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公式(個稅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公式減按100%)
前沿拓展:
個稅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公式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計算公式是以應納稅所得額為計稅依據,乘以適用稅率,再減去減免稅額和抵免稅額。企業所得稅法定扣除項目是據以確定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項目。根據相關規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是企業的收入總額減去成本、費用、損失以及準予扣除項目的金額。成本是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各項直接耗費和各項間接費用。費用是指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損失是指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營業外支出、經營虧損和投資損失等。除此以外,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對納稅人的財務會計處理和稅收規定不一致的,應按照稅收規定予以調整。企業所得稅法定扣除項目除成本、費用和損失外,稅收有關規定中還明確了一些需按稅收規定進行納稅調整的扣除項目。
【法律依據】
《中華****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 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于**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于**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第四條 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適用稅率為20%。第五條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1.非居民企業在**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10% (預提所得稅)
2.非居民企業在**境內設立機構、 場所,所得與所設機構、 場所有聯系25%
3.非居民企業在**境內設立機構、 場所,所得與所設機構、 場所無實際聯系10%(預提所得稅)
4.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轉讓財產收入;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包括企業資產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收入、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后又收回的應收款項、債務重組收入、補貼收入、違約金收入、匯兌收益等)
5.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
a商品銷售合同已經簽訂, 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相關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b企業對已售出的商品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 也沒有實施有效控制;
c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d已發生或將發生的銷售方的成本能夠可靠地核算。
6.采取產品分成方式的,按企業分得產品日期確認收入實現,收入額按公允價值確定7.企業發生視同銷售情形時,屬于企業自制的資產,應按企業同類資產同期對外銷售價格——平均價格確定銷售收入。
8.企業視同銷售–所以權是否轉移判斷
9.限售股轉讓收入扣除限售股原值和合理稅費后的余額為轉讓所得;企業未能提供完整、真實的限售股原值憑證,不能準確計算該限售股原值的,主管稅務機關一律按該限售股轉讓收入的15%,核定為該限售股原值和合理稅費。
10.被投資企業取得非貨幣性資產的計稅基礎,應按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確定
2018年1月1日,甲企業對乙企業投資1600萬元,取得乙企業30%的股權,2020年8月,甲企業全部撤回對乙企業的投資,取得資產總計2500萬元,投資撤回時乙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000萬元,累計盈余公積150萬元。甲企業撤回投資所得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撤資免稅
分的的鼓勵紅利免稅
2500-1600-(1000+150)*0.3=555
555*0.25=138.75
11.稅收滯納金;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不得扣除,但罰息、違約金、賠償金等允許扣除
12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2020年某企業給自有員工實際發放合理工資總額1200萬元;企業生產部門接受外部勞務派遣員工6人,每月向每位勞務派遣員工支付的費用3000元(企業將其作為工資、薪金入賬)。假設該企業當年發生的職工福利費為200萬元,則該企業職工福利費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1200+6*3000*12/10000=1221.6
1221.6*0.14=171.024
200-171.024=28.98
13.企業參加財產保險、運輸保險等,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準予扣除;按規定繳納的五險一金準予扣除;企業參加的雇主責任險和公眾責任險,準予扣除;
某工業企業的權益性投資為1000萬元(2020年加權平均值)。2020年1月1日按同期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從其關聯方乙企業借款2800萬元,借款期限為1年,發生借款利息168萬元。該企業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的利息費用金額
2000/2800=0.714
0.714*168=120
14.企業實際支付給關聯方的利息支出,除另有規定外,其接受關聯方債權性投資與其權益性投資比例為:除金融企業外的其他企業為2:1
15.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以后3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結轉扣除
16.未經核定的固定資產的減值準備,不得在稅前扣除;
17.受**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電影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延長至8年。其中困難行業企業包括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指旅行社及相關服務、游覽景區管理兩類)四大類。電影行業企業限于電影制作、發行和放映等企業,不包括通過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等信息網絡傳播電影的企業。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14450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