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

前沿拓展:


點擊上面藍字“方志四川”添加關(guān)注!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

王懷林著《尋找康巴—來自香格里拉故鄉(xiāng)的報告》,2000年10月四川**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四川出版集團四川**出版社第2版,2010年4月四川出版集團四川**出版社第3版。經(jīng)作者授權(quán),“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及“四川地方志”網(wǎng)自4月23日起連載,以饗讀者。

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1

《尋找康巴—來自香格里拉故鄉(xiāng)的報告》,2004年8月四川出版集團四川**出版社第2版書影

香格里拉——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重走茶馬路(下)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2

民族萬花筒——滇藏走筆

相對于川藏線來講,滇藏茶馬古道開通要晚一些。因為從元時的大理國、唐代的南詔國到明朝的木氏家族勢力都較為強大,在數(shù)百年間與中原王朝以及吐蕃政權(quán)時戰(zhàn)時和,溝通滇藏的山間小道也時斷時續(xù)。元代以前云南與**的聯(lián)系還主要通過西南絲綢之路北上四川后走川藏線。云南北部諸族被吐蕃征服后,后來以南詔皮邏閣為首統(tǒng)一了六詔,驅(qū)逐了吐蕃,建立了南詔國,738年,唐朝封皮邏閣為云南王。751年,楊國忠推薦鮮于仲通為劍南節(jié)度使,由于他統(tǒng)治暴戾,激起南詔反叛,唐兵六萬被殲,南詔國投降吐蕃,吐蕃稱之為“東帝”。公元794年,吐蕃與回紇爭北庭大戰(zhàn),征南詔國兵萬人前往,南詔不堪重負,又反吐蕃,大破蕃兵于神州鐵橋后附唐,唐封異牟尋為南詔王。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3

自元代在云南建立行省和廣置驛站,該條道路開始慢慢繁榮起來。清康熙27年(1688年),**喇嘛向清王朝提出和云南于中甸互市,于是滇藏茶馬古道更加熱鬧起來,大理、劍川、麗江等地因之也繁榮一時,據(jù)載當時麗江府城幾“無日不集,四方男婦皆來”。

滇藏茶馬古道其源頭應(yīng)追索到盛產(chǎn)茶葉的普洱一帶,終于昌都洛隆與川藏線合。至今普洱石道上的騾馬蹄印還深達兩公分。滇藏古道由于大多位于崇山峻嶺之中,特別在滇西北一帶,雨季氣候炎熱,瘟疫等各種疾病流行,人和騾馬極易染病。亞熱帶地區(qū)草木生長迅速,有些地段要趕馬人走到馱隊前面砍掉草木才能通行,所以商隊通常要在5月之前通過這一地區(qū)。而從滇西北進入**地區(qū)后,夏季有螞蝗之苦,冬季有大雪封山,行走十分不便,艱苦可想而知。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4

普洱茶馬古道景區(qū)(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現(xiàn)在,從云南打洛到**芒康與川藏南線的318國道相交的214國道滇藏線已開通,它始建于1960年,先修了云南德欽到**鹽井段約110公里,1970年,鹽井到芒康縣的路經(jīng)過兩年修通。茶馬古道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在那些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較高的地區(qū),你要看一段完整而純粹的古道風景已是十分之難了,但在川藏、滇藏線上,殘留的古道部分不是風景,而仍然是小股馬幫們的生存之道。在那些公路不能到達的地方,在雪山之顛、峽谷深處,那里的人們出門、運貨,仍需借助馬匹、騾子的馱背,他們所走的道路時而是現(xiàn)代化的柏油路面,時而是鄉(xiāng)區(qū)的黃土路,時而又是千百年來就在大山中存在的、被他們無數(shù)的祖先走過的古道,他們才是行走在歷史與現(xiàn)實中的見證者。

麗江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滇藏、滇川三省區(qū)的交通樞紐,是云南西部的咽喉之地,更是西南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通道。因為有了麗江,前面兩條道路才得以往前延伸。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5

麗江茶馬古道博物館(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麗江與成都之間的步道自秦漢起就已打通,這條沉積著深厚歷史風塵的古道有兩條:一是從麗江縣起,經(jīng)永勝、寧蒗、鹽源、西昌(古邛都)、漢源、靈光、邛徠到成都,它被稱為“西南絲綢之路”上的“靈關(guān)道”;二是從麗江經(jīng)大理、姚安、西昌到達成都,這條道因大部分險要地段的道路僅有五尺之寬而被稱作“秦開五尺道”。這兩條到在麗江會合后繼續(xù)向西北方向挺進,就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說的“茶馬古道”,當然它的最終成型要比前兩條道晚上一千多年,但它同樣在歷史上為各民族間的交融、團結(jié)、商貿(mào)往來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藏區(qū)及**乃至國外的通商交流方面,麗江可以說是進入**的一個門戶和跳板,甚至是**同國外的通商交流的重要中轉(zhuǎn)站。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6

在二次大戰(zhàn)中**抗戰(zhàn)進行得最艱難的時候,**戰(zhàn)場同海外的一切交流都被日本侵略軍占領(lǐng)了,最后只剩下一條滇緬公路還可以維持援華抗戰(zhàn)物質(zhì)尚能進入**。但隨著1942年前后盟軍和**的青年遠征軍在滇緬戰(zhàn)場的失利,日本人占領(lǐng)了緬甸,攻進了云南德宏、保山一線,唯一通往境外的滇緬公路被切斷。此時援華物質(zhì)除了通過陳納德將軍的“飛虎隊”通過有名的駝峰航線空運至**外,陸路和海路都沒有任何路線與外界相通了。這時,隱匿在崇山峻嶺、雪域高原和橫斷山深處的“茶馬古道”再度熱鬧起來,來自英國、印度的抗戰(zhàn)物質(zhì)和生活用品經(jīng)**亞東等口岸進入到**境內(nèi),再轉(zhuǎn)運到**,然后通過茶馬古道,憑借馬幫們的毅力和勇氣,翻山越嶺地運到麗江,再從麗江中轉(zhuǎn)到全國各地。正如曾著有《被遺忘的王國》、在麗江呆了9年的國際援華人員、俄國人顧彼德寫道的:據(jù)估計,戰(zhàn)爭期間所有進入**的道路被阻時,這場“馬幫運輸”曾動用了8000匹騾馬和兩萬頭牦牛,幾乎每周都有長途馬幫進入麗江,生意如此興隆,甚至多雨的季節(jié)都無法阻止那些具有冒險精神的商人……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7

滇緬公路(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談到滇藏線,不能不談木土司。到第一代世襲土司木得之第13世孫木增(公元1587—1646年),木氏土司家族的疆域達到了鼎盛時期。木增文武兼?zhèn)洌H具韜略,深受中原儒家文化侵染,還寫得一手好詩詞。那時木增土司的勢力范圍已從明初時僅限于今麗江、維西、蘭坪三縣的地域,擴張到東北方向的雅礱江流域(即現(xiàn)四川西昌一帶),北面達到了四川巴塘、里塘及**昌都部分地區(qū),西部則直抵緬甸恩梅開江流域,南面同大理劍川、鶴慶相接。這意味著,川藏、滇藏結(jié)合部的大部分地區(qū),都統(tǒng)轄在木氏土司的勢力范圍之內(nèi)。木氏土司以文治武功完成了霸業(yè),同時也使西南各少數(shù)民族相互融合達到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期。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8

木增畫像(圖片來自畫像)

納西民族的東巴經(jīng)典《創(chuàng)世紀》中曾有如此的描述:在洪水滔天的年代,人類全部**亡,只剩下一個男子,名叫“措則勒若”,為了繁衍人類,便到天上娶了一個豎眼的女人,結(jié)果生下了蛇和青蛙,措則勒若不甘心,便再次來到天上去求親,這次娶了一個橫眼(和現(xiàn)在的一樣)女人,和她生下了三個孩子:老大是藏族,老二是納西族,老三是白族。這也是納西族寬廣胸懷和與兄弟民族友好相處的一個證明。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9

信奉東巴教的納西民族沒有自己專門的寺廟,東巴也不是專職的神職人員。但是在麗江,卻是一個多元宗教大薈萃的地方。在這片誕生了東巴教燦爛宗教藝術(shù)和歷史的美麗土地上,道教、漢傳佛教、**教、藏傳佛教等宗教派別都可以在其寬容的懷抱中找到一席之地。而除東巴教外,藏傳佛教是在納西民族中影響較為深遠的一種宗教。從木氏土司時代起便有迎請**的法王,印刷大藏經(jīng)《甘珠爾》,在中甸及四川甘孜藏區(qū)為喇嘛廟捐資之舉,到清代時在麗江境內(nèi)大修喇嘛廟。現(xiàn)在在麗江境內(nèi)有五大喇嘛廟,被稱為前山五大寺,即文峰寺、玉峰寺、指云寺、普濟寺和福國寺,其中文峰寺歷史最為輝煌,五世、十世**曾來過該寺,它是滇西北噶舉派的最高學府。而更為奇特的是,前山五大寺的主持,目前尚健在的翁堆活佛竟然是中甸縣三壩鄉(xiāng)的納西族人!而且他原是里塘寧瑪派的轉(zhuǎn)世活佛,后被迎請回麗江,成為噶舉派的活佛。該五寺和滇西北其它地區(qū)的如維西、永寧、中甸的8個藏傳佛教寺廟夠構(gòu)成后山八大寺,共同組成滇西北13大寺。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10

麗江文峰寺(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即使跨過金沙江進入中甸藏區(qū),也不能割斷藏、納西兩個民族長期以來的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很難想象,在藏區(qū)中甸縣三壩鄉(xiāng)的白水臺不僅遺留了一支納西人,而且還是納西東巴教的發(fā)源地和圣地!

白水臺是我國最大的華泉臺地之一,總面積大約三平方公里。由于山頂上淌下的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鈣,在陽光的照射下產(chǎn)生化學反應(yīng),并析出白色碳酸鈣沉淀物。這些陽光和水共同作用下的結(jié)晶體,在時光的流淌中日積月累,形成了這一片玉液瓊漿:遠觀白水臺,在青翠連綿的山崗中,一大片乳白色的梯田狀的平緩山坡,像鑲嵌在巨大翡翠中的白色暖玉。走近白水臺,你發(fā)現(xiàn)自己來到一塊凝固了的巨大的白色瀑布前,它圣潔、莊嚴、氣勢恢弘,非凡的神奇和美麗讓人驚嘆不已。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11

白水臺(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在三壩鄉(xiāng)的納西人傳說中,白水臺奇特而形似梯田的的天然造化,是納西人的祖先為其子孫耕田的樣板,所以又叫“仙人遺田”。這里還有傳說納西東巴祖師的修行洞,因而也成為學習和傳承東巴教的地方。東巴教的兩大圖騰:白石崇拜和孰崇拜,其白石崇拜是來自于羌人祖先還是與白水臺有關(guān)呢?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12

玉龍雪山(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位于麗江和迪慶州交界的虎跳峽,這條在世界上僅次于雅魯藏布大拐彎峽谷的著名峽谷,因其雄奇險絕、落差巨大、峽谷縱深而聞名于世。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在這里像兩扇剛剛開啟了一道窄縫的巨大石門,似千軍萬馬奔騰的金沙江水洶涌而來,破“門”而出,自此后一瀉千里,一直到浩瀚無垠的東海。虎跳峽全長20公里,分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其中上虎跳是整個峽谷中最窄最險的一段,江面僅余30來米,江心還神奇般地雄恃著一塊巨大的巖石,人稱為虎跳石。相傳有老虎從麗江一側(cè)的岸邊峭壁上一躍而到這巨石上,然后再憑空躍起,跳到中甸這邊的土地上,虎跳峽因此而得名。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13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14

虎跳峽(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迪慶藏族自治州,轄中甸、德欽、維西三縣,是云南藏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是漢**族經(jīng)商及文化交往的金橋,也是歷代政治風云時時涉足的地方:漢時為越羲羌牦牛地,唐代為吐蕃鐵橋節(jié)度地,宋時為吐蕃東封地,元時為唐古特地,明時為麗江木土司地,清初為**屬地,雍正二年(1724年)歸版設(shè)治后,移劍川州判駐中甸,遂屬云南管轄。它的名字還是藏區(qū)13林之一的松贊林寺第四任活佛、1954年任迪慶藏族自治州籌備委員會主任的松謀活佛取的:意為“吉祥如意、和平寧靜的地方”。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15

迪慶藏族自治州交通圖(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迪慶所在的中甸清代時稱為“建塘”,其藏語意為“廣闊的壩子”或“勝利的壩子”之意,清時代表云南藏區(qū)。中甸古城作為茶馬古道的一個重要中繼站和茶馬互市的一個重要中心,注定要在歷史長河中扮演一個民族文化大交流的腳色。“勝利的壩子”,是渴望發(fā)財?shù)娜藗冃鸟Y神往的地方。只要到了建塘,還有什么東西買不到,什么地方不能去的呢?四川的蜀錦、普洱的茶葉,**的麝香,英美的洋煙,你可以隨心所欲地購買、交換。馬幫從金龍街的南門出去,便去往麗江,從北門街的北門走,則是通往**的漫長之途。據(jù)老人們說,那時馬幫到**要走一個多月的時間,其間要翻越十幾座大雪山,許多馬腳子(即馬夫)便因凍**、餓**、累**、病**、塌方、毒蛇、過河、土匪等多種原因再也不能回到故鄉(xiāng)。

中甸是一個旅游資源集中的地方:城東的佛屏山下,有被稱為“小布達拉宮”的松贊林寺;在城東25公里處,有“高原明珠”碧塔海;城西北八公里還有一半沼澤一半水面的納帕海,冬天時可以在那里看到珍稀保護動物黑頸鶴;再往遠一點走,南可以到長江第一彎和虎跳峽,北可以到白茫雪山和梅里雪山。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16

松贊林寺(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17

碧塔海(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此外,在維西有據(jù)說是達摩祖師修行洞,里面有傳說達摩修行時“頓足成洼”的腳印和面壁十年“破壁”而在石壁上形成的身影。

中甸還有灘堆村歷史悠久的土陶制造;有位于三省通衢的、拐進四川三公里的、盛產(chǎn)藏式木碗的奔子欄。這里也是過去產(chǎn)生馬腳子的地方,從奔子欄到**,過去單邊一般都要走兩個月以上 ,路線經(jīng)德欽到梅里石,翻越梅里雪山,進入**的碧土、再到田妥,走邦達草原,然后從邦達草原下來,進入到怒江峽谷,到邊壩,再翻過色季拉雪山到達工布地區(qū),也即現(xiàn)在的林芝一帶,**就遙遙在望了。

奔子欄鎮(zhèn)后面有一座來靈山,是奔子欄的神山,也是漢族人的保佑地,據(jù)說還是一座對生意人特別垂青的神山呢。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18

奔子欄, 藏語的意思是“美麗的沙壩”。位于白茫雪山腳下,金沙江西岸,是“茶馬古道”的必經(jīng)之路, 區(qū)位獨特,奔子欄以上的金沙江怒濤滾滾,洶涌奔流,以下一段江面則豁然開闊,江水平靜(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在到德欽縣的路上,有被稱為康區(qū)13大林之一的東竹林寺,它始建于1574年,本為藏傳佛教噶舉派寺院,后為藏傳佛教格魯派所兼并,并由五世**賜名噶丹·東竹林,是德欽境內(nèi)格魯派三大寺中最大的,也是云南省藏傳佛教有名的寺院之一,本世紀初,有僧侶700多人,活佛10個,是康南地區(qū)講修佛法最盛的寺院。東竹林外觀上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它不象其它僧院那樣,將寺院建成集體宿舍式或兵營式的規(guī)整單調(diào)的“康村”或“扎倉”,它的僧舍大多依地形起伏,隨意而建,獨門獨戶,就向一個寺廟里的村莊,或村莊里的寺廟。究其原因與該寺院由格魯派將原屬噶舉派的13座寺院合并而成有關(guān),其散居獨處成了格魯派與噶舉派那段貌合神離的日子的見證。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19

東竹林寺(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在東林寺附近還有一座叫覺母袞的尼姑寺,有近百名尼姑,教規(guī)嚴格而在宗教界聲名遠揚,如每年做一次歷時三月的法事時,每兩天僅吃一頓飯,其余時間除念經(jīng)外,不能說話,水都不能喝——她們的虔誠之舉令人驚奇。

再往前行,就是梅里雪山,其主峰即遐邇聞名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和云南的分水嶺。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20

梅里雪山(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全**只有16個區(qū)別于主體民族—藏族的民族鄉(xiāng),而從德欽進入**后的第一重鎮(zhèn),芒康縣的鹽井納西民族鄉(xiāng)就是其中一個,而且是唯一的一個納西民族鄉(xiāng)。盡管在察隅地區(qū)也有少部分納西民族的后裔,但他們已幾乎全部藏化了。關(guān)于這部分納西人的來歷,根據(jù)《格薩爾王傳·姜嶺大戰(zhàn)》描寫的歷史上納西族的姜國與格薩爾的嶺國圍繞爭奪昆明(今四川鹽源)的鹽池而長期征戰(zhàn)的歷史,可以推斷為鹽井的納西人是因為姜域(麗江的“江”與此同音)的納西人沿著瀾滄江逆流而上過來的,尤其是明清木氏土司時期,強大的木氏土司軍隊已深入到芒康、察隅一帶,小小的鹽井自然成為了木土司的征服地,更何況鹽井又地處川、滇、藏結(jié)合部,其戰(zhàn)略意義也非同一般。木氏土司統(tǒng)治鹽井的數(shù)百年的時間,木天王還將大量的納西人遷徙到康巴地區(qū),以加強對這一地區(qū)的同化和統(tǒng)治。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21

鹽井納西民族鄉(xiāng)(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到了清代,清**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地方土司勢力受到**皇權(quán)的制約,木氏土司逐步走向衰亡,藏族人于是又卷土重來——但生長繁衍在此的納西人便只有別無選擇地留了下來。寬厚大度的藏族人容納了這些與自己在民族、宗教、語言、習俗等多方面都不相同的前占領(lǐng)者,聰明的納西人也逐漸學會了在異地求同存異的生存本領(lǐng),他們向高原耐寒植物一樣的堅韌而執(zhí)著,他們以自己家族的延續(xù)和興旺證明了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不同民族,哪怕是曾經(jīng)刀兵相見的民族,在歷史長河中互相依存、相互交融的力量,他們的寬容和智慧都值得人們尊崇和深思。

多少個朝代以來,鹽從來就是深山峽谷中的緊缺商品,而瀾滄江峽谷中的井鹽之井,就象是上天的造化一樣,緊依瀾滄江,點綴在江邊那些犬牙交錯的**河床上。更令人驚奇的是:瀾滄江流經(jīng)鹽井鎮(zhèn)加達村時,古老的鹽井分布在瀾滄江的兩岸。其西面是純藏族村子,該村的藏族人在這邊的鹽井里采取鹵水,并在岸邊依次建造了曬鹽的平臺;而對岸的江東,則是鹽井鎮(zhèn)的納西人建造的曬鹽平臺,江東也有取鹵水的鹽井。還有一個饒有趣味的現(xiàn)象:江西的藏族人曬出的鹽為紅色,稱之為紅鹽;江東的納西人曬出的鹽為白色,稱之為白鹽。這里的鹵水多為地底自然涌出,人們只需把鹵水從水坑里背(挑)上來就是了。由于地勢狹窄,人們就用木頭架依托著懸崖支撐出一種被稱為“土巴”的臺地,這樣,曬鹽的“鹽田”就成了,待青藏高原的太陽把水分曬干(一般3—4天),鹽便產(chǎn)生了。那高低錯落、大小不一的“鹽田”平展如鏡,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明亮透明的白光,就象峽谷這條蒼龍身上的鱗片,成了這里一道獨特的風景,讓人禁不住感嘆人類在逆境中求生存智慧的博大和人與大自然關(guān)系的奇妙與和諧!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22

瀾滄江云霧(圖片來源:南澗彝族自治縣****辦公室網(wǎng))

過去這里的鹽主要用于食用,后來交通方便了,內(nèi)地高質(zhì)量的鹽進入取代了傳統(tǒng)的食鹽,但鹽民們的傳統(tǒng)制鹽業(yè)并未因此衰敗,因為長期以來康區(qū)的牧民就有用這里的鹽喂牲口的傳統(tǒng),據(jù)說這不僅使牦牛的味道更好吃(藏族一般牛肉為生吃),這種鹽據(jù)說還有像激素那樣的催產(chǎn)作用,能提高牲口的產(chǎn)仔水平。為此,一些內(nèi)地的精明商人正在對該鹽的構(gòu)成進行研究,并指望從中發(fā)現(xiàn)類似“偉哥”的原料,那他們就可以大大地賺上一筆了。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23

邦達草原(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從滇藏線過昌都,你將經(jīng)過方圓數(shù)百平方公里的邦達草原,在這里,有摘取了三個世界冠軍的邦達機場:即海拔最高(4300余米),跑道最長(7.5公里)和機場離城最遠(130余公里),當然,選擇這一地方建設(shè)機場也實非建設(shè)者所愿——由于橫斷山脈的獨特地貌,實在也不易找到一塊適合修建機場的開闊之地。邦達機場成為康區(qū)最早建起的現(xiàn)代化機場,1995年通航后現(xiàn)已開通到成都和**的航線——正如《向往神鷹》里寫道的,在寬敞的機艙里俯瞰康巴大地的模糊身影,你除了“止不著熱淚盈眶”外,當還會有更為復(fù)雜的思緒和懷想吧……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24

滇藏線(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未完待續(xù))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25

【方志四川?文學】王懷林 ‖ 《尋找康巴》第三章 康巴漢子——**的西部牛仔們(十):邦達昌——康巴商人走四方

【方志四川?文學】王懷林 ‖ 《尋找康巴》第三章 康巴漢子——**的西部牛仔們(十一):康巴人生禮俗

【方志四川?文學】王懷林 ‖ 《尋找康巴》第三章 康巴漢子——**的西部牛仔們(十二):能歌善舞康巴人

【方志四川?文學】王懷林 ‖ 《尋找康巴》第四章 香格里拉——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一) 恐龍、大腳印和野人之謎【方志四川?文學】王懷林 ‖ 《尋找康巴》第四章 香格里拉——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二)在動植物王國【方志四川?文學】王懷林 ‖ 《尋找康巴》第四章 香格里拉——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三)神山圣湖【方志四川?文學】王懷林 ‖ 《尋找康巴》第四章 香格里拉——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四)重走茶馬路(上)

來源:《尋找康巴》(王懷林著),2000年10月四川**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四川出版集團四川**出版社第2版,2010年4月四川出版集團四川**出版社第3版

作者:王懷林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至朋友圈。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投稿郵箱:地情文章:565066304@qq.com;工作信息:scsdfz@qq.com;《巴蜀史志》雜志:bsszb**@163.com

玉峰寺(玉峰寺萬朵山茶)插圖26

拓展知識: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九賢互聯(lián)網(wǎng)實用分享網(wǎng)編輯,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013479247.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东县| 驻马店市| 新乡县| 冷水江市| 彰化市| 利辛县| 宁强县| 南昌县| 英超| 历史| 逊克县| 鱼台县| 玛纳斯县| 策勒县| 鄯善县| 凤阳县| 山阳县| 张家口市| 新兴县| 曲沃县| 德安县| 肥东县| 仙桃市| 如东县| 育儿| 拜城县| 万源市| 浦北县| 博野县| 柳河县| 大足县| 漳平市| 西丰县| 陆丰市| 新巴尔虎左旗| 鸡泽县| 临泉县| 崇明县| 郸城县| 都匀市| 河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