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比例(養老保險比例是多少)
前沿拓展:
養老保險比例
你好,五險一金的繳納基數跟比例每個地區的規定都會略有差異,繳費基數是以當地經濟水平為參考的。具體比例要向當地的勞動部門去咨詢,各地繳納比例不一樣。
1.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公司20%(全部劃入統籌基金),個人8%(全部劃入個人賬戶)。
2. 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公司10%,個人2%;
3. 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公司1%,個人0.2%;
4. 工傷保險繳費比例:公司0.5%,個人不繳納;
5. 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公司0.8%,個人不繳納;
6. 公積金繳費比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但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職工平均工資的10%。2010年下半年起,全國統一規定所有用人單位按工資的12%辦理繳納住房公積金。單位和個人都是工資的12%。職工和單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職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5%;有條件的城市,可以適當提高繳存比例。
若是個人參保,則不適用上述比例。
· 法律依據:
· 《社會保險法》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計入個人賬戶。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實現了靈活就業,他們參加養老保險是以自己全部承擔社會保險費的方式參加的,國家允許他們選擇60%~300%之間的繳費基數。但是大多數靈活就業人員在選擇繳費檔次的時候非常謹慎,希望能夠知道哪種繳費檔次最劃算。讓我們從養老金計算公式中尋找**。
養老金計算公式。
現在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實際上是依據2005年《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所明確的。
現在參保繳費形成的養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基礎養老金部分,是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一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是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更具體化的公式是這樣的:
基礎養老金=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 ×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累計儲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養老金的差距如何計算?
(一)基礎養老金部分。
平均繳費指數的含義可能很多人并不明白,實際上是平均繳費檔次轉化的一個數值。
如果我們始終按照60%的基數繳費,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6。按照60%基數繳費15年,基礎養老金是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平均繳費一年產生的基礎養老金待遇是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平均繳費指數是1,繳費一年產生的基礎養老金待遇是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因此,60%基數和100%基數繳費,產生的基礎養老金待遇是8:10。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每繳費一個月,我們都按照繳費基數的8%記入個人賬戶。
如果說60%基數是按照4200元繳費,那么每月進入個人賬戶的錢數是336元。
如果是100%,基數則是按照7000元繳費的,每月進入個人賬戶的錢數是560元。
如果同樣繳費12個月,個人賬戶能夠分別累計4032元和6720元。
如果是60歲退休,計發月數是139個月的情況下,能夠領取到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分別是29元和48.3元,兩者之比是6:10。
盡管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每年都會按照國家規定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但是由于記賬利率是相等的,所以不同檔次之間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之比是不變的。
如果僅僅追求性價比的話,看樣子肯定是60%的基數劃算。但是,100%基數能夠多領取養老金也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這也是關系到一輩子的大事。
退休以后養老金增加時,一般是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的方式來綜合調整。定額調整,是人人增加相同的養老金,掛鉤調整分為按繳費年限掛鉤和按養老金水平掛鉤,傾斜調整主要是針對高齡老人和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的傾斜照顧。可以說,養老金調整的時候有利于縮小養老金收入的水平差距,但是養老金差額的絕對值是不會縮小的。
所以,社保養老金也像個人攢錢一樣,有錢就多攢點,沒錢就少攢點。攢得越多,領得越多。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849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