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第十五中學(濟寧市第十五中學總校區在哪)
前沿拓展:
濟寧市第十五中學
全校教師“人心齊、人氣旺、內功強、素質高?!?在“敬業務實、教人求真”的教風和“修業明理、學做真人”的學風的指引下,素質教育的各類達標率、合格率、優秀率均在城區名列前茅。99年濟寧市教委、教研室對全市四十處初級中學的教育教學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十五中名列全市第一。
**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25日訊(通訊員 張恒利 劉鎮) 日前,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傳來喜訊,濟寧市第十五中學作為濟寧市唯一的一所中學上榜,榮獲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光榮稱號。這塊沉甸甸的獎牌是全體十五中人上下同心久久為功的結果,是學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見證,是社會各界對學校滿意度的肯定。
創建全國文明校園是學校領導班子做出的一項富有挑戰性的決斷。學校以創建全國文明校園為總抓手,全體師生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四個校區聯動,包保到人。校區–級部–班級層層壓實責任,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沿,不留**角?;顒又?,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爭當志愿者,人人都做貢獻者,大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履職盡責。
學校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先后開展了“爭做最美教師”“拒絕有償家教”“教師全員大家訪”等系列活動,行之有效地提升了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文明育人的水平。
學校持之以恒在細微處下足“繡花”工夫,環境做到了凈化、綠化、美化。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錯落有致,教學、體育、科技等活動場所布局合理、整潔有序。散布在各樓層的開放書架,各班級的圖書角、生物角,成為校園中的亮點。德育處組織開展的創建“完美教室”活動,為文明校園創建助力。每個班級的黑板報、壁欄、外墻報都異彩紛呈,班徽、班旗亦各具特色。
多措并舉讓文明因子植根于每個人心中。學校依托“互聯網+”,構建“三微”多元立體校媒傳播矩陣,組建學校融媒體宣傳中心,運用校園廣播、宣傳欄、文化長廊等,強化活動陣地的育人功能;定期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科技館開展學習實踐活動;舉辦“立學講壇”,邀請專家學者、英模人物、行業先進到校講座。如今,學生入校有序,離校有規,凡活動、**自覺排隊成為習慣;學校的“彎腰輕語慢步,做美雅學生”活動深入人心,“美雅”成為了學校的一個文化符號。
“全國文明校園”稱號的獲得,是激勵十五中人站在新的起點接續奮斗的助推劑,文明也一定會成為十五中這所文化底蘊深厚的學校的鮮明標識,學校將不斷鞏固文明創建的可喜成果,讓文明之花在十五中校園開得更加絢麗奪目!
拓展知識:
濟寧市第十五中學
2012年,根據濟寧市中區下發的《關于整合教育資源發展壯大優質初中教育的實施意見》,合并后的十五中原址將成為第十五中學總校區,十六中位于太白東路處,將成為第十五中學東校區,
2013年4月20號,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的地震災情,牽動著濟寧市師生每一個人的心,全市各中小校通過不同的形式,表達對同胞的關切,用一份份真情為災區祈福,愿雅安平安。
濟寧十五中全體學生在**場**,為遇難者佇立默哀1分鐘。數千名師生積極響學校的倡議:地震可以毀滅一切,但毀滅不了我們的**心。天災無情,人間有愛,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力所能及做出自己應做的貢獻。安居二中全體師生為遇難同胞默哀,寄托師生對遇難同胞的沉痛哀思,鞭策生者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時每刻,重新審視活著的意義。告誡同學們要敬畏自然,珍惜生命,學會自我保護,遇到突發災害保持鎮定,不放棄希望,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讓每一天都充滿意義。學校還將召開主題班會,細致講解防震自護知識,進行防震避災疏散演練。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07489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