資人來說,我們得特別保持警惕,請記住: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八個字,再強調一下,當下現金為王。
最后,再順便打個小廣告,“陳思進財經漫畫”系列第一部《漫畫生活中的財經》新鮮出爐,謝謝關注!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原創文章,作者:小編,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9509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