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排球小組賽出線規則(排球小組賽出線規則圖片)

前沿拓展:

排球小組賽出線規則

先計算各隊積分,如相等,再算各隊總勝分與總失分的比率,比率大者排名在前


中新網客戶端7月31日電 北京時間31日,隨著土耳其女排3:0戰勝阿根廷女排,**女排晉級東京奧運會八強的最后一絲希望也徹底破滅。

排球小組賽出線規則(排球小組賽出線規則圖片)

根據規則,女排各小組排名前四的球隊出線。目前**女排所在的小組,意大利3戰全勝積9分,美國隊和**隊各積8分已經確定小組出線。

土耳其女排戰勝阿根廷女排后,積分來到7分。目前僅積1分的**女排即便最后兩戰全勝,最高也只能積7分。但由于盤分勝負比和勝負關系的劣勢,**女排確定出局。

作為**“三大球”的代表,**女排曾三度在奧運會中折桂。5年前的里約奧運會,主帥郎平率領新一代**女排力克強敵,時隔12年重返世界之巔。

本屆東京奧運會,**女排以衛冕冠軍的身份出征。陣容中,包括朱婷(隊長)、袁心玥、龔翔宇、張常寧、劉曉彤、丁霞、顏妮等7人均里約奧運冠軍隊成員。

40年前,以郎平為核心的**女排在日本獲得世界杯冠軍,那是屬于**“三大球”的首個世界冠軍頭銜。40年后,郎平率隊重返日本。她表示,奧運會畢竟與其他賽事不同,每場比賽都非常艱苦,球隊會全力以赴,一場一場拼。

但首場比賽,狀態低迷的**女排便遭遇“當頭棒喝”。面對著土耳其強大的攻勢,**女排迅速敗下陣來,0:3負于對手無緣開門紅。

賽后,郎平表示球隊失利的主要原因出在自身問題,“進攻、攔防都沒有發揮出來,很難拿分。”她特別提到,朱婷手腕傷勢還是很嚴重,使不上勁兒。

次戰美國隊,**女排狀態已然有了回升。但和第一場比賽一樣,**隊暴露的問題同樣突出,一傳頑疾依然致命。最終**女排0:3再輸一場。

這是自2000年悉尼奧運會后,**女排21年來遭遇的奧運會最差開局。兩戰過后一個積分沒有拿到,球隊出線形勢岌岌可危。

29日,東京奧運會女排比賽進入第三輪比拼,**女排在**分2:1領先,第四局20:14取得優勢的情況下遭到**奧委會隊逆轉,遭遇開賽以來三連敗。

此役過后,**女排的小組出線僅剩理論可能。如今,隨著土耳其女排戰勝阿根廷女排,球隊進軍八強的大門也被徹底關上。

但正如郎平所說,輸贏是兵家常事,不能贏球就高著頭,輸球就垂頭喪氣。“大家很努力,我們打的是一種體育精神,所以在輸球的時候也要昂起頭。”

**女排還剩下兩場小組賽,分別對陣意大利隊和阿根廷隊。盡管已經確定無緣淘汰賽,但希望**女排還是打出自己的精神和風采,加油!(完)

來源:****網

拓展知識:

排球小組賽出線規則

排球比賽規則
一、賽事組織規則
  1.將所有參賽隊伍分成四組,各組進行單循環,小組第一晉級半決賽。
  最后決出院第一二三名。
  2.小組賽、半決賽、季軍爭奪戰采用三局兩勝制,決賽采用五局三勝制,每球得分,非決勝局25分制,決勝局15分制,每局先到25分或15分,并在此基礎上比對方高出兩分為勝一局。當比賽進入決勝局前裁判員將再次召集雙方隊長進行抽簽,以決定發球權及場地。
二、具體比賽規則
1. 隊員與位置
  比賽時,每隊上場六人,三男三女,前排三人,后排三人,前后排隊員前后相對位置、同排的左右位置不得在發球前交換。每隊設隊長一名,在出現爭議以及需要暫停時由隊長提出。比賽中允許使用自由人,但需要在比賽前向裁判說明。
2. 輪轉與發球:
  每隊場上的六名隊員須輪流發球,不得有人多發或少發,發球區域在底線后;發球時,不得踩線或進入球場內,否則計發球方違例,判接發球方得一分,同時換發球。換發球時場上隊員進行順時針輪轉。發球時不得利用身體進行掩護以干擾接球方接球。
  球只能被拋起或撤離一次,并在落地前用手或手臂擊出。
3. 比賽中的擊球
  前排三名隊員可在三米線前起跳扣球或攔網,接發球時不允許攔網。每隊最多觸球三次必須過網,否則判為四次擊球失分。但前排攔網觸球不計在三次觸球之內。接球可以用身體任意一部位,但不提倡用腳踢球。不得單人連擊。不得持球和拖球。
  攔網時身體任何一部為不得觸網,不得過網擊球,攔網隊員身體不得觸碰對方進攻隊員。
4. 換人與暫停
  比賽中每隊每局可以進行兩次換人,但不得改變場上隊員位置,換人必須為一對一換人。換人前后場上隊員應始終保持三男三女。每隊每局有一次暫停。
5. 其他場外因素
除暫停以及局間休息,隊員不得利用發球間隙飲水拖延時間。
  所有因其他場地用球進入場地、比賽中球經觸碰到樹枝改變球的運行方向,則視為干擾,重新發球。
若出現爭議裁判無法判斷,應重新進行此球。請比賽隊員服從裁判判罰。

羽毛球競賽規則
1、發球的規則:
首先是從0:0開始的,0算雙數,站右邊發球,假如是單數就站左邊發球,單左雙右,如此類推,然后是哪位發球的難題,假如你得了分,那么就到你發球,別人得了分就到別人,值得一提的是,雙打的時候假如站的是左右陣型,假設你站左邊,你發球并且又得了分,那么就是你換右邊發球,而當你換過位之后,你失分了,那你就得站在剛剛發球的位置上,也就是右邊,直到你得分發球的時候才可以換回去左邊.如此類推 。
2、單打
采用單循環淘汰賽制
1)、每場比賽采取三局兩勝制
2)、每局采取15分制
3)、如果雙方比分打成15比15,獲勝一方需超過對手2分才算取勝;
4)、首局獲勝一方在接下來的一局比賽中率先發球
3、雙打
采用單循環淘汰賽制
1).一局比賽開始和獲得發球局的一方,都應從右發球區開始發球。
2).只有接發球員才能接發球;如果它的同伴去接球或被球觸及,發球方得一分。
3).任何一局的本方發球員失去發球權后,由該局首先發球員發球,然后首先發球員的同伴發球,接著由他們的對手之一發球,然后再有另一對手發球,如此傳遞發球權。
4).運動員不得有發球錯誤和接發球的錯誤,或在同一局比賽中有兩次發球。
5).一局勝方的任一運動員可在下一局先發球,負方中任一運動員可先接發球。
6).球發出后就不再受發球區的限制了。運動員可在本方場區自由站位和將球擊倒對法場區的任何位置。

籃球比賽參賽要求
1) 有固定隊名。
2) 有固定隊員(每隊至多6人),注:此次比賽為3對3比賽,人員按要求分配。
3) 有組織,每隊須設領隊、隊長各一名
4) 有至少一套隊服,號碼不得重復(小組賽可不做要求)
5) 以班級為單位參加,若一個班級人數不足,可以跨班級組隊的方式參加,但最多不超過2個班級
6)秉持公平競爭、以鍛煉競爭和相互學習提高為目的,遵守比賽紀律,服從裁判判罰
比賽規則及流程
(一)比賽流程:
比賽分為上下半場各十五分鐘,總計三十分鐘,中場休息五分鐘。
(二)比賽規則
1計分規則:比賽采取計總分原則,總分高者為優勝。若常規時間內雙方戰平,則采取加賽三分鐘,若仍無法分出勝負,則雙方一對一輪流罰球,至有一方罰失為止,比賽結束
其他計分規則與正式比賽一致
2.比賽規則:比賽時間 分為上下半場各十五分鐘,中場休息五分鐘,最后五分鐘開始停表,若在常規30分鐘內雙方戰平,則加賽三分鐘,若仍無法分出勝負,則雙方每名球員輪流進行罰球,直到有一方罰失比賽結束。
關于犯規:(1)在小組賽階段,不記個人犯規次數,而記該隊單節累計犯規次數,每對上下半場累計犯規6次以上(不含6次)即由對方罰球。
(2)半決賽,除記每隊累計犯規外,其規則同上。還記個人犯規,個人犯規滿5次者被罰出場。(要求小組初賽每只隊伍盡量穿印有不同號碼的球服。)
         (3)一場比賽個人累計兩次技術犯規即罰出場
         (4)其他:有進攻三秒,無防守三秒
(5) 比賽上下半場每隊各有一次暫停機會,每次暫停時間1分鐘
3.晉級規則:晉級:采取單循環賽制,每小組戰績前兩名隊伍出線。若出現三支以上隊伍戰績相同,則采用得失分率進行比較(得失分率=小組賽總得分/小組賽總失分 ),得分高者晉級。
投籃之星比賽:比賽時間為一分鐘,此項比賽即在罰球線進行罰籃,一分鐘內罰進多者為勝。(此項分為男生、女生兩組)若出現平局,則雙方輪流罰球至一方罰使比賽結束。
投籃之星比賽名次取前三名。

排球小組賽出線規則

排球比賽規則
一、賽事組織規則
1.將所有參賽隊伍分成四組,各組進行單循環,小組第一晉級半決賽。
最后決出院第一二三名。
2.小組賽、半決賽、季軍爭奪戰采用三局兩勝制,決賽采用五局三勝制,每球得分,非決勝局25分制,決勝局15分制,每局先到25分或15分,并在此基礎上比對方高出兩分為勝一局。當比賽進入決勝局前裁判員將再次召集雙方隊長進行抽簽,以決定發球權及場地。
二、具體比賽規則
1. 隊員與位置
比賽時,每隊上場六人,三男三女,前排三人,后排三人,前后排隊員前后相對位置、同排的左右位置不得在發球前交換。每隊設隊長一名,在出現爭議以及需要暫停時由隊長提出。比賽中允許使用自由人,但需要在比賽前向裁判說明。
2. 輪轉與發球:
每隊場上的六名隊員須輪流發球,不得有人多發或少發,發球區域在底線后;發球時,不得踩線或進入球場內,否則計發球方違例,判接發球方得一分,同時換發球。換發球時場上隊員進行順時針輪轉。發球時不得利用身體進行掩護以干擾接球方接球。
球只能被拋起或撤離一次,并在落地前用手或手臂擊出。
3. 比賽中的擊球
前排三名隊員可在三米線前起跳扣球或攔網,接發球時不允許攔網。每隊最多觸球三次必須過網,否則判為四次擊球失分。但前排攔網觸球不計在三次觸球之內。接球可以用身體任意一部位,但不提倡用腳踢球。不得單人連擊。不得持球和拖球。
攔網時身體任何一部為不得觸網,不得過網擊球,攔網隊員身體不得觸碰對方進攻隊員。
4. 換人與暫停
比賽中每隊每局可以進行兩次換人,但不得改變場上隊員位置,換人必須為一對一換人。換人前后場上隊員應始終保持三男三女。每隊每局有一次暫停。
5. 其他場外因素
除暫停以及局間休息,隊員不得利用發球間隙飲水拖延時間。
所有因其他場地用球進入場地、比賽中球經觸碰到樹枝改變球的運行方向,則視為干擾,重新發球。
若出現爭議裁判無法判斷,應重新進行此球。請比賽隊員服從裁判判罰。

羽毛球競賽規則
1、發球的規則:
首先是從0:0開始的,0算雙數,站右邊發球,假如是單數就站左邊發球,單左雙右,如此類推,然后是哪位發球的難題,假如你得了分,那么就到你發球,別人得了分就到別人,值得一提的是,雙打的時候假如站的是左右陣型,假設你站左邊,你發球并且又得了分,那么就是你換右邊發球,而當你換過位之后,你失分了,那你就得站在剛剛發球的位置上,也就是右邊,直到你得分發球的時候才可以換回去左邊.如此類推 。
2、單打
采用單循環淘汰賽制
1)、每場比賽采取三局兩勝制
2)、每局采取15分制
3)、如果雙方比分打成15比15,獲勝一方需超過對手2分才算取勝;
4)、首局獲勝一方在接下來的一局比賽中率先發球
3、雙打
采用單循環淘汰賽制
1).一局比賽開始和獲得發球局的一方,都應從右發球區開始發球。
2).只有接發球員才能接發球;如果它的同伴去接球或被球觸及,發球方得一分。
3).任何一局的本方發球員失去發球權后,由該局首先發球員發球,然后首先發球員的同伴發球,接著由他們的對手之一發球,然后再有另一對手發球,如此傳遞發球權。
4).運動員不得有發球錯誤和接發球的錯誤,或在同一局比賽中有兩次發球。
5).一局勝方的任一運動員可在下一局先發球,負方中任一運動員可先接發球。
6).球發出后就不再受發球區的限制了。運動員可在本方場區自由站位和將球擊倒對法場區的任何位置。

籃球比賽參賽要求
1) 有固定隊名。
2) 有固定隊員(每隊至多6人),注:此次比賽為3對3比賽,人員按要求分配。
3) 有組織,每隊須設領隊、隊長各一名
4) 有至少一套隊服,號碼不得重復(小組賽可不做要求)
5) 以班級為單位參加,若一個班級人數不足,可以跨班級組隊的方式參加,但最多不超過2個班級
6)秉持公平競爭、以鍛煉競爭和相互學習提高為目的,遵守比賽紀律,服從裁判判罰
比賽規則及流程
(一)比賽流程:
比賽分為上下半場各十五分鐘,總計三十分鐘,中場休息五分鐘。
(二)比賽規則
1計分規則:比賽采取計總分原則,總分高者為優勝。若常規時間內雙方戰平,則采取加賽三分鐘,若仍無法分出勝負,則雙方一對一輪流罰球,至有一方罰失為止,比賽結束
其他計分規則與正式比賽一致
2.比賽規則:比賽時間 分為上下半場各十五分鐘,中場休息五分鐘,最后五分鐘開始停表,若在常規30分鐘內雙方戰平,則加賽三分鐘,若仍無法分出勝負,則雙方每名球員輪流進行罰球,直到有一方罰失比賽結束。
關于犯規:(1)在小組賽階段,不記個人犯規次數,而記該隊單節累計犯規次數,每對上下半場累計犯規6次以上(不含6次)即由對方罰球。
(2)半決賽,除記每隊累計犯規外,其規則同上。還記個人犯規,個人犯規滿5次者被罰出場。(要求小組初賽每只隊伍盡量穿印有不同號碼的球服。)
(3)一場比賽個人累計兩次技術犯規即罰出場
(4)其他:有進攻三秒,無防守三秒
(5) 比賽上下半場每隊各有一次暫停機會,每次暫停時間1分鐘
3.晉級規則:晉級:采取單循環賽制,每小組戰績前兩名隊伍出線。若出現三支以上隊伍戰績相同,則采用得失分率進行比較(得失分率=小組賽總得分/小組賽總失分 ),得分高者晉級。
投籃之星比賽:比賽時間為一分鐘,此項比賽即在罰球線進行罰籃,一分鐘內罰進多者為勝。(此項分為男生、女生兩組)若出現平局,則雙方輪流罰球至一方罰使比賽結束。
投籃之星比賽名次取前三名。
排球比賽特性
排球比賽是由兩隊球員在一以球網分隔的比賽場地上進行的一種團隊競技。有不同比賽方式,適應特定狀況提供人們不同比賽。
比賽的目標是要每隊采用合于規定的方法擊球過網,落于對方的場地上,同時防止球在自己的場地上落地。每一隊有三次機會將球擊回對方的場區(攔網觸球除外)。
比賽由發球開始,球員擊球過網進入對方的場區,雙方往返擊球,直到球觸地、出界或一隊無**確的回擊為止。
排球比賽中,球隊贏得一球則獲得一分(得球得分制),當接發球隊贏得一球,該隊得到一分并取得發球權。
第一篇比賽
第一章設備與器材
比賽區域
比賽區域包括比賽球場和無障礙區,而且是對稱長方形。
1范圍
排球規則1999–2000
比賽球場是一個18公尺x9公尺的長方形場地,四周設有相互對稱且至少3公尺寬的長方形無障礙區域。場內自地面向上至少7公尺的空間必須無任何障礙。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場外無障礙區域,自邊線外至少須有5公尺;自端線外須有8公尺;自地面以上高度至少須有12.5公尺。
1.2場地表面
1.2.1表面必須平坦、水平并且一致,場地表面須使球員無受傷之虞。粗糙、濕滑的球場嚴禁使用。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僅允許使用木質或人造橡膠的場地。任何球場必須先獲得FlVB的認可。
1.2.2室內球場的表面必須為淺色。
Fl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球場的界線皆為白色,場地與無障礙區域則須周不同顏色加以區別。
1.2.3室外球場可有每公尺0.5公分的傾斜度,以便于排水。界線禁止用固體材料做成。
1.3球場界線
1.3.1所有的球場界線皆為5公分寬,且必須為淺色,并與地面及其它線條顏色不同。
1.3.2界線:
比賽球場由兩條邊線及兩條端線所構成。邊線與端線均包含在比賽球場范圍內。
1.3.3中線:
中線把球場分割成每邊9公尺x9公尺,此線從網下延伸至二條邊線為止。
1.3.4攻擊線
攻擊線位于中線的中心點向后三公尺處。
1.4場區及區域
1.4.1前區
Fl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在攻擊線約兩側各劃五段長15公分寬5公分,間隔20公分的虛線,虛線總長為1.75公尺(含線寬)。前區延伸至邊線以外至無障礙區底為止。
1.4.2發球區
發球區為一位于端線之后(不含端線)、寬9公尺的區域。此區域兩側受到兩條位于端線之后20公分、長度15公分的短線,延伸至邊線。兩條線皆計入此區域的寬度范圍內。
深度方面,發球區可延伸至場外無障礙區域盡頭。
1.4.3替補區
替補區是由兩條攻擊線的假想延伸線至記錄臺問的區域。
1.4.4熱身區
Fl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中,面積3公尺x3公尺的熱身區位于無障礙區域外球隊席兩測的角落上
1.4.5懲罰區:
懲罰區位于兩隊球員席后方,面積約1公尺x1公尺見方以5公分寬紅色為界線,并放二張椅子。
1.5溫度
最低氣溫不得低于攝氏10度(華氏50度)Fl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中,最高溫不得超過攝氏25(華氏77度),最低溫不得低于攝氏16度(華氏61度)度
1.6照明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中,比賽場地的照明度,自場地表面上方一公尺高度處,須有1000至1500勒克斯(LUX)的亮度。
2·球網和網柱
2.1球網高度
2.1.1球網置于中線上方,男子網高2.43公尺,女于2.24公尺。
2.1.2球網高度的測量,以測量竿自比賽球場的**量起。
球網兩端(邊線上方)距地面之高度必須相等,并且不得超過規定高度2公分以上。
2.2球網構造
球網寬1公尺,長9.50公尺,垂直張掛于中線軸的上方。
網面由10公分見方的黑色網孔組成。
網頂有5公分寬的水平帶子,系以自帆布對折,沿球網的全長縫住。帶子的兩端各有一個孔,孔中穿有繩索與網柱相系,使網頂呈拉緊狀態。
帶子的中間有一可彎曲的鋼索,以利于將球網緊系于網住上。
在網的下方(無水平帶),有一條繩子貫穿于網孔之中,以系緊兩網柱,使球網下半部呈拉緊狀態。
2.3標志帶
兩條寬5公分、長1公尺的白色帶子垂直緊系于兩邊線上方球網上。標志帶視為球網的一部份。
2.4標志竿
標志竿是一支具有彈性的竿子,長度為1.80公尺,直徑為10公厘。
標志竿由玻璃纖維或類似的物質制成。
兩支標志竿緊系于標志帶的外緣,兩邊各一支標志竿上部80公分的長度超出網頂,每10公分涂以對比鮮明的顏色,以紅白相間為佳。
標志竿應視為球網的一部分且作為有效穿越空間的兩側界限。規則11.1.1。
2.5網柱
2.5.1網柱為支撐球網,位于球場與邊線相距0.50至1.00公尺處,其高度為2.55公尺,且最好能夠調整。
2.5.2網柱為圓形且平滑,不使用金屬鐵索以固定網柱于場地上,其裝置必須無妨礙和危險。
2.6附屬設備
所有附屬設備須符合FIVB的規定。
3·球
3.1球的規格
球必須為圓形,以柔軟具有彈性的皮革制成,其中實以橡膠或類似質料制成的球膽。
顏色:一致且淺色,或是由FIVB核可之組合色彩排球。
圓周:65公分到67公分。
重量:260公克到280公克。
內部氣壓:294.3到318.82毫巴(每平方公分0.30到0.325公斤)
3.2球規格的一致性
一場球賽中所使用的球必須具有相同的特性,例如:球的圓周、重量、氣壓、式樣等。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必須使用FIVB認可的球。
3.3三球制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中,可使用三個球。因此項設六名撿球員,即在無障礙區域的四個角落各站一人,兩名裁判員身后各站一人。
第二章參加人員
4·球隊
4.1球隊的組成
4.1.1每一球隊最多包含十二名球員、一名教練、一名助理教練,一名運動醫護人員(trainer)及一名醫師。球員之一是隊長且需在記錄表上注明。FlVB世界錦標賽中的醫師必須事先獲得FIVB的認可。
4.1.2每一球隊可從12名決定名單中選出一位登記為自由防守球員。(規則8.5)
4.1.3只有登錄在記錄表上的球員,方可參加比賽,一經教練,隊長在記錄表上簽名后,既不得更換。
4.2球隊的位置
4.2.1球員必須坐在球員席或者熱身區(規則14.4),教練(規則5.2.3)及其它成員坐在球員席,但可以暫時離座。
球員席位于記錄臺旁無障礙區以外。
4.2.2只有球隊之成員可以坐在球員席,比賽中球員可參予熱身(規則4.1.1)
4.2.3比賽中,末上場比賽球員可在熱身區徒手熱身(規則1.4.4),暫停時可在他們球場后方無障礙區做熱身運動。
局間休息球員可在無障礙區用球熱身。
4.3裝備
球員的裝備包括運動衫、短褲及球鞋。
4.3.1運動衫、短褲及襪子必須全隊一致,且整潔及顏色相同。(自由防守球員除外規則8.5)
4.3.2球鞋必須輕便柔軟,由橡膠或皮革制成。
在FIVB世界性成人組錦標賽中,鞋子的顏色也必須全隊一致,但商標的顏色圖樣可以不同;比賽服必須符合FIVB認可的標準規格。
4.3.3球員運動衫的號碼必須使用1至18號。
4.3.3.1號碼位置須在胸前與背后的**部分。號碼的顏色必須與運動衫成對比。
4.3.3.2球衣胸前號碼至少15公分高,背后號碼至少20公分高,號碼的筆劃應有至少2公分的寬。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中,在右腿球褲上需繡上號碼至少4至6公分高,寬至少l公分。
4.3.4隊長的胸前號碼下方應配戴一條長8公分寬2公分的帶子以資識別。
4.3.5禁止穿著號碼不符規定(規則4.3.3)或與同隊球員不同顏色的運動衫。(規則4.3.1;自由防守球員除外,規則8.5)
4.4裝備的更換
第一裁判可允許一名或一名以上的球員:
4.4.1赤足比賽。
4.4.2局與局之間或替補以后,更換汗濕的運動衫。但新換的運動衫顏色、式樣及號碼須與原來的相同。
4.4.3天氣寒冷時,第一裁判可允許球隊穿著訓練服裝比賽,但全隊服裝顏色與樣式必須相同,(自由防守球員除)并佩有合法的號碼經允許后球隊球員都必須依照辦理(規則4.3.3.i)
4.5禁止的對象
4.5.1禁止佩戴可能致使球員受傷或為球員提供人為助力的對象。
4.5.2球員可以戴**,但危險須自行承擔。
5·球隊領導者:隊長與教練均須為隊中成員的行為與紀律負責。
5.1隊長自由球員不得擔任隊長
5.1.1比賽開始前,隊長應:在記錄表上簽字,代表球隊參與擲硬幣。
5.1.2在比賽時,球隊隊長若在場上,便成為比賽隊長。
當隊長未上場比賽須由教練或者隊長本人指定另一位選手代替隊長職務,直到隊長回到場上比賽或者一局結束為止。唯有當**球時,比賽隊長且唯有其本人,才有權向裁判要求:
5.1.2.1請求說明所引用規則的解釋。也可將隊友的要求或問題轉達給裁判員。
若無法接受裁判的解釋,隊長必須立即向裁判員提出異議,保留比賽后將異議記載于記錄表上以作為正式**的權利(規則23.2.4)
5.1.2.2請求認可
更換運動服裝或配備,
確認球員的位置,
檢查場地、球網、球等。
5.1.2.3依法請求比賽中止(規則16.2.1)
5.1.3比賽結束時,隊長應:
5.1.3.1向裁判員致謝,并于記錄表上簽字以承認比賽結果。
5.1.3.2若其曾向第一裁判提出異議,可在記錄表上確認**的記錄(規則5.1.2.1)
5.2教練
5.2.1比賽時教練坐在場邊指導其球隊打球,教練向第二裁判提出陣容單、暫停、替補等要求。
5.2.2教練在比賽前登記或核對己方球員記錄表上的姓名與號碼并簽字。
5.2.3比賽中
5.2.3.1每一局比賽前,教練應將填妥并已簽字之球員上場陣容單交給記錄員或第二裁判。
5.2.3.2在比賽進行中,他必須坐在最靠近記錄員的球員席上,但可暫時離席。
5.2.3.3要求暫停或替補球員。
5.2.3.4教練可以在球員席前的無障礙區至熱身區之間站立或走動進行指導,但不得干擾或延誤比賽。
5.3助理教練
5.3.1助理教練坐在球員席上,但無權調度比賽。
5.3.2若教練必須離隊時,助理教練可在比賽隊長的要求下,經第一裁判的認可執行教練的任務。
第三章比賽形式
6·得一分,勝一局,勝一場
6.1得一分
6.1.1當球隊犯規時,裁判鳴笛,并依據下列規則處罰
6.1.1.1如果有二次以上連續犯規發生,只算第一次犯規。
6.1.1.2如果雙方的犯規同時發生,稱雙方犯規,該球不計,重新比賽。
6.1.2犯規結果
犯規的結果,則失一分:
6.1.2.1若接發球隊犯規,則發球隊得一分且繼續擁有發球權。
6.1.2.2發球隊犯規,則對隊得一分且得到發球權。
6.2勝一局
第一周至第四局,先獲得25分并至少領先2分則勝一局(第五局除外)若比數為24:24時,則必須領先對隊2分為止,(例:26:24;27:25)
6.3勝一場
6.3.1獲勝三局之球隊為該場比賽的勝隊。
6.3.2若局數為2比2時,在決勝局(第五局)之比賽,先獲15分并領先對隊2分為勝。
6.4球隊未出場及陣容不完整
6.4.1若球隊經由裁判員警告后仍拒絕出場,則宣布取消資格。以每局0:25及該場0:3的比數由對隊獲勝。
6.4.2球隊無正當理由,于規定時間內不上場比賽,即予宣布缺席,其判決結果與規則6.4.1相同。
6.4.3若球隊陣容不完整以致該局或該場不能比賽時(規則7.3.1.1)則判該隊于該局或該場比賽失敗。對隊即獲贏得該局或該場所需的分數或分數與局數。未能完成比賽的球隊則維持其原得的分數與局數。
7.比賽程序
7.1擲硬幣:賽前第一裁判執行擲硬幣決定第一周發球權及場地權,若須進入決勝局,第一裁判須再次進行擲硬幣的選擇。
7.1.1在兩隊隊長面前進行擲硬幣事宜。
7.1.2擲硬幣獲勝者可任選下列之一:
7.1.2.1發球權或接發球權。
7.1.2.2選擇場地。
輸者只有另一選擇。
7.1.3若兩隊先后進行網前熱身,則由先發球的球隊先行開始。
7.2熱身時間
7.2.1如賽前已有場地練習,則每隊上場各有3分鐘的熱身時間;否則,可各有5分鐘時間。
7.2.2若兩隊隊長同意一起進行賽前熱身,則依據規則7.2.1的規定,兩隊可同時進行6分鐘或10分鐘的熱身活動。
7.3球隊上場陣容
7.3.1·各隊必須始終保持六名隊員在場比賽。
7.3.1.1每局開始時所決定的球員位置輪轉順序均須維持到該局結束。
7.3.1.2·若球隊選擇登記自由防守球員,則自由防守球員的球衣號碼必須在第一周時與6位先發球員的號碼一同標示在陣容軍士。
7.3.2在每局比賽開始前,教練必須將球隊上場的陣容寫在陣容單上,簽字后交給第二裁判或記錄員。
7.3.3凡末列在上場陣容單內的球員即為替補球員。
7.3.4上場陣容單一經提出,即不得更改。
7.3.5若球員的實際位置與上場陣容單上所填的位置不符時:
7.3.5.1球員須在該局比賽開始前,依上場陣容單上所示的位置作更正,不予判罰。
7.3.5.2同樣地若一名或多名上場球員未登于上場陣容單上,則必須依照陣容單中所列更換球員,不予判罰。
7.3.5.3然而,若教練希望保留陣容單上未登記的球員上場,則必須請求合法的替補,并登記于記錄表上。
7.4位置
當發球員擊球的瞬間,雙方球員均須在各自的場區內依照輪轉次序排列(發球員除外)
7.4.1球員位置如下:
7.4.i.1三名沿著球網排列的球員為前排球員,應站在4號位置(左)、3號位置(中)及2號位置(右)
7.4.1.2另三名為后排隊員,站在5號位置(左)、6號位置(中)及1號位置(右)
7.4.2球員之間關系位置
7.4.2.1每一名后排球員的位置均須比其所對應的前排球員離球網更遠。
7.4.2.2前后排球員必須依序排列(規則7.4.1)
7.4.3球員的位置是以他們足部接觸地面的位置來判定如下
7.4.3.1每一位前排球員均必須至少有一足的一部分,較具相對位置的后排球員之雙足更靠近中線,
7.4.3.2每一位右(左)側球員均必須至少有–足的一部分,較同排中間球員的雙足更靠近右(左)測的邊線。
7.4.4球一旦發出,球員即可在己方的場區及無障礙區域任意移動。
7.5位置錯誤
7.5.1當發球員擊球的瞬間,若有球員未按其規**置站立,則判該球員犯規(規則7.3和7.4)
7.5.2若發球員擊球時犯規(規則13.4和13.7.1)先于位置錯誤之前,判發球犯規。
7.5.3若發球員是擊球后的犯規(規則13.7.2)輪轉錯誤犯規。
7.5.4位置錯誤之判罰如下:
7.5.4.1該隊失一球(規則6.1.2)
7.5.4.2球員應立即回到正確位置。
7.6輪轉
7.6.1整局比賽的輪轉順序,發球順序,球員位置都依陣容單來決定。
7.6.2當接發球隊取得發球權時,該隊球員必須依順時針方向輪轉一個位置(2號位置的球員輪轉到l號位置發球,1號球員則輪轉到6號位置,依此類推)
7.7輪轉錯誤
7.7.1當發球未按輪轉順序進行時,即為輪轉錯誤(規則7.6.1)。而產生下列結果:
7.7.1.1輪轉錯誤的球隊應判喪失發球權(規則6.1.2)并由對隊得一分(規則6.2)且擁有發球權。
7.7.1.2改正球員輪轉次序。
7.7.2除此之外,記錄員應即判定犯錯的正確時間。犯規隊在錯誤期間所得的分數均須取消,其對隊所得的分數則依然有效。
若無法確定錯誤時間則分數不取消,僅判犯規球隊失一球。
8.球員替補
球員替補是指裁判員允許一名球員退場,并由另一名球員上場代替其位置(規則16.5)
8.1替補限制
8.1.1每隊每局最多可準許有六人次的替補,且同時可替補一名或多名球員。
8.1.2每局開始時上場的球員,僅可在該局中退場一次及再進場一次,但僅以回到原比賽位置為限。
8.1.3替補球員每局僅可上場一次,以替換開始時上場的球員,同時該替補球員亦僅能由原來被替補退場的球員所替換。
8.2例外替補
球員受傷無法繼續比賽時,(自由防守球員除外規則8.5.2.4)應作合法之替補,如該隊已無合法替補之可能,則可使用例外替補,且不受規則8.1規定的限制。
例外替補是指不在場內之任一球員(自由防守球員除外)替補受傷之球員,受傷之球員不得再進場比賽。
8.3驅逐替補
被判驅逐或取消資格的球員(規則21.3.2、21.3·3)必須以合法的方式進行替補。若是無合法替補的可能,則應判該隊為陣容不完整(規則6.4.3;7.3.1.1)
8.4非法替補
8.4.1凡球員替補超出規則8.1之規定音,即為非法替補(規則8.2所規定之情形除外)
8.4.2當球隊構成非法替補,且比賽已重新開始后才發現(規則9.1),則依下列程序處理:
8.4.2.1非法替補之判處,為對隊得一分,且擁有發球權。(規則6.1.2)
8.4.2.2錯誤替補應即改正,
8.4.2.3該隊在犯錯期間所得的分數一律取消,而對隊所得的分數依然有效。
8.5自由防守球員
8.5.1自由防守員(規則4.1.2)于賽前必須用明顯線條標示于記錄表,號碼亦必須于第一局的陣容單上標示(規則7.3.1.3)。
8.5.2自由防守球員的特殊規定:
8.5.2.1裝備
自由防守球員必須穿著與其它球員明顯不同顏色或不同樣式的比賽服(規則4.3.5)
8.5.2.2比賽行為
(a)自由防守球員可以替補任何一位后排球員。
(b)自由防守球員只能扮演后排球員的角色,并且不能將高于網上端的球擊向對區(含場內及無障礙區)。自由防守球員不得發球、攔網或試圖攔網。自由防守球員于前區及延長區域內,使用高手手指傳球時,則隊友不得將高于網上端的球完成攻擊。如果自由防守球員于后區以高手手指傳球時,則隊友可以任意擊球。
8.5.2.3球員替補
(a)自由防守球員的替補不計為合**常替補次數,其替補次數、對象不限,但其退場必須與原球員相互替補,再替補時必須經過一次**球。
(b)交換時機:
i每一局開賽前第二裁判查驗陣容單之后;
ii在比賽中成**球時
iii鳴笛發球之前。
(c)自由防守球員進出場區只能在球員席前介于攻擊線與端線之間進行。
8.5.2.4自由防守球員受傷的替換:
(a)經等一裁判允許,自由防守球員受傷時須與場外球員進行替補,并不得參加所剩下
的比賽。(包含已替補之球員)
(b)被指定替補受傷的自由防守球員之選手,在所剩下之比賽中只能擔任自由防守球員
的職務。
第四章 比賽行為
9.比賽情況
9.1比賽的開始
第一裁判員鳴笛后開始發球;而比賽的進行始于發球員擊球的瞬間。
9.2**球的構成
比賽中犯規,裁判鳴笛時,構成**球。若無犯規,則自鳴笛時構成**球。
9.3界內球
當球觸及包括球場界線在內的場內地面時,即為「界內球」(規則1.3.2)
9.4界外球
以下情況發生時為「界外球」
9.4.1球體觸地的部分完全落在界線外時;
9.4.2球觸及球場以外的任何物體,如天花板或非比賽球員時;
9.4.3球觸及標志竿、繩子、網柱或標志竿、標志帶以外的球網本身時;
9.4.4球體全部或一部分在有效的球網空間外通過其垂直面時(規則11.1.2情況除外)
9.4.5球體全部通過網下垂直面。(規則11.1.3)
10·比賽的擊球:每隊必須在自己比賽區域內打球(除了規則1l.1.2以外)無論如何,救球可以自無障礙區將球打回。
10.1球隊的擊球次數
各隊均賦予至多三次的擊球(攔網除外,規則15.4.1)擊回對區,若超過就構成四擊球。
全隊擊球次數的計算不僅包括球員有意的擊球,同時也包含無意的觸球。
10.1.1連續擊球
同一名球員不得連續擊球兩次(攔網除外,規則10.2.3、15.2·、15.4.2)
10.1.2同時觸球
二名或三名球員可同時觸球。
10.1.2.1當二(三)名隊友同時觸球,應視同二(三)次的擊球(攔網除外)
若二(三)名隊友均趨前擊球但僅一人觸球,則視為一次擊球。
若同隊球員互相碰撞,不視為犯規。
10.1.2.2若雙方球員于球網上方同時觸球而比賽繼續進行,則接球的一方仍有三次擊球權。
若該球落于界外,則為該球所在場區的對隊犯規。
10.1.2.3若因雙方球員同時觸球而造成「持球」(規則10.2.2)則判為雙方犯規(規則6.1.1.2)
并重新發球。
10.1.3藉助擊球
在比賽區域內,球員不得以隊友或任何建造物/物體作為擊球的支撐。
然而若球員即將犯規(觸網或越過中線等),隊友可予以阻止或將其拉回。
10.2擊球的特性
10.2.1可用身體任何部位觸球。
10.2.2擊球必須清晰,不可持球或拋球,球可反彈至任何方向。
10.2.3球可觸及身體數個部位,惟須以同時觸及為原則。
例外:
10.2.3.1在攔網時,球可以連續數次觸及一名或多名攔網者,但須在同一動作中發生(規則15.2.)
10.2.3.2球隊第一次擊球時(規則10.1、15.4.1)只要是發生在同一動作中,球可以連續觸及身體多處部位。
10.3擊球的犯規

參考資料:
資料

排球小組賽出線規則

  排球比賽特性
  排球比賽是由兩隊球員在一以球網分隔的比賽場地上進行的一種團隊競技。有不同比賽方式,適應特定狀況提供人們不同比賽。
  比賽的目標是要每隊采用合于規定的方法擊球過網,落于對方的場地上,同時防止球在自己的場地上落地。每一隊有三次機會將球擊回對方的場區(攔網觸球除外)。
  比賽由發球開始,球員擊球過網進入對方的場區,雙方往返擊球,直到球觸地、出界或一隊無**確的回擊為止。
  排球比賽中,球隊贏得一球則獲得一分(得球得分制),當接發球隊贏得一球,該隊得到一分并取得發球權。
  第一篇比賽
  第一章設備與器材
  比賽區域
  比賽區域包括比賽球場和無障礙區,而且是對稱長方形。
  1范圍
  排球規則1999–2000
  比賽球場是一個18公尺x9公尺的長方形場地,四周設有相互對稱且至少3公尺寬的長方形無障礙區域。場內自地面向上至少7公尺的空間必須無任何障礙。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場外無障礙區域,自邊線外至少須有5公尺;自端線外須有8公尺;自地面以上高度至少須有12.5公尺。
  1.2場地表面
  1.2.1表面必須平坦、水平并且一致,場地表面須使球員無受傷之虞。粗糙、濕滑的球場嚴禁使用。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僅允許使用木質或人造橡膠的場地。任何球場必須先獲得FlVB的認可。
  1.2.2室內球場的表面必須為淺色。
  Fl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球場的界線皆為白色,場地與無障礙區域則須周不同顏色加以區別。
  1.2.3室外球場可有每公尺0.5公分的傾斜度,以便于排水。界線禁止用固體材料做成。
  1.3球場界線
  1.3.1所有的球場界線皆為5公分寬,且必須為淺色,并與地面及其它線條顏色不同。
  1.3.2界線:
  比賽球場由兩條邊線及兩條端線所構成。邊線與端線均包含在比賽球場范圍內。
  1.3.3中線:
  中線把球場分割成每邊9公尺x9公尺,此線從網下延伸至二條邊線為止。
  1.3.4攻擊線
  攻擊線位于中線的中心點向后三公尺處。
  1.4場區及區域
  1.4.1前區
  Fl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在攻擊線約兩側各劃五段長15公分寬5公分,間隔20公分的虛線,虛線總長為1.75公尺(含線寬)。前區延伸至邊線以外至無障礙區底為止。
  1.4.2發球區
  發球區為一位于端線之后(不含端線)、寬9公尺的區域。此區域兩側受到兩條位于端線之后20公分、長度15公分的短線,延伸至邊線。兩條線皆計入此區域的寬度范圍內。
  深度方面,發球區可延伸至場外無障礙區域盡頭。
  1.4.3替補區
  替補區是由兩條攻擊線的假想延伸線至記錄臺問的區域。
  1.4.4熱身區
  Fl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中,面積3公尺x3公尺的熱身區位于無障礙區域外球隊席兩測的角落上
  1.4.5懲罰區:
  懲罰區位于兩隊球員席后方,面積約1公尺x1公尺見方以5公分寬紅色為界線,并放二張椅子。
  1.5溫度
  最低氣溫不得低于攝氏10度(華氏50度)Fl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中,最高溫不得超過攝氏25(華氏77度),最低溫不得低于攝氏16度(華氏61度)度
  1.6照明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中,比賽場地的照明度,自場地表面上方一公尺高度處,須有1000至1500勒克斯(LUX)的亮度。
  2·球網和網柱
  2.1球網高度
  2.1.1球網置于中線上方,男子網高2.43公尺,女于2.24公尺。
  2.1.2球網高度的測量,以測量竿自比賽球場的**量起。
  球網兩端(邊線上方)距地面之高度必須相等,并且不得超過規定高度2公分以上。
  2.2球網構造
  球網寬1公尺,長9.50公尺,垂直張掛于中線軸的上方。
  網面由10公分見方的黑色網孔組成。
  網頂有5公分寬的水平帶子,系以自帆布對折,沿球網的全長縫住。帶子的兩端各有一個孔,孔中穿有繩索與網柱相系,使網頂呈拉緊狀態。
  帶子的中間有一可彎曲的鋼索,以利于將球網緊系于網住上。
  在網的下方(無水平帶),有一條繩子貫穿于網孔之中,以系緊兩網柱,使球網下半部呈拉緊狀態。
  2.3標志帶
  兩條寬5公分、長1公尺的白色帶子垂直緊系于兩邊線上方球網上。標志帶視為球網的一部份。
  2.4標志竿
  標志竿是一支具有彈性的竿子,長度為1.80公尺,直徑為10公厘。
  標志竿由玻璃纖維或類似的物質制成。
  兩支標志竿緊系于標志帶的外緣,兩邊各一支標志竿上部80公分的長度超出網頂,每10公分涂以對比鮮明的顏色,以紅白相間為佳。
  標志竿應視為球網的一部分且作為有效穿越空間的兩側界限。規則11.1.1。
  2.5網柱
  2.5.1網柱為支撐球網,位于球場與邊線相距0.50至1.00公尺處,其高度為2.55公尺,且最好能夠調整。
  2.5.2網柱為圓形且平滑,不使用金屬鐵索以固定網柱于場地上,其裝置必須無妨礙和危險。
  2.6附屬設備
  所有附屬設備須符合FIVB的規定。
  3·球
  3.1球的規格
  球必須為圓形,以柔軟具有彈性的皮革制成,其中實以橡膠或類似質料制成的球膽。
  顏色:一致且淺色,或是由FIVB核可之組合色彩排球。
  圓周:65公分到67公分。
  重量:260公克到280公克。
  內部氣壓:294.3到318.82毫巴(每平方公分0.30到0.325公斤)
  3.2球規格的一致性
  一場球賽中所使用的球必須具有相同的特性,例如:球的圓周、重量、氣壓、式樣等。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必須使用FIVB認可的球。
  3.3三球制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中,可使用三個球。因此項設六名撿球員,即在無障礙區域的四個角落各站一人,兩名裁判員身后各站一人。
  第二章參加人員
  4·球隊
  4.1球隊的組成
  4.1.1每一球隊最多包含十二名球員、一名教練、一名助理教練,一名運動醫護人員(trainer)及一名醫師。球員之一是隊長且需在記錄表上注明。FlVB世界錦標賽中的醫師必須事先獲得FIVB的認可。
  4.1.2每一球隊可從12名決定名單中選出一位登記為自由防守球員。(規則8.5)
  4.1.3只有登錄在記錄表上的球員,方可參加比賽,一經教練,隊長在記錄表上簽名后,既不得更換。
  4.2球隊的位置
  4.2.1球員必須坐在球員席或者熱身區(規則14.4),教練(規則5.2.3)及其它成員坐在球員席,但可以暫時離座。
  球員席位于記錄臺旁無障礙區以外。
  4.2.2只有球隊之成員可以坐在球員席,比賽中球員可參予熱身(規則4.1.1)
  4.2.3比賽中,末上場比賽球員可在熱身區徒手熱身(規則1.4.4),暫停時可在他們球場后方無障礙區做熱身運動。
  局間休息球員可在無障礙區用球熱身。
  4.3裝備
  球員的裝備包括運動衫、短褲及球鞋。
  4.3.1運動衫、短褲及襪子必須全隊一致,且整潔及顏色相同。(自由防守球員除外規則8.5)
  4.3.2球鞋必須輕便柔軟,由橡膠或皮革制成。
  在FIVB世界性成人組錦標賽中,鞋子的顏色也必須全隊一致,但商標的顏色圖樣可以不同;比賽服必須符合FIVB認可的標準規格。
  4.3.3球員運動衫的號碼必須使用1至18號。
  4.3.3.1號碼位置須在胸前與背后的**部分。號碼的顏色必須與運動衫成對比。
  4.3.3.2球衣胸前號碼至少15公分高,背后號碼至少20公分高,號碼的筆劃應有至少2公分的寬。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賽中,在右腿球褲上需繡上號碼至少4至6公分高,寬至少l公分。
  4.3.4隊長的胸前號碼下方應配戴一條長8公分寬2公分的帶子以資識別。
  4.3.5禁止穿著號碼不符規定(規則4.3.3)或與同隊球員不同顏色的運動衫。(規則4.3.1;自由防守球員除外,規則8.5)
  4.4裝備的更換
  第一裁判可允許一名或一名以上的球員:
  4.4.1赤足比賽。
  4.4.2局與局之間或替補以后,更換汗濕的運動衫。但新換的運動衫顏色、式樣及號碼須與原來的相同。
  4.4.3天氣寒冷時,第一裁判可允許球隊穿著訓練服裝比賽,但全隊服裝顏色與樣式必須相同,(自由防守球員除)并佩有合法的號碼經允許后球隊球員都必須依照辦理(規則4.3.3.i)
  4.5禁止的對象
  4.5.1禁止佩戴可能致使球員受傷或為球員提供人為助力的對象。
  4.5.2球員可以戴**,但危險須自行承擔。
  5·球隊領導者:隊長與教練均須為隊中成員的行為與紀律負責。
  5.1隊長自由球員不得擔任隊長
  5.1.1比賽開始前,隊長應:在記錄表上簽字,代表球隊參與擲硬幣。
  5.1.2在比賽時,球隊隊長若在場上,便成為比賽隊長。
  當隊長未上場比賽須由教練或者隊長本人指定另一位選手代替隊長職務,直到隊長回到場上比賽或者一局結束為止。唯有當**球時,比賽隊長且唯有其本人,才有權向裁判要求:
  5.1.2.1請求說明所引用規則的解釋。也可將隊友的要求或問題轉達給裁判員。
  若無法接受裁判的解釋,隊長必須立即向裁判員提出異議,保留比賽后將異議記載于記錄表上以作為正式**的權利(規則23.2.4)
  5.1.2.2請求認可
  更換運動服裝或配備,
  確認球員的位置,
  檢查場地、球網、球等。
  5.1.2.3依法請求比賽中止(規則16.2.1)
  5.1.3比賽結束時,隊長應:
  5.1.3.1向裁判員致謝,并于記錄表上簽字以承認比賽結果。
  5.1.3.2若其曾向第一裁判提出異議,可在記錄表上確認**的記錄(規則5.1.2.1)
  5.2教練
  5.2.1比賽時教練坐在場邊指導其球隊打球,教練向第二裁判提出陣容單、暫停、替補等要求。
  5.2.2教練在比賽前登記或核對己方球員記錄表上的姓名與號碼并簽字。
  5.2.3比賽中
  5.2.3.1每一局比賽前,教練應將填妥并已簽字之球員上場陣容單交給記錄員或第二裁判。
  5.2.3.2在比賽進行中,他必須坐在最靠近記錄員的球員席上,但可暫時離席。
  5.2.3.3要求暫停或替補球員。
  5.2.3.4教練可以在球員席前的無障礙區至熱身區之間站立或走動進行指導,但不得干擾或延誤比賽。
  5.3助理教練
  5.3.1助理教練坐在球員席上,但無權調度比賽。
  5.3.2若教練必須離隊時,助理教練可在比賽隊長的要求下,經第一裁判的認可執行教練的任務。
  第三章比賽形式
  6·得一分,勝一局,勝一場
  6.1得一分
  6.1.1當球隊犯規時,裁判鳴笛,并依據下列規則處罰
  6.1.1.1如果有二次以上連續犯規發生,只算第一次犯規。
  6.1.1.2如果雙方的犯規同時發生,稱雙方犯規,該球不計,重新比賽。
  6.1.2犯規結果
  犯規的結果,則失一分:
  6.1.2.1若接發球隊犯規,則發球隊得一分且繼續擁有發球權。
  6.1.2.2發球隊犯規,則對隊得一分且得到發球權。
  6.2勝一局
  第一周至第四局,先獲得25分并至少領先2分則勝一局(第五局除外)若比數為24:24時,則必須領先對隊2分為止,(例:26:24;27:25)
  6.3勝一場
  6.3.1獲勝三局之球隊為該場比賽的勝隊。
  6.3.2若局數為2比2時,在決勝局(第五局)之比賽,先獲15分并領先對隊2分為勝。
  6.4球隊未出場及陣容不完整
  6.4.1若球隊經由裁判員警告后仍拒絕出場,則宣布取消資格。以每局0:25及該場0:3的比數由對隊獲勝。
  6.4.2球隊無正當理由,于規定時間內不上場比賽,即予宣布缺席,其判決結果與規則6.4.1相同。
  6.4.3若球隊陣容不完整以致該局或該場不能比賽時(規則7.3.1.1)則判該隊于該局或該場比賽失敗。對隊即獲贏得該局或該場所需的分數或分數與局數。未能完成比賽的球隊則維持其原得的分數與局數。
  7.比賽程序
  7.1擲硬幣:賽前第一裁判執行擲硬幣決定第一周發球權及場地權,若須進入決勝局,第一裁判須再次進行擲硬幣的選擇。
  7.1.1在兩隊隊長面前進行擲硬幣事宜。
  7.1.2擲硬幣獲勝者可任選下列之一:
  7.1.2.1發球權或接發球權。
  7.1.2.2選擇場地。
  輸者只有另一選擇。
  7.1.3若兩隊先后進行網前熱身,則由先發球的球隊先行開始。
  7.2熱身時間
  7.2.1如賽前已有場地練習,則每隊上場各有3分鐘的熱身時間;否則,可各有5分鐘時間。
  7.2.2若兩隊隊長同意一起進行賽前熱身,則依據規則7.2.1的規定,兩隊可同時進行6分鐘或10分鐘的熱身活動。
  7.3球隊上場陣容
  7.3.1·各隊必須始終保持六名隊員在場比賽。
  7.3.1.1每局開始時所決定的球員位置輪轉順序均須維持到該局結束。
  7.3.1.2·若球隊選擇登記自由防守球員,則自由防守球員的球衣號碼必須在第一周時與6位先發球員的號碼一同標示在陣容軍士。
  7.3.2在每局比賽開始前,教練必須將球隊上場的陣容寫在陣容單上,簽字后交給第二裁判或記錄員。
  7.3.3凡末列在上場陣容單內的球員即為替補球員。
  7.3.4上場陣容單一經提出,即不得更改。
  7.3.5若球員的實際位置與上場陣容單上所填的位置不符時:
  7.3.5.1球員須在該局比賽開始前,依上場陣容單上所示的位置作更正,不予判罰。
  7.3.5.2同樣地若一名或多名上場球員未登于上場陣容單上,則必須依照陣容單中所列更換球員,不予判罰。
  7.3.5.3然而,若教練希望保留陣容單上未登記的球員上場,則必須請求合法的替補,并登記于記錄表上。
  7.4位置
  當發球員擊球的瞬間,雙方球員均須在各自的場區內依照輪轉次序排列(發球員除外)
  7.4.1球員位置如下:
  7.4.i.1三名沿著球網排列的球員為前排球員,應站在4號位置(左)、3號位置(中)及2號位置(右)
  7.4.1.2另三名為后排隊員,站在5號位置(左)、6號位置(中)及1號位置(右)
  7.4.2球員之間關系位置
  7.4.2.1每一名后排球員的位置均須比其所對應的前排球員離球網更遠。
  7.4.2.2前后排球員必須依序排列(規則7.4.1)
  7.4.3球員的位置是以他們足部接觸地面的位置來判定如下
  7.4.3.1每一位前排球員均必須至少有一足的一部分,較具相對位置的后排球員之雙足更靠近中線,
  7.4.3.2每一位右(左)側球員均必須至少有–足的一部分,較同排中間球員的雙足更靠近右(左)測的邊線。
  7.4.4球一旦發出,球員即可在己方的場區及無障礙區域任意移動。
  7.5位置錯誤
  7.5.1當發球員擊球的瞬間,若有球員未按其規**置站立,則判該球員犯規(規則7.3和7.4)
  7.5.2若發球員擊球時犯規(規則13.4和13.7.1)先于位置錯誤之前,判發球犯規。
  7.5.3若發球員是擊球后的犯規(規則13.7.2)輪轉錯誤犯規。
  7.5.4位置錯誤之判罰如下:
  7.5.4.1該隊失一球(規則6.1.2)
  7.5.4.2球員應立即回到正確位置。
  7.6輪轉
  7.6.1整局比賽的輪轉順序,發球順序,球員位置都依陣容單來決定。
  7.6.2當接發球隊取得發球權時,該隊球員必須依順時針方向輪轉一個位置(2號位置的球員輪轉到l號位置發球,1號球員則輪轉到6號位置,依此類推)
  7.7輪轉錯誤
  7.7.1當發球未按輪轉順序進行時,即為輪轉錯誤(規則7.6.1)。而產生下列結果:
  7.7.1.1輪轉錯誤的球隊應判喪失發球權(規則6.1.2)并由對隊得一分(規則6.2)且擁有發球權。
  7.7.1.2改正球員輪轉次序。
  7.7.2除此之外,記錄員應即判定犯錯的正確時間。犯規隊在錯誤期間所得的分數均須取消,其對隊所得的分數則依然有效。
  若無法確定錯誤時間則分數不取消,僅判犯規球隊失一球。
  8.球員替補
  球員替補是指裁判員允許一名球員退場,并由另一名球員上場代替其位置(規則16.5)
  8.1替補限制
  8.1.1每隊每局最多可準許有六人次的替補,且同時可替補一名或多名球員。
  8.1.2每局開始時上場的球員,僅可在該局中退場一次及再進場一次,但僅以回到原比賽位置為限。
  8.1.3替補球員每局僅可上場一次,以替換開始時上場的球員,同時該替補球員亦僅能由原來被替補退場的球員所替換。
  8.2例外替補
  球員受傷無法繼續比賽時,(自由防守球員除外規則8.5.2.4)應作合法之替補,如該隊已無合法替補之可能,則可使用例外替補,且不受規則8.1規定的限制。
  例外替補是指不在場內之任一球員(自由防守球員除外)替補受傷之球員,受傷之球員不得再進場比賽。
  8.3驅逐替補
  被判驅逐或取消資格的球員(規則21.3.2、21.3·3)必須以合法的方式進行替補。若是無合法替補的可能,則應判該隊為陣容不完整(規則6.4.3;7.3.1.1)
  8.4非法替補
  8.4.1凡球員替補超出規則8.1之規定音,即為非法替補(規則8.2所規定之情形除外)
  8.4.2當球隊構成非法替補,且比賽已重新開始后才發現(規則9.1),則依下列程序處理:
  8.4.2.1非法替補之判處,為對隊得一分,且擁有發球權。(規則6.1.2)
  8.4.2.2錯誤替補應即改正,
  8.4.2.3該隊在犯錯期間所得的分數一律取消,而對隊所得的分數依然有效。
  8.5自由防守球員
  8.5.1自由防守員(規則4.1.2)于賽前必須用明顯線條標示于記錄表,號碼亦必須于第一局的陣容單上標示(規則7.3.1.3)。
  8.5.2自由防守球員的特殊規定:
  8.5.2.1裝備
  自由防守球員必須穿著與其它球員明顯不同顏色或不同樣式的比賽服(規則4.3.5)
  8.5.2.2比賽行為
  (a)自由防守球員可以替補任何一位后排球員。
  (b)自由防守球員只能扮演后排球員的角色,并且不能將高于網上端的球擊向對區(含場內及無障礙區)。自由防守球員不得發球、攔網或試圖攔網。自由防守球員于前區及延長區域內,使用高手手指傳球時,則隊友不得將高于網上端的球完成攻擊。如果自由防守球員于后區以高手手指傳球時,則隊友可以任意擊球。
  8.5.2.3球員替補
  (a)自由防守球員的替補不計為合**常替補次數,其替補次數、對象不限,但其退場必須與原球員相互替補,再替補時必須經過一次**球。
  (b)交換時機:
  i每一局開賽前第二裁判查驗陣容單之后;
  ii在比賽中成**球時
  iii鳴笛發球之前。
  (c)自由防守球員進出場區只能在球員席前介于攻擊線與端線之間進行。
  8.5.2.4自由防守球員受傷的替換:
  (a)經等一裁判允許,自由防守球員受傷時須與場外球員進行替補,并不得參加所剩下
  的比賽。(包含已替補之球員)
  (b)被指定替補受傷的自由防守球員之選手,在所剩下之比賽中只能擔任自由防守球員
  的職務。
  第四章 比賽行為
  9.比賽情況
  9.1比賽的開始
  第一裁判員鳴笛后開始發球;而比賽的進行始于發球員擊球的瞬間。
  9.2**球的構成
  比賽中犯規,裁判鳴笛時,構成**球。若無犯規,則自鳴笛時構成**球。
  9.3界內球
  當球觸及包括球場界線在內的場內地面時,即為「界內球」(規則1.3.2)
  9.4界外球
  以下情況發生時為「界外球」
  9.4.1球體觸地的部分完全落在界線外時;
  9.4.2球觸及球場以外的任何物體,如天花板或非比賽球員時;
  9.4.3球觸及標志竿、繩子、網柱或標志竿、標志帶以外的球網本身時;
  9.4.4球體全部或一部分在有效的球網空間外通過其垂直面時(規則11.1.2情況除外)
  9.4.5球體全部通過網下垂直面。(規則11.1.3)
  10·比賽的擊球:每隊必須在自己比賽區域內打球(除了規則1l.1.2以外)無論如何,救球可以自無障礙區將球打回。
  10.1球隊的擊球次數
  各隊均賦予至多三次的擊球(攔網除外,規則15.4.1)擊回對區,若超過就構成四擊球。
  全隊擊球次數的計算不僅包括球員有意的擊球,同時也包含無意的觸球。
  10.1.1連續擊球
  同一名球員不得連續擊球兩次(攔網除外,規則10.2.3、15.2·、15.4.2)
  10.1.2同時觸球
  二名或三名球員可同時觸球。
  10.1.2.1當二(三)名隊友同時觸球,應視同二(三)次的擊球(攔網除外)
  若二(三)名隊友均趨前擊球但僅一人觸球,則視為一次擊球。
  若同隊球員互相碰撞,不視為犯規。
  10.1.2.2若雙方球員于球網上方同時觸球而比賽繼續進行,則接球的一方仍有三次擊球權。
  若該球落于界外,則為該球所在場區的對隊犯規。
  10.1.2.3若因雙方球員同時觸球而造成「持球」(規則10.2.2)則判為雙方犯規(規則6.1.1.2)
  并重新發球。
  10.1.3藉助擊球
  在比賽區域內,球員不得以隊友或任何建造物/物體作為擊球的支撐。
  然而若球員即將犯規(觸網或越過中線等),隊友可予以阻止或將其拉回。
  10.2擊球的特性
  10.2.1可用身體任何部位觸球。
  10.2.2擊球必須清晰,不可持球或拋球,球可反彈至任何方向。
  10.2.3球可觸及身體數個部位,惟須以同時觸及為原則。
  例外:
  10.2.3.1在攔網時,球可以連續數次觸及一名或多名攔網者,但須在同一動作中發生(規則15.2.)
  10.2.3.2球隊第一次擊球時(規則10.1、15.4.1)只要是發生在同一動作中,球可以連續觸及身體多處部位。
  10.3擊球的犯規
  10.3.1四擊:球隊在擊球回對方場區前觸球四次(規則10.1)
  10.3.2藉助擊球:在比賽區域內,球員以隊友或任何建造物/物體作為擊球的支撐(規則10.1.3)。
  10.3.3持球:球員未能清晰的擊球(規則10.2.2)而是用持球、擲球。
  10.3.4連擊:球員連續擊球二次或球連續觸及身體數個部位(規則10.2.3)
  11·近網球
  11·1球越網
  11.1.1送到對隊場區的球,必須由網上有效穿越空間越過。有效穿越空間是限于球網垂直面部分,其范圍如下:
  11.1.1.1下至球網上緣。
  11.1.1.2兩側到標志竿及其假想延伸線內。
  11.1.1.3上至天花板。
  11.1.2球的部份或全部從有效空間外穿越球網垂直面飛向對方無障礙區可擊回繼續比賽只要:
  11.1.2.2該球員末接觸到對方場區
  11.1.2.2球由同邊有效空間外擊回,對手不得妨礙
  11.1.3當球體完全越過球網以下的垂直平面時,即為"界外球"
  11.2球觸網
  當球飛越球網時(規則ll.l.1)可以觸網。
  11·3球入網
  11.3.1擊球入網時,可在球隊三次擊球的限制下將球救起(規則10.1)。(發球除外)
  11.3.2若球將球網的網孔擊破或將球網擊落,則該球不計,并重新發球。(發球除外,規則11.2)
  12·近網球員
  12.1手越過球網
  12.1.1攔網時,若未妨礙對方球員攻擊前及攻擊時的活動,
  攔網者可越網觸球(規則15.3)
  12.1.2當進攻球員在自己的比賽空間擊球時,手于擊球后可順勢越過球網。
  12.2網下侵入對區
  12.2.1只要不妨礙對方的活動,允許球員由球網下方侵入對方空間。
  12.2.2跨中線侵入對方場區:
  12.2.2.1允許單是(手掌)或雙足(手掌)觸及對方場地,惟侵入的單是(手掌)/雙足(手掌)須
  仍有一部份與中線接觸或在中線的上方。
  12.2.2.2禁止以身體的其它任何部位觸及對方場地。
  12.2.3球員可在**球后進入對方的場地(規則9.2)
  12.2.4若未妨礙對方球員的活動,球員可侵入對方的場外無障礙區域。
  12.3觸網
  12.3.1球員無企圖擊球而觸及球網或標志竿,不視為犯規(規則12.4.4)。
  12.3.2球員一旦擊球后,可觸及球網全長以外的網柱、繩子或其它物體。但不得妨礙比賽。
  12.3.3若球被擊入網,并致使球網觸及對方球員,不作犯規論。
  12.4近網球員犯規
  12.4.1在對方攻擊前或攻擊時,球員于對方空間內觸及球或對方球員(規則12.1.1)
  12.4.2球員由網下侵入對方空間干擾對方的活動(規則l2.2.1)
  12.4.3球員侵入對方場地(規則12.2.2.2)
  12.4.4球員企圖擊球時,觸及球網及標志竿(規則12.3.1)
  13.發球
  發球,系指后排右方球員在發球區內用一只手或手臂將球擊出而進入比賽
  的動作。(規則13.4.1)
  13.1一局的首先發球
  13.1.1第一局與決勝局(第五局)的第一次發球,以擲硬幣方式決定之(規則7.1)
  13.1.2其它各局則由前一局未先發球的球隊開始發球。
  13.2發球順序
  13.2.1各隊球員須依照上場陣容單的順序,依次發球(規則7.3.1.2)
  13.2.2每局第一次發球后,其后的發球球員依下列方式決定:
  13.2.2.1當發球隊贏得該球時,由原球員再發球
  13.2.2.2當接發球隊贏得該球時,則由接發球隊獲得發球權并輪轉(規則7.6.2)。出前排右的球員移到后排右位置進行發球。
  13.3指示發球
  第一裁判確認發球員已拿球,且雙方球員已準備進入比賽,便可指示球員發球。
  13.4執行發球
  13.4.1球拋起或離手后,應以單手或單臂的任何部位將球擊出。
  13.4.2在擊發球的瞬間或跳躍發球起跳時,發球員不得觸及球場場區(含端線)或發球區以外的地面。擊球后,可踏入或落于發球區外或場內。
  13.4.3第一裁判鳴笛指示發球后,發球員必須在八秒鐘內將球擊出。
  13.4.4裁判鳴笛前所發出的球無效,應重新發球。
  13.5掩護
  13.5.1發球隊球員不得以個人或集體掩護方式妨礙對方觀察發球者或球的飛行路線。
  13.5.2在發球時,球員不得以個人或集體以揮動手臂、跳起或側移。球飛經集結球員上方,即構成掩護。
  13.6發球犯規 13.6.1即使在對方位置錯誤的情況下(規則13.7.1),下列的犯規則成為換邊發球。發球員: 13.6.1.1違反發球順序(規則13.2)。 13.6.1.2未按規定執行發球(規則13.4)。 13.6.2發球犯規:擊發球后犯規正當發球后,造成發球犯規的情況如下(除非有球員位置錯誤):(規則13.7.2) 當球: 13.6.2.1觸及發球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排球小組賽出線規則

規則。。。這個好廣泛的說- –
要什么規則呢 計分的 還是犯規的 之類的?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05488001.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调兵山市| 江川县| 龙江县| 仁化县| 永嘉县| 兴国县| 石台县| 伊宁市| 永新县| 三门峡市| 辽阳县| 碌曲县| 宝应县| 清水河县| 丰宁| 雅安市| 娱乐| 邻水| 开化县| 曲沃县| 民勤县| 仙居县| 上饶市| 沙雅县| 平顺县| 太仆寺旗| 农安县| 墨玉县| 天等县| 泸水县| 武定县| 靖江市| 阜康市| 江达县| 天津市| 都匀市| 齐齐哈尔市| 吉林省| 百色市| 湾仔区| 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