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社保中心官網)
前沿拓展:
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
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屬于高新區。
2018年11月3日,西安高新區托管雁塔區、長安區、鄠邑區部分區域移交大會舉行。
雁塔區丈八街道、魚化街道;長安區興隆街道、東大街道、細柳街道、五星街道、靈沼街道;鄠邑區秦渡鎮、草堂鎮、龐光鎮;周至縣九峰鎮、集賢鎮等10個鎮街由高新區正式托管。
西安高新區,一個代表西安與西部高新科技產業前沿的領地,以其眾多的“第一”成為陜西和西安最強勁的經濟增長極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如今,西安高新區已成為**中西部地區投資環境好、市場化程度高、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成為陜西、西安最強勁的經濟增長極和對外開放的窗口,成為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
擴展資料:
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優勢
1,航空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距離西安咸陽國際機25公里,乘大巴35分鐘。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我國重要航空港,目前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機場經營150余條航線,每天有400余架次的航班在機場起降。2009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529萬,為全國十大機場增速最快的機場。
2,鐵路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距離西安火車站8公里,出租車20分鐘。西安火車站是我國西部最大的鐵路樞紐,聯結隴海、西康、寧西、包西、侯西、咸銅和西戶等鐵路線。西安火車站不僅是**特等客運站之一,而且是歐亞大陸橋在**境內重要站點,我國從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方向開往**的列車必須經由西安站。
3,公路
公路建設形成了一個以西安為中心,有9條國家高速在此交匯,形成了貫通全省、輻射周邊省市的高等級“米”字型輻射狀干線公路系統,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條國道干線通過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繞城高速、機場新線建成,二環路、三環路全面貫通。市區與所轄區縣全部開通高速公路。
4,地鐵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近西安地鐵2號線。西安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于2006年9月29日正式動工,已于2011年9月16日下午14時通車運行。1號線于2008年10月29日動工,預計2013年正式完工。西安已成為西北地區第一個擁有地鐵軌道交通運輸的城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截至目前,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累計注冊市場主體超過19.3萬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318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434家,均占全省1/3以上。上半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513.55億元,同比增長10.2%,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5.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1%,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成績的取得,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稅收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近日,西安**常委、西安高新區**工委**馬鮮萍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說。
讓市場主體“活下來”“好起來”
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今年以來,西安發生多輪**,市場主體生產經營壓力增大,如何讓市場主體留下來、活下去、發展好,成為西安高新區工作的重中之重。
馬鮮萍介紹,西安高新區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同時,及時出臺“穩經濟21條”,推動政策免申即享、應兌快兌、直達企業,特別是不折不扣地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區落實減、免、退、緩稅費54.69億元,快捷精準地將政策紅利從“國家賬本”落入“企業錢袋”,市場主體保持了強大的韌性和活力,新增市場主體1.3萬余家。
馬鮮萍表示,稅務部門持續優化納稅繳費服務,推出小微企業綠色通道、“非接觸式”辦稅、“網格化責任聯戶”等系列舉措,按下了企業復工復產的快捷鍵,減稅降費的政策效應不斷放大,為西安高新區營造了良好的稅收營商環境。
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是國家高新區的初心使命。馬鮮萍告訴記者,西安高新區始終堅持主責主業不動搖,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開竣工項目中產業項目均超過58%,五大主導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5.2%。
面對**防控,交通物流受阻、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受限,產業鏈供應鏈兩頭受擠,西安高新區主導產業緣何保持強勁發展?“稅收作為嵌入經濟循環各環節的政策機制,貫穿于產業鏈供應鏈的全過程,在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運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馬鮮萍說。
據了解,西安高新區財政、稅務、防疫部門與產業園區協同發力,認真落實新的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重點支持制造業,保障“鏈主”企業不停工不停產、助力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達產,盡最大努力穩產保鏈。同時,充分利用稅收大數據,做細做實稅企對接,有效為企業補齊“斷鏈”,暢通產業鏈供應鏈。
“要科**用稅收數據,深入開展稅收調研分析,對產業鏈、重點企業發展態勢進行動態‘畫像’,支持具有生態主導力的‘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一步推動產業資源要素精準合理配置,不斷提高產業鏈科學治理水平。”馬鮮萍說。
激活高質量發展源頭活水
稅收是經濟的“晴雨表”,項目是穩定經濟的“壓艙石”。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稅務部門在更好地服務發展大局、統籌做好稅源建設上,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馬鮮萍介紹,近年來,西安高新區先后出臺“科創9條”“上市10條”,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通過“外引內培”雙向發力,落地建設了一批產業項目,催生企業發展。目前,該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18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434家,均占全省1/3以上;培育瞪羚企業214家、獨角獸企業2家、上市企業63家。既有效涵養了稅源,培育壯大了市場主體,又前瞻布局了未來科技產業新賽道,有力支撐了高質量發展大提升。
“西安高新區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這些都離不開稅收的強力支持。”馬鮮萍說。西安高新區發展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絕不是撿到籃子都是菜、偏離主業亂鋪攤子上項目,而是兼顧當前與長遠、發展與安全,算好經濟賬、資源賬、環境賬,在全省率先實行畝均綜合效益改革,將“畝均稅收”作為最重要的評價指標之一,并從就業、畝均投資、畝均產出、產業適配度等方面加大對項目的綜合考量,真正實現以高質量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
馬鮮萍介紹,在“畝均稅收”指標考核過程中,稅務部門負責指導審核企業、園區稅收等數據信息,深入分析,嚴格考核、科學評價,為**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并在優化結果運用等方面提出許多合理化建議。
馬鮮萍表示,**的**報告提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西安高新區將認真學習貫徹**的**精神,落實落細支持企業創新創業稅費優惠政策和‘放管服’舉措,全力服務高新區市場主體更快更好發展。”馬鮮萍說。
拓展知識:
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
西安市高新區屬于雁塔區。
西安高新區是1991年3月國務院首批批準成立的國家級高新區之一,2006年被科技部確定為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的六個試點園區之一。
西安高新區位于西安市西南部。成立之初,啟動面積2.7平方公里,經過30年的飛速發展,尤其是2018年,西安高新區成功托管來自雁塔區、長安區、鄠邑區、周至縣的12個街鎮,面積達到1079平方公里。
主導產業
西安已有一批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大中型裝備類企業和產品,如陜航、西飛、西電、彩虹、陜汽、大唐、慶安、陜鼓、陜齒、標縫等全國知名的大中型裝備制造業工業企業。
西安機械工業擁有員工8萬余名,有大量熟練勞動力,機械專業畢業生與上海相近。
有25家國家級相關實驗室分布于大學及研究所中。
以電力控制和傳輸、互感設備為主的100多家企業穩步發展。
已經形成了集汽車電子、重要汽車零部件和整車在內的汽車產業集群。
民營企業比亞迪以自主品牌轎車生產為主,具有吸納上海、深圳等地汽車產業技術和資本的優勢。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849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