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百分之3怎么算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百分之3怎么算
法律分析:
季度獎金個稅計算方法:1、發放獎金的當月工資高于毛水5000元時,獎金扣稅方式為:獎金*稅率-速算扣除數,稅率是按獎金/3(一個季度時間)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2、員工當月的工資薪金不超過5000元,再發放的獎金單獨作為一個甲宗布管按臺鄉怕民片消月的工資計算繳納氫粉福曾服七個人所得稅。3、但可以將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終幫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怎魯差額”后的余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其中“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以收入額扣除規定標準的免稅所得(如按規定繳納的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后的數額。季度獎通常隨發放當月的工資收入一并計入當月個稅的征收,其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是: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企新快握細。其中需要注意了解的是: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額+季度獎金額-社保費用-免征額,社會保險費用不計入個稅征收范圍;
法律依據:
《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征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宜鎮夜戰領毛北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span>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運具延抓師職冷最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衍生問題:
年終獎金并入全年綜合所得計稅還是單獨計稅好?
年終獎到底是單獨計稅,還是要并入綜合所得計稅,主要看何種方式對納稅人有利。如果我們的綜合所得少,匯聚清算的時候不州住吃先施愛系然講需要交稅,可以選擇并入綜合所得計稅;如果我們的綜合座面臨笑廣論布切少材前所得多,本來匯算清繳時就需要補稅,可以選擇單獨復計稅。
個稅和個人經濟所得,總是分不清楚?
其實呀,不只是你分不清楚很多小伙伴呀也分不清楚。
今天我給你講講個人經營所得呢,指的是個人或者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個稅呢是指個人取得的各項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
一共包括9大類!
其中就含經營所得,還包括工資薪金丶利息股息丶紅利所得丶財產租賃所得丶財產轉讓所得等。
這幾項收入交稅有什么區別呢?
個體戶個獨企業,合伙企業和個人取得的經營所得。適用5%到35%的五級超額累計稅率
按20%進行扣獎。
工資薪金所得:按照3%到45%的七級超額累計稅率進行預扣。
年終獎:按月折算以后試用,稅率與工資薪金是一樣的。
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按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三檔進行預扣。
個人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20%進行預扣最后這三項啊要并入綜合所得,在次年三-6月進行一次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感謝觀看!還有什么不懂的再來問我吧!
拓展知識:
個人所得稅百分之3怎么算
比如要繳納3%的增值稅,增值稅稅額=含稅價格÷(1+稅率)×稅率;比如你銷售10000元的商品(含稅),你應交的增值稅=10000÷(1+3%)×3%=10000÷1.03×3%=291.26元。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擴展資料
增值稅
小規模納稅人以及允許適用簡易計稅方式計稅的一般納稅人:
征收率3%: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銷售應稅服務、無形資產;一般納稅人發生按規定使用或者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的特定應稅行為,但適用5%征收率的除外。
征收率5%:銷售不動產;符合條件的經營租賃不動產(土地使用權);轉讓營改增前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出租自行開發的房地產老項目;符合條件的不動產融資租賃;選擇差額納稅的勞務派遣、安全保護服務;一般納稅人提供人力資源外包服務。
征收率5%減按1.5%:個人出租住房,按照5%的征收率減按1.5%計算應納稅額。
征收率3%減按2%:納稅人銷售舊貨;小規模納稅人(不含其他個人)以及符合規定情形的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可依3%征收率減按2%征收增值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稅率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2750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