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會計師事務所
前沿拓展:
上一篇文章主要給大家分享,為什么我強烈推薦大家去四大會計事務所,講述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六大優勢,本文主要給大家分析四大事務所的6點弊端,建議收藏,希望大家基于客觀事實,能夠中肯地看待四大事務所,權衡利弊,選擇適合自己職業路徑,祝大家有個好的職業前途。
第一點:行業固化,上升通道有限
上一篇文章提到,在四大工作5年內,基本上每年都會升級,但是到第六年的時候,如果升不了經理的話,職業生涯會面臨一定的瓶頸,也就是說,四大事務所高層的上升通道是有限的,這個是無法避免的。當然,不僅是四大,像其他行業、其他單位也一樣,上升的通道會慢慢變窄。尤其像四大這種企業,已經發展了上百年,合伙人團隊非常穩定,甚至高級經理(**)層面,也比較穩定。在四大工作五年是一個坎,過去了會有更好的發展,過不去就要另謀出路了。 像很多40歲的前輩依舊在事務所擔任高級經理,無法到達合伙人,完成人生的再一次升級。
另外,四大每年可以升級,但基本上不會出現跳級的情況。反而很多行業或者內資所,可以根據員工表現情況,給員工安排更高的職位去匹配能力。因此,相對于其他公司或者說內資所來說,四大的晉升機制是比較僵化的。
總之,對于四大的底層員工而言,上升通道其實越往上越窄。而且這個天花板比較近,可能在五年到八年的時間就會達到。所以,想要入職四大的朋友,要考慮清楚自己的職業生涯。
第二點:加班熬夜多
對于任何一家四大事務所而言,年審加班到12點以后是常態,年審一般是1到3、4月,基本上周六都是要上班的,只有周日休息一天。但其實周日休息的時候,很多情況下,也是在加班,只是不算加班工時而已。有些年審項目比較忙,可能加班到一兩點也不止,年度報告前幾天甚至會通宵。這不是在開玩笑的,而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實。如此熬夜,再好的身體,也很難撐得住。關鍵是,我們手上每天敲著過億的數字,搞得好像自己每天收入過億一樣的拼命。
有時候我也會在某個下班的深夜暢想,那一天,才是我在四大的最后一天。
第三點:內卷嚴重
我相信這個很多四大人應該深有體會,只是不愿意承認而已。畢竟說內卷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一些人的利益或者說扒了一些人的底褲,而且會影響大家對四大的向往。四大的內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學歷的內卷。四大有很多高學歷的人,甚至不乏清華北大這樣頂級名校畢業的人來四大工作,有從事審計工作的,也有從事咨詢工作的。除了**頂級名校之外,還有各種歐美名校的畢業生加盟四大。當然,并不是說學歷高不好。只是從事審計工作,跟學歷的關系并不大。不是學歷越好就干得越好,學歷內卷嚴重,會不斷加劇大家的焦慮,無形中也會提升行業的準入門檻,讓很多普通院校的畢業生望而卻步。
還有一方面內卷情況是加班比較內卷。年審期間如果你的工作做完了,領導還沒有走,你就不能走,這是很多項目組的一些情況,美曰其名,大家要一起完成整個項目,是一個team。但是就項目而言,本來就是有些人的工作簡單,有些人的工作難,工作做完還下不了班,硬生生坐在哪里,看大家走得差不多了,才能打車離開。甚至你前一天稍微走得有點早,你的工作第二天就會加量。其實,很多時候的加班,也只是無效的勞動,事情確實多,但是也不急于一兩天,畢竟一兩天也是做不完的,為什么非得拼了命在一個個深夜中完成。好像不搞到兩三點,就不是四大人。
正常每天工作10到12個小時,已經是身體的極限了。再工作下去,腦子都不轉動了,哪里還有工作效率可言。說到這里,還是衷心祝愿奮斗在一線的四大人,保重身體,沒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且行且珍惜。
第四點:等級制度
每年可以升級,固然很好,但是無形中形成了嚴格的上下級關系,圈內人甚至戲稱為等級森嚴。很多人覺得四大就是那種工作氛圍很好,比較活躍,但實際并非如此。四大的等級制度是非常明顯的。這點四大人應該深有體會。對于一般的審計員來講,是接觸不到高層領導的、甚至你來了幾年,都不會跟跟合伙人說幾句話,甚至連面都沒見過。內部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規定,比如所有要給合伙人的文件,都要通過經理轉交,哪怕是一封郵件。當然,這也是情有可原,畢竟四大的老板,工作還是會比較忙,項目也比較多,如果說每個人因為一點事去找老板的話,老板可能會瘋掉,一天到晚什么都干不了。
對了,忘記說很重要一點,四大內部稱呼合伙人都是叫老板,這個詞語能夠說明很多問題。以前在內資八大所時,大家都會稱呼合伙人為老師,他代表了這個行業的專業縱深以、前沿的觀點以及豐富的審計經驗,可以傳道授業解惑,所以大家都很尊敬,親切地稱之為老師。在內資所的話經常還可以和合伙人談笑風生。
期待在四大獲得輕松活躍的工作氛圍的,請趁早放棄念想。
第五點:四大事務所不是一個好賽道
四大或者說審計行業并不是一個很好的賽道。前段時間,有些公眾號文章統計了工農中建四大行每年的審計費用(均為四大提供審計服務),統計結果顯示,2006年至2020年的14年間,四大行的年報審計費用,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十幾年間,通貨膨脹的加持下,物價飛漲,尤其是房地產價格以及消費品,審計行業收費卻不為所動,令人唏噓不已。以工商銀行為例,2006年年報審計費用為1.86億,到了2020年,已經下降到1.3億,這段期間,工商銀行的總資產都增加了4倍不止。農業銀行年度審計費用十年間都徘徊在1.2億,不曾站上1.3億。十幾年審計費不升反降,如此環境下,底層審計員的工資水平如何提高?只能通過壓縮人員、壓縮項目預算來實現,這便造成了人員永遠不夠,只有無止境的加班。
2018年的某天,下班去吃餃子,餃子漲價了2塊,我問老板,餃子為啥漲價啊,最近豬肉沒有漲價啊。老板說,豬肉是沒漲價,但是白菜漲價了。2020年的邏輯換過來了,豬肉價格飛漲,餃子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聯想到我們審計行業,并不是具有規模效應的行業。不是說生產力提高了,邊際成本就下降了,審計行業的最大成本是人工成本,只能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提高。試想一下,1年不漲工資,你還會繼續干審計嗎?不像可口可樂20年前就是2塊錢,現在還是2塊錢,因為邊際成本已經比較小,具有很大的規模效應及邊際效應。也難怪很多業內人士調侃說,審計行業是一個良心行業,可以十年不漲價,反而不斷降價。
語罷,留給審計人最多的,竟是哀嘆。
審計費不漲,除了行業競爭激烈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信息化帶來的工作效率的提升。比如現在函證中心,函證的自動化生成,能極大提高函證的工作效率。這也是值得所有四大人去思考的一個問題,未來自己會不會被替代。很多人可能會說,審計是需要職業判斷的一種職業,被替代的可能性很小。抱有這種想法的,其實很危險。商業世界瞬息萬變,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人工智能下,機器也在不斷學習進化,比人的效率更高、學習速度更快,可以24小時工作,沒有情緒,也不畏懼加班、熬夜。
長期的進化、學習,使得阿爾法狗都可以戰勝人類最優秀的棋手。個人愚見,經過成千上萬的審計案例學習,未來五十年,沒準會出現一只審計狗,這個審計狗,不是我們審計人的自嘲,而是一款具備思維能力、持續學習能力,可以執行審計程序的智能審計狗。我相信,這一天,在有生之年,應該可以看到,而且會比預期要來得更快。
第六點:工作機械重復,比較枯燥
審計最讓人討厭的地方,應該就是枯燥、重復。今年做這個,項目組沒人離職的話,明年還是做這個,以至于有人在四大做了三年的貨幣資金底稿,毫不稀奇,這會導致,相比其他行業,四大的前幾年,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將審計師稱為核數師,形容很貼切。工作起來,就是把各種數據,通過邏輯串聯,不斷地驗算其準確性。久而久之會發現,做的工作毫無意義可言,以至于一度懷疑人生。
以上就是本文闡述的關于四大事務所的六個弊端,建議建議大家結合第一篇文章的四大的六個優點,去匹配自己的需求,看看自己是否適合四大的職業生涯。
這是最好的時代,人人可以參與到時代變革之中,被時代裹挾前進;但這又是最壞的時代,尤其對95后來講,未來二十年,事務所上層的領導,大概率還是80后,85后,這些前輩繼續在領導整個行業,而今天20歲出頭的年輕人,在未來二十年,也僅僅是混個相對中高層的職位。這不僅僅是四大應該考慮的問題,更是你我職場人士需要去深思的。
畢竟,選錯了一條跑道,跑的再遠,跑的再快,也無濟于事。
本文思維導圖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3048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