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計算器倒推(個稅計算器倒推稅前)
前沿拓展:
個稅計算器倒推
設A2為你愿意交稅的金額填入,A1填入此即可=MIN((A2+25*{0,1,5,15,55,135,255,415,615})/(0.05*{1,2,3,4,5,6,7,8,9})+2000)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30日電(記者李金磊)6月30日,是2019年度個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的最后一天。沒有申請退稅的,要抓緊了,否則不領就打水漂了。沒有辦理補稅的,也要抓緊了,否則將面臨罰款和滯納金,還會影響個人信用。
個稅年度匯算最后一天
2019年度個稅綜合所得的年度匯算是在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辦理。6月30日是辦理年度匯算的最后一天了。
所謂個稅年度匯算,就是“合并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然后多退少補。也就是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合并為“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稅。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2019年度匯算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19年已預繳稅額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個稅退稅不領就打水漂了
誰能退稅呢?只要你因為平時扣除不足或未申報扣除等原因導致多預繳了稅款,無論收入高低,無論退稅額多少,納稅人都可以申請退稅。
比如,你2019年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某個月收入比較高,預繳了個稅,是可以退稅的。
舉個例子:小明1月領取工資1萬元、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假設沒有專項附加扣除,預繳個稅90元;其他月份每月工資4000元,無須預繳個稅。全年看,因納稅人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無須繳稅,因此預繳的90元稅款可以申請退還。
再比如,如果你2019年沒申報享受新增的6項專項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申報后也可能退稅。
舉個例子,老王每月工資1萬元、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按規定可以每月享受2000元(全年24000元)的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但因其在預繳環節未填報,使得計算個稅時未減除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全年預繳個稅1080元。其在年度匯算時填報了相關信息后可補充扣除24000元,扣除后全年應納個稅360元,按規定其可以申請退稅720元。
如果你可以退稅,但沒有申報的話,這筆錢就要打水漂了。當然,需要說明的是,退稅可以放棄,無需承擔任何責任。

微博網友收到的退稅截圖。
未補稅將面臨罰款、滯納金
雖然退稅可以放棄,但是補稅不可以放棄。如果你是需要補稅的話,是必須要辦理年度匯算的。
哪些人需要補稅?也就是,綜合所得年收入超過12萬元且年度匯算補稅金額在400元以上的納稅人,需要辦理補稅。
可能有小伙伴看到自己要補稅,想要置之不理。但這種逃避心理不可取,沒有按時補稅,后果比較嚴重,不要被罰款,還要加收滯納金,影響個人信用。
國家**表示,如果你是屬于應當補稅的,辦理年度匯算是你的義務。如果沒有補稅,可能面臨稅務行政處罰,并記入個人納稅信用檔案。
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并追繳稅款、加征滯納金。滯納金則從超過繳納期限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
切勿輕信所謂的退稅“秘笈”
在個稅年度匯算辦理過程中,有人看別人可以退稅,而自己的應退稅金額卻是0,心有不甘,于是打起了歪主意,輕信網上流傳的“退稅攻略”、“退稅秘笈”,進行了虛假申報。
浙江稅務局公布的一個案例顯示,納稅人張某,個稅年度匯算按照系統試算應退稅0元,但通過虛增填報2019年本人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申請退稅202.12元。稅務部門在日常**中,發現張某的專項附加扣除數據有疑點,并聯系張某進行核實,要求提供相關留存備查資料,但張某無法提供。最終,稅務部門告知張某不如實報送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法律責任,并輔導張某及時更正申報。
稅務部門提醒,辦理年度匯算退稅,需納稅人自行申報,個人要對申報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不要輕信網傳、口傳的所謂“退稅秘笈”,避免出現違反稅法規定的錯誤申報或不實申報。
你辦理個稅年度匯算了嗎?是退稅還是補稅?(完)
拓展知識:
個稅計算器倒推
這其實就是解方程的數學題。可以設你應繳的個人所得稅為X,則你的稅前工資=你實發工資+X,等式左邊是(實發工資+X)減去扣除標準,乘以對應的稅率,減去速算扣除數,等式的右邊就是X,然后解方程就行了。
這種計算方法的關鍵在于如何確定你的稅率,網上有不含稅工資的級距表,你可以對照一下。這個是網址http://baike.baidu.com/view/849798.htm。按照這個稅率表,你實發工資為7245元,那么你的不含稅應納稅所得額就是7245-3500=3745元,則對應的稅率是10%,速算扣除數為105元。知道了稅率和速算扣除數你就可以列方程計算了:
(7245+X-3500)*10%-105=X,解方程可得X=299.44元。所以你的實發工資為7245+299.44=7544.44元。
如果你怕算錯,可以就你計算出的應發工資去計算一下你的實發工資來驗算一下。
根據上述的計算過程,可以推導出用實發工資來計算應發工資的公式,
即:應發工資=實發工資+[(實發工資-3500)*對應稅率-速算扣除數]/(1-對應稅率)
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個稅計算器倒推
2018年10月1日新個人所得稅法,5000扣除數。Excel表格的已知實發工資計算應發工資公式
在網上找了好久,一直沒找到好用方便的公式所以今天自己摸索了一下,試算成功。大家可以帶入試算,F6為實發工資單元格,公式如下:=ROUND(IF(F6<=7910,(F6-150)/97%,IF(F6<=16010,(F6-710)/90%,IF(F6<=26410,(F6-2410)/80%,IF(F6<=33910,(F6-3910)/75%,IF(F6<=47910,(F6-5910)/70%,IF(F6<=64160,(F6-8910)/65%,IF(F6>64160,(F6-17410)/55%))))))),2)
個稅計算器倒推
交社保么?基數多少?用你的到手工資+個人應負擔的社保數+你的個人所得稅代扣繳數就是你的應發工資。或者中間你遲到扣除之類的。你這個問題有很大的變動性。你的個人所得稅還要加上速算扣除數,你知道你得速算扣除數為多少么,這個不同數額等級的速算扣除數是不一樣的。
追問
不考慮社保。。。。實際拿到7245元。。倒退算出繳納了多少所得稅。。接下來就是7245+個稅….誰能給我函數公式啊。。。四五十個人員工資等著推吶。。唉。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1445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