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眼睛劇情介紹(我是你的眼睛劇情介紹大結局)
前沿拓展:
**題材。
以前我們夸這類作品通常會說:好爽、好酷、好**!
直到一部國劇打破格局。
夸它的觀眾紛紛化身遛彎老大爺:
嘿。
這不就是咱小區門口派出所嘛!
《警察榮譽》
沒有夸張。
劇集豆瓣開分7.7,一路爬到如今8.5,躋身國劇一線。
而幾乎所有高贊評論都是統一平民畫風:
沒有**沒有高大上,就是我們小區門口的派出所。
把主旋律拍得接地氣,把接地氣拍得有趣,把有趣拍得有意義,把有意義拍得不刻意,你知道有多難嗎!
是的,好評更多因為驚喜。
Sir也不隱瞞。
之所以天天被你們催,還就要等到大結局才寫,是因為對主旋律視角下的“警察”有所保留。
結果越追越打臉。
這里不僅沒有刻板的英雄形象,更是主動將身份“降格”,把鏡頭拉低——讓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和人情世故完整呈現,也沒忽略那些真實存在的**、**等基層現象。
熒幕里真實的警察,很可貴。
可看完全劇,Sir認為最值得夸贊的是“榮耀”。
它把那枚沉甸甸的獎章,親手遞給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
這過程。
未免打破許多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01
打碎濾鏡
不能說《警察榮譽》沒有濾鏡。
只不過比起國劇常用的那種濾鏡——磨皮假臉、精致底層、失真職場……
它的“濾鏡”,叫煙火氣。
開場,輕快的音樂響起,一個被大贊的長鏡頭,情景喜劇交代背景時的常用運鏡。
從遠景,拉到八里河派出所門口的街道,帶你沉浸式遛彎。
一輛SUV停路邊,有些占道;早餐攤還在冒著熱氣,上班族吃完飯,剛從矮凳上站起來;送菜的小哥熱情地和館子老板打招呼,塑料兜子里的菜還帶著泥土;倆環衛工人擠在三輪摩托座位上,表情漠然,社畜的清晨似乎也沒什么值得開心的事;有人騎共享單車不緊不慢地經過……
擁擠、嘈雜、逼仄。
但你眼睛就是離不開。
這不,戶籍大廳剛開門,已經有第一波等候的群眾來辦事,兩個女孩把自行車支在門口,沒忘記拿車筐里的包。
鏡頭隨著駛來的警車,進入派出所院里,再升到二樓,探到王所長(王景春 飾)辦公室。
今天四名新人報道:
北大碩士、烈士子女、品學兼優的警校優秀畢業生,還有個“買三贈一”的“搭頭”。
沒想到所長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吐槽:
“好嘛,一個是高材生,戴帽下來的,鍍了金你還得要回去。另外一個是烈士之后,全所上上下下都要照顧她。”
可一個所長有什么權力拒絕呢。
局長那邊命令下達,要給新人辦迎新會,這邊所長就吩咐大家伙做起表面功夫。
怎么做?
常規的:
綠植,得擺到顯眼的欄桿上去;玻璃,得擦得沒手印;該下夜班的老警員,得先等等,開完會再走,顯示出所里的重視。
而精髓,在主席臺。
小的們正準備把主席臺搬出來,王所長一把喝住。
干啥呢!
接著開始傳授經驗:
“形式”可以有,**大可不必。
一看就是老基層領導了。
老油條遇見小崽子是什么場面?
更精彩了。
優秀畢業生趙繼偉(曹璐 飾)和烈士的女兒夏潔(白鹿 飾)到崗,前者在人來人往的院子里掃地,弄得塵土飛揚,后者則直接由下屬程所(王同輝 飾)領進來。
所長一通寒暄。
對待搶著干活的小趙,王所長敬禮,握手,用寄予厚望的眼神打量他, “歡迎歡迎”,是上級對待下屬。
對待老戰友的閨女小夏,王所長卻流露出疼愛,噓寒問暖。
沒完。
宋局長帶著北大碩士楊樹(徐開騁 飾)前來,所長換上另一幅面孔。
三步并作兩步,親自給領導開車們迎接。
對楊樹的激賞更是溢于言表,這拉開架勢的握手姿勢,感受一下。
不是說四個新人么?
還有一個呢。
王所長比你更著急——不怕遲到,怕的是比領導還遲嘛。
原來,搭子李大為(張若昀 飾)來遲,是因為路上冒失地“見義勇為”,反而被群眾報警抓了。
他一來,王所長就沒給好臉兒:“你就是李大為啊,你還知道來啊。”
但李大為小伙子不介意:這個案子我參與了,我要不要跟一下。
積極,有干勁,又會邀功。
是個愿意好好干活,又不會悶頭吃虧的主,還自來熟。
好用。
四位新人,內有乾坤。
一出新老會晤大戲,全透著基層單位的“職場智慧”:
有背景,得供著;
有光環,得重用;
普通的,得觀望;
有沖勁但做事不按常理的,得善用,還得敲打;
劇集開始20分鐘,這幅基層民警的群像圖便繪制得栩栩如生。
故事,就圍繞著所里干警們日常遇到的案件展開——尿不濕被偷了,鑰匙落屋里了,電瓶車失竊了,沒栓繩的狗嚇著孩子了,老人碰瓷了,子女不盡贍養義務了……
案子不大。
但要是深挖,這些小案子背后,牽扯到的民生問題,并不小。
一部電瓶車,牽扯著所有老舊小區的安全隱患;
一次“家庭口角”,背后是千千萬萬破碎家庭子女、老人的贍養問題。
大案、要案,固然更振奮人心。
但《警察榮譽》將那些高大上的“濾鏡”打碎,就是要讓我們同時看見。
”小案”不小。
02
打破人設
一個信息必須補充:
八里河派出所,群眾滿意度評選墊底。
難道這所里都是些“壞警察”?
別急著回答,Sir帶你一個個看。
李大為的師傅陳新城(寧理 飾),最大特點,怕麻煩。
見著所長:
蹲守一夜了,要不這個歡迎會就不參加了吧。
歲數這么大了,要不就別讓我給新人當師傅了吧。
見著李大為:
叫誰哥呢。
別看陳同志現在做事踏踏實實,曾經也是個冒失的。
他早年在搭救一位試圖**的女孩時,沖動行事,沒按規定處理,既沒成功救下女孩,自己還落下了傷病和心理陰影。
受處分后,事業滑坡,妻離子散。
他帶李大為,正好能磨磨年輕人的性子,陽光燦爛的李大為,也正是幫助他走出過去的陰霾,修復妻女關系,完成自我救贖的關鍵。
師徒如父子。
楊樹的師傅曹建軍(趙陽 飾),出場就是大陣仗。
在全所同事的注目下開車進來,墨鏡一戴誰都不愛。
抓犯人回來,得說這是“順道”辦的事兒,四兩撥千斤。
他的特點:“虛榮”。
遇到事時,推卸責任,又在出風頭時,跟徒弟搶功。
好不容易立下二等功,得意忘形,醉駕撞車,逃逸,親手斷送前程。
他的虛榮,撞上北大高材生學霸的木訥,形成強烈反差。
可他這虛榮也并非沒有由來,勢利眼的丈母娘每每見到他,都會甩臉色,陰陽怪氣罵他沒本事,他這么急功近利,也無非是想給自己,給一直支持自己的老婆爭口氣。
唉,可憐人啊。
趙繼偉的師傅張志杰(李曉川 飾),社區片兒警。
每天就看看**,騎車轉悠,看看誰家需要幫忙,哪里有安全隱患。
好像跟所有人都認識,是個老好人。
看待榮譽:今年輪不到自己,那就再等等;看待升職:能成更好,不能成拉倒。
可窮苦孩子趙繼偉等不起,迫不及待地想要出人頭地。
他想要英勇陷陣,不愿做這些“大材小用”的活。
可事實上,不管想要干好什么工作,都得磨好自己的性子。
對于一名以“為**服務”為宗旨的警察來說,從他對待芝麻小事的態度里,才能真正看出他作為一名警察的榮譽感。
這里沒有什么“壞警察”。
有的,只是一個個帶著小缺點、小毛病、小困惑的普通民警。
三對師徒的磨合,便是打破警察刻板“人設”的過程。
幾位配角塑造得也很個性。
夏潔的母親。
英雄遺孀,一輩子沒從丈夫犧牲的悲痛里走出來,苦大仇深,天天給所里打電話,生怕女兒受一點點苦。
只要她在房間,屋里的燈光就是暗的,仿佛怕亮光照到她的痛苦。
一點不像**里烈士家屬身上的深明大義。
但。
難以走出傷痛的受害者,不正是這樣嗎?
李大為的母親。
被渣男丈夫拋棄的女強人,沒怨天尤人,沒唉聲嘆氣,自立自強,不僅把兒子拉扯大,還事業有成。
社牛的她,在李大為的攛掇下,成了夏潔媽**好閨蜜,幫助夏潔媽媽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可強人也有軟肋。
渣男前夫屢教不改,她仍能顧念舊情,與他冰釋前嫌,陪伴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
怎么可以這樣?
怎么不能這樣。
事與愿違,才是生活常態。
這一位位有著前史,有著復雜品性的角色,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救贖,也理應得到各自的“榮耀”。
03
突破“真實”
至此,《警察榮譽》已經在同類題材中走得足夠遠。
它理應得到贊美,尤其在國內的影視環境下。
這是一部超水準的“命題作文”。
可Sir還是想雞蛋里挑“骨頭”。
有一部題材類似的美劇叫《神煩警探》。
講述紐約某局警探們的日常瑣碎,角色自然也都是立體、鮮活的,可他們比我們的警員們明顯更豐富的特質在于,他們不僅有著復雜的性情。
還有著復雜的“癖好”,后者也恰恰是他們性情的一部分。
比如,不失孩子氣的男主角。
是《虎膽龍威》的狂熱粉絲,抓壞人時總以為自己有布魯斯·威利斯附體。
學霸女主角。
自小被嚴苛父親逼出強迫癥,不僅工作中做事嚴謹,生活里還喜歡給一切東西分門別類,貼上標簽。
如果要對比的話:
《警察榮譽》的警察,很真。
《神煩警探》的警察,真得動人。
影視劇里,最見功力的,往往還有那些與主線劇情無關的“閑筆”、“意外”。
《榮耀》不是沒有這個意識。
細節處:
李大為的房間里,貼著張國榮、灌籃高手的海報。
可他的愛好在劇集中似乎就這么一帶而過了,觀眾了解他的身世,卻不了解他平常最喜歡干什么。
夏潔,在高壓母親的看管下長大,脾氣秉性卻一切如常,除簡單的身世介紹外并沒有留下更印象深刻的特點。
不僅角色,故事后期也有乏力。
陳新成當年因為沒有救下跳樓的女孩,陷入自責,最后他在徒弟幫助下成功救起另一位試圖**的姑娘,實現自我拯救。
一條完整的人物弧光?
然而,曹建軍和楊樹師徒,也遇到搭救跳樓男子的案情,也經歷了一番情理的思想斗爭……
前后區別在哪?
兩撥人,遇到類似的事件,應對方式和體現出來的角色品性雖有不同,但并不足以掩蓋劇情在重大線索上重復帶來的審美疲勞。
因為人物和劇情都有著各種“限制”。
導致《警察榮譽》的“真實”,與現實的“真實”,仍有縫隙。
故事里“刁民”總是討厭的。
他們欺軟怕硬,胡攪蠻纏,危害社會治安,給警員們開展工作帶來阻力。
越看觀眾越氣,越同情**干警。
等等。
哪里不對?
九、十集里,惹事在先,卻對小夫妻三口咄咄逼人的孫家人,一看就是慣犯,他們哪來的這么大膽子?
究其原因:
劇里的警察和群眾,有且只有一種真正的敵人,那就是“刁民”。
而執法機關和法律在面對刁民時,又經常沒轍,得靠和稀泥解決問題,大家還都習以為常。
現實如此嗎?
或者說,我們希望現實如此嗎?
好,打住。
《警察榮譽》確實是國劇誠意之作,正因如此,Sir才對它有更高期待,甚至“苛責”。
Sir也相信,劇中那些有血有肉的小人物,是真真切切地隱藏在世人眼光之外,作為正義的捍衛者,無名英雄。
可這就是全部嗎。
真實以外,還有沉默的真相。
它不需要獎章,不需要榮譽。
卻必須有人去打撈。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阿莫多瓦尼雅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2448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