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片排行榜(韓國災難片排行榜)
前沿拓展:
圖文 丨Hi喵電影編輯 丨Hi喵電影
氣候劇變、火山海嘯、瘟疫**、外星入侵……災難片總有讓人欲罷不能的魅力。宏大震撼的場面奇觀,驚心動魄的火爆情節,讓觀眾在絕望中感受逃生的**,震撼人心之余也給了人們很大的啟示意義。
今天就為大家盤點全球公認的經典災難電影TOP7,每一部 都是“天花板”級別,喜歡災難電影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建議收藏觀看。
—7—
《一九四二》
前后籌備20余年
豆瓣評分:8.0 │ 災難類型:旱災
部分獲獎情況
《一九四二》是一部不遑多讓的優秀電影,影片為了能正常上映,審核3次虧損9000萬,最后為了迎合審核還是做出了巨大的讓步。但是,能夠通過這樣一部電影,帶領觀眾認識和熟悉一段歷史,電影的意義依然是深遠的。
該片改編自劉震云的紀實文學《溫故1942》,導演馮小剛在看了以后,觸動很大,說道:“完全不敢想象當時的人們生活竟是這樣的,餓**了這么多人”,但是這段歷史卻很少有人提及,于是他決定將這個故事搬上大熒幕。
轟炸中逃生的一家人和傳教士安西滿
“希望能在我活著的時候,把這部電影拍出來。”
電影從劇本編寫到正式開機,足足等待了11年之久,斥巨資2.1億,最后卻僅收回3.6億票房。按電影票房分賬來算,虧損接近1個億。
為了讓電影中能夠更加真實、客觀地還原當時的場景,導演馮小剛、編劇劉震云帶領所有電影主創再次走遍饑荒路。陸續輾轉河南、陜西等地,將不可能一步步變成可能。
災民涌向開往陜西的火車
電影再現了1942年河南特大旱災中,三千萬災民所受的天災**的苦難歷程。在這場災難中,人們面臨的不僅僅是饑餓,同時也是對尊嚴的拋棄和倫理的崩壞。
故事由兩條線索展開敘述:
①逃荒路上的千百萬民眾,主要以(東家)老范跟(長工)栓柱及瞎驢一家為核心;
②國民****,花天酒地、冷漠又**,他們對**的蔑視推動和加深了這場災難。
災民遭到轟炸
一前一后,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樣也是本片想要諷刺的主題。
電影一開始,將“河南大饑荒”與同時發生的世界**相聯系,“宋美齡訪美”,“丘吉爾感冒”,“甘地絕食”,“斯大林格勒戰役”側面暗示河南大饑荒的影響力。
《1942》的可貴之處,就在于真實客觀地還原了那段歷史,還原了人性復雜的一面。
劇照
在影片中,廣大百姓第一次不是作為抗日英雄的陪襯,不是作為一個模糊的背景,而是作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出現。他們有自己的家庭,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愛自己的親人,卻在饑餓中妻離子散;他們精神上不愿做**奴,卻更加懼怕**的**亡。
爆炸后的景象
1942年,距離今天并不遙遠,片中的老百姓正是我們的祖輩。《1942》**裸地打碎了這種烏托邦式的幻想,我們的祖輩,就是這樣活過來的。
白修德拍攝的真實影像
任何語言在三百萬條性命面前都是那樣的無力,任何文字在歷史面前都是那樣的浮躁。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屬于自己的生活,珍惜祖輩傳承下來的血脈。
—6—
《2012》
史上最全災難大**
豆瓣評分:8.0 │ 災難類型:世界末日
電影《2012》又名《再見亞特蘭蒂斯》,影片共投資2億美元,是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所執導電影中成本最高的一部。
羅蘭·艾默里奇被稱為“災難**”,以擅長拍攝科幻災難電影著名,從1996年開始,陸續執導了《**日》《哥斯拉》《后天》《2012》等眾多知名災難大作。
導演 羅蘭·艾默里奇
《2012》憑借宏大的災難場景,為新世紀災難電影的視覺**立下標桿的同時,也成為2009年**市場票房冠軍。
公元2012年12月21日,在洛杉磯,大地崩裂成一條條深不見底的溝壑,巖漿涌上街道,摩天大樓像多米諾骨牌一般傾覆。在喜馬拉雅山留守的僧人還沒來得及敲響第三鐘聲,洪水就攀上了這座世界屋脊,將一切都卷走了。在里約熱內盧,海嘯吞噬了這座擁有1500萬人口的城市,聳立在城市制高點的巨大耶穌雕像轟然倒塌……
這一切,都是2009年好萊塢災難大片《2012》中的場景。為觀眾展示了地球被地震海嘯摧毀的世界,末日景象吸引了全球無數狂熱的影迷。
一些人信以為真,開始指責美國宇航局像電影里的白宮一樣隱瞞地球即將毀滅的事實,甚至還有人給宇航局天文學家寫信,表示要以**的形式逃避世界末日。
關于瑪雅預言
瑪雅文明約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中美洲尤卡坦半島。公元七到八世紀發展到了極盛期,但不久就迅速走向衰落。
科學家們首先利用瑪雅歷法來揭穿所謂的世界末日預言。事實上,瑪雅歷法并沒有結束于2012年,因為瑪雅人自己也沒有把這一年當做是世界末日。
美國科爾蓋特大學考古天文學家安東尼阿尼亞表示:
瑪雅預言中關于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說法,其實是一種誤解。那一天是瑪雅歷法中重新計時的零天,表示一個輪回的結束,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而并非是指世界末日。
影片集中了與災難相關的眾多元素,如特大地震、超級火山、超級海嘯、毀滅整個人類的洪水、陸地的下沉與崛起、地球磁場的倒轉、城市的毀滅等等。眾人在災難面前的恐懼和自我救贖,其中體現更多的是導演對于災難中人類理性光輝的深刻把握和體會。
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曾說:“災難電影是一種沖突很強烈的電影,是一種極端的對決,關系到生命的存亡。對我而言,我喜歡描述城市遭受虛擬的劫難,那樣會讓大家警醒,居安思危。”
—5—
《**日》
UFO經典之作
豆瓣評分:8.1 │ 災難類型:外星人入侵
1996年是《**宣言》簽署第220周年。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推出了一部轟動一時的科幻災難片《**日》。
上映首周就刷新了三項影史票房紀錄,以8億174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為當年票房冠軍。空前震撼的精彩畫面一舉奪得當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創造了災難科幻電影的新標桿。
電影主要講述:外星人乘坐太空飛船入侵地球,它們把數十艘小型飛船停留在世界幾大著名地標上空,準備摧毀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美國總統托馬斯在科學家戴維和空軍飛行員史蒂芬的幫助下拯救地球的故事。
屢創票房新高并被載入災難電影史冊
開創了電影轟炸著名城市建筑的先河。作為“轟炸白宮”的開山鼻祖,電影《**日》的影史地位獨一無二。
據報道,當時制作團隊在制作白宮模型的時候極為用心,嚴格按照12:1的比例進行縮放,用一個個木頭小零件搭建而成后,再添加上硅制石膏。爆破時,需要精準計算火藥量和爆破點模型比例,全面考慮所有影響爆炸的因素。
片中的設計及造型至今仍不過時
電影《**日》中UFO的造型以及外星人的設計精致巧妙。龐大的飛船外形以及毀滅性的破壞力,放在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會被震撼到。
對于外星人的造型設計也是十分精妙。影片特意創造出兩種外星人形象:
藝術指導帕特里克與他設計的模型合集
一種是巨型外星人,力量大但沒有智慧,僅作為小型外星人的移動載體存在;
而小型外星人則是宿主本身,隱藏在巨型外星人的身體內部。
電影《**日》創作團隊為了呈現逼真的末日場景,在人類與外星人激戰的場景中,專門開發了一套動作系統。只需要幾個參數,就能將一個動作場面的工作量從一周壓縮至24小時。
**部門為該片立下了汗馬功勞,共制作了3978架F-18戰機、52278塊碎片、3931架外星戰機、1549枚**和22014個光球;片中固定翼飛機的飛行畫面也全部出自**。
在商業模式上、在電影敘事上、在講好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上,這部九十年代的電影可以說是幾乎無懈可擊。
雖然如今看起來年代有些久遠,但它仍然是商業災難片的代表作之一。
—4—
《后天》
災難片特技之王
豆瓣評分:8.3 │ 災難類型:超級風暴
《后天》上映于2004年,由美國福克斯公司制作,世界知名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執導的一部災難電影。主要講述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造成冰川融化,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
在豆瓣上,電影《后天》獲得超過45萬觀眾的點評,收獲8.3的高分,超過95%的災難電影。
網友熱評
幕后花絮
電影創作靈感來源于導演多年前看過的一本書——《即將來臨的全球超級風暴》,是惠特利·斯特里伯和亞特·貝爾的作品,書中提到一個理論,說未來會出現一場巨大的風暴。
影片為了營造出真實的嚴寒冰凍效果,創作團隊特意選在冬季前往加拿大蒙特利爾進行拍攝。因為那里的冬季很恐怖,動不動就零下30度,寒風風速可達60公里每小時。
除了實景拍攝任務艱難之外,電影還大制作地邀請了十幾個不同的**公司,共同參與了800多場鏡頭的創作,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大場面。
《后天》的可怕之處
影片中所描述的氣候劇變絕非聳人聽聞,而是真實事件改編。溫鹽環流中斷導致全球氣溫驟降曾真實發生過,而最近的一次就是一萬多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
不僅在數學上,存在穩定的解;而且在氣候歷史上,存在氣候劇變的案例。當然時間尺度沒有電影中那么夸張。
新仙女木事件的成因很簡單,大約12000年前,北美大陸的冰川融化(末次冰期結束時),大量的融水阻止北大西洋的溫鹽環流向亞極地輸送熱量,造成地球氣候在數百年的時間內驟降15攝氏度之多。
人類并不清楚氣候系統,它的“穩態”又“非穩態”特性,可能就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干擾達到臨界點,便會直接引發劇烈變化。
影片反映了地球氣候變暖后帶來的全球性氣候問題,雖然只是一個預演,更是一個警告。全球氣候變暖,是所有人類共同造成的結果。影片里是現代社會的真實寫照的縮影,當預言成真時,人們措手不及,選擇被動的逃生、生命財產瞬間灰飛煙滅。
“也許是半年,也許是后天就會發生。”畢竟,災難離我們從來不遠,全人類目前還正在遭受著****的威脅。
—3—
《薩利機長》
真實故事改編
豆瓣評分:8.3 │ 災難類型:空難
《薩利機長》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公司1549號航班發生的意外改編,主要講述1549號航班機長切斯利·舒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
機長 切斯利·舒倫伯格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2009年1月15日下午,全美航空1549航班起飛,執行任務由紐約拉瓜迪亞飛往西雅圖,經停夏洛特。然而航班僅起飛一分鐘左右,兩翼引擎就意外遭到鳥群撞擊而失去動力。由于當時飛機的高度及下降速率,客機無法安全降落于泰特伯勒機場,最終被迫降落在哈德遜河河面上。
從起飛到迫降的短短六分鐘,機長薩利憑借自己多年的飛行技術經驗和精準的判斷,拯救了飛機上155人的生命。但最后薩利不得不接受調查,并艱難的證明了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這次航空史上奇跡般的水上迫降,最終被改編為電影《薩利機長》。
電影由美國華納影業出品,陣容強大。導演是曾執導《廊橋遺夢》的美國著名“正派硬骨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是以演技精湛而著稱的湯姆漢克斯,好萊塢的常青樹,曾參演過多種類型影片,塑造出眾多經典角色。比如《阿甘正傳》《拯救大兵瑞恩》《芬奇》等等。
湯姆漢克斯
部分作品
影片圍繞著NT**的事故調查,讓我們看到了事故背后的人性,以及制度規則和自由意志之間的矛盾。
湯姆·漢克斯用高超的演技,為我們還原了薩利機長英雄身份下質樸平凡的樣貌。
1994-2016,湯叔跑了22年
一位飛行了四十多年,安全搭載了幾百萬乘客的老機長,在成功解救了155名乘客后,卻因未按應急參考手冊折返降落機場遭到嚴苛的調查。他可能會面臨失業,破產,失去養老金的不公平待遇,一世英名卻由這最后的短短280秒來決定,這種壓力可想而知。
一方面是**對英雄的溢美之詞,另一方面是NT**冰冷而尖銳的調查態度。
在得知調查中模擬機順利返航的消息后,媒體又開始質疑薩利機長究竟是英雄還是騙子?他在極度壓力中精神恍惚。
唯工具論日益強盛
因為調查程序,有家不能回,失眠,焦慮,經常做噩夢,薩利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憶當時的狀況,努力讓自己從事故的魔咒里解脫。
當時已經86歲高齡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有著深厚的閱歷和高超的專業功底。他制作出了一部足以令所有人為之振奮的電影,并最終出色地完成了工作。
—2—
《勇往直前》
英雄是逆行的平凡人
豆瓣評分:8.3 │ 災難類型:森林山火
《勇往直前》是一部用戰爭片的手法講述一個災難片的故事的傳記片。
電影改編自9·11后消防員傷亡最慘重的真實事件——2013 年亞利桑那大火災。
2013年6月28日,亞利桑那州亞內爾山爆發森林火災,涉及數百萬平方米。亞利桑那州**出動250名消防員趕到現場滅火,并安排直升機進行空中灑水作業以配合撲救。
19名來自“格拉尼特山高手隊”的消防員在救火過程中沒有留下足夠安全空間,被林火吞沒,英勇犧牲。這也是至少30年來致**消防員最多的林火。
處在森林中的大火中有多恐怖?
一旦火勢與風向一樣,它從遙遠的山頭席卷而來,只是轉眼的事。
它像是頭瘋狂迷亂的猛獸,行蹤詭譎,舔舐過天地所有可燃之物;
它裹挾著熱浪和爆破的蘑菇云,像高聳壓抑的火焰山,讓人無路可逃。
“當大火燒過的時候,你會覺得像有一百輛火車從你身上壓過。”
電影講述的是這群消防新手在隊長的帶領下,逐漸走向成熟的故事。
整部電影展現的元素很多,有**救火的橋段,也有**身為普通人的生活,使得電影更真實,也使得角色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
比如埃里克身為隊長,他性格偏激,他永遠都相信自己,不愿聽從他人意見。他熱愛工作,中了工作的“毒癮”,他有當領導的能力,但也因此不善于人際交往,并且不夠重視家庭。
火災中的19位消防員全軍覆沒,無一生還,唯有火災外的布蘭登僥幸存活。布蘭登除了瘋狂地捶打汽車桌椅,什么也做不了,因為他不是特工,也沒有特異功能。
表面上他們**得并不悲壯,并不偉大,甚至顯得卑微,但內核卻無比感人,讓人熱淚盈眶。
現實生活中就是這樣,生命在熊熊烈火面前就像雞蛋一般脆弱,縱然有防火罩也無濟于事。他們沒有金剛不壞之身,也沒有超能力,面對火災必**無疑。
電影如此拍攝,是為了尊重真實事件,更是為了去掉那些花哨的套路,還原電影原始之美。煽情的電影太多了,眼淚太廉價,這種不動聲色的敘述更加難能可貴。
網友熱評
《勇往直前》中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沒有超強**,沒有煽情,摒棄套路,而是真實的呈現出了人物平實真摯的情感狀態上,這些向往著美好未來、期待著回家抱著老婆孩子安穩入睡的人,這些曾經鮮活的、剛剛為人夫為人父的年輕人。
影片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對白:
“先睜大眼睛看看這美麗的風景,用心記住它。因為經受烈火的洗禮之后,你們就再也無法單純地欣賞風景的美麗了。一旦你們在工作中嘗到了火的厲害,眼前的一切從此只有一個名稱——可燃物。”
—1 —
《釜山行》
亞洲最好的喪尸電影
豆瓣評分:8.6 │ 災難類型:**感染
這部上映于2016年的韓國災難驚悚電影《釜山行》,又名《尸速列車》。與其說它是恐怖片或生化片,倒不如說它是一部考驗人性的災難片,整部影片最終強調的都是**,而并非天災。
人性最后的拷問
這部電影的總成本僅1000億韓元,折合**幣為6000萬,但影片質量卻非常之高,無論是劇情還是**,都在當年引發不小的轟動。在韓國拿下930億韓元的票房,上映首日就以87萬以上的人次,刷新韓國影史記錄。
《釜山行》帶給人們的感受,除了對撲面而來的喪尸感到心驚肉跳,還有在面對災難時人性的善惡,以及在**亡面前人們的脆弱與無能,整部影片跌宕起伏的劇情,加上深挖人性薄涼的思想,才是最引人深思的地方。
主人公石宇父女倆、兩位老人家、孕婦夫婦、流浪漢,以及一群在車上避難的自私自利的人,其實都是一面鏡子,他們是各種人群的代表,在不同的時刻,差異性的表現,反應出了人性的復雜與矛盾。
幕后故事
劇組為了真實還原列車的場景,下了很大的功夫。不僅反復乘坐首爾到釜山的列車,尋找感覺,更是在超大的攝影棚內打造了一節車輛,而車窗外的風景都是現場通過屏幕播放出的畫面。
在拍攝出的1800個鏡頭中,有三分之一都需要配合綠布拍攝,也方便后期加工,劇組也為此招募了1000多名**師。
片中的主角喪尸們都表現不俗,然而過程卻并不簡單。為了能讓喪尸們做出合格的動作,劇組特意請來舞蹈家,對群演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動作訓練指導。
而最難的還是喪尸的妝容,劇組組建了20到40多人的化妝團隊,12個化妝間處于全天候運作狀態,因為很多時候一個精細的妝容需要40分鐘,所以在拍攝大場面時,化妝師需要從凌晨到午夜,無間斷地為近100位群演化妝。
男主 孔侑
《釜山行》最大的意義,就是始終堅信在一個完全崩壞、末日來臨前的絕望與恐怖環境中,人們是出于對弱小者的庇護,對同類的信任,對陌生人的援助之手,也包括對人類陰暗面的失望,以及辛辣入喉的黑色諷刺。
豆瓣網友熱評
《釜山行》用不同于西方的視角,融入亞洲人的審美觀念,從而為亞洲喪尸片樹立了標桿。
總結
還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經典災難電影,歡迎留言交流推薦!一起來討論吧!整理不易,希望大家多多捧場,歡迎點贊+收藏+關注!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06488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