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供暖(哈爾濱供暖費用標準)
前沿拓展:
哈爾濱供暖
哈爾濱供暖標準溫度:不低于18℃!
取暖費價格標準:居民住宅熱費標準為使用面積每平方米38.32元,非居民用戶熱價為每平方米43.3元。
《冰城問政》節目嘉賓針對哈爾濱供暖問題發言。圖/《冰城問政》節目截圖
近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廣播電視臺《冰城問政》民生節目因居民供暖問題引發關注。
節目現場,觀察嘉賓追問相關責任單位稱:“我們欄目十幾年的時間,年年這個時候做供暖問題專場,屢教不改,屢教屢犯,問題一大堆,投訴一大堆。”觀察嘉賓還提到,“個別的基層工作人員,拿著自己動了手腳的溫度計,這樣的人就是喪盡天良!”
觀察嘉賓追問的背后,是當地居民對供暖總成問題的不滿情緒,而除了現場嘉賓語言犀利外,**更為關注的是當地供暖責任單位履職情況。
冬季供暖,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居民家里是否暖和,不僅直接關系到居民的生活質量,也考驗著地方的為民服務工作是否到位。所以,供暖從來不只是市場行為,做好供熱保障工作,讓居民過個“暖冬”,地方責任單位責無旁貸。
尤其在東北地區,冬日氣溫更低,哈爾濱的室外溫度往往能達到零下一二十攝氏度,民眾對供暖工程的關注度更高,對供暖需求更強烈。
為此,今年新修訂的《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將居民室內最低溫度由18攝氏度,提高到20攝氏度,成為我國北方冬季集中供暖地區最高的省級溫度標準。而且,為強化居民室溫保障,條例還調整了室溫不達標的退費標準,特別規定“供熱單位和供熱主管部門應當使用經檢定、校準、測試合格的測溫器具,在10點至14點之外的時段對用戶進行現場測溫”。
而早在2011年10月發布的《哈爾濱市城市供熱辦法》中,為防出現“熱價低于供熱成本致使供熱單位經營虧損”情況,該市就對相應調價方式和財政補貼做了規定,建立了供熱風險防范機制。
這些條例和辦法,都是地方為保障冬季城市居民正常生活、有序供暖做出的周到安排。然而,從此次問政節目反映出的問題可以看出,當地在政策層面對民眾需求做出的回應,并沒有轉化為居民冬日的獲得感。
此前就曾有媒體報道哈爾濱有小區室內溫度不達標,居民在家靠跺腳搓手驅寒的**。而同樣的問題還不只在老舊小區,即便是新建小區也都遇到過。同時曝出的還有居民取暖問題反映渠道不通暢、供熱服務機構“有態度卻無行動”。此次節目嘉賓提到的“動了手腳的溫度計”,更是將政策落地中的“中梗阻”問題暴露無疑。
所以,此次問政現場,嘉賓指責的“問題一大堆,投訴一大堆”,對當地相關責任單位也不算冤枉。而職能部門也現場表示“照單全收……將認真整改”,這種誠懇態度值得肯定。
其實,供暖責任單位本不應等到上節目遭質疑才“認真整改”,若能“早做打算”,又何至置自身于如此尷尬境地?這種執行梗阻中可能存在的工作作風不扎實、工作方法不到位、服務意識不足、服務能力不夠的問題,或許也該一并“認真整改”和糾治一番。
聚焦供暖問題的問政節目火了。而讀懂這背后的民意期盼,解決好直接關系民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無疑還需當地認真下一番硬功夫,別在供暖這類問題上寒了居民心。
新京報評論員 | 遲道華
編輯 | 何睿
實習生 |韋柳伊
校對 | 李立軍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14493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