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2018年房貸計算器最新(2017年的房貸計算器)

前沿拓展:

2018年房貸計算器最新

若您想試算一下“月供”信息以作參考,可進入招行主頁,點擊右側的“理財計算器”–“個人貸款計算器”進行試算。


12月21日,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最新數據,1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均已連續八個月未變。

根據央行規定,今年3月至8月,將推進存量商業性住房貸款定價基準平穩轉換,有商業性住房貸款者可在固定利率和LPR之間做一次選擇。由于大多數存量房貸的重定價周期為1年且重定價日為每年1月1日,今年12月LPR報價關系著他們明年全年的月供。

年內兩次“降息”,百萬貸款月供累計節省約90元

房貸定價的“錨”過去一直是基準利率,會根據基準利率“打折”或“上浮”。LPR報價機制改革自2019年8月啟動后,根據央行通知,有存量商業住房貸款的“房貸一族”,需要在今年3月1日至8月底期間,在LPR和固定利率間作出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轉換后并非立即生效,要看“重定價日”是哪天。據了解,目前大多數存量房貸的重定價周期為1年,且重定價日為每年1月1日。因此,今年12月LPR報價關系著他們明年全年的月供。

由于多數房貸期限超過5年,參照5年期以上LPR,100萬貸款本金、30年等額本息的按揭貸款,LPR每降5個基點,購房者月供可以減少約30元,合計30年能減少利息大約10800元;若降息10個基點,相當于月供降息60元,合計節省21600元。

今年LPR曾在2月、4月兩度“降息”,5年期以上LPR累計下行15個基點,以此計算百萬房貸月供累計可省約90元。

被“批量轉換”者,年底前還有一次選擇機會

此前,工行、農行、中行、建行等多家銀行公告,8月底前對未自主轉換的存量房貸,批量轉換為LPR定價。

轉換后的貸款加點數值等于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水平與2019年12月發布的相應期限LPR的差值,加點數值在合同剩余期限內固定不變。有異議的客戶可在今年年底前通過多種渠道與銀行協商處理。

銀行為何要這么做?市場人士分析稱,一是8月底是存量商業性房貸“換錨”的大限,二是對銀行來說,房貸利率更貼近市場水平,有利于規避風險,銀行希望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推動LPR運用,因此將更多貸款轉換為LPR定價。

現在離2021年還剩下10天,之前的被“批量轉換”者還有一次選擇機會。那么,究竟是選LPR還是固定利率會更劃算呢?

以北京購房者周女士為例,她于2016年購房,因為是首套,當時享受了貸款基準利率(4.9%)打85折的優惠,實際執行利率是4.165%。

這兩種方式房貸利息差多少?如果周女士選擇LPR浮動利率,先計算加點數值,為4.165%(現在的利率水平)-4.8%(2019年12月的LPR)=-0.635%,即周女士的房貸利率為“LPR減63.5個基點”。此后,這個加減點數保持不變,房貸利率將隨著5年期以上LPR的變動而變化,直至這筆房貸償還完畢。

進一步來看,周女士的貸款重定價日為每年1月1日,按照本次12月最新報價,5年期以上LPR報價(4.65%)仍延續不變,則明年她可享受的貸款利率為4.65%-0.635%=4.015%。

如果周女士選擇固定利率,那么將維持當前執行利率水平不變,不受LPR利率變化影響,即仍是4.165%。

諸葛找房副總裁苑承建分析稱,固定利率長期確定,而以LPR為定價基準加點的方式對用戶來說是“隨行就市”,可以享受利率下行帶來的還款金額降低,但同樣在利率上行時還款金額也要隨之增加。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LPR浮動利率似乎暫時略低一點,但不能一概而論,因為LPR浮動利率是動態變化的。如果看好未來LPR利率會大概率降低,就可以選擇轉換為LPR浮動利率,否則可以繼續選擇固定利率。

業內:預計明年全面降準降息概率不大

從明年看,降息空間有多大?根據上周五(12月18日)發布的**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現在的方向是暫停降息、邊際收緊,明年調子會順著這個走,定調不再是寬松。當然,不急轉彎意味著也不會驟然收緊。”如是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振鑫表示。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貨幣政策寬松不會再加碼,但也不會很快轉向收緊,央行仍會通過公開市場**作等政策工具來維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具體政策工具方面,預計全面降準降息的概率不大,但不排除仍有定向降準投放流動性支持中小微企業及制造業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經濟工作會議重申“房住不炒”。中金公司宏觀分析師黃文靜表示,貨幣政策主要在防止債務擴張和避免信用緊縮之間取得平衡。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監管后,如果明年樓市局部過熱風險得以有效控制,利率在當前的基礎上進一步上行的可能性不大,而信用風險升溫帶來的自發“緊信用”或需“松貨幣”來對沖。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危卓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72345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