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盾信息網(西安紅盾信息網)
前沿拓展:
紅盾信息網
紅盾信息網,輸入工商登記號,或公司全稱,就可以查到
西部網訊(記者 李卓然 馬晴茹)“你好,南邊的樓盤要不要了解下?”“裝修裝飾要做嗎?”“辦保險送油卡”“幼兒培訓找我們”“小語種培訓報班了解下”“**外賬需要嗎?”……日常生活中,這些話語大家都不陌生。在信息社會,我們不僅被網絡瑣碎信息包圍,就連手機**擾電話、短信也是避無可避。近日,西部網民生熱線接到陜西渭南市民秦先生反映稱,自從他在西安紅盾信息網申請企業營業執照后,每天都會接到二三十個**擾電話。“這已嚴重影響了我的工作和生活,讓我苦不堪言。”
今年6月24日,秦先生在西安紅盾信息網申請企業營業執照,留下了自己的**。而在他看來,很有可能就是這一次的申請登記,在網絡出賣了自己的手機號碼。
秦先生告訴記者,從6月25日晚開始,他就被各種電話**擾,而這樣的頻率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的正常生活。“我就注冊了一個營業執照,**擾電話打來就知道我的全名、身份證號碼、注冊公司地址等信息,真的特別可怕。而當我問對方,怎么知道我電話號碼?對方告訴我說,是他們經理從特殊渠道弄到的,他們只負責打電話。”
“我的手機號不是陜西本地號碼,也幾乎很少與陜西這邊聯系。在申請登記之前我一直很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手機里的聯系人除了親友就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很少給陌生人留電話。”秦先生說。
為了盡可能降低**擾電話對自己生活的影響,秦先生不得已只能選擇對陜西的號碼拒接。“因為**擾電話號碼不同,所以也沒有更好的方法去避免。只能是看見陜西的來電號碼直接拒接。有時候也會有拒接錯的情況。”
“我現在覺得很失望。市場監管部門出現這樣的事情,還怎么讓外來投資者去西安呢?”秦先生無奈地說。
無獨有偶,今年6月初,西安市民李先生在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曲江分局登記了營業執照。“下午辦理好了執照,隔兩個小時后開始接到電話轟炸。真的毫不夸張,每隔10分鐘一個,各種財務代辦、**、商標制作推銷電話。”
記者從李先生提供的通話記錄看到,從上午10點半到11點半,共有9個推銷電話記錄,最短的間隔只有3分鐘。“兩天時間電話不停響,最后一看是陌生來電我都不敢接了。”李先生告訴記者,這是多年的老問題了,他身邊的許多朋友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個人信息泄露買賣 業內人士:歸根究底是利益驅使
在此之前,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群眾在工商部門辦事后接到**擾電話的問題進行過答復。回復內容稱,按照《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企業登記業務辦理完結后,數據由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推送到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推送到省發改委,再由省發改委推送到稅務、質檢及其它部門。這期間是否有信息泄漏的現象,需多個相關部門調查核實。
而對于公民個人信息泄漏的問題,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建議,群眾可以向**機關舉報。如果有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涉嫌泄漏企業信息的證據材料,可直接向工商局舉報,工商局將嚴肅查處。
那么,個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呢?某財務公司電銷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一般他們會通過企查查、啟信寶、天眼、企業工商信用查詢、企業查詢寶等網站或APP上面尋找客戶資料。老板也會買新注冊的客戶資料,然后部門經理會打印出來分配給電銷員。“不知道老板是啥渠道買的,有時很多都不是一手資料,已經被別的公司打爛了,客戶就比較煩,接電話的態度不好,成功率也比較低。”
業內人士則向記者透露,每個行業都是一個小圈子,都會交換客戶的**,互換資料后利于競爭。“比如裝修,我們公司跟一個樓盤合作,他們公司跟另一個樓盤,我們就會互換一下客戶信息,之后邀約到店簽單成功就看個人運氣了,而公司內部是如何得到客戶信息資料的,只能說是利益相關。”
該名業內人士說,也有可能是你在一些網站上做咨詢,網站會分配信息給各家公司,然后公司再派人跟你們聯系,獲客渠道有很多,信息泄露的渠道有很多,你在其它地方留下了信息,然后別人就會從其它渠道獲取你的個人信息。“這個完全避無可避,即便非法獲取他人信息屬于違法行為,但還有很多人在做,歸根究底還是利益驅使。”
“電銷”獲刑案例數不勝數 律師觀點:注意取證 慎重填寫個人信息
因“電話推銷”騙了6萬多元 ,武漢科技公司經理被判刑3年;“電話推銷”背后:男子收集900余萬條公民信息獲刑四年;一裝修公司負責人因“精準推銷”買賣客戶信息獲刑;重慶宣判一起涉28省區市特大電信**案,14人獲刑……記者梳理發現,網上關于電話**擾的相關報道數不勝數,懲處案例也遍布各地,在相關部門嚴厲懲治的同時,普通市民遭遇電話**擾后該如何做呢?
陜西洪振律師事務所律師馬晨認為,系統泄露個人信息很難查到源頭,一方面是出賣信息的人,一方面是買個人信息的人,得從多渠道入手。秦先生的質疑是合理的,但是得有相關的證據來證明。“比如平時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留不同的昵稱名。”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竊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或向他人出售、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均構成**。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還要受到從重處罰。除此之外,撥打**擾電話本身也干擾了公民正常生活和通信自由,同樣觸犯法律。”馬晨說,如果后期遭受電話**擾,嚴重影響到自己的個人生活,可以向**機關進行報案。
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避免個人信息泄露?馬晨告訴記者,首先要排除一些非官方網站,不要輕易留下相關個人信息,在網站要求填寫個人信息時要慎重,尤其是**。而且在使用身份證過程中,一定要注明復印件用途,再通過標注復印無效等措施來防止信息泄露。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81246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