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澳大利亞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以及澳洲個人稅號規則是什么對應的知識點,文章可能有點長,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閱讀完,增長自己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可以解決了您的問題,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澳大利亞個人所得稅稅率
截至到2019年5月20日,澳洲利息計入總收入,一并繳納所得稅。所得稅和國內一樣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目前的稅率最低20%,最高47%,起征點為6000澳元/年。
但是目前,澳大利亞已通過最大規模個稅減稅法案,只是還未實施。
澳大利亞的最大規模個稅減稅法案:
據外媒2018年5月21日報道,經過持續數日的博弈,澳大利亞議會批準了規模達1440億澳元(合1060億美元)的減稅計劃。
據報道,這項法案是澳大利亞議會通過的最大規模個人所得稅減稅方案。議員們以37票**、33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這項減稅方案。
澳大利亞**特恩布爾表示,這一減稅計劃將**支出,遏制薪資增長低迷帶來的影響。這一調整將使得澳大利亞目前的稅收體系扁平化和精簡化,覆蓋大約94%的就業者。到2025年中期,大多數就業者的所得稅稅率將從目前的37%下調至32.5%。
參考資料:中華****駐澳大利亞大使館——澳大利亞的稅收制度
在澳洲生活的人,澳洲個人所得稅是怎樣交的呢
澳大利亞居民納稅人,一般是指在澳大利亞有固定住所的個人(其**居住地在澳大利亞海外的除外)或一個納稅年度內在澳大利亞滯留超出183天(其概念化居所在澳大利亞海外,且無計劃在澳大利亞定居的以外)的個人。
針對**居住地、固定住所、概念化居住地的判斷,應該考慮很多因素,包含但是不限于個人辦公地點、家庭所在地、主要社會關系所在城市等,需融合本人具體情況綜合判斷。因為澳大利亞以判例法管理體系為主導,在實際**作中還會繼續依據以前的審案做出判斷。
應稅收入主要包含一般收益(如來自生產經營、薪水、貸款利息或特許權使用費等收益)和法律規定收益(如凈資本利得等)。收益在取得時應記入該納稅年度的應稅收入,絕大多數經營者按收付實現制原則來算應稅收入。
當顧主向職工或員工關聯企業給予貨幣性褔利(如給予給員工的車、低利息貸款、帶薪假期、完全免費寢室等)也會產生額外褔利稅,但該額外褔利稅的納稅人是顧主并非員工(見2.6.7額外褔利稅)。
依據股權激勵計劃(EmployeeShareScheme),職工以股份方式取得的受聘收益可用獨特要求。職工(或職工關聯企業)因受聘取得的股權市場使用價值與其說用以獲得股份而支付的相關費用間的差值應記入職工應稅收入。針對不同的股權激勵計劃類型和其他因素,一些狀況可可用稅收政策,包含每一年1,000澳幣的繳稅標準,或最高可達15年遞延納稅特惠。
60歲及以上的本人取得的由澳大利亞**部門許可退休基金支付的退休養老金(包含在2007年7月1日前逐漸支付的退休養老金及其一次性退休養老金),可列入不征稅收入。
依據收款方的年紀與扣除賬款的種類,60歲以下本人取得的由澳大利亞**部門許可的退休基金支付的退休養老金可享受稅收政策。從非澳大利亞**部門許可退休基金和海外退休基金取得的退休養老金收益可用特殊要求。
個人所得稅一般按收付實現制原則來確認應稅收入,但個人從業商業經營主題活動適用收付實現制,其稅務處理類似企業的生產經營收益。
技術專業勞務所得一樣按生產經營所得的繳稅,但文學作家、導演、作曲家、藝術**、科學家、表演家和銷售人員等取得的技術專業勞務所得,可自其獲得高于2,500澳幣技術專業勞務所得之納稅年度起,按4年及以上開展平均分攤并測算相對應的應稅收入。
澳洲個人所得稅計算
征稅一直是國計民生的一個重要環節。自1799年英國開始征稅以來,個人所得稅通行世界已有200多年,盡管各國的個稅制度不同,但都日益趨向人性化。
與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澳洲的稅制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是一個由“合理的稅收法律+完善的管理機構+嚴密的審計機制”組成的有機體,納稅人的權利越來越受重視成為一種趨勢。
說到澳洲,人們總是對這個國家的高福利羨慕不已:沒工作可以向**伸手,老年人坐車、看病、購物優惠多多,還有各種補貼,令人眼花繚亂。殊不知,高福利總是以強大的稅收系統為支撐,對于人均GDP高達2萬美元的澳洲同樣如此。
個稅是澳洲聯邦**的主要收入來源,約占財政收入的66%。個稅采取累進稅率,按家庭年收入計征,所有工資、經營所得和資本收益都要計算到收入中。
2011年起,澳洲聯邦**個稅稅級稅率為:6001至37000(收入、澳元),12.6%(稅率);37001至80000,21.9%;80001至180000,30.3%;180001以上,45%。
對占社會大多數的領薪者來說,雇主有責任在發工資時將其所得稅預先扣除并交稅務局。到了每年報稅時間,雇員自己再填寫一份申報材料。稅務局會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根據各項減免規定,多退少補。
納稅人向稅務局提供收入資料后,半個月左右就能收到退稅支票或補稅通知。報稅一般通過填寫表格、委托**和網上報稅等方式進行。
目前,澳洲已經有超過70%的納稅人通過網上納稅。聯邦稅務部門在全國設立了24個理稅場所,納稅人可以在任何一個場所辦理納稅手續。聯邦稅務部門建立了兩個數據處理中心,負責收集和處理全國的稅收信息,并聯通理稅場所。
澳洲稅務局還提供多種語言幫助納稅人解答個稅申報方面的問題,其個稅征收和監督體系的設計,也起到了鼓勵人們誠實報稅的作用。全社會普遍的如實交稅的意識,是由一個嚴密、公正的條款設計和懲罰嚴厲的稅制體系培養出來的。
此外,澳洲對低收入家庭給予多種免稅項和福利性補貼。如果收入低于3萬澳元,納稅收入減免1500澳元。如果家庭中有孩子,還可享受孩子補貼。
然而,澳洲對享受補貼的家庭收入計算非常嚴格,已交納的社保金也算作家庭收入,投資損失不得從收入中扣除,如果因為炒房或炒股賠本,造成家庭收入減少,**對此不給補貼。
從表面看,澳洲稅收管理似乎非常“隨便”:增值稅**完全是由企業用普通紙張自行打印的,甚至手寫的“白條”也可以作為“報銷憑證”,稅務機關很少會到企業進行突擊稅務稽查。這主要歸功于澳洲于1989年建立的個人稅號制度——稅務局為每個人編制的具有唯一性的稅務檔案號碼,每人終身只能有一個稅號,即使更改姓名,稅號也不會發生變化。
引入稅號制度主要是為了方便稅務局把從銀行等方面得到的資料和納稅人所填報的收入進行核對,防止納稅人漏報收入。稅務機關根據個人或企業的稅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各種來自不同渠道、不同環節的收入數據進行歸集、整理,然后與銀行資料和納稅人所填報的收入進行核對。
這樣一來,面對成千上萬的納稅人浩如煙海的數據,稅務機構同樣可以通過稅號輕松地**到每個人的納稅情況。如果未提供個人稅號,發薪單位將以47%的最高稅率扣除領薪者或養老金領取人的稅金,外加1.5%福利保險稅。社會福利部門也會拒絕向其發放福利金。
就算你去澳洲出差幾個月也要申請稅號,因為按照澳洲稅法,包括工資、薪金、利息、股息和紅利所得在內的各種形式的實物和非實物所得都要納稅。如果要在銀行存錢,那么銀行利息作為一種“資金收益”也必須按稅號來上稅。
其實,懂得“退稅”也可以減輕不少“負擔”。法律規定,與收入相關的一些支出可以從應繳稅款總額中減去。以記者行業為例,所有用于采訪的交通費、住宿費、交際費以及設備購置費用都可以被稅務局作為“退稅”依據。
澳洲廣播公司的記者托尼·哈森說,稅務局曾經把他干洗衣服的費用“退過稅”,因為他們理解“記者出席重要場合需要衣著體面”;而對于哈森為獲得獨家專訪而請當事人吃了一頓大餐,稅務局則不同意作為退稅項目。所以他建議納稅人多花點時間鉆研澳洲的稅收政策,或者干脆就花錢請精明的稅務**替自己“討價還價”。按照澳洲法律,請稅務**的費用也是可以從納稅收入中減去的。
如果稅務局懷疑納稅人的報表有問題,一般先電話通知納稅人到稅務局來面談,目的主要是起到“教育”作用,讓納稅人“坦白從寬”,并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稅收法規,補交稅款,而不必接受處罰。
稅務局還會通過計算機不定期地隨機選擇審計對象,“受審”范圍一般每年為1%至2%。接受審計的納稅人或公司需要提供十年來任意一年當中最少三個月的收入數據,稅務局將根據自己掌握的各種信息對納稅人的報稅資料進行逐筆審核,并與銀行、雇主和其他部門進行聯系,核實資料的真實性。如果納稅人的申報與實際相差太遠或確實存在漏報行為,稅務局將予以追究且“從重處罰”!
對于罰款規定,澳洲稅法視情節輕重分為幾類:故意少報收入,多報開支,處以漏繳稅款75%的罰款;若有阻礙審計的行為,則處以90%的罰款;在審計過程中主動申報補稅的,罰少繳稅款的60%,如果是在審計以前補報,則以15%的比例處以罰款。
對于無意少報收入,多報支出的,一般罰款為25%,如阻礙審計則罰款30%;在審計過程中補報,罰款20%;審計前補報,罰款10%。對于少報收入,除處以上述罰款外,還要另加罰息,若逃稅情節特別嚴重,稅務當局有權訴諸**,給予刑事處罰。
審計結束以后,審計人員會提供稅收調整報告給納稅人,如無異議,則補稅。對審計結果納稅人有權進行申辯,將其理由反映到仲裁委員會進行裁決,如不服裁決,可向**申訴。
面對浩如煙海的個稅申報材料,稅務局監督的做法是普遍抽查和重點**。這其中,選案、稽查、審理、執行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并且在程度上很明確,盡量減少稅收執法的隨意性,同時體現稅收的剛性原則。
在眾多納稅人中,澳洲稅務局還有重點**對象,主要是一些社會名流政要。這些人若想將這年的收入多留些,稅法給他們指出一條出路,那就是向社會捐贈,或者投資國家鼓勵并扶植的項目,比如去造林、拍電影等。
監督逃稅,還有一招——舉報。稅務局有責任將舉報人的資料保密。同時,納稅人也有權利取閱稅務局持有的關于本人的資料。遇有爭議,也有申辯的機會。
總的來說,澳洲是一個高稅收、高福利的國家。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較低,稅率較高,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被劃進納稅范圍,普遍征收,但也有利于強化公民的納稅意識,同時調節了公民之間的收入水平,也有利于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122558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