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鋼琴家(世界鋼琴家十大排名)
前沿拓展:
2019年6月,37歲的郎朗在巴黎大婚。新婚妻子是比他小12歲的德韓混血吉娜·愛麗絲。
吉娜精通多國語言,面容精致,氣質優雅。網友們忙不迭地把這場婚姻定性為「女方的下嫁」。
10月,郎朗和吉娜在機場被**,照片里,吉娜拿了很多行李,郎朗手中空無一物。
這張照片在網絡上迅速引起大家的聲討:不體貼,拿妻子當苦力。
無論是#郎朗大婚#,還是#郎朗沒幫老婆拿行李#,話里話外,大家的意思很明顯:郎朗配不上吉娜。
也不能全怪網友,這些年,郎朗在國內的誤解一直很深。
郎朗彈琴,他夸張的動作和表情一直被國內外同行詬病,說他是「表情帝」;
郎朗戀愛,父親母親標準之高,外界傳言「非公主不要」,網友質疑:多大臉?
最近郎朗上真人秀,在里面說著說著一口東北話,穿著一件大褲衩,不像是一個國際著名藝術家,更像是東北那旮旯的村口傻兒子。
但是,「傻兒子」真不「傻」。
郎朗作為**本土藝術家,在古典音樂領域的成就是巨大的。
無論是藝術還是商業,郎朗通通都做到了頂尖。
英國權威媒體評選出歷史上最偉大的25位鋼琴家,郎朗與貝多芬、肖邦等同列。
《芝加哥論壇報》把郎朗稱之為「當今世界最為偉大和最令人激動的鋼琴家」。
不僅如此,
郎朗的獨奏會,被安排在歐美最重要的音樂廳,次次售罄,場場爆滿。
他的每張音樂專輯,都在全球古典音樂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有網友說,郎朗和吉娜的結合,就像是北大物理學博士嫁給了愛因斯坦。
「郎朗配不上吉娜」,是我聽過最好笑的笑話。
1984年,沈陽市沈河區,2歲的郎朗在家里看動畫片《貓和老鼠》
動畫片里的湯姆貓開始演奏《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郎朗聽完一遍,走到家里的鋼琴面前,憑借印象,按下了這首曲子的旋律。
「這是個天才。」
郎朗的父親郎國任想。他要把郎朗培養成全世界第一的鋼琴家。
此去數十年,郎朗走上了「成為鋼琴家」的路。
父親郎國任是一位治安特警,一直夢想成為一名專業的二胡演奏家。由于時代的陰差陽錯,他沒能實現自己的音樂理想。
于是,像成千上萬的**家長一樣,他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了兒子身上。
命運讓他遇到了郎朗。
天分來了,擋都擋不住。
郎朗3歲學琴,5歲就在沈陽辦了公開獨奏會。
但只靠天分,是遠遠不夠的。
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說過: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在此領域的練習。
彈鋼琴當然也不例外,郎國任為正在讀小學的兒子制定了幾乎魔鬼的作息表:
早晨5:45起床,練1小時琴;
放學后,練2小時琴,然后吃晚飯;
晚飯后,練2小時琴,然后做作業。
天才的背后是無窮盡的付出。
郎朗和父親
1991年,郎朗的啟蒙老師朱雅芬教授說,「如果想要郎朗有更好的發展,就帶他去北京,讀央音附小。」
「成為鋼琴家」這個想法像刻進郎國任心里的一句咒語。
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相信這件事一定能夠實現,包括郎朗本人。
就這樣,郎國任辭去了旱澇保收的工作,左手牽著郎朗,右手提著一袋大米,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車。
就像那些年里去北漂的年輕人一樣,
郎朗父子住著地下室,吃超市里打折的食物,忍受著鄰居的抱怨。
在這樣的生活里,把郎朗送進全國最好的音樂學院,是父子倆唯一的支撐。
郎朗在北京拜的第一個老師,是朱雅芬推薦的央音教授。
為了贏得教授的認可,郎朗拼了命的練琴,但無論如何,換來的通通都是老師的責罵。
**音樂學院
不久,這位教授將郎朗掃地出門了。
不僅如此,他還告訴郎父,郎朗非但不是天才,就連音樂學院也考不進去。
很多年后,郎朗才明白,那時教授之所以說這樣的話,僅僅是因為,他們沒有像其他學生一樣,奉上紅包。
但在當時,這樣的評價對于郎朗父子來說,無疑是來自命運的重錘。
他們早已賭上了全部,退無可退。
被教授拒絕的郎朗灰心喪氣,一度對彈琴這件事喪失了渴望。
一天,郎朗在合唱團排練,有些遲了,耽誤了練琴時間。當郎朗回到家時,父親發瘋了一樣揍了他一頓。
郎朗在自傳《千里之行:我的故事》里回憶了父親當時的狂怒:
「你把自己的生活毀了!你把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毀了!」
「你不能灰溜溜回到沈陽!」他狂喊道,「人人都會知道你沒考進音樂學院!人人都會知道你的老師不要你了!**是唯一的出路!」
郎父遞給他一罐藥,對他說:「現在就把里面三十片藥片全都吞下。吞下去,你就會**,一切都會結束。」
崩潰的郎朗用手砸著墻痛哭流涕,郎父忽然間清醒,抱著郎朗說:
「對不起,我不想你**,我只想你練琴。」
要么成為鋼琴家,要么去**。
郎朗拒絕了后者。
命運沒有虧待他。
走過了最黑暗的時刻,少年朗朗開始嶄露頭角。
12歲那年,學校選人去參加德國埃特林根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郎朗因為年紀太小落選。
不服氣的郎朗父子借錢自費去了德國,拿了第一名。
宣布比賽結果時,郎父臺下落淚。
這些年所有的爭執、矛盾、質疑、倔強,終于在命運眷顧他們這一刻,開始了漫長的化解。
命運從這一天起,扶搖直上。
前陣子在節目《幸福三重奏》里,郎朗也提到了這一天。
1994年8月中旬,郎朗比完賽從德國回家的那一天,比他小12歲的吉娜在德國出生。
「你出生那天天氣特別好,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那天我心情很好,我拿了獎。」
郎朗的這句話,讓網友直呼,是偶像劇般的浪漫。
但讓網友想不到的是,浪漫背后,是幾乎堵上性命的堅持。
15歲,郎朗接到世界著名鋼琴**格拉夫曼寄來的報名表、邀請函以及給美國領事館的信,希望他盡快參加柯蒂斯學院的入學考試。
于是郎朗從央音退學,師從格拉夫曼。
位于美國費城的柯蒂斯音樂學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學院之一。
柯蒂斯音樂學院對所有學生都提供全額獎學金,錄取標準非常嚴格,學校常年保持在160個學生左右,辦學理念是「將世界上最有天賦的學生培養成專業藝術家」。
柯蒂斯音樂學院
在柯蒂斯音樂學院求學期間,無論是老師還是學長,都建議他潛心學習,不要去參加比賽,
你要當偉大的藝術家,great artist,這才是你的人生目標,人生不能只追求famous。
然而,時勢造英雄。
1999年,郎朗作為替補參加芝加哥舉辦的明星音樂會,原來的鋼琴家因病退出,郎朗臨危受命,當最后一個音符演奏完畢,在場的30,000名聽眾全體起立歡呼。
郎朗一戰成名。
一周內,美國五大樂團中有四個主動打電話給郎朗邀約合作。
掌聲、名聲、榮耀紛至沓來,而此時,郎朗也不過是一個17歲的少年。
還未成年,就已成名。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郎朗在當今世界上的地位到底是怎么樣的?
有位匿名博主回答,郎朗是古典音樂界的明星。
「我在歐洲呆了快十年了,和人聊天,只要稍微有點修養的人都會和我提郎朗。
最難忘的是有次在歐洲某鎮泡溫泉,一個老爺爺游過來問我是**人嗎,然后和我聊郎朗。
郎朗在歐洲幾乎是人盡皆知。在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英國我都看過他的宣傳海報,他是我在歐洲見過海報最多的**人。」
國人似乎總是對郎朗的鋼琴水準有誤解,但我覺得,這可能僅僅因為,郎朗的名字太過于「朗朗上口」,長相也不符合大家想象中「深沉憂郁」的藝術家形象。
別的暫且不說,我們來數一數郎朗在音樂生涯中, 創造的無數個「第一」:
他是受聘于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第一位**鋼琴家;
在世界所有主要音樂廳舉辦過獨奏會的**鋼琴家;
惟一在美國白宮舉辦專場獨奏會的**鋼琴家。
即使這些年來,郎朗經常出入于各種綜藝節目里,被網友們評頭論足,那只不過是因為,
郎朗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一己之力,搭建一個普通人和古典音樂之間的橋梁。
郎朗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說,他總是習慣于生活在兩個世界中。一個是古典音樂世界,一個是現實世界。
然而,音樂世界中人人皆知的音樂**對于圈外人來講卻聞所未聞。
「當我在古典音樂圈站住腳,我肯定要改變一些東西。」早年間的郎朗曾這樣暗暗發誓。
這才有了在《我是歌手》中的鋼琴伴奏郎朗:
這才有了視奏日漫《你的名字》主題曲《前前前世》,并在B站播放量達251萬的UP主郎朗:
這才有了在《幸福三重奏》里給嘉賓送電子琴的古典音樂宣傳大使郎朗。
郎朗曾說,「我是一個古典音樂家,但我也是新千年的人。我不想推開世界,我想擁抱它。」
可以說,如今網絡上一切對于郎朗的質疑,都不過是他給大家的機會而已。
其實,他大可以待在自己的舒適圈里,待在無數的贊美和崇拜中,做被眾人交口稱贊的**,姿態優雅,超凡脫俗。
但他偏偏要走下神壇,敞開自己,接受一切評判。
就像當初他孤注一擲和父親北上一樣,
藝術家從不在乎別人的想法。
「你什么都要去了解,但是你最后一定要做你心里最想做的事。」郎朗說。
編輯:阿月
圖片:微博截圖、Unsplash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3048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