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稅勞務報酬的個人所得稅計算(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允許扣除的稅費是指哪些)
前沿拓展:
不含稅勞務報酬的個人所得稅計算
一、勞務報酬所得
(一)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勞務報酬和工資薪金不同,勞務報酬所得不存在雇傭與被雇傭關系,侵均娘比其周是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例如個人**從事設計、翻譯、表演等勞務取得的報酬。
(二)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和合伙企業的合伙人取得的生產經營收入,應按照“生產經營起氧解率所得”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不屬于勞務報酬所得試游。
二、按次預扣預繳
(一)對區永總看于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預扣預繳稅額。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根據“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適用)”計算繳納。
(二)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1. 勞務報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800元計算。
每次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800
2. 勞務報酬所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收入的20%計算。
每次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1-20%)
(三)預扣預繳個稅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政策依據: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8年修訂)(中華****國務院令第707號)
《國家**關于發布〈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陳研酸貴夫甲傳外領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公告2018年第61號)
三、綜合所得匯算清繳
(一)綜合所得:年度終了后,居民個人需要匯總全年度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的收維促覺析獲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以下簡稱“捐贈”)后,適用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并減去速算扣美混吃問優何眾隨資劉除數,計算本年度最終應切肉徑臨壓即縮企就劑讀納稅額,再減去年度已預繳稅額,得出應退或應補稅額來這聯達,向稅務機關申報并辦理退稅或補稅。
(二)應退或應補稅額=[(指巴般示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年度已預繳稅額
(三)2019年1月1日后,早還居民個人取得的勞務培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觀脫慶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70%計算。
政策依據:
《國家**關于辦理2020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事項的公告》(自象均航結國家**公告2021年第2織推號)
四、傭金收入特殊規定
察幫派門醫(一)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取得的傭金收入,屬于勞務報酬所得,以不含增值稅的收入減除20%的費用后的余額為乙投調井衣物果收入額,收入額減去展業成本以及附加稅費后,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展業成本按照收入額的25%計算。
(二)扣繳義務人向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支付傭金收入時,應按照《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國家**公告2018年第61號)規定的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
政策依據:
《** 國家**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
個人提供勞務報酬要交哪些稅?支付方代扣代繳到底怎么做呢?自己從來沒有代扣過勞務報酬的個人所得稅,如何**作?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個人提供勞務報酬到底要交哪些稅?
一、增值稅
增值稅交不交?當然要交,《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在中華****境內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下簡稱勞務),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
而這里的個人,指的就是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其他個人可以理解為非個體工商戶的自然人。
我國的增值稅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適用一般計稅方法或簡易計稅方法,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簡易計稅方法。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九條規定,年應稅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其他個人按小規模納稅人納稅。而《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為3%,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所以,自然人提供勞務報酬征收率就是3%。
那有沒有免稅政策呢?我們都知道,現在對小微企業增值稅都有很大力度的優惠政策,按照《** **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13號)的規定,小規模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合計月銷售額未超過10萬元(以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季度銷售額未超過30萬元,下同)的,免征增值稅。
那自然人是否享受呢?按照目前實踐情況來看,自然人提供勞務報酬是沒法比照小微享受免稅的。其他個人,一般都是指的按次(日)納稅的非固定業戶。
根據財稅2016年36號文規定,個人發生應稅行為的銷售額未達到增值稅起征點的,免征增值稅;達到起征點的,全額計算繳納增值稅,按期納稅的,為月銷售額5000-20000元(含本數);按次納稅的,為每次(日)銷售額300-500元(含本數)。
所以實踐中,基本各地稅務局都是取500每次來判斷自然人**是否繳納增值稅的。不含稅金額超過500,那就需要繳納增值稅。如果未超過,就不需要繳納。
?
比如,這張**,含稅價格6000,實際就需要繳納增值稅
6000/(1+3%)*3%=174.76元。
二、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了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后,勞務報酬的個人所得稅是并入綜合所得交稅。所謂綜合所得,就是指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這四項。
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所以說,勞務報酬的個人所得稅目前是和工資薪金適用一個稅率表,合并一起算個稅所得稅的。
比如小李在甲企業任職,2019年1月-12月每月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0000元,無免稅收入;每月繳納三險一金2240元,從1月份開始享受子女教育和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共計每月為2000元,無其他扣除。另外,2019年6月取得勞務報酬收入6000元。
那么小李2019一共應該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
年收入額=工資、薪金所得收入+勞務報酬所得收入+稿酬所得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收入=10000×12+(6000/1.03)×(1-20%)=124660.19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
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年收入額-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24660.19-60000-(2240×12)-(2000×12)=13780.19元
全年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13780.19×3%=413.41元
?
當然,上述都是按年度算出來小李應交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合計,這并不是年底一次**,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
工資薪金我們都很清楚,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并按月辦理扣繳申報。
比如本案例中,小李的工資薪金平時累計就預扣了273.6元。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120000-0-60000-(2240×12)-(2000×12)=9120
累計預扣稅額=9120*3%=273.6
但是勞務報酬如何扣個稅,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之前,一般自然人在**時候,稅務局會按照勞務報酬代扣個人所得稅。
但是,其實按照規定,納稅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個人所得稅本質是應該由扣繳義務人依照《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國家**2018年第61號公告公布)規定預扣預繳(或代扣代繳)和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目前基本各地稅務局在**時候,屬于勞務報酬的都不會在扣個人所得稅了,在**備注欄會統一備注:由支付方預扣預繳)
?
那么支付方應該在個稅申報系統按照勞務報酬數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算法如下:
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1-20%)=(6000/1.03)×(1-20%)=4660.19元
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4660.19×20%=932.04元
?
所以,小李個稅所得稅匯算時候還需要退稅
=413.41-(273.6+932.04)=792.23
由于勞務報酬的預扣由于還是平移的原來的20%-40%的稅率表,所以勢必導致年末匯算時候預繳的比匯算的多而形成退稅,所以取得勞務報酬的個人一定要注意這點。
三、城建稅
城建稅是以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為計稅基礎。小李取得了6000的勞務報酬,實際繳納增值稅6000/(1+3%)*3%=174.76元。
那么城建稅就應該是174.76*0.07=12.23元。
但是按照財稅〔2019〕13號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可以在50%的稅額幅度內減征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自然人是天然小規模納稅人,也能享受此政策,而目前各省出臺的政策都是按50%最高幅度減免。
所以小李實際繳納城建稅=12.23/2=6.12
四、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
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也是以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為計稅基礎。
按照財稅[2016]12號,自2016年2月1日起,將免征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的范圍,由現行按月納稅的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度納稅的季度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9萬元)的繳納義務人,擴大到按月納稅的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10萬元(按季度納稅的季度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0萬元)的繳納義務人
正常情況,教育費附加=174.76*3%,地方教育費附加=174.76*2%,目前也有多地執行的財稅2016年12號文,對于滿足條件免征。
五、印花稅
印花稅按照相應的稅目計征即可,如果不屬于印花稅稅目范圍的行為則不需要繳納印花稅。
在這里相信有許多想要學習會計的同學,大家可以關注小編號,私信【學習】即可領取一整套系統的會計學習資料!還可以免費試學課程15天!
拓展知識:
不含稅勞務報酬的個人所得稅計算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勞務費,即個人所得稅中的勞務報酬是指個人**從事各種非雇傭的各種勞務所取得的所得,它與工資薪金所得的區別在于勞務報酬是**個人從事自由職業取得的所得,而工資薪金所得屬于非**個人勞務活動,那么有哪些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下面我給你帶來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什么是勞務報酬所得稅?勞務報酬所得包括哪些行業?
中華****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裝潢、設計、安裝、化驗、制圖、醫療、測試、法律、咨詢、會計、講學、廣播、**、翻譯、書畫、審稿、影視、雕刻、錄像、錄音、表演、演出、展覽、廣告、技術服務、經紀服務、介紹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個稅適用范圍
勞務報酬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每次勞務報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減去800元的費用;每次勞務報酬收入超過4000元的,用收入減去收入額的20%。
三、勞務報酬所得稅稅率表
級數 每次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1 不超過20000元部分 20
2 超過20000至50000元部分 30
3 超過50000元部分 40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稅率。
四、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個人提供勞務取得含稅勞務報酬(即稅前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1、應納稅所得額的確認
1.1含稅勞務報酬所得不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含稅勞務報酬所得-800;
1.2含稅勞務報酬所得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含稅勞務報酬所得×(1-20%)。
2、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注:按照應納稅所得額查對應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二)個人提供勞務取得不含稅勞務報酬(即稅后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個人為企業提供勞務,雙方約定的勞務報酬更多情況是一個稅后支付額,即企業支付給個人的勞務報酬是個人的稅后所得,因此,企業必須將稅后所得轉換為稅前報酬,按照稅前報酬列支企業的成本費用,同時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由于勞務報酬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的扣除額分段以及應納稅額的加成規定,經過推算得出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額對應的稅率表(注意,這里是收入額,而非應納稅所得額),稅率表如下(表二):
1、含稅勞務報酬收入的換算
1.1不含稅收入額不超過3360元的換算為含稅勞務報酬收入公式如下:
含稅勞務報酬收入=不含稅勞務收入額/(1-20%)-200
1.2不含稅收入額超過3360元的換算為含稅勞務報酬收入公式如下:
含稅勞務報酬收入=(不含稅勞務收入額-速算扣除數)/換算系數
注:公式中個數據請根據表二中對應的金額確認。
2、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2.1方式一,根據上述公式換算含稅勞務報酬收入按照表一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祥見上文。
2.2方式二,根據表二分步計算
2.2.1不含稅收入額不超過3360元的
第一步,根據不含稅收入額查表二中對應數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公式如下: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800)/(1-稅率)
第二步,根據應納稅所得額查表一中對應數據計算應納稅額,公式如下: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按表一對應數據計算)
2.2.2不含稅收入額超過3360元的:
第一步,根據不含有稅收入額查表二中對應數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公式如下: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一速算扣除數)×(1-20%)/換算系數
第二步,根據應該納稅所得額查表一中對應數據計算應納稅額,公式如下: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以例釋法:我們分別采用上述兩種方式計算個人提供勞務所得個人所得稅,驗證公式的正確性。假如張三、李四為君合信公司年會做魔術表演和演唱,雙方協商同意,表演完畢后君合信公司支付張三稅后所得8000元,支付給李四30000元。
通過則查表二得知,稅后所得8000元所對應的適用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0,換算系數為84%;稅后所得30000元,對應的適用稅率為30%,速算扣除數為2000,換算系數為76%.
按照方式一計算
張三的納稅情況
含稅勞務報酬收入=(不含稅勞務收入額-速算扣除數)/換算系數=(8000-0)/0.84=9523.81元
應納稅所得額=9523.81-9523.81×20%=7619.05
應納稅額=7619.05×20%=1523.81
驗算一下:稅前收入為9523.81,應交個人所得稅稅額為1523.81
稅后所得=9523.81-1523.81=8000元,與本例相符。
李四的納稅情況
含稅勞務報酬收入=(不含稅勞務收入額-速算扣除數)/換算系數=(30000-2000)/0.76=36842.11元
應納稅所得額=36842.11-36842.11×20%=29473.69
應納稅額=29473.69×30%-2000=6842.11
驗算一下:稅前收入為36842.11,應交個人所得稅稅額為6842.11
稅后所得=36842.11-6842.11=30000元,與本例相符。
按照方式二計算:
張三的納稅情況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一速算扣除數)×(1-20%)/換算的系數=(8000-0)×(1-20%)/0.84=7619.05
應納的稅額=7619.05×20%=1523.81
李四的納稅情況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一速算扣除數)×(1-20%)/換算系數=(30000-2000)×(1-20%)/0.76=29473.69
應納的稅額=29473.69×30%-2000=6842.11
與方式一計算出來的一致,證明兩種方式均適用。
;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650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