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字微信頭像(姓氏頭像鞏字女生頭像)
前沿拓展:
鞏字微信頭像
最佳**微信頭像官方公布的尺寸是360*200。頭像尺寸、大小并沒有限制規定,都是由用戶自行設置。建議尺寸是200*200,因200*200是最清晰的微信頭像。圖片只能以bmp、jpeg、jpg、gif格式上傳,大小2M以內。
演示機型:Iphone 12&&華為P40&&小米11 系統版本:iOS14.4&&EMUI11&&MIUI12.0.7 APP版本:微信 8.0.12
微信頭像官方公布的尺寸是360*200。頭像尺寸、大小并沒有限制規定,都是由用戶自行設置。建議尺寸是200*200,因200*200是最清晰的微信頭像。圖片只能以bmp、jpeg、jpg、gif格式上傳,大小2M以內。
一、 圖書簡介
(一)《百家姓》名片
《百家姓》,是一篇關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獻記載,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后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124個。
【鏈接】單姓、復姓介紹
單姓即百家姓中以一個字為姓的姓,如:趙、錢等。復姓即以兩字為姓的姓,如:軒轅、東方等。關于復姓的來歷,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由封邑而來如令狐、因居地而來如東郭、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如司馬等。
(二)《百家姓》是一本什么書
《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古代幼兒的童蒙讀物,《百家姓》就是其中的“百”,它收集了中華民族的姓氏,采用四個字一句的韻語,供孩子們識字用,這對于**姓氏文化的傳承,**文字的認識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和百家姓類似的書目介紹
《百家姓》不是第一本記載姓氏的書籍,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有許多跟它相似的書籍,最早可以追溯到用甲骨文記錄的姓氏。戰國時期的《世本》記載了從皇帝到春秋這段時間里,關于諸侯、大夫、姓氏、世系、居邑的記錄,但是可惜的是,到宋朝就失傳了。另外,清朝后期又出現了另外一本有關百家姓的書——《增廣百家姓》。這個版本既有文字又有圖畫,每頁上方除了記錄歷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屬家族外,還附有人物圖像;每頁下半部是由四個字或姓氏組成的短句,讀起來很像四句詩詞。此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文字里關于姓氏的記載,比如《蒙古字目百家姓》,還有《女真字目百家姓》。無論如何,我們現在通常講到的《百家姓》是流傳最廣,最適合識字啟蒙的。
(四)《百家姓》的成書時間
關于《百家姓》的成書時間,普遍認為是在宋朝。有人認為當時的國姓“趙”,所以在百家姓里,“趙”姓排在第一位。也有人根據著名詩人陸游寫的一首著名的詩《秋日郊居》,他在第七首背后寫了注,“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學》《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陸游是南宋詩人,所以由此推斷,《百家姓》在宋朝就已經出現并流行了。
(五)《百家姓》的作者
具體的《百家姓》的作者我們無從考證,但是可以進行一些推測,宋朝有個人叫王明清,在他的書《玉照新志》里面講,說百家姓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即是吳越境內一個普通人的作品。明代人李詡則籠統地說“必宋人所編也”。清朝康熙年間王相根據王明清的說法,認為是“宋初錢塘老儒所作”。雖然王相的說法比前人明確,但仍未能指出《百家姓》的作者是誰,這可能是一個永遠也無法解開的謎。
(六)《百家姓》姓氏排列規則
關于《百家姓》為什么把趙、錢、孫、李這幾個姓氏放在前面,并不是因為這幾個姓的人口數量較多。《百家姓》成書于宋朝,而“趙”是當時的黃姓,理所當然排在第一位;錢镠曾在吳越地區建立吳越國,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貢獻,當地人都很感念錢家的恩德,所以“錢”就放在了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孫”,是因為吳越王錢弘俶皇后的姓;而“李”是當時吳越鄰國南唐的國姓。后面的姓氏基本按照四字一句、隨口配韻來安排,且大致依照國之大族,或一般習知與常見的姓氏進行排序。
二、選文內容講解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云蘇潘葛 奚范彭郎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 樂于時傅 皮卞齊康 伍余元卜 顧孟平黃
和穆蕭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 項祝董梁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 賈路婁危 江童顏郭 梅盛林刁 鐘徐丘駱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萬支柯 昝管盧莫 經房裘繆 干解應宗 丁宣賁鄧 郁單杭洪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
程嵇邢滑 裴陸榮翁 荀羊于惠 甄曲家封 芮羿儲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烏焦巴弓
牧隗山谷 車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宮 寧仇欒暴 甘鈄厲戎 祖武符劉 景詹束龍
葉幸司韶 郜黎薊薄 印宿白懷 蒲邰從鄂 索咸籍賴 卓藺屠蒙 池喬陰郁 胥能蒼雙
聞莘**翟 譚貢勞逄 姬申扶堵 冉宰酈雍 **璩桑桂 濮牛壽通 邊扈燕冀 郟浦尚農
柴瞿閻充 慕連茹習 宦艾魚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庾終 暨居衡步 都耿滿弘 匡國文寇
廣祿闕東 歐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師鞏厙聶 晁勾敖融 冷訾辛闞 那簡饒空 曾毋沙乜
養鞠須豐 巢關蒯相 查后荊紅 游竺權逯 蓋益桓公 萬俟司馬 上官歐陽 夏候諸葛
聞人東方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 澹臺公治 宗政濮陽 淳于單于 太叔申屠 公孫仲孫
轅軒令狐 鐘離宇文 長孫幕容 鮮于閭丘 司徒司空 丌官司寇 仉督子車 顓孫端木
巫馬公西 漆雕樂正 壤駟公良 拓拔夾谷 宰父谷梁 晉楚閻法 汝鄢涂欽 段干百里
東郭南門 呼延歸海 羊舌微生 岳帥緱亢 況后有琴 梁丘左丘 東門西門 商牟佘佴
佰賞南官 墨哈譙笪 年愛陽佟 第五言福
三、選文內容講解
【原文1】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趙
【起源】
趙起源于嬴姓,形成于西周時期,嬴姓的祖先叫伯益,姓趙的和秦始皇有親戚,伯益第十三世孫造父,是一位特別好玩的周穆王的馬車夫,造父的駕駛技術非常了得,他曾經趕著八匹千里馬拉的車,一天一夜走了一兩千里,所以他有功。周穆王就把造父封在趙城,就是今天的山西省的趙城縣,他的祖孫后代就姓趙了。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趙云(?-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趙云單騎救主的故事:劉備逃奔江陵,于當陽長坂被曹**大軍所追,妻兒都在亂軍中失散。趙云匹馬單槍,闖進曹**萬軍之中,七進七出,陸續救出糜竺、簡雍、甘夫人等,最后尋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傷,乃將幼子阿斗托給趙云,自己投井而**。趙云懷抱阿斗,奪得寶劍,奮力血戰,斬殺曹營名將五十余員,終將阿斗交還劉備。后人有詩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錢
【起源】
錢起源與錢有關。《史記·楚世家》記載,五帝之一的顓頊有個曾孫子,叫陸終,陸終的太太懷孕三年,剖腹產,一胎六個,老三就是著名的壽星彭祖,彭祖姓篯,叫篯鏗,在商朝當了守藏史,在周朝當了柱下史。他有個后代叫彭孚,在西周的時候擔任錢府上士,他的后人以錢為姓。錢姓得自于彭姓,并且發源地在今天的西安地區,錢彭不能通婚,按照錢氏的家規,如果彭氏有難,錢姓要幫助。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三錢”專指****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之父錢三強,于1956年制定規劃了**第一次12年科學規劃。錢學森、錢偉長和錢三強三人并稱**“三錢”,最初是由**主席喊出的“別號”,后被****稱為**科技界的“三錢”。“三錢”是**科壇的杰出人物,也是世界頂尖的科學大家。
關于錢學森,有一個他讀書的故事。在交大的圖書館里,珍藏著一份96分的水力學試卷,做這份試卷的人就是錢學森。在這樣一份普通的試卷之后,卻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原來錢學森在上海交通大學就讀時,品學兼優,各門學科都得90多分以上。在一次水力學考試中,錢學森答對了所有的6道題,他的任課老師金老師很高興,給了錢學森100分的滿分成績。但錢學森卻發現自己答題時把一處符號“Ns”誤寫成“N”了。錢學森主動把這個小錯誤告訴了老師,老師也把100分的試卷該為了96分。任課老師金老師一直保存著他的愛徒的試卷,即使在戰亂的遷徙中也一直保存在行李箱中。在上世紀80年代錢學森再次回到母校的時候,金老師拿出了這份珍貴的試卷,贈與了母校。這份小小的試卷也反映了一位世界著名科學家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對學習、科研的一絲不茍、虛心誠實。
孫
【起源】
孫,來源相當復雜,第一源于子姓。商朝末,紂王叔父比干,商之賢臣,因直諫而被殺,子孫避難改姓,其中一支以本為王族子孫之故,遂姓孫氏。第二,源于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衛(今河南淇縣),建立衛國。康叔(周文王姬昌第八子)把商朝的殷都改成了周的普通分國,成了衛國的始祖。春秋時,他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史稱衛武公。衛武公有一個兒子名叫惠孫,惠孫的孫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孫的字作為姓氏,姓孫。因此武仲乙又稱孫乙,他的后代就以孫為姓。第三,源于媯姓。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后裔媯滿于陳國。公元前672年,陳厲公媯躍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齊景公時,陳完五世孫田桓子,即齊大夫田無宇,其子田書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田書于樂安,古城在今山東惠民,并賜姓孫氏。第四,源于羋姓。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孫蒍賈,蒍賈之子蒍艾臘,也稱孫叔敖,孫叔為其字,出任楚莊王的令尹,其子孫以其字為氏。第五,源于荀姓。漢朝時,因漢皇室成員劉詢當了皇帝,即漢宣帝,為了要避“詢”音之諱,他下令荀姓子孫不得再姓荀,一律改為孫氏,并將戰國時代的荀卿都改為孫卿。由是荀姓也成為漢朝“孫”姓支脈的一個源頭。第六,源于冒姓,屬于因故改姓為氏。夏侯嬰,與劉邦是少時朋友,夏侯嬰做過“滕令奉車”官職。等到其曾孫夏侯頗娶公主為妻,該公主隨母親外家的姓,稱“孫公主”,這使夏侯頗的子女也跟隨母親外家的姓為孫。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孫臏出生于阿、鄄之間(今山東省陽谷縣阿城鎮、菏澤市鄄城縣北一帶),是孫武的后代。關于孫臏的故事,著名的田忌**就是他指導的。 有一天,齊王要田忌和他**,規定每個人從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馬中各選一匹來賽;并規定,每有一匹馬來比賽;并約定,每有一匹馬取勝可獲千兩黃金,每有一匹馬落后要付千兩黃金。當時,齊王的每一等次的馬比田忌同樣等次的馬都要強,因而,如果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馬與齊王的上等馬比,用自己的中等馬與齊王的中等馬比,用自己的下等馬與齊王的下等馬比,則田忌要輸三次,因而要輸黃金三千兩。但是結果,田忌沒有輸,反而贏了一千兩黃金。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在**之前,田忌的謀士孫臏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讓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馬去與齊王的上等馬比,用自己的上等馬與齊王的中等馬比,用自己的中等馬與齊王的下等馬比。田忌的下等馬當然會輸,但是上等馬和中等馬都贏了。因而田忌不僅沒有輸掉黃金三千兩,還贏了黃金一千兩。
李
【起源】
李,是**第一大姓,人口9200萬,占**總人口的7.38%。李姓的來源相當復雜。有一種說法是認為李氏源出嬴姓,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贏姓),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為理氏,后為李氏。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李姓起源于圖騰崇拜,以李樹為圖騰。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為理,后因理徵避難以木子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為家生李樹,并以李樹為神樹,亦即圖騰樹。故凡李氏子孫,常于宅旁種李以為象征,至今還保存這個習慣。入李白家有桃李園,唐朝皇宮苑園多植李樹。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生于開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隨父親李淵進軍長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戰天下,為大唐統一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天策上將。626年玄武門之變奪位登基后,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他虛心納諫,厲行儉約,輕徭薄賦,使百姓休養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國泰民安,對外開疆拓土,攻滅**厥與薛延陀,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被各族**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功大過微,故業不墮”,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鷂**懷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征進來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見,回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里。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在懷里。
周
【起源】
周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源于姬姓,是黃帝的后裔,**土著、瑤、東鄉、彝、布朗、白、蒙古、回、土家、保安、黎、壯、羌、**等民族均有此姓。當代周姓的人口已達2500多萬,為全國第九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2.03%。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蘇、湖北,江西五省,大約占周姓總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總人口的10%,為周姓第一大省。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后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陽),年僅36歲。
周瑜打黃蓋的故事:三國時期,東吳的大將黃蓋受命詐降到曹**的軍營,為了取信于曹**,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黃蓋一頓,讓黃蓋假裝氣憤而投敵。龐統勸曹**將戰船連在一塊,給孔明利用火攻創造條件,最終孫劉聯盟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吳
【起源】
吳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二個起源源自祝融氏吳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三個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歷史,吳姓的第四個起源是出自黃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太伯,被后世吳姓人稱為開氏始祖),吳姓第五個起源是清朝時滿族改姓而來。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吳廣(?-公元前208年),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秦末農民**領袖。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征發閭左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為屯長。他們行至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過期要殺頭。陳勝、吳廣便發動戍卒**,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用已被賜**的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群眾反秦。次年,圍攻滎陽的假王吳廣也與義軍將領田臧意見不合,田臧竟假藉陳勝的命令殺**吳廣。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說的就是吳廣和陳勝揭竿而起的故事。陳勝是秦末陽城(今河南登封)的一個農民。一天,大家坐在田埂上休息,陳勝低著頭,不言不語,同伴們就問他是不是不舒服。他忽然抬起頭,說:“將來咱們要是富貴了,可千萬不能忘了窮哥們兒啊!”大家聽了,都笑道:“你我現在窮成這樣,還說什么富貴不富貴?”陳勝嘆口氣說:“燕雀怎么能夠明白鴻鵠的志向!”后來,秦二世征兵戍守邊疆,陳勝也在被征之列。他同另一個農民吳廣因為身高體壯,被派為領隊的頭目,奉命開往漁陽(今北京市密云縣附近),并限期到達。地方官派了兩個軍官押著同行,恰逢連日大雨,道路難行,走了好幾天才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陳勝和吳廣暗中商量:“看來我們不可能如期趕到漁陽了,與其因為誤期而**,還不如干脆不去了,就在這里**,大不了也是一個**。”原來,按當時軍法,逾期不到防地者,一概處**。兩人商量定了,就趁著軍官喝醉時把他們殺了。隨即召集大家**反秦。陳勝、吳廣發出命令,定國號為“張楚”,并下令大家各袒右臂作為標記。他們首先占領大澤鄉,臨近的農民聽到消息后紛紛響應。陳勝、吳廣編練部隊,整肅軍容,而后攻下附近各縣,收集兵力,繼續擴展,接著攻下陳縣(今河南淮陽縣)。這時陳勝的部隊已擁有戰國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人,步兵幾萬人。于是他們就以陳縣為根據地,擁立陳勝為“張楚王”。這個風聲一傳開,各地飽受秦朝欺壓的**紛紛響應,他們殺掉當地的官吏,舉起了義旗,反秦風暴迅速席卷了大半個**。
鄭
【起源】
源于姬姓,以國號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鄭國,遠祖為鄭桓公。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所滅。鄭國滅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滎陽京襄城)、制(今滎陽西)、祭(今河南鄭州東)、陳(今河南淮陽)、宋(今河南商丘)等地,為紀念故國,鄭國人相繼改姓為鄭,自此,鄭姓誕生。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鄭桓公(?-前771年),姬姓,名友(受封前稱王子友),周厲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靜異母弟,周朝諸侯國鄭國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前806年,受封鄭地(今陜西華縣東),建立鄭國,伯爵,故稱鄭伯友。前774年,擔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鄭桓公見王室多有變故,禍患將至,于是遷徙其國民到東虢國和鄶國之間。前771年,犬戎攻陷鎬京,鄭桓公與周幽王一同遇害,謚號桓,故稱鄭桓公。
鄭桓公設壇的故事:西周末年,鄭桓公打算趁鄶國人不防備的時候出兵攻打。發兵之前,他先把探聽到的鄶國優秀文臣武將,列了一張名單,揚言要把鄶國的良田分給他們,還封他們的官爵等等。之后,便在城外廣場上筑起祭壇,并把他們的名單埋在下面;殺豬宰羊,舉行十分隆重的儀式,如尊嚴的盟會一般。鄶國的國君知道這些事,大吃一驚,以為自己的大臣都和鄭國有了勾結,一氣之下,把這些優秀的文臣武將全部殺了。鄭桓公乘虛而入,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鄶國。
王
【起源】
源出姬姓。周靈王之子太子晉,也稱王子晉和王子僑,因值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稱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于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避戰亂分別遷徙至山東瑯琊、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瑯琊和太原的兩大王姓望族。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瑯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后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后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王羲之竹扇題字的故事。據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 竹扇很簡陋,沒有什么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著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么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 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 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原文2】馮陳褚(chǔ)衛,蔣沈韓楊。
馮
【起源】
漢族馮(féng)姓源出有二,一是姬姓,二是歸姓。其他馮姓則由外族改姓而來,包括漢朝初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時期的百濟人,元明時期兩廣南部的浬人,以及清朝末期的滿蒙人等。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煥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縣(今安徽合肥市巢湖市),生于直隸青縣(今屬河北滄州市),**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有“**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稱號,是**的結拜兄弟,系國民**抗戰**勛章、美國總統二戰銀質自由勛章、國民**首批抗戰勝利勛章三大抗戰勛章獲得者。
馮玉祥戒煙的故事。馮玉祥將軍作戰猛、善練兵,素以治軍嚴格而著稱。為了把他統帥的西北軍練成一支有教養的軍隊,馮玉祥制定出許多軍令,其中有一條就是“戒煙”。有次他當眾宣布全軍戒煙,如果有**者,就罰其吃煙頭。后來,在懲罰一位吸煙士兵時,士兵頂撞說他也吸煙了。原來馮玉祥與支鄰部隊長官會面時偶爾吸了幾口煙。馮玉祥猛地摔下軍帽,大聲說:“我馮玉祥上梁不正下梁歪。我是吸煙了!”說著從士兵手里搶過煙頭,塞進自己嘴里。**的士兵見此情景,嚇得目瞪口呆,慌忙下跪。馮玉祥咽下煙頭后又說:“以后待客,我也不吸煙了。把我屋里留著待客的煙卷,全搬出來燒了!”于是,一箱上好的香煙頃刻間化作熊熊煙火。由于馮玉祥身先士卒帶頭戒煙,遂使西北軍成為一支稱雄當時的“無煙鐵師”。 1947年,馮玉祥在美國考察,讓會場上的卷煙熏得頭痛多日,于是憤而作詩一首,詩云: 大會禮堂,又熏又臭,又臭又熏。既熏且臭,既臭且熏,熏而又臭,臭而又熏。熏熏臭臭,臭臭熏熏。亦熏亦臭,亦臭亦熏。 此詩被美國一禁煙協會譯成英文,載于著名的《**》上,并印成**四處張貼。
陳
【起源】
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舜帝姚重華的后裔。舜,也稱虞舜,姚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 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九江市修水縣人,生于湖南長沙,祖籍福建上杭。**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于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先后任職任教于清華大學、西南**、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陳寅恪被時人稱為真正的“讀書種子”的故事:陳寅恪苦讀,巧讀;用心讀,動筆讀。他讀書,有圈點,有校勘,有批語,眉批或行間批。梁慧皎《高僧傳》(初集)是他批校最多的書,其批校字跡之細小幾如毫發之難于辨識。蔣天樞在《陳寅恪讀書札記弁言》一文中說:“先生生平讀書,用思之細,達于無間,常由小以見其大,復由大以歸于細;讀者倘能由小以見其大,斯得之矣。先生讀書,用思綿密,用語雅雋,立言不多而能發人深省。所記,大抵申抒己見,或取新材料補證舊史;或考校異同,與前賢札記之以鋪敘例證得出結論者,頗異其趣。將來先生書出,對于未來學術界將有深遠影響,可預卜也。”
褚
【起源】
褚姓也有多種來源,最常見的說法是其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官吏褚師,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褚師,亦稱市令,是春秋時期周王室設置的一種官位,專職負責掌管集市和貿易,兼有今**長和工商管理局局長的職能。后來宋國、衛國、鄭國等諸侯國都設有褚師之官。在史籍《左傳·昭公二年》中就記載:“鄭公孫黑請以印為褚師。”這里說的“印”,就是指鄭國大夫印段,曾作著名的《蟋蟀》。褚師,就是市官,因此又稱褚師印段、褚師印等。周景王姬貴五年(鄭簡公姬嘉二十六年,公元前540年),鄭穆公姬子蘭之孫公孫黑曾試圖作亂,被子產(公孫僑)發覺,予以制止。公孫黑自知不免一**,遂請求讓印段出任褚師之職。由于印段確然十分有才華,子產便批準了公孫黑的請求,然后令公孫黑自縊而**,免得由司徒來論罪,那樣會株連許多別的人。在褚師的后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褚師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褚氏,世代相傳至今。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杭州錢塘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后堅決反對武則天為后,遭貶潭州(長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轉桂州(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的軼事:太宗**后,傳位高宗李治,在李治冊封武曌皇后之前,大臣們有很多是堅決反對的,其中就以河南公兼大書法家褚遂良、趙公長孫無忌、英公徐世勣等反應最為強烈。他們想力諫高宗,長孫無忌想第一個進去勸諫,因為李治決心已下,這個時候誰去阻擋他,無異于去送**。褚遂良攔住了他道:長孫太尉是國舅,如果事情不順利,就會讓皇上背上一個向舅舅發怒的名聲,這不好!徐世勣說:請讓我李勣先進去吧!褚遂良說:李司空,你是國家的重臣,一旦事情難辦,就會讓皇上背上一個治罪大臣的壞名聲,這樣不好。褚遂良我出自布衣,沒有立下一點功勛,只不過受太宗寵遇,這才有了今天,況且今天正是我報答太宗的恩情之時,如果我不去,何以面對先帝的在天之靈啊!于是就第一個沖了進去,結果,褚遂良妙語連珠,竟然把高宗暫時說服了,冊封皇后之事,就暫時束之高閣,武后入宮,也就后延了一段時間。
衛
【起源】
衛(Wèi 衞)出自姬姓,來源于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之后,以周國封地國名為氏。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衛(今河南省淇縣),接管舊殷都朝歌七族的遺民,建立了衛國。到春秋戰國時,衛國被秦國兼并。衛國公族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衛。據《辭源》記載:衛,古國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為狄所滅。戴公野處漕邑,文公又什居楚丘。秦始皇既統一。全國獨置衛郡,為附庸。至二世元年廢;衛,姓。周文王子康叔封于衛,子孫以國為氏。漢有丞相衛綰,見《元和姓篡》。衛國滅亡之后,其公族子孫以及國民中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稱衛氏,世代相傳至今。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于以戰養戰,用兵敢于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于茂陵東北1000米處,謚號為“烈”。
衛青從不養士的故事:衛青率軍與匈奴作戰,屢立戰功,雖然戰功顯赫,權傾朝野,但從不結**,更不養士,蘇建曾經勸告衛青養士以得到好名聲,衛青認為養士會讓天子忌諱,以前竇嬰和田蚡厚待賓客就常讓劉徹切齒,作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職就可以了,何必去養士呢?而驃騎將軍霍去病也跟舅舅衛青抱有同一種看法。
蔣
【起源】
蔣氏姓源比較純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統與來源與西周皇族有關。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以國名命氏。據《左傳》、《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載,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被封在蔣,建立蔣國,是周朝的一個小國。蔣國滅亡之后,姬伯齡的后裔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氏,稱蔣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蔣氏正宗。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祖籍江蘇宜興,生于浙江奉化,是近代**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國民**總裁、**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童年的故事:據說**生性活潑頑皮,但體弱多病,從小就表現出自己的終身性格:屢陷逆境,但總能設法從逆境中脫身。據說他三歲時,有一次將一雙筷子插入自己的喉嚨,看能杵多深,他發現杵進去不難,可要**就不那么容易了。“弄壞嗓子了吧?”爺爺知道后焦急而又心痛地問他。“沒事,我不還可以好好說話嗎,我沒啞。”他從床上一蹦而起沖爺爺大聲叫道。兩年后的1892年冬天,幼小的**跳進一口大水缸,這水缸有成人那么高,**人通常將它放在屋檐下用來裝水。缸里的冰塊引起了他的好奇,從那東西里他看見了自己的影像,便跳了進去。這一次兄長們都不在旁邊,結果他渾身上下濕了個透,結成了冰,還吞了一肚子冰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出來。
沈
【起源】
沈姓源出有:第一支源出嬴姓。第二支源出姒姓。第三支出自姬姓,冉季載之后。
第四支源出羋姓。楚穆王時楚國滅河南固始的沈國,楚莊王封孫叔敖之子于沈,又封其公子貞于沈鹿,兩地后代均以沈為氏。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沈括(1031—1095),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元豐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御西夏,后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隱居夢溪園。紹圣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沈括童年的故事:小時候,沈括有一個愛刨根問底的習慣,喜歡琢磨一些別人想不到的問題。四月的一天,沈括正在自己家的庭院里背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突然,一陣風吹來,將院中樹上的桃花吹落在地.他想:為什么
山下的桃花四月已經凋謝了,而山上寺廟里的桃花卻剛剛開放呢?白居易連這點常識都不知道?還號稱大詩人呢?母親為了讓沈括弄清楚這個問題,特意讓他邀請幾個同伴一起到山上散散心.沈括他們來到山上,果然滿山的桃花正在怒放,這可把小沈括難住了。同樣是桃花,為
什么這里的卻開得這么晚呢?突然,一陣冷風吹來,他頓時恍然大悟,拍著自己的腦門大聲說:“我明白了!原來是山上地勢高,溫度低,所以花開得就晚啦,這是由氣候條件決定的!”小沈括回到家后,立即把這一重大發現記錄下來。從此,沈括對氣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閱讀有關氣象的書籍,注意氣象的變化,立志要做一名氣象學家。后來,沈括博覽群書,對天文、地理、文學、歷史無所不通.晚年的時候寫下了《夢溪筆談》這本巨著。書中記載了當時氣象科技發展的最高成就,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科學遺產。
韓
【起源】
源自姬姓,黃帝第二十九代韓侯:霜字輩。黃帝第四十三代韓獻子厥:氏族典第十一卷。韓侯至平王時失國,其裔韓厥事晉復封韓原,凡二十四世,而滅于秦后有,韓氏、何氏、橫氏、俠人、罌氏、言氏、賈氏、褐氏、李氏、呂氏、韓侯氏、無忌氏、公族氏、韓褐氏、韓藉氏、韓嬰氏、韓信氏、信都氏。韓厥氏之元系康,釆于趙,藺為藺氏,哀侯少子婼,采于平,為平氏、婼氏、張氏、灌氏;信之派又有,韓余氏。潁川成為韓姓的第一個郡望。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歷史上杰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與彭越、英布并稱為漢初三大名將。韓信是**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并著有兵法三篇 。
韓信能受胯下之辱:淮陰有一個年輕的屠夫,他侮辱韓信,說道:“你雖然長得高大,又喜歡帶劍,但內心卻是很懦弱的啊。”并當眾侮辱他說:“假如你不怕**,那就刺**我;不然,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韓信仔細注視他一會,俯下身子從對方的胯下爬過去。集市上的人都譏笑他,以為韓信的膽子真的很小。
楊
【起源】
關于楊姓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源自姬姓:出自黃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種說法,其源均為周朝王室。二是源自揚姓,古時楊揚不分,以邑為氏。三是源于改姓而來:
改楊姓,主要由同源、避難、避仇、收養、過繼、賜姓以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構成。
【相關歷史人物介紹】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陜西華陰),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興,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建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對后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楊廣的暴政:隋煬帝時期,大修各種建筑工程,搜羅大江以南、五嶺以北的奇材、異石,又下令各地貢獻草木花果、奇禽異獸,征調大量力役,給**帶來了無比深重的災難。 曾遠征高麗;開鑿大運河,自大興至江都(今揚州),建行宮四十余座,以便他游江南;修建洛陽東宮。隋煬帝的每項工程,規模龐大,導致民不聊生,國內烽火頻起。最后被叛軍宇文化及于江都所殺。
四、知識點回顧
1.《百家姓》成書于北宋初年。
2.《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并稱為“三百千”。
3.目前**人口最多的四個姓氏是李王張劉。
4.日常應用:用“您貴姓?”來問別人的姓氏。

拓展知識:
鞏字微信頭像
辦公軟件不難學。如需辦公軟件推薦選擇BoardMix協同白板。BoardMix協同白板是免費的在線思維導圖、流程圖、看板圖繪制工具,集繪圖、便簽、互動文檔、多媒體呈現、創意表達能力于一體。
鞏字微信頭像
如今與計算機相關的職業有很多
不知道你究竟想選擇那一個分支
1軟件編輯需要有比較好的英語跟數學根基,學習多種語言 不怕累
2網絡工程需要大量的網絡知識一些平臺的理論實踐功底,多種常見語言的據 庫知識,外語要強.了解眾多協議的功能,甚至能夠自主編寫控制后臺的平臺.
3平面,3D,動畫,媒體視頻編輯的要熟練掌握常用軟件數量效果的生成與轉換應用要有藝術細胞.有超于長人的攝影知識 不怕枯燥
4計算機維修,從DOS-Vasta 1星期基本可以掌握 硬環境軟環境要分析的非常透徹 大多數軟件運行環境的了解,熟知經典鼓掌的排解. 最重要的是經驗你看到的疑難雜證要多于你的通行才會 立于不敗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琢磨不不斷的應用有效的先進的工具,對計算機的外接設備都要有所掌握.
不難,一般在一個月左右!基本課程規劃如下
打字:一周
Windows **作與上網:一周
Word 文字處理:一周
Excel 與PowerPoint :一周
學無止境,所謂的學會只是了解和基本應用, 關鍵在工作的過程總逐步提高!任何一個軟件當你學習掌握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做你想做得任何東西!
鞏字微信頭像
辦公軟件入門不難,但是想要學精通,需要經過不斷的使用,當你使用辦公軟件處理一個月的工作之后,你基本上就學會了。
鞏字微信頭像
辦公軟件的學習還是比較容易的,可以讓你通過平時的使用就可以將這個內容掌握的很充分。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629436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