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于2020個稅記憶和歷年個人所得稅查詢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個人所得稅稅率口訣
1、改為七級超額累進后,還沒有口訣!
2、工薪所得劃九級,級數乘五是稅率。先減二千再動筆,一月一算別忘記。
3、一次獎金算平均,二次運算定稅率。先用金額乘稅率,再減速算不用急。
4、個體經營與承包,五級稅率要記牢。每年費用二萬四,工人薪資要扣除。
5、工會經費扣二點,職工教育二點五。廣告招待莫超標,職工福利一十四。
6、勞務報酬分三節,計稅之前扣定額。低于四千扣八百,四千以上打八折。
7、財產租賃扣稅租,修繕八百滾下月。稿酬十四特二十,參考勞務扣定額。
8、股息紅利無定額,零七八月稅率跌。財產轉讓扣原值,扣減稅費要記得。
9、偶然所得若捐款,扣除比例限三折。**得獎超八百,先扣個稅再兌結。
稅法巧記憶——個人所得稅總結
1.納稅義務人。正確區分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有時間和住所兩個標準,具體的看下教材。在華無住所人人在確定其來華天數確定納稅人身份時,來去當天均算一天;在計算稅額時來去當天各算半天。
2.工資薪金。通常為任職受雇而取得的收入,包括各內獎金津貼、分紅、內退工資等。
3.勞務報酬。特指個人**從事各種非雇傭的各種勞務取得的所得,如受托審稿翻譯、現場書法、做畫未經正式出版發表就已經銷售認定為勞務報酬。
4.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這個平時很好見但考試經常涉及,應多注意他們的扣除項目,那些能扣那些不能扣。
5.……好多,都是重點都是零散知識點,的方法就是多看書多做題。
6.個人所得稅速記。最難記的就是速扣數,這里有個簡便的計算方法:上級上限(或下級下限)*稅率5%的級差+上級速算扣除數=本級速算扣除數,如下圖(這還是當年在紹興偶然想到的,至今未忘)。個稅稅率在考試時基本會給出,但實際工作中還是要記住。下面就拿第**的速扣數125來舉例:2000*5%+25=125。級別限額1-4級都是2和5兩個數字在轉換,5級之后就是2萬2萬往上加。
級數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法(元)
7.有幾個特別容易混淆的計算,我至今還云里霧里。(其中全年一次獎金的出題幾率相對較大)
1)內部退養的取得的一次性補償:與工資薪金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
實行內部退養的個人在其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工資、薪金,不屬于離退休工資,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應按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的所屬月份進行平均,并與領取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后減除當月費用扣除標準,以余額為基數確定適用稅率,再將當月工資、薪金所得的一次性收入,減去費用扣除標準,按適用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重新就業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與其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怎樣記憶新的個人所得稅七級稅率表
怎樣記憶新的個人所得稅七級稅率表
如果是為了考試,則一般不用背,考試的時候會給你。如果是實際工作,那就是熟能生巧的事情了
如果是為了考試,則一般不用背,考試的時候會給你。如果是實際工作,那就是熟能生巧的事情了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級數每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1,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的,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0;
2,全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105元;
3,全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555元;
4,全月應納稅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速算扣除數1005元;
5,全月應納稅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速算扣除數2755元;
6,全月應納稅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速算扣除數5505元;
7,全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的部分,稅率為45%。速算扣除數13505元。
注:本表所稱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的規定,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叁仟元伍佰元后(外籍人員按肆仟捌佰元)的余額或者減除附加減除費用后的余額。
:taxfoundation./taxdata/show/228.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級數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2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105
3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555
4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1005
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 2755
6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 5505
9月1日起調整后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稅率速算扣除數(元)
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 1455元 3% 0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 1455元至4155元 10% 1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 4155元至7755元 20% 5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 7755元至27255元 25% 10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 27255元至41255元 30% 27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 41255元至57505元 35% 55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 57505元 45% 13505
1、2009年到目前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如下:
級數應納稅所得額(含稅)稅率(%)速算扣除數(元)
2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2、2009年到目前為止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為:扣除五險一金后超過2000的
3、到2011年9月1日后,個稅起征點將調至3500,這個表就不適用了
個人所得稅新稅率表是有個人所得稅級數、個人所得稅每月應納稅所得額、個人所得稅稅率(%)、個人所得稅速算扣除數的,是用來計算個人所得稅的依據。
級數每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1,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的,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0;
2,全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105元;
3,全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555元;
4,全月應納稅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速算扣除數1005元;
5,全月應納稅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速算扣除數2755元;
6,全月應納稅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速算扣除數5505元;
7,全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的部分,稅率為45%。速算扣除數13505元。
(注:本表所稱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的規定,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叁仟元伍佰元后的余額或者減除附加減除費用后的余額。)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將從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同時,將現行個人所得稅第1級稅率由5%修改為3%,9級超額累進稅率修改為7級,取消15%和40%兩檔稅率,擴大3%和10%兩個低檔稅率的適用范圍。
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受雇有關的其它所得。
工資薪金,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扣除標準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從2011年9月1日起,起征點為3500元)。適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3%至45%)計繳個人所得稅。
三費一金是指社保費、醫保費、養老費和住房公積金
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級數含稅級距不含稅級距稅率(%)速算扣除數
1不超過1500元的不超過1455元的 3 0
2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超過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超過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超過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超過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過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超過80000元的部分超過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注:①表中所列含稅級距、不含稅級距,均為按照稅法規定減除有關費用后的所得額。②含稅級距適用于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于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例:王某當月取得工資收入9400元,當月個人承擔住房公積金、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共計1000元,費用扣除額為3500元,則王某當月應納稅所得額=9400-1000-3500=490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4900×20%-555=425元。
級數含稅級距不含稅級距稅率(%)速算扣除數
1不超過1500元的不超過1455元的 3 0
2超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超過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超過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超過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超過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過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超過80000元的部分超過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注:1.表中所列含稅級距與不含稅級距,均為按照稅法規定減除有關費用后的所得額。
2.含稅級距適用于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于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121458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