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公司稅率(**公司企業所得稅稅率)
前沿拓展:
**貿易公司稅率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欣雅圖表
內地企業和**貿易公司簽訂貿易合同國內公司可以獲得退稅嗎?
篇一:**公司進出口貿易詳細分析
進出口貿易的案例分析
李先生在內地做出口生意,目前委托一家有進出口權的外貿公司**出口業務。現在想成立自己的公司,接收國外客戶的匯款或信用證,然后從我的公司打信用證或匯款給**公司,出口**作仍然委托進出口公司,利潤留在我自己的公司,以便今后做更多的生意。不知道能否通過注冊**公司達到上述目的?具體如何**作才能順利做國際貿易?
答:可以成立一家**公司來進行中轉貿易,合理的將利潤差留在自己的公司帳戶里。先申請一家**公司,之后可以在**或是國內的外資銀行開設離岸帳戶,進行貿易中轉。**公司申請條件1)提供至少一位股東及董事的身份證明;2)確認公司名稱進行查冊,無重名即可申請注冊;3)填妥申請表及委托協議大概10個工作日后完成**注冊程序。
注冊**進出口貿易公司**作時務
**的稅制和大陸有很大不同,可以說**是全世界稅種最少、稅率最低的地區之一,既沒有營業稅,也沒有增值稅。**大致有三種稅收,分別為:
一,物業稅。物業稅是向**土地或者樓宇的業主所征收的稅項,稅率為16%。如果您在**有一處物業用來出租,那么所得租金需要向**稅務局繳交物業稅。,相反,進口付匯時,支付超過帳戶額度的美金出去,也是要通過向銀行購匯來實現,那么一進一出,給到企業一年下來的結匯損失也是很大的。現在如果你有**
**和新加坡作為排名第三、第四的國際金融中心,作為全球性的離岸金融中心,在稅制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有區別。**作為亞洲老牌的離岸金融中心,憑借極低的稅率和自由的外匯收付兌換服務,在內地客商中獲得了大量粉絲,小至創業人士,大至國資企業,都在**注冊公司,進行對外貿易或海外融資業務。而新加坡作為離岸金融中心中的新秀,同樣依靠低稅率和寬松的外匯管制吸引境外客商。但與**不同,新加坡公司注冊時就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風險管控,使得新加坡公司的國際商譽要好于**公司。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公司和新加坡公司在稅收制度上的對比。
一、**和新加坡稅收的相似之處
1、適用的稅種相似
**和新加坡都是區域征稅,離岸公司都只涉及一種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等稅種只適用于有在當地出售商品或服務的實體公司。
2、適用的稅率相似
**的企業所得稅率是16.5%;新加坡的企業所得稅率是17%。雖然同屬離岸公司,按公司法和稅法要求,兩地的公司都要在當地報稅。
3、都享受一定的免稅額
**和新加坡都有針對新公司的稅收優惠政策,離岸公司司和本地公司同樣適用。
**公司成立后首次盈利200萬港幣以內享受8.25%的優惠稅率;和16.5%的正常稅率相比,享受到的免稅額為16.5萬港幣,折合**幣約為14.5萬。
新加坡公司可以享受到三項稅收優惠,其中新公司首三年免稅利潤額為12.5萬新幣;新加坡公司部分免稅計劃免稅利潤額為10.25萬新幣;企業所得稅退稅計劃每年退稅額為15000加幣。前三年免稅總額為(12.5+10.25)萬*17%+1.5萬=53675新幣,折合成**幣約為26.8萬。
由以上數字可以看出,對于新注冊的公司而言,新加坡公司的免稅額明顯比**高,相差12.3萬**幣。并且新加坡的企業所得稅退稅計劃每年都有,所以公司每年都可以享受到7.5萬**幣的稅收優惠。
二、**和新加坡稅收的區別
1、**公司審計為強制性要求, 新加坡無審計要求
**公司是不管營業額大小,都必須要出具審計;而新加坡對于公司營業額或公司資產在1000萬新幣(5000萬**幣)以下的情況不要求審計,只進行正常的年審,報稅即可。
為保證企業審計的全規性,**還專門出臺了【核數師罪行的罰款和定罪政策】,以擊打擊偷稅、漏稅。
2、**會計賬目保留7年,新加坡保留5年
**稅法要求會計記錄及證明文件保留7年,近兩年頻頻發生的**公司被要求提供過往7年審計的情況,就是以此為依據的。
新加坡稅法要求會計資料的最長保留期限為5年。
3、**稅局每年抽查公司報稅情況,新加坡憑自覺
**稅局通常在每年年底選一批**企業進行稅務抽查,如出現違規零申報、有保留意見或不發表意見審計、審計數據和會計資料不符情況,輕則罰款,重則定罪。
新加坡公司因本地掛名董事的存在和監督,默認企業履行了合規義務,無稅務抽查。
總結來說,**早期是寬進寬出,合規報稅問題從一開始就未受到重視,導致一大批企業受罰,利益受損,進而導致了當前的寬進嚴出,注冊簡單但開戶困難,強制要求稅務合規;新加坡嚴進寬出,首先通過本地董事保證了公司的稅務規范,開創了當前的對企業完全信任的局面。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小編,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90746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