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計算表)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計算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800)*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1-20%)*20%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收入總額-財產原值-合理稅費)*20%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應納稅計算公式: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每次收入額*20%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①應納稅所得額=全年收入總額-成本、費用以及損失(投資者的費用扣除標準為42000元/年(3500元/月)。投資者工資不得在稅前扣除。)②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涉及優惠
經營形式
是否繳納企業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所屬項目
承包后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的
不繳企業所得稅
經營所得
承包經營后,工商登記仍為企業的
繳納企業所得稅
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
工資、薪金所得
對企業經營成果擁有所有權
經營所得
31
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涉及優惠
經營所得的計稅方法
【注意】取得經營所得的個人,沒有綜合所得的,計算其每一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時, 應當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在 辦理匯算清繳時減除。
(一)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比對企業所得稅處理)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適用五級超額累進稅率,以其應納稅所得額按適用稅率計算應 納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成本-費用-損失-稅金-其他支出-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按月預繳稅額和年終匯算清繳稅額。其計算公式為:
本月應預繳稅額=本月累計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上月累計已預繳稅額全年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匯算清繳稅額=全年應納稅額-全年累計已預繳稅額 32
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涉及優惠
經營所得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
級數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元)
1
不超過3萬元的
5
0
2
超過3萬元至9萬元的部分
10
1500
3
超過9萬元至30萬元的部分
20
10500
4
超過3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
30
40500
5
超過50萬元的部分
35
65500
33
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涉及優惠
個體工商戶扣除項目的規定與企業所得稅扣除項目的標準基本相同,以下僅列示與企業所得稅不同之處:
個體工商戶實際支付給從業人員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分別核算生產經營費用、個人家庭費用。難以分清的,40%視為生產經營費用準予扣除。三項經費的扣除:
34
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涉及優惠
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
35
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涉及優惠
個體工商戶按照規定繳納的攤位費、行政性收費、協會會費等,按實際發生數額扣除。個體工商戶自申請營業執照之日起至開始生產經營之日止所發生符合規定的費用,除為取得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支出,以及應計入資產價值的匯兌損益、利息支出外,作為開辦費,個體工商戶可以選擇在開始生產經營的當年一次性扣除,也可自生產經營月份起在不短于3年期限內攤銷扣除, 但一經選定,不得改變。個體工商戶有兩處或兩處以上經營機構的,選擇并固定向其中一處經營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36
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涉及優惠
2020年度某個人獨資企業發生生產經營費用30萬元,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與其家庭生活費用無法劃分,依據個人所得稅的相關規定,該個人獨資企業允許稅前扣除的生產經營費用為多少呢?
解析: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及其家庭發生的生活費用不允許在稅前扣除。投資者及其家庭發生的生活費用與企業生產經營費用混合在一起,并且難以劃分的, 全部視為投資者個人及其家庭發生的生活費用,不允許在稅前扣除。投資者及其家庭共用的固定資產,難以劃分的,由稅務機關核定準予在稅前扣除的折舊
費用的數額或比例。 37
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涉及優惠
問:取得多處經營所得的個體工商戶如何享受優惠政策?
政策規定(國家**公告2021年第8號):
二、關于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減半政策有關事項
(二)個體工商戶在預繳稅款時即可享受,其年應納稅所得額暫按截至本期申報所屬期末的情況進行判斷,并在年度匯算清繳時按年計算、多退少補。若個體工商戶從兩處以上取得經營所得,需在辦理年度匯總納稅申報時,合并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年應納稅所得額,重新計算減免稅額, 多退少補。
38
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涉及優惠
問:取得多處經營所得的個體工商戶如何享受優惠政策?
【案例】
納稅人張某同時經營個體工商戶A和個體工商戶B,年應納稅所得額分別
為80萬元和50萬元,那么張某在年度匯總納稅申報時,可以享受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政策的應納稅所得額為100萬元。
39
個體工商戶的減免稅額如何計算?
國家**關于落實支持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事項的公告
(國家**公告2021年第8號)
二、關于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減半政策有關事項
(三)個體工商戶按照以下方法計算減免稅額:
減免稅額=(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的應納稅額-其他政策減免稅額×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經營所得應納稅所得額)×(1-50%)
40
個體工商戶的減免稅額如何計算?
國家**關于落實支持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事項的公告
(國家**公告2021年第8號)
二、關于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減半政策有關事項
(四)個體工商戶需將按上述方法計算得出的減免稅額填入對應經營所得納稅申報表“減免稅額”欄次,并附報《個人所得稅減免稅事項報告表》。對于通過電子稅務局申報的個體工商戶,稅務機關將提供該優惠政策減免稅額和報告表的預填服務。實行簡易申報的定期定額個體工商戶,稅務機關按照減免后的稅額進行稅款劃繳。
41
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涉及優惠
經營所得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
級數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元)
1
不超過3萬元的
5
0
2
超過3萬元至9萬元的部分
10
1500
3
超過9萬元至30萬元的部分
20
10500
4
超過3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
30
40500
5
超過50萬元的部分
35
65500
42
個體工商戶的減免稅額如何計算?
【案例】
納稅人李某經營個體工商戶C,年應納稅所得額為80000元(適用稅率10%, 速算扣除數1500),同時可以享受殘疾人政策減免稅額2000元,那么:
李某該項政策的減免稅額
=(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的應納稅額-其他政策減免稅額×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經營所得應納稅所得額)×(1-50%)
=[(80000×10%-1500)-2000]×(1-50%)=2250元。
43
個體工商戶的減免稅額如何計算?
【案例】
納稅人吳某經營個體工商戶D,年應納稅所得額為1200000元(適用稅率35%,速算扣除數65500),同時可以享受殘疾人政策減免稅額6000元, 那么:
吳某該項政策的減免稅額
1000000
=[(1000000×35%-65500)-6000× 1200000
=139750元
]×(1-50%)
實際上,這一計算規則已內嵌到電子稅務局信息系統中,稅務機關為納稅人提供申報表和報告表預填服務,符合條件的納稅人準確、如實填報經營情況
數據,系統可自動計算減免稅金額。
44
政策延伸
對安置特殊就業人員的政策:
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企業就支付給殘疾職工的工資,在進行企業所得稅預繳申報時,允許據實計算扣除;在年度終了進行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和匯算清繳時,再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計算加計扣除。
45
政策延伸
對安置特殊就業人員的政策:
殘疾人員的范圍適用《中華****殘疾人保障法》的有關規定。企業享受安置殘疾職工工資100%加計扣除應同時具備如下條件:依法與安置的每位殘疾人簽訂了1年以上(含1年)的勞動合同或服務協議,并且安置的每位殘疾人在企業實際上崗工作。為安置的每位殘疾人按月足額繳納了企業所在區縣****根據國家政策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定期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向安置的每位殘疾人實際支付了不低于企業所在區縣適用的經省級****批準的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具備安置殘疾人上崗工作的基本設施。
46
政策延伸
思考:通過現金方式支付給殘疾職工的工資,能否享受加計扣除政策?
通過現金方式支付給殘疾職工的工資不得加計扣除,切記只是不得加計扣除。
47
政策延伸
業務招待費和廣宣費限額用足
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作為期間費用。
限額用足的基本原則是:在遵循稅法與會計準則的前提下,盡可能加大據實扣除費用的額度,對于有扣除限額的費用應該用夠標準,直到規定的上限。
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 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48
政策延伸
業務招待費和廣宣費限額用足
對化妝品制造或銷售、醫藥制造和飲料制造(不含酒類制造)企業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30%的部分, 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49
政策延伸
業務招待費和廣宣費如何限額用足?
1. 正確界定業務招待費的核算范圍:
因業務開展的需要,招待客戶就餐,會計核算上列“招待費”;員工食堂就餐、活動聚餐、加班聚餐,會計核算上列“職工福利費”;員工出差就餐,在標準內的餐費,會計核算上列“差旅費”;企業組織員工職業培訓,培訓期間就餐,會計核算上列“職工教育經費”;公司在酒店召開會議,會議期間就餐,會計核算上列“會議費”;公司籌建期間發生的餐費,會計核算上列“開辦費”;
50
政策延伸
業務招待費和廣宣費如何限額用足?
正確界定業務招待費的核算范圍:以現金形式發放的員工餐費補貼,會計核算上列“工資薪金”;企業召開董事會,董事會期間發生的餐費,會計核算上列“董事會費”;工會組織員工活動,活動期間發生的餐費,會計核算上列“工會經費”。
51
政策延伸
業務招待費和廣宣費如何限額用足?
用足扣除限額
設企業當期列支業務招待費為Y,設企業當期銷售(營業)收入為X, 按照規定當期允許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金額為Y×60%與X×5‰,
即Y×60%≤X×5‰,通過推算得出Y≤8.3‰X,
也就是說,在當期列支的業務招待費等于銷售(營業)收入的8.3‰這個臨界點時, 企業就用足了業務招待費的扣除限額。
52
政策延伸
業務招待費和廣宣費如何限額用足?
業務招待費與業務宣傳費的搭配
按照稅法規定,業務宣傳費的扣除限額為銷售(營業)收入的15%(特定行業為30%),是業務招待費的30倍(特定行業的60倍),業務招待費的目的是通過開展必要的招待活動,以達到維護企業與客戶的關系與形象,從而促進銷售;然而, 業務宣傳費也具有與此類似的動機。如果能夠有效搭配,業務招待費與業務宣傳費之間的開支,將會起到很好的節稅作用。
例如,企業經常向客戶贈送煙酒、茶葉、土特產等禮品,這部分開支應納入業務
招待費的范疇。但如果企業改為贈送自行生產或委托加工的產品,則這些禮品起
到了推廣宣傳的作用,可作為業務宣傳費列支。
53
政策延伸
業務招待費和廣宣費如何限額用足?
業務招待費與業務宣傳費的搭配例如:
租用綜合性酒店,即住宿、就餐、會議均在一個酒店:
→統一開具會議費**;通過“會議費”核算。自用企業會議廳,異地參會人員的住宿與餐費租用酒店:
→建議住宿與餐飲費分別開具**,可將住宿費專票抵扣進項稅;
→會議茶歇通過“會議費”核算 、住宿與餐飲通過“差旅費”核算。
54
個體工商戶今年經營所得已繳稅款的,還能享受優惠政策嗎?
【案例】
為向納稅人最大程度釋放減稅紅利,個體工商戶今年經營所得已經繳納
稅款的,也能享受稅收優惠。具體辦法是,2021年1月1日至本公告發布前(2021年4月7日),個體工商戶已經繳納當年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的, 可自動抵減以后月份的稅款,當年抵減不完的可在匯算清繳時辦理退稅; 也可直接申請退還應減免的稅款。
55
政策延伸
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再次提高
3月31日** **公告2021年第13號《** **關于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公告》規定:
制造業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自2021年1月1日起,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
本條所稱制造業企業,是指以制造業業務為主營業務,享受優惠當年主營業務收入占收入總額的比例達到50%以上的企業。
56
政策延伸
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再次提高
3月31日** **公告2021年第13號《** **關于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公告》規定:
企業預繳申報當年第3季度(按季預繳)或9月份(按月預繳)企業所得稅時,可以自行選擇就當年上半年研發費用享受加計扣除優惠政策,采取“自行判別、申報享受、相關資料留存備查”辦理方式,自行計算加計扣除金額。
總結:
制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00%:2021.1.1起,無終止日期。
57
國家**關于落實支持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事項的公告
(國家**公告2021年第8號)
三、關于取消代開貨物運輸業**預征個人所得稅有關事項
對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個人,代開貨物運輸業增值稅**時,不再預征個人所得稅。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伙企業個人合伙人和其他從事貨物運輸經營活動的個人, 應依法自行申報繳納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
58
個體工商戶申請代開貨運**時,還預征個人所得稅嗎?
按照現行政策規定,個體工商戶代開貨物運輸業增值稅**時,需要預征個人所得稅。為進一步減輕貨物運輸業**環節的個稅負擔,規范經營所得征收管理,《公告》規定自2021年4月1日起,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個人申請代開貨物運輸業增值稅**時,稅務機關不再預征個人所得稅,而是由納稅人依法自行申報繳納。
59
謝謝
拓展知識:
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計算
個體戶的經營所得稅計算公方法如下:
1、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2、業主費用扣除標準統一確定為24000元/年;
3、從業人員工資扣除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確定;
4、生產經營期間借款利息支出,凡有合法證明的,按不高于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部分,準予扣除;
5、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全年收入總額-成本、費用以及損失)乘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6、要區分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與取得的其他方面所得的劃分;
7、從聯營企業分回的利潤,應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
8、個體工商戶王某在生產經營的同時著書取得的稿酬所得,應按稿酬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
第五條
個體工商戶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收入和費用。本辦法和**、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8497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