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年度所得稅計算(個人年度所得稅計算公式)
前沿拓展:
個人年度所得稅計算
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比例稅率,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發表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你的情況:
應納個人所得稅額=10000*(1-20%)*20%*(1-30%)=1120元
另:4000元以下的稿酬的計算工公式不是你所說的,應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額=[收入額(4000元以下)-800]*20%*(1-30%)
前面發了一期公司如何繳稅,很多伙伴讓我講一下個稅怎么繳
個人所得稅呢,它是有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類型,所對應的稅率也是完全不同的!
總共有9類,方便理解,我把它分成三大類
(個人所得稅9種分類)
打工人,個體戶,老板或富二代(家庭財產繼承人)
第一類 打工人個人所得稅
官話稱 綜合所得,其中包含(1.工資、薪金所得,2勞務報酬所得,3稿酬所得,4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打工人,坐班拿工資的,或者某些自由職業者
這部分人群的個人所得稅是按照3%-45%的超額累進稅率來計算,總共有7檔(如下圖)
綜合所得稅率表
咱們是5000個稅起征點,所以年收入6萬內不繳稅,超過6萬的部分就按照上面超多少就對應多少稅率,再減去速算扣除數,就是你要繳的個人所得稅。
當然,這個計算前是要把你的各種可以扣除的五險一金之類的扣除,再去計算的,一般
這個都是由企業或者合作方代扣代繳來進行的
其中個人勞務報酬這塊又有額外的計算方式,但年終可以按照綜合所得來做匯算清繳(如圖)
勞務報酬稅率表
勞務報酬就是以個人名義對外接活賺的錢
第二類是 個體戶類
官話稱為 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
這個指的就是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這兩種類型商家
由于規模不大,它們沒有企業所得稅,只需繳增值稅,附加稅,和個人生產經營個稅,且繳納個稅后是可以直接公戶到投資人私戶。
它適用的是一個5%-35%的超額累進稅率表,總共有五檔(如圖)
生產經營個稅稅率表
最高也就35%,而且,很多地方注冊個體戶或者個人獨資企業時可申請核定征收政策,比如武漢個體戶核定一個月不超過10萬,一年不超過120萬直接免個稅,也就是收入120萬以內的個體戶,不開專票的情況下,一分錢的稅都不需要繳(今年免征增值稅)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明星,網紅去稅收洼地注冊個人獨資企業的原因,就是為了節稅(至于又為什么有些爆雷了,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第三類我們看看老板富二代類人群怎么繳個稅
官話稱為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
這類都是固定的20%個稅
比如一個老板的公司繳完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及附加稅,想把公司的錢拿到個人手里,需要繳20%的分紅個稅
咱們來看看,同樣收入100萬想拿到手的情況下
稅率最高的竟然是工薪階層,達到了45%
而如果你是個體戶,個獨 最高稅率在35%
而有限公司的老板,家庭財產繼承人個稅則20%
最為關鍵的是,在各種政策加持下,個體個獨,有限公司,都有各種稅收優惠,利潤百萬情況下基本可以做到不繳稅,最多也就2.5%
但打工人的個稅是沒有任何**作空間可言的。。。
透過現象看本質來說,創業的本質,是拉動經濟,咱們這稅率的制定,明顯更偏好創業者,
拉動經濟也就創造了價值,創造價值的獎勵是不需要你繳稅,或者是少繳稅。
如果你是高收入的打工人,可以考慮出來創業哦!
拓展知識:
個人年度所得稅計算
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1、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2、**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實行源泉扣繳與自行申報并用法,注重源泉扣繳。
3、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可分為按月計征和按年計征。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業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所得,從**境外取得的所得,實行按年計征應納稅額,其他所得應納稅額實行按月計征。
法律依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并報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049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