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退稅計算(個人所得稅退稅計算案例)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退稅計算
2300元工判皮哥徑氣苗素子舉資應納所得稅=(2300-2000)*5%=15元
所以財務應退你221-15=2動達多距需客加厚06元稅金
每年3月1日開始,感覺打工人都開始卯足勁開始想著“薅羊毛”了。相信很多人和我之前一樣,對個稅退稅計算方法和規則一知半解。近段時間,抽空研究了下個稅退稅的規則,才發現原來大有乾坤!
廣大網友一定好奇,為什么有些人可以退稅,有些不但退不了還需要補稅,在退稅前,我們需要明確兩個大前提:
1、首先你在2020年收入在12w以上,是必須進行年度個稅申報的,如果存在應補個稅但未進行申報補繳的還可能被進行聯合懲戒,說白了,就是如果你有退稅可以放棄,但是如果需要補繳,必須依法進行補繳**作。
2、個稅補繳金額低于400,可以直接免除補繳,也算是國家對廣大打工人的一種恩惠了。
那么很多人就好奇,什么情況下,可以申請退稅,什么情況下又可能需要補繳呢?
綜合近期,我研究得出的幾點結論,給大家分享下可以退稅的幾種情況:
1、當年未進行專項附加扣除申報的,總共包含以下6項:
(1)住房租金抵扣(按不同就業城市的每月可稅前抵扣應繳稅款金額600-1500不等)。
(2)房貸抵扣:最高抵扣額度是1000元/月,夫妻共同購房的可以各自抵扣500元/月,如果是夫妻單獨一方名下住房,最多也只能由申請方按1000元/月額度進行個稅抵扣。
(3)贍養老人抵扣: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應當與其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
(4)子女教育:子女教育按照每個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父母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選擇由雙方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
(5)繼續教育抵扣:如在職期間在職讀研,或者其他學歷提升教育支出可以參與個稅額度抵扣,標準是400元/月
(6)大病醫療抵扣: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以上就是6大專項附加抵扣項目,在每年進行個稅申報時,廣大網民都需要去個稅APP進行如實申報,一般而言提報完,都是可以在年度匯算時進行相應抵扣的。這時再進行個稅申報,你會發現往往都可以領到一筆退稅款項,真的是實打實的福利了。
需要補繳的情況:
1、是取得兩處工資收入:
部分人員存在兩處工資,平常預扣預繳個稅兩家公司分別計稅,年度綜合所得匯算將兩邊收入合計計算后,因個稅計算機制,合并后可能導致稅率跳檔,稅款增加。
2、是日常存在未計稅收入情形:勞務報酬、稿酬所得未超過800元,無需繳納繳納。年度綜合所得匯算需合并全年所得,包括800以下所得,直接導致合并計稅收入增加,個稅也會相應增加。
3、社招年中跳槽更換工作單位
4、綜合所得年收入超過12萬元且年度匯算補稅金額在400元(不含400)以上的。
那么個稅可退稅金額到底又是怎么計算的呢?
簡單列個公式:可退稅金額:2020年度匯算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20年已預繳稅額
舉例說明:小明在2020年總收入20w,已繳納稅款8000元,三險一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加住房公積金)總共支出3w,各項附加扣除額3w,其他扣除和捐贈0元,那么總共應繳稅款收入是20-6-3-3=8w,如下圖超過3.6w,處于3.6-14.4w區間 適用稅率是10%,所以實際應繳稅款=80000*10%-2520=5480元,應退稅款項=8000-5480=2520元。
所以,各位親,是否經過這些講解,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對個稅退稅的計算方法和規則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呢?
評論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討論,今年你退了多少個稅呢?
碼字不易,第一次發文,還懇請各位美女帥哥可以多多點贊[互粉][愛慕],后面會整理更多內容分享給大家哈,還沒申請退稅的寶寶感覺去薅羊毛的吧,機會一年只有一次,千萬別錯過了!最后祝大家2021都能財源滾滾,牛氣[求抱抱]沖天!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7503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