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偏遠地區(快遞偏遠地區指的是哪些地方)
前沿拓展:
快遞偏遠地區
快遞偏遠地區包括新疆、**、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等地。快遞公司對偏遠地區的定義是快遞公司沒有相關的網點在當地的,不在派送范圍的地點,每個公司網點不一樣,所以對于偏遠地區沒有絕對概論。
新疆和**的地理位置偏遠,地域廣袤,地形復雜,人口稀少,快遞站點少,路程間隔遠,運輸成本高,因此被劃分為偏遠地區。有些快遞會根據自己的站點分布情況以及業務能力再劃分一些運費成本較高的省份為偏遠地區,比如:青海、甘肅、寧夏、云南、內蒙古等。
跟很多年輕人一樣,**是彝族小伙伍古伍哈日常消費的主要方式。“以前取快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23歲的伍古伍哈表示,他需坐車到附近的鄉鎮去,算上寄存費、往返車費,取一次快遞需花費十來塊錢。
轉變發生在去年7月四川涼山州喜德縣魯基鄉中壩村的快遞網點的正式運營。自那以后,他可以在家門口取快件了。伍古伍哈能享受與城鎮居民幾乎同等的快遞服務,要歸功于2020年國家郵政局在鞏固和發揮“快遞下鄉”優勢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提升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率,啟動的“快遞進村”工程。
去年4月,國家郵政局發布數據顯示,快遞直投到村比例為35%左右,到了去年年底這一數據提升至超過50%。
“快遞進村”工程啟動以來成效顯著,但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曾稱這是塊難啃的骨頭。近期,《**物流與采購》雜志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農村地形復雜,村落分布普遍分散,快遞服務集約程度低,導致農村派件效率低、成本高、客訴高等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快遞進村面臨的挑戰。
鄉村振興的有利抓手
7月30日,**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
“**政治局會議以前提過農村物流,但作為重大決定是第一次!”8月4日,快遞專家趙小敏接受《**物流與采購》雜志采訪時強調,這意味著快遞進村要加快推進。
今年的**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健全城鄉流通體系,加快電商、快遞進農村,擴大縣鄉消費”。這是**工作報告第二次強調“快遞進農村”。
大力發展農村物流、推進快遞進村,一個重大背景是,2021年“三農”工作重心將歷史性地從集中力量脫貧攻堅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三農問題”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物流行業對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快遞網點缺失、物流基礎設施滯后正是農村發展、農民生活改善的一大制約因素。
深入開展“快遞進村”工程,可以有效提升農村地區快遞服務水平,使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農產品供需實現兩旺,同時有效帶動消費下沉,加速城鄉流通。
在目前城鎮快遞市場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潛力巨大的農村地區是快遞業務量增量重要源泉。**的大數據監測顯示,2020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79萬億元,同比增長8.9%。
更為重要的是,快遞進村是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工程和重要抓手,是實現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趙小敏建議,“快遞公司,尤其是主流公司來說,應該早規劃、早行動,擴大資本開支的力度,合理調配已有資源,最大限度實現精細化布局,方能占據市場,為未來發展贏得先機。”
部分區域直投到村難點依存
2014年“快遞下鄉”工程啟動,當年我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僅為50%,如今這一數字已經達到98%,這當然離不開快遞企業的積極布局。
截至2020年年底,中通快遞農村服務網點約3萬個,通達99%以上的區縣;百世快遞相關負責人8月5日告訴《**物流與采購》雜志,百世快遞在全國擁有末端網點超過51000個,鄉鎮網點覆蓋率92.75%,輻射至新疆、青海等偏遠地區;德邦快遞在鄉鎮覆蓋率達到95.2%;順豐旗下驛加易科技鄉村網已覆蓋超過38000個縣鎮,并全國500多個縣域落地共配項目,與縣域合伙人共同構建“縣域共配中心+村級服務站”的縣鄉村**物流體系。
但從快遞“下鄉”到“進村”,打通這“最后一公里”卻并非易事。余下的2%(目前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到98%),正如邊作棟所說“是難啃的骨頭”。
8月4日,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向《**物流與采購》雜志指出,從“快遞下鄉”到“快遞進村”,一詞之差意味著“快遞下鄉”工程的建設進入深水區,農村網絡鋪設要在深度和密度上做文章。
國家郵政局也提出了“力爭到2021年年底,東部地區基本實現快遞服務直投到村,中、西部地區分別達到80%和60%”的目標。
雖說近年來,農村物流網絡發展迅速,但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容易。一個典型案例是,廣西賀州一家快遞公司不久前張貼的一張海報稱,6月1日起取消鄉鎮網點,取快件只到市區。若客戶有托運到鄉鎮自取點的需求,需要另付費用。
有快遞企業認為,目前在部分區域,快遞服務直投到村存在的三大難點:一是農村總體件量不大,為保障派送時效,單票派送成本較高;二是農村地區覆蓋較為廣泛并且收件地址較為分散,運輸成本較高;三是郵快合作等不同公司合作模式,快遞公司考核不同,村級快遞在時效上無法保障。
“快遞進村存在運輸打包、末端派送難,農村市場勞動力供給不足等問題,制約著快遞進村的進程。”德邦快遞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村地區經營成本高、收入少,進村企業大多營利能力不足等瓶頸問題,導致農村地區的快遞網絡建設速度慢,必須依靠國家政策扶持來渡過初期的艱難時刻。
形成長效發展機制是關鍵
盡管快遞進村障礙重重,但是在鄉村振興這一國家戰略的指引下,“拓展農村市場不是做不做,而是如何做的問題。”趙小敏直言。
不可否認的是,農村網點盈利能力弱。為了維系鄉村網點運營,快遞總部持續補貼并不鮮見。賠本賺吆喝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快遞進村之后,依托當地特色產業,與其形成聯動,以提升網點自身的“造血”能力,讓其能夠“吃得飽”,才能在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對此,趙小敏建議,快遞進村要避免重復建設,要利用原來更好的資源,比如供銷合作社,**郵政以及公共交通服務、商業連鎖企業、家電渠道的資源,各方資源形成合力,用好“借雞生蛋”,結合快遞企業自身的網絡特點,全面實施資源交換,產業聯動,屬地參與,因地制策,優勢互補,股權多元化,最終實現多方共贏。
趙國君也認為,“推進快遞進村,需要在資源統籌基礎上完善提高。有關硬件并非都需要新建,現有農村代收點、便民超市等都可以利用起來,加強規范化建設;在軟件配套上,要優化農村電商運營環境,做大農村電商業務量。同時結合本地實際,推廣郵快合作、快快合作、快交合作、快商合作等多種模式,提升本地寄遞能力,形成發展的長效機制。
除了政策、補貼等來自于**力量的支持外,行業主體的內生動力同樣重要。《**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頭部企業在這方面正積極探索。比如,順豐基于現有的鄉村服務網絡覆蓋優勢和多年服務特色經濟產品上行的經驗,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幫助農戶把田間頭的農產品帶出大山。
順豐一方面通過驛加易的鄉村驛站,為鄉村特色農產品提供便捷的、快速的寄遞服務,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航空、冷運的網絡覆蓋優勢、先進包裝技術及快遞配送能力,幫助農戶擴大銷售及物流網絡,把深處山區的農產品保質、保鮮地送達消費者手中;同時也為村點驛站引入更多快遞和多元服務,助力“快遞入村”長效穩健發展。目前,順豐針對農產品上下行的服務網絡覆蓋全國2834個縣區級城市,共計服務4000余個生鮮品種。
“百世積極探索適合鄉鎮和農村地區的驛站**點模式。目前,包括鄉鎮驛站在內,百世快遞在全國共設有5萬余個鄰里驛站末端服務點。除了加強網點的規范建設外,百世積極打通信息交互,強化行政村的投遞能力范圍。”百世快遞上述負責人透露,在鄉鎮及村級快遞末端布局上,百世通過驛站、自提點、合作點等模式,基本達成全覆蓋,未來將進一步依托多種末端派送形式,融合共配、直配方式,進行多頻次派送,提升派送效率和用戶體驗,解決末端消費者預約派送、定點派送、定時派送的差異化需求。(本文刊載于《**物流與采購》雜志2021年第16期)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小編,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92047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