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田灣(學田灣社區(qū)居委會電話)
前沿拓展:
學田灣
網(wǎng)上應該知道吧,輸入學田灣職業(yè)學校
來源:上游**-重慶晨報
街角支起一個火爐,上面擺滿了一個個黝黑锃亮的小鐵罐,雪白的糯米漿舀進小鐵罐,朱師傅手里捏著一根纖細的鐵釬,靈巧地翻動幾次,一個個滋滋作響、色澤金黃的熨斗糕就飄散出撲鼻的香氣……
熨斗糕,老重慶人兒時記憶中的傳統(tǒng)小吃,正逐漸消失在現(xiàn)代化大都市的街頭,難覓蹤影。然而,對于年近60的朱之榮來說,在街頭擺攤做熨斗糕,卻是他30多年來養(yǎng)家糊口、供2個孩子在城里讀書上學安身立命的手藝。
經(jīng)常路過江北黃泥磅公交站附近的市民,都見過朱師傅和他賣熨斗糕的三輪車。不論刮風下雨,每天早晨6點,朱師傅都會準時出現(xiàn)在黃泥磅公交車站的人行道上,熨斗糕的香氣迎來一波又一波的上班族。
朱之榮師傅告訴上游**記者:他是渝北區(qū)古路鎮(zhèn)人,做熨斗糕30多年了,靠著這門手藝,他把大的一個孩子送進了大學校門,小的一個孩子也在讀高中了。說起學做熨斗糕這門手藝,純屬偶然。上個世紀90年代,20歲的朱之榮進城打工,最開始跟著老鄉(xiāng)學裁縫。某天早晨,他在學田灣農(nóng)貿市場路邊吃早餐,發(fā)現(xiàn)做熨斗糕的師傅憑著一個小小的爐灶和純熟的手藝,吸引來一波又一波的顧客;加上他自己對做熨斗糕的手藝又十分感興趣,站在熨斗糕的小攤前看了一上午。心中下定了決心,轉行學做熨斗糕。
跟著師傅學了近兩年的手藝,朱之榮出師了。他回老家請鎮(zhèn)上的鐵匠鋪幫忙做了一套做熨斗糕的鐵罐,來到主城開始擺攤做熨斗糕。朱師傅說:這些年,擺攤做熨斗糕幾乎他走遍了半個重慶城,最開始是較場口、后來又轉輾彈子石、紅旗河溝等地,再后來到江北區(qū)的花卉園,在那里待了10多年。后來花卉園修輕軌站,朱師傅做熨斗糕的攤點被**,于是他就買了一輛三輪車,每天騎車從花卉園的家里到黃泥磅來賣熨斗糕,時間過得真快,他在黃泥磅擺攤賣熨斗糕都有5、6年了。
朱師傅的熨斗糕除了作為早點受到上班族的青睞之外,也成為許多重慶市民尋找兒時記憶的美食,有的市民甚至開車跨越半個城市,從沙坪壩、巴南區(qū)等地來尋找“兒時美味”。市民傅先生說:偶然經(jīng)過黃泥磅,發(fā)現(xiàn)朱師傅賣熨斗糕的小攤,十分驚喜。小時候最喜歡吃熨斗糕,很多年沒有見過了,吃上一只焦脆香甜的熨斗糕,又找到了“童年的回憶”。
除了每天早晨出攤賣3個小時的熨斗糕,朱師傅下午也會騎著他的三輪車到黃泥磅的洋河支路上,擺2個小時的攤。來購買熨斗糕的顧客源源不斷,既有附近的居民,也有不少專門開車來尋找“兒時美味”的食客。
朱師傅說:擺攤賣30多年熨斗糕,最近心里一直在考慮,找個固定的門面,不怕刮風下雨,再收兩個徒弟,把做熨斗糕這門重慶城的老傳統(tǒng)、老手藝傳承下去。
上游**記者 楊新宇
編輯:陶臨 任琦
本文來自【上游**-重慶晨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fā)布傳播服務。
ID:jrtt
拓展知識:
學田灣
重慶渝中區(qū)學田灣會整改嗎?這個不好說,可能會整改,也可能不會整改,要看**是怎么想的?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九賢互聯(lián)網(wǎng)實用分享網(wǎng)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06488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