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燈展(廣州燈展在哪里)
前沿拓展: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豐西西 鄢敏
2月15日就是元宵節啦!在廣州該如何玩轉元宵?
2月14日,記者從天河區獲悉,為了讓大家充分感受粵式元宵節的魅力,天河區不少場所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在博物館里看醒獅、賞花燈,來一場有著濃濃嶺南風味的傳統元宵之約;也可以在繁華商圈體驗一把新奇的EMOJI元宵猜燈謎、游園會等……還等什么,快來天河玩轉虎年元宵吧!
賞花燈是元宵節重要習俗之一;醒獅是格外有嶺南特色的元宵“節目”。今年元宵節,位于天河區花城廣場的廣東省博物館將邀廣大市民一起體驗醒獅文化與花燈制作,體驗一把粵式元宵節的獨特魅力。
2月15日10:00-11:30、14:30-16:00,該活動將在廣東省博物館二樓大堂舉行。活動對象為全體觀眾(8歲以下觀眾須由一位家長陪同),現場排隊參與,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與此同時,廣東省博物館還將在元宵佳節舉辦《應時而作——**傳統時節繪畫展》系列活動,在展廳內設置一面紅彤彤的燈籠墻,每一個彩燈上都附有燈謎,通過**傳統節日里的游戲共度元宵。
與此同時,在天河各大商圈,今年元宵節也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市民體驗不一樣的歡樂元宵。
比如,2月15日元宵節當天,位于天河路商圈的正佳廣場四樓中庭將打造歡樂燈謎會,現場將舉辦創新的EMOJI元宵猜謎活動,運用時下流行的EMOJI元素,囊括年輕人和親子受眾,將傳統燈謎與流行元素完美融合,讓廣州市民在體驗節日氛圍的同時更有機會贏取豐富禮品;
當天,廣州太古匯將于M層中庭舉行元宵游園會,將有粘球飛鏢、投壺游戲、猜燈謎等節日特色項目在游園會上演,參與游園會活動更有機會獲得多種品牌禮遇;
此外,天娛廣場元宵節當天在中庭開設龍騰虎躍幸福花市,現場更有漢服**姐免費派送甜蜜蜜湯圓或心意小禮品;
廣州購書中心則會在元宵節14:30-16:30開展燈謎精彩活動;
天德廣州則于2月14-15日舉辦“天德心動元宵嘉年華”,每晚19:00-21:00天德街中庭10米LED屏將創新推出許愿墻,顧客可以掃碼參與表白或者許愿;PO PARK東方寶泰則在元宵節舉行“心宵投壺花燈會”,更有LIVE BAND現場演繹金曲,并設置經典投壺游戲,贏取元宵DIY花燈等等。
還等什么,元宵節,來天河,“鬧”起來!(更多**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楠
拓展知識:
廣州燈展
烏鎮
在烏鎮過年,你可以過得豐足而幸福,因為能體驗到千年古鎮傳承至今的大年習俗:打年糕、做團子、祭祀…就像記憶中兒時過年的樣子。
開封大宋上元燈會
“八朝古都迎新篇、汴京燈彩賀新年,把宮廷文化、民俗文化和彩燈文化融為一體。
西安城墻燈會
城墻燈會,早已成為幾代西安人慶祝團圓佳節的一種生活方式,彰顯了魅力西安的獨特文化。
南京秦淮燈會
南京人有句俗話:“過年不到夫子廟觀燈,等于沒有過年;到夫子廟不買張燈,等于沒過好年。”
廣州燈展
1.秦淮燈會
秦淮燈會又稱金陵燈會、夫子廟燈會,是流傳于南京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動,主要集中在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是**唯一一個集燈展、燈會和燈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燈會,也是**規模最大的民俗燈會。秦淮燈會的歷史悠久,早在南朝時期,國都南京就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為全國之冠,是**最早的燈會。明初之后,秦淮河懸掛花燈的畫舫(俗稱“燈船”)也隨之蜚聲天下。歷史上的秦淮燈會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紀以后主要集中在夫子廟地區,如今已擴展到“十里秦淮”東側五里地段,核心區域包括夫子廟、瞻園、白鷺洲公園、吳敬梓故居、江南貢院、中華門、老門東、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及中華路、平江府路、瞻園路、琶琵路一帶。
2.秀山花燈
秀山花燈,是我國西南地區花燈藝術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雜技、紙扎藝術為一體的民間文化現象和民間表演藝術,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秀山花燈以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花燈藝術最具代表性而命名,又稱跳花燈、耍花燈、花燈戲,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歌舞說唱藝術,廣泛流傳于四川、湖南、貴州、湖北四省交界的土家族聚居地區。秀山花燈是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土、苗、漢各族**喜愛民間歌舞,她歷史悠久,遍及全縣各村寨、城鎮,其中尤以隘口、清溪、蘭橋、平凱、迎鳳、涌洞、海洋、溶溪、峨溶、玉屏等地為最盛。秀山花燈傳統的表演形式有兩種。
3.全豐花燈
全豐花燈是江西修水全豐鎮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是一項介于燈、戲、舞之間的藝術表演活動,主要特色是燈隊表演,具有濃厚的民俗色彩。春節期間,鄉村各路花燈云集,從初一發燈一直唱到元宵,跑東家竄西家,通宵演唱。此外,民間節日、做壽、上梁、婚嫁,都請來花燈熱鬧一番。全豐花燈的演產唱形式,有生、旦、丑三行。丑行臉勾豆腐塊,一手持絹,一手扶把,作顫顫阿娜態;生帶禮帽**,眉宇間畫以白線條,騎馬(竹扎字紙)揚鞭,時與旦角逗趣,三人方步圓場,邊走邊表演。
4.自貢燈會
自貢燈會是一種具有歷史傳統的民俗文化。自貢位于四川省。南國燈城的內蘊所在,它成型于清明時期,逐漸衍展為具有相對固定內涵、并在特定時段進行的并有一定傳承線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自貢燈會最顯著的特色之一,就是歷屆燈會均組織幾十組大中型組燈和數千只工藝燈參展。宏大的規模形成一片彩燈之海,仿若仙境,且燈組體量大,氣勢壯觀,有占地(或水面)上千平方米的大型燈組“魚美人戲群龍”、“珍珠神女”;有高聳入云的“龍柱禮花”、“騰云閣”、“彩云閣”等等組燈,令人驚嘆不已。游人漫步其間,入耳笙簫管弦之樂,入目萬紫千紅之光,陶醉在彩燈藝術賦予的獨有神韻之中。自貢地區在開展花燈活動中,還伴以耍“龍燈”、 亦稱“龍燈舞”或“耍龍燈”,一般在正月初一“開燈”,正月十六“倒燈”。
5.**大同古都燈會
**大同古都燈會,是由**大同**、市**主辦的。從2014年開始成功舉辦了3次。2016年燈會主題為“來大同過大年,觀燈會好夢圓”,旨在讓古城“活起來、火起來”,營造吉祥幸福的節日氛圍,豐富群眾新春文化生活,打造經典文化品牌,展示古都文化魅力,同心同力發展大同。燈會以“來大同過大年·觀燈會好夢圓”為主題,在大同古城墻上設置了百余組大型傳統花燈、現代聲光電彩燈,還引入了3D夢幻燈光秀,以及民俗展示、戲曲表演、主題攝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點亮大同城的璀璨夜色,營造絢麗華彩的古都之美、展現大美大同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之美、歷史與人文的和諧之美。
6.上海豫園元宵燈會
自1979年元宵燈會又恢復,至1992年由豫園商場先后舉辦了8屆燈會。1995年起,改由上海豫園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燈會易名為“豫園新春民俗藝術燈會”(簡稱“豫園燈會”)。自后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在豫園商城及其周邊地區舉行,且每年以一個生肖為主題,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五屆燈會。 “豫園燈會”充分利用老城廂歷史空間、建筑景觀及深厚文化底蘊的巨大魅力,以豐富多彩的燈彩藝術和活態民俗的表現形式,為豫園商城也為整個上海營造出一種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民間親和力。“豫園燈會”現已成為滬上新春佳節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一項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成為都會上海享譽國內外的一個文化品牌。
7.成都燈會
成都燈會是四川省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基于元宵賞燈習俗,既在天府之國這塊沃土的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基礎之上、又在兩千年燈節長期發展的傳統技藝的基礎之上,經過不斷創新而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藝術魅力的**最著名的燈會。南宋詩人陸游在《丁酉上元》詩中描述成都燈會盛況是“突兀球場錦繡峰,游人仕女擁千重;鼓吹連天沸午門,燈山萬炬動黃昏”。成都燈會的主要內容是安放在園林美景之中的各式燈彩,按不同的主題或故事內容分組陳設,最多時可以達到150組,每組又由若干個不同的人物或景物組成,同時有無數的串燈、燈籠、牌坊燈、工藝燈、書畫燈、壁燈、臉譜燈、皮影燈、水底射燈、空中玫瑰、火樹銀花等作為襯托,形成了一個上下輝映、八方閃耀、色彩斑斕、眩人眼目的彩燈世界。
8.南安英都鎮拔拔燈
南安英都鎮拔拔燈是福建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燈的海洋。正月初九,這里的拔拔燈活動,由來自不同村落的隊伍連成萬米長拔拔燈,在昭惠廟前匯集,緩緩向前行進。每到這個傳統活動時, 拉繩的村民就近萬人,觀燈的村民更是把道路擠了個水泄不通,等著拉一把拔拔燈,一年都有好運氣。拔拔燈前,惠安腰鼓、電音樂隊、晉江舞獅、泉州大搖人, 喧囂的鑼鼓配上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震得大伙都要沸騰了。 萬米長的燈海,隨著人群的徐徐前行,花燈前后晃動,搖曳生姿。在燈陣中,寫在燈籠上的“進財”、“添丁”、“興旺”等花燈上的字,也趁著紅光,照在人們臉上。拔拔燈表達了**勞動**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9.前門上元燈會
前門一帶明清時期就盛行舉辦上元燈會,也留下由乾隆皇帝首開每逢此日奉母觀燈、大行孝道、與民同樂的歷史傳說。天街公司董事長田耘介紹,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初五,十三到十五,前門都要舉辦天街年市和天街上元燈會這兩大傳統活動,崇文區(現東城區)已將天街年市和上元燈會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計劃。
廣州燈展
自貢國際恐龍燈會
自貢燈會是南國燈城的內蘊所在,它成型于清明時期,逐漸衍展為具有相對固定內涵、并在特定時段進行的并有一定傳承線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
彩燈簡介
點擊查看圖片
2008年自貢第十四屆燈會
彩燈,又名花燈,是我國普遍流行的傳統的民間的綜合性的工藝品。彩燈藝術也就是燈的綜合性的裝飾藝術。
彩燈的產生,是從人類運用火、發明燈、制造燈具等發展而來的。燧人氏發明了鉆木取火,人類燃起了火堆,點燃了火把,這火堆、火把就是原始燈的起源。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開始用動植物和礦物的油蠟來作采光的燈。《周禮、司恒氏》載“凡邦之大事,供燭庭燎、燭麻燭也”,可見,周朝就有了燭燈。到了戰國,燈的制造工藝蓬勃發展,這在屈原《楚辭》中就有所表述:“蘭膏明燭華銅錯”。漢代是銅燈制作的鼎盛時期。《西京雜記》載:“漢高祖入咸陽宮,秦有青玉五枝燈,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銜燈,燃則鱗甲皆動,煥炳若列星盈盈。”到了唐朝,元宵放燈發展成盛況空前的燈市,京城“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這之后,各地花燈活動尤為盛行。宋代,花燈發展到了高峰,樣式變化萬千。《東京夢華錄》記 載:汴京(開封)宮廷扎做燈山,有普賢、文殊佛騎獅子、白象等燈。
**彩燈,飲譽古今;自貢燈會,久負盛名。勤勞智慧的自貢**,不僅將無與倫比的井鹽技術奉獻給了世界,而且將美輪美奐的彩燈工藝貢獻給了人類。在千百年來廣布年節燈會的神州大地上,自貢燈會脫穎而出,薈萃了**燈文化的風采,贏得了“天下第一燈”的美稱,使這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名播四海。 自貢地區的年節燈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特色。這里自唐以降便有新年燃燈的習俗,延至清代即有“獅燈場市”、“燈竿節”;到二十世紀初,又漸形成節日的提燈會,更有放天燈、舞龍燈、戲獅燈、鬧花燈等活動。從而發展為集地區民風民俗之大成的會節聲聞海內。
點擊查看圖片
自貢燈會
據史籍記載,唐宋時自貢地區已逐步形成新年燃燈、元宵節前后張燈節彩的習俗。唐宋時期的自貢地區,新年和元宵放燈、燃燈之時,民間雜技、雜耍等表演活動亦盡現其間,深得觀燈民眾的喜愛。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曾在其寫下的《沁園春》一詞中寫到:“一別秦樓,轉眼新春,又近放燈”,可見當時自貢地區新春張燈、放燈已為約定俗成的民俗活動。當然,這與生來形成的燈會尚有差異。所以,唐宋時期應為自貢燈會的萌芽時期或初始階段。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廣州燈展
秦淮燈會 秦淮燈會又稱金陵燈會、夫子廟燈會,是流傳于南京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動,主要集中在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是**唯一一個集燈展、燈會和燈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燈會,也是**規模最大的民俗燈會。秦淮燈會的歷史悠久,早在南朝時期,國都南京就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為全國之冠,是**最早的燈會。明初之后,秦淮河懸掛花燈的畫舫(俗稱“燈船”)也隨之蜚聲天下。歷史上的秦淮燈會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紀以后主要集中在夫子廟地區,如今已擴展到“十里秦淮”東側五里地段,核心區域包括夫子廟、瞻園、白鷺洲公園、吳敬梓故居、江南貢院、中華門、老門東、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及中華路、平江府路、瞻園路、琶琵路一帶。 秀山花燈 秀山花燈,是我國西南地區花燈藝術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雜技、紙扎藝術為一體的民間文化現象和民間表演藝術,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秀山花燈以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花燈藝術最具代表性而命名,又稱跳花燈、耍花燈、花燈戲,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歌舞說唱藝術,廣泛流傳于四川、湖南、貴州、湖北四省交界的土家族聚居地區。秀山花燈是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土、苗、漢各族**喜愛民間歌舞,她歷史悠久,遍及全縣各村寨、城鎮,其中尤以隘口、清溪、蘭橋、平凱、迎鳳、涌洞、海洋、溶溪、峨溶、玉屏等地為最盛。秀山花燈傳統的表演形式有兩種。 全豐花燈 全豐花燈是江西修水全豐鎮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是一項介于燈、戲、舞之間的藝術表演活動,主要特色是燈隊表演,具有濃厚的民俗色彩。春節期間,鄉村各路花燈云集,從初一發燈一直唱到元宵,跑東家竄西家,通宵演唱。此外,民間節日、做壽、上梁、婚嫁,都請來花燈熱鬧一番。全豐花燈的演產唱形式,有生、旦、丑三行。丑行臉勾豆腐塊,一手持絹,一手扶把,作顫顫阿娜態;生帶禮帽**,眉宇間畫以白線條,騎馬(竹扎字紙)揚鞭,時與旦角逗趣,三人方步圓場,邊走邊表演。 自貢燈會 自貢燈會是一種具有歷史傳統的民俗文化。自貢位于四川省。南國燈城的內蘊所在,它成型于清明時期,逐漸衍展為具有相對固定內涵、并在特定時段進行的并有一定傳承線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自貢燈會最顯著的特色之一,就是歷屆燈會均組織幾十組大中型組燈和數千只工藝燈參展。宏大的規模形成一片彩燈之海,仿若仙境,且燈組體量大,氣勢壯觀,有占地(或水面)上千平方米的大型燈組“魚美人戲群龍”、“珍珠神女”;有高聳入云的“龍柱禮花”、“騰云閣”、“彩云閣”等等組燈,令人驚嘆不已。游人漫步其間,入耳笙簫管弦之樂,入目萬紫千紅之光,陶醉在彩燈藝術賦予的獨有神韻之中。自貢地區在開展花燈活動中,還伴以耍“龍燈”、 亦稱“龍燈舞”或“耍龍燈”,一般在正月初一“開燈”,正月十六“倒燈”。 **大同古都燈會 **大同古都燈會,是由**大同**、市**主辦的。從2014年開始成功舉辦了3次。2016年燈會主題為“來大同過大年,觀燈會好夢圓”,旨在讓古城“活起來、火起來”,營造吉祥幸福的節日氛圍,豐富群眾新春文化生活,打造經典文化品牌,展示古都文化魅力,同心同力發展大同。燈會以“來大同過大年·觀燈會好夢圓”為主題,在大同古城墻上設置了百余組大型傳統花燈、現代聲光電彩燈,還引入了3D夢幻燈光秀,以及民俗展示、戲曲表演、主題攝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點亮大同城的璀璨夜色,營造絢麗華彩的古都之美、展現大美大同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之美、歷史與人文的和諧之美。 上海豫園元宵燈會 自1979年元宵燈會又恢復,至1992年由豫園商場先后舉辦了8屆燈會。1995年起,改由上海豫園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燈會易名為“豫園新春民俗藝術燈會”(簡稱“豫園燈會”)。自后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在豫園商城及其周邊地區舉行,且每年以一個生肖為主題,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五屆燈會。 “豫園燈會”充分利用老城廂歷史空間、建筑景觀及深厚文化底蘊的巨大魅力,以豐富多彩的燈彩藝術和活態民俗的表現形式,為豫園商城也為整個上海營造出一種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民間親和力。“豫園燈會”現已成為滬上新春佳節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一項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成為都會上海享譽國內外的一個文化品牌。 成都燈會 成都燈會是四川省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基于元宵賞燈習俗,既在天府之國這塊沃土的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基礎之上、又在兩千年燈節長期發展的傳統技藝的基礎之上,經過不斷創新而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藝術魅力的**最著名的燈會。南宋詩人陸游在《丁酉上元》詩中描述成都燈會盛況是“突兀球場錦繡峰,游人仕女擁千重;鼓吹連天沸午門,燈山萬炬動黃昏”。成都燈會的主要內容是安放在園林美景之中的各式燈彩,按不同的主題或故事內容分組陳設,最多時可以達到150組,每組又由若干個不同的人物或景物組成,同時有無數的串燈、燈籠、牌坊燈、工藝燈、書畫燈、壁燈、臉譜燈、皮影燈、水底射燈、空中玫瑰、火樹銀花等作為襯托,形成了一個上下輝映、八方閃耀、色彩斑斕、眩人眼目的彩燈世界。 南安英都鎮拔拔燈 南安英都鎮拔拔燈是福建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燈的海洋。正月初九,這里的拔拔燈活動,由來自不同村落的隊伍連成萬米長拔拔燈,在昭惠廟前匯集,緩緩向前行進。每到這個傳統活動時, 拉繩的村民就近萬人,觀燈的村民更是把道路擠了個水泄不通,等著拉一把拔拔燈,一年都有好運氣。拔拔燈前,惠安腰鼓、電音樂隊、晉江舞獅、泉州大搖人, 喧囂的鑼鼓配上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震得大伙都要沸騰了。 萬米長的燈海,隨著人群的徐徐前行,花燈前后晃動,搖曳生姿。在燈陣中,寫在燈籠上的“進財”、“添丁”、“興旺”等花燈上的字,也趁著紅光,照在人們臉上。拔拔燈表達了**勞動**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前門上元燈會 前門一帶明清時期就盛行舉辦上元燈會,也留下由乾隆皇帝首開每逢此日奉母觀燈、大行孝道、與民同樂的歷史傳說。天街公司董事長田耘介紹,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初五,十三到十五,前門都要舉辦天街年市和天街上元燈會這兩大傳統活動,崇文區(現東城區)已將天街年市和上元燈會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計劃。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1104487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