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各大汽車廠商銷量集體滑坡,僅比亞迪“一枝獨秀”》來源于:由作者:陳宣樺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4月份的車市
一點都不像回暖的春季
反而像嚴寒的冬天比亞迪銷量一枝獨秀據統計,2022年4月國內
4月份的車市
一點都不像回暖的春季
反而像嚴寒的冬天
比亞迪銷量一枝獨秀
據統計,2022年4月國內汽車廠商上險數(截至4月17日)顯示:比亞迪汽車上險量領先一眾合資和自主品牌,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車企,而其他車企的銷量則全線暴跌。
比亞迪既是一家車企,也是電池供應商,這些年一直在核心技術方面進行投入,零部件自給自足能力較強,其自研和生產的刀片電池能夠避免“卡脖子”的問題。
與此同時,比亞迪工廠所在地的**相對并不嚴重,再加上比亞迪停產燃油車之后,主要精力用來生產新能源汽車,根本不缺訂單,因此受這波**影響較小。
不過,雖然同比增長89%跑贏市場,但無奈處在零部件短缺和**肆虐的大環境下,也難以獨善其身。
各大車企銷量暴跌,或因被“卡脖子”
相對于比亞迪來說,其他車企的日子過的就比較慘了。
今年,吉林省和上海市的**形勢嚴峻,而吉林是**一汽的大本營,上海是上汽集團的總部,**導致一汽系和上汽系部分工廠停產。
另一方面,長期封控下,很多地區4S店大規模暫停營業,導致新車無法交付。
相比于整車停產,零部件供應商的停產影響則更為深遠。正如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所言:“一輛車差一個零件都沒法生產”。
受江浙滬地區**影響,多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被迫停產,生產線不在上海的蔚來、東風日產、廣汽本田、廣汽豐田等車企,也因缺少零部件供應導致部分生產線停產或半停產。
這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打鐵還需自身硬。
近年來,像比亞迪等自主品牌都意識到了“卡脖子”的問題,都在積極構建自己的核心供應鏈體系,以減少對汽車零部件的依賴。(ps:給這些自主品牌點個贊)
自主品牌銷量迎頭趕上
從2022年4月國內車企上險量(截至4月17日)可以明顯看到,比亞迪、長安、吉利一眾自主品牌的銷量都在前五之列。
(ps:小編猜測,這會不會是自主品牌超越合資品牌的一個契機呢?)
雖然2022年被認為是合資品牌發力電動車的元年,但大部分產品缺乏創新、銷售渠道傳統、以及溝通體系陳舊,說明轉型態度并不堅決。
比如曾經在**汽車市場“呼風喚雨”的大眾汽車,這些年只換外殼,不換技術,雖然順勢推出了多款純電動汽車,但投訴不斷,銷量下滑也是情理之中了。
消費者信心不足
汽車消費的根本還是在于消費者兜里的銀子有多少,因為部分群體在**中經濟損失較大,原本的購車計劃被迫暫時擱置。
另外,**導致部分物價上漲,這也會加劇消費信心不足。
總結:面對反復無常的**,車企按計劃排產仍存不小阻力,再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芯片供應短缺等難題,可以預見,國內汽車產業的“寒冬”仍將持續。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國內車市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我們有理由相信,比亞迪的“一枝獨秀”不是一家車企的榮耀,而是整個自主品牌的崛起。
本文原作者為陳宣樺,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宣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51933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