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個稅計算公式(成都個稅年度匯算)
前沿拓展:
成都個稅計算公式
上海市個人所得稅的計算也是按照《中華****個人所得稅法》,計算方法為(年納稅額-稅收起征點)*稅率。工資5000以下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根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1、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2、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3、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4、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5、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6、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拓展資料: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個稅收入包括了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方面,也是地區發展的重要稅種。從個稅數據的多少,其實也能看出一個地區真實的內在水平。不少經濟人士也是非常重視個稅這個數據,是民富實力和產業含金量的綜合體現。
根據各地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個稅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2151.98億元)、北京(1858.25億元)、深圳(1146.40億元)、杭州(567.50億元)、廣州、天津(322.50億元)、蘇州(313.25億元)、寧波(300.25億元)、成都(281.71億元)、南京(272.15億元)。目前,廣州的個稅收入并沒有具體公布,但排在第五位還是可以確定的。
從個稅數據來看,我國各大城市中依然遵循著上海、北京、深圳的三強格局,這與GDP總量、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核心指標的排名也都是一致的。2021年,上海也是唯一一個個稅突破2000億的城市。
根據上海財政局數據,2021年,上海全市的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高達7771.80億元,同比增長10.3%。其中,上海的增值稅增長8.8%,企業所得稅增長21.5%,個人所得稅增長28.4%,契稅增長8.0%。從各大稅種來看,上海的個稅增長是最為明顯的。
從杭州財政局獲悉,2021年,杭州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387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杭州的稅收收入為223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93.6%,體現了強大的產業實力。同期,杭州的個稅達到了567.50億元,基本坐穩了我國城市第四位。
2021年,杭州各個領域基本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公開資料顯示,杭州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杭州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0%。而在貿易出口方面,杭州2021年的貨物出口高達4647億元,同比增長25.9%,取得了近十年以來的最高增速。讓大家較為意外的是,寧波作為杭州的小弟,其個稅數據也是強勢躋身了全國十強。
同期,成都全市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697.9億元,增長11.7%,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272.9億元,增長12.6%。而在個稅方面,成都僅為281.71,目前暫時領先了南京。當然因為計算口徑的不同,這些數據還是會有一些偏差的。
從具體數據來看,天津、蘇州、寧波、成都、南京等城市的個稅收入都處于了300億的級別,未來個稅排名的大洗牌已經不可避免。我們認為,中長期而言,省會城市的優勢將進一步體現。那么對于我國各大城市的個稅數據,大家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450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