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
不明白區塊鏈,就搞不懂Web3和NFT
》由作者:佚名采編而成
在上一篇,三林寫過關于歐美 主流NFT數字藏品IP——無聊猿是如何風靡全球,有朋友留言表示看得不是特別明白,本文就借介紹國內NFT市場的機會,再幫大家厘清區塊鏈領域幾個熱詞的含義。
三林將在前半部分為大家厘清區塊鏈、NFT、Web3和元宇宙的概念,并在文章后半部分介紹下目前國內數字藏品的一些主流平臺,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文章將盡量減少技術描述,嘗試用更加通俗的語言解釋清楚這些名詞。
財經早餐早科技專欄將持續關注前沿科技,持續為大家**區塊鏈領域的最新動態,并帶來行業分析,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如果讀者朋友有感興趣的科技話題,也可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將選取部分在后續專欄中進行解讀。話不多說,正文開啟。
作為底層技術的區塊鏈
在介紹所有概念之前,有必要把區塊鏈放在最前面。作為NFT、Web3、元宇宙的底層基礎架構,大家對于區塊鏈系統的構成,一般解釋是:區塊鏈由數據層、網絡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組成,技術基礎是開源的,其間數據對所有人開放。
但這個解釋看起來并不是很通俗易懂,為方便理解,三林嘗試將其簡化,我們可將區塊鏈這個龐大數據庫系統,看成一張世界地圖:
沒有海洋這個連接點,水陸循環無法完成,世界無法運轉;同樣,沒有這些服務器,區塊上的信息就沒地方存儲和流通。
到這里,區塊鏈的組成大致可以簡化成:數據+服務器。只要我們愿意,個體/組織/企業/甚至國家,從理論上來說,都可以將所有數據存儲在區塊鏈這樣一個數據庫里。 那么,為什么我們要將現有數據存儲到區塊鏈上?各國大力發展區塊鏈技術是基于其什么優勢?區塊鏈未來能夠怎么應用?
基于開頭的介紹,我們已然清楚區塊鏈這個數據庫是依靠一個個服務器進行連接。這并不難理解,在Web2.0(目前所應用的互聯網協議)世界中,電腦手機也都是基于一個個服務器進行連接。區別在于:
現有的網絡協議是將海量數據(603138,診股)進行分割,存儲在不同的服務器,其中一部分丟失,數據就會不完整,篡改也相對容易;而區塊鏈系統的所有信息在每一個服務器都有完整記錄,數據同步,每個節點地位相等,一個節點損壞數據丟失,其他節點還可以完整查看。
不僅是防丟失,由于區塊鏈數據庫的信息在每一個節點都可以同步共享,單一節點杜撰或者篡改信息就十分困難,全球海量服務器下篡改一個也是徒勞。
基于這樣的存儲和共識機制,使得區塊鏈的未來應用場景備受期待,比如銀行、保險公司、股權登記和證券交易所等金融行業的數據存儲,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抗風險能力,比如擁有國民信息的**部門,如公共管理、能源、**門等,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增強數據處理和政務工作效率。
在這些應用場景之外,基于區塊鏈還延伸出一系列技術,行業邊界也在擴展, NFT、Web3、元宇宙都可以看成是區塊鏈這一底層技術架構的衍生品。
NFT、Web3、元宇宙
NFT全稱為非同質化代幣。加密貨幣可以分兩種:同質化代幣和非同質化代幣,前者就是指代幣之間價值均等可進行交易,類比你擁有100張**幣,每一張價值都一樣都是一百,非同質化代幣則是指我們擁有100張紙幣,但這100張紙幣長得都不一樣,價值也不同,這就是非同質化。
在NFT領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代幣,就像世界上沒有兩個同樣的雞蛋。 我們無法說這個NFT價值高,那個NFT價值低,梵高的作品早前同樣沒有市場,但卻無法說它沒有價值。
這就是NFT,每個NFT都不一樣,每一個NFT都獨一無二。
那么如何證明其獨一無二?區塊鏈。
NFT能夠基于區塊鏈,生成自己獨一無二的標記。上文我們已經解釋,區塊鏈的信息幾乎不可能被篡改,這就意味著NFT的標記一旦產生便無法篡改,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文博IP和藝術創作者熱衷于和NFT企業合作,生產自己的NFT數字藏品,因為獨一無二,因為無法仿造。NFT的每一次交易,都會在區塊鏈賬本上留下交易記錄,這個記錄公開透明,每個人都能看到。
關于NFT,三林另向大家推薦美國《福布斯》雙周刊在去年10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什么是非同質化代幣(NFT)?》,篇幅不長,介紹了建立NFT藏品庫前需要了解的五件事情,幫助大家再一次理解。
再看Web3。Web3在國內還是起步階段,但在圈內人眼中,這早已不是一個新概念。
如同現在的互聯網世界充斥著復雜架構一樣,平臺、應用程序、服務器及延伸的種種行業,這些Web2.0時代已經存在的事物,對于區塊鏈行業同樣必要。這雖然是一個新新世界(600628,診股),卻不是對既有事物的否定或拋棄,更像是Web1.0過渡到2.0一樣,需要時間迭代,畢竟現在都還有人在用博客。
三林以為,Web3就可以理解為是Web2.0的進化。
Web2.0時代有兩個主要特點:1.UGC生產;2.平臺壟斷數據流量。即便是UGC內容,還是基于平臺來產出,規則被平臺限制,流量來源于平臺扶持,因而需要遵守平臺的創作者協議等等。
本質上,Web2.0的時代雖然比Web1.0時代有進步,但還是資本壟斷的時代。
現在,區塊鏈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數據庫,每個節點擁有的數據信息都平等,平臺的信息壟斷也就不復存在。一些Web3公司正在開發基于區塊鏈的應用程序、吸引個人成立自己的平臺并進行內容生產、吸引大眾參與管理數據節點、成立一個DAO(去中心化組織)來治理平臺……
基于Web3應用程序,人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平臺,開發商可以為企業和個人定制基礎設施,這些應用程序可以用于數字身份識別和保護,也可以用于數據保護和數字資產存儲等等。
在Web3領域獲得投融資的企業分別專注于不同技術,但共同的特點都是去中心化,從理論上來看,這是用戶第一次有機會擺脫壟斷、成為中心。
Web3和區塊鏈一樣,不像加密貨幣一樣深陷投機陷阱,負面纏身。一些區塊鏈應用和基于區塊鏈的Web3創新,已經正在顯示優勢并被各國所重視。 今年3月17日,****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在《**金融》發表文章《Web3.0:漸行漸近的新一代互聯網》。文中指出,互聯網正處在Web2.0向Web3演進的重要時點,加強Web3前瞻研究和戰略預判,對我國未來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Web3作為和NFT一樣的2021年全球科技熱詞,越來越多的資本、人才和政策開始向其傾斜。
當然,作為新興技術,區塊鏈包括Web3同樣存在諸多不足。技術的缺位依靠時間能夠逐漸改進,但不免有人懷疑,基于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真的能夠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用戶平等、打破平臺壟斷么?
三林以為,互聯網真正去中心化也許很難實現,就像自由從來都是有限度的自由。進軍區塊鏈領域的除了國家隊,就是擁有海量資本和資源的巨頭企業,這些企業仍然擁有最頂尖的技術人才和開發實力,即便未來基礎程序和數據能夠做到開源,但對于普通人而言,門檻極高, 這就有可能帶來一種現象:W eb3 程序的開發者仍然是巨頭。
圖片來源: Blockchain , DAPPs , NEWS
當然,也不必如此肯定和悲觀,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更多像DAO(去中心化的組織)這樣的組織形式出現,也許會有不同(在之后的早科技專欄,三林也將為大家介紹DAO這一組織形式)。
國內NFT的市場風云
在文章前半部分我們厘清了幾個關鍵概念,現在回歸主題,繼上一篇介紹了國外NFT大熱IP“無聊猿”之后,再來看看目前國內NFT市場的發展現狀。
根據業內消息,我國NFT數字藏品產業鏈的相關企業已超200家,從版權方、發行方,到底層技術提供方以及交易平臺,NFT的鑄造、交易與流通已經形成閉環。
需要先說明的是,目前國內多數平臺并不以NFT自居,多稱數字藏品,乍一聽像是藝術作品的數字化版本,在流通交易上也有諸多限制,但兩個概念目前在國內幾乎等同,稱為數字藏品主要是為了警惕NFT的投機炒作等違法行為。
下面我們將從鑄造和交易兩端,分別介紹下目前國內數字藏品市場的主流平臺。
(一)生產端第一梯隊——互聯網大廠
這一梯隊以騰訊、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大廠為代表,不僅僅是生產,有些平臺也提供數字藏品從生產到流通的全環節支持。
騰訊“幻核”:騰訊旗下PCG事業群在去年8月推出數字藏品交易平臺,發布于騰訊至信鏈上。發布的NFT類型多樣,既有《狐妖小紅娘》等動漫IP,也有文化藝術品,如靖江王府的福字,另外還有一些公益項目,比如小紅花數字藏品(只有通過公益捐款才有機會獲得)。目前“幻核”上的數字藏品僅限平臺用戶購買后收藏,并不開放用戶之間的交易。
支付寶“鯨探”:支付寶在2021年6月推出NFT小程序,10月更名為“鯨探”,12月推出APP。平臺的所有藏品都發布在螞蟻鏈上,類型不同于騰訊,主要以文化藝術品為主,包括敦煌飛天、九色鹿付款碼皮膚、杭州亞運會數字火炬等。阿里會和地方博物館、文化傳媒集團等合作,推出一些有特色的文化類NFT,具有收藏價值。
京東“靈稀”:去年12月上線,由京東云提供的區塊鏈——京東智臻鏈作為底層支持,5款JOY DOGA系列數字藏品是平臺首發藏品,也是其代表作品。
嗶哩嗶哩:今年1月,B站宣布發布首款數字藝術頭像——“鴿德”,全網**2333個,B站在簡介中明確該系列可以用于研究、觀賞,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視覺**(000681,診股)“元視覺”:作為擁有海量版權圖庫的視覺**,來做數字藏品無可厚非。旗下的NFT平臺目前沒有APP,通過元視覺小程序出售,所有作品基于長安鏈進行發布。作為國內攝影圖庫龍頭,視覺**將全球優質圖片及視頻做成NFT藏品,看起來潛力十足,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比如載人飛船登陸的NFT作品,亦或是非遺生物圖片等等,這些小眾NFT對于細分群體有很大吸引力。
小紅書“STEP INTO R-SPACE”:今年1月,小紅書上線數字藏品發行平臺“STEP INTO R-SPACE”,發行數十款數字藏品,小紅書將自己發行的數字藏品命名為“R-數字藏品”,并在App內專門留出展示空間。
(二)流通端
阿里拍賣:2007年阿里創立的在線拍賣業務平臺,在去年5月有些許不一樣,無他,阿里拍賣開始了第一場數字藏品拍賣。雖然騰訊的NFT種類更為豐富,且流量較高。不過,筆者以為,騰訊雖然有自有社交流量池,但由于作品無法交易,還存在一些局限性,相較而言,阿里有可交易的自有平臺,并不算吃虧。迄今為止,阿里拍賣已經成交了上萬件的數字藏品。
網易星球:同樣是今年1月宣布推出數字藏品功能(NFT),并提供合約鑄造、推廣、交易等整套的NFT鏈條。
NFT**(NFTCN):去年5月成立,是一家NFT數字資產上鏈、推廣、交易綜合性平臺,目前有數千名藝術家入駐。從來這一點來看,其實NFT**并非單純的交易平臺,同樣支持鑄造和推廣,是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數字藏品交易平臺,支持盲盒、定價出售等多種發行模式。
數藏**:今年1月上線,聚焦文化藝術品的NFT平臺,底層技術采用的是BSN-DDC區塊鏈技術(由國家信息中心、**移動(600941,診股)、**銀聯等機構聯合發起的合法合規可監管的開放聯盟鏈)。代表性NFT作品包括:王陽明誕辰550周年紀念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和蘇繡、南京博物館館藏文物等一系列數字藏品。
需要明確的是,在國內只有持牌機構才可進行NFT二次交易,所以在上文介紹中,可以看到一些平臺并不開放用戶之間的交易權限,我們可以在平臺上購買后自己收藏,但二次交易并不被允許。
在持牌機構中,文化產權交易是最常見的能夠拿到資質的機構,此舉主要也是為了推動國內數字藏品的發展,特別是基于一些傳統文化、文博藝術之類的藏品交易,將極大激活國內文化藝術市場的活力。
道阻,且長
到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國內NFT還是新生事物,無論是在鑄造還是交易,既有門檻也有限制。當然這并不難理解,在一個不夠成熟的NFT市場中,并不乏投機炒作者。大眾對于這些新事物的認知還處于初級階段,監管措施可以幫助肅清行業投機風氣,引導國內NFT市場正向發展。
2019年11月,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辦公室(下稱整治辦)人士表示,區塊鏈的內涵很豐富,并不等于虛擬貨幣。 所有打著區塊鏈旗號關于虛擬貨幣的推廣宣傳活動都是違法違規的。
監管部門對于虛擬貨幣炒作和虛擬貨幣交易場所的打擊態度一直未變,連帶著NFT這一本該有著豐富內涵的新興事物也是道阻且長。
去年10月31日,由國家版權交易中心聯盟、**美術學院、央視動漫集團、湖南省博物館、螞蟻集團、京東科技、騰訊云等共同發起的《數字文創行業自律公約》,主要是杜絕虛擬貨幣交易,目前虛擬貨幣在我國明確定義是非法貨幣,國外平臺直接用虛擬貨幣交易,國內則是可以用數字人(835670,診股)名幣進行交易。
今年4月13日,**互聯網金融協會、**銀行(601988,診股)業協會、**證券業協會又聯合發布了“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 提出堅決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征等六大主張,旨在規范應用區塊鏈技術,發揮NFT在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方面的作用。
可見對于NFT交易的不良風氣,有關部門已經引起重視。
不過,三林樂觀估計,NFT這一形式利好的產業鏈眾多,跟加密貨幣仍然有很大區別,基于區塊鏈技術的Web3應用在國外同樣在穩步發展,未來如何,留給時間說話。
本文由佚名采編自網絡轉載,如有侵權 請聯系站長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佚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509307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