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說說那些年我們用過的網名!網名進化史》來源于:由作者:陳金華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說說那些年我們用過的QQ網名!網名進化史。雖然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不算長,但也經過了好幾個時代,網名的風
說說那些年我們用過的QQ網名!網名進化史。雖然互聯網在**的發展歷史不算長,但也經過了好幾個時代,網名的風格也在不斷變化,還記得你第一個網名叫什么嗎?一起來看看**網名的進化史吧。
1.0 論壇時代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strong>
那是一個沒有大V的時代,公知與五毛相親相愛,董**們在自行車后座上白衣飄飄。那時候的流行歌曲是“微胖高”的校園民謠,周星星式的無厘頭開始成為一種文化癥候。那時候上網是件稀罕事,網費1小時20元,神秘的符號“e”被媒體解讀成時尚與潮流的圖騰。
那時候,ICQ與OICQ的擁護者互相鄙視著對方,前者笑后者太山寨,后者罵前者**——當然,那時候還沒有“山寨”和“**”。“文藝青年”也不是個貶義詞,痞子蔡和輕舞飛揚的故事在校園廣播站里循環再循環,朱威廉創辦的“榕樹下”讓第一批“精英分子”從草根文青中分化出來……那是一個所有人都還年輕的年代,Window98的藍色屏幕上倒映出青春的臉,老去的男人們還不會沒羞沒臊地與女兒的同齡人耍流氓。
在那個年輕的網絡時代,除了“輕舞飛揚”等無創意的跟風之作,人們最常見的代碼就是“星辰大?!?。QQ好友里叫“孤星”的憂傷男子總是多達十來個,論壇上自稱“快樂星辰”的女孩亦一抓一大把,年長幾歲的男人喜歡叫自己“大海”,長發及肩的文藝男則稱自己“我想我是海”。除“風林火山”與“日月星?!钡茸匀伙L物外,“快樂女孩”“水晶之戀”系列亦風靡一時。有時,為給現實中土鱉的自己貼個“潮”的標簽,一**“網”字代碼迅速攻占各大聊天室與論壇——e網情深、網事如煙……當然,在這個還未以逼格分貴賤的年代,從“榕樹系”走出的大批精英分子,如李尋歡、寧財神、安妮寶貝、慕容雪村,還有當年還在念高中的憂傷少年“四維空間”,都以其清新脫俗又唇齒留香的網名,令大眾最初領教到了什么叫“逼格”。
普通青年
“網”字系列、“快樂”系列、“戀”字系列、自然風物系列
文藝青年
復姓家族(慕容、納蘭、令狐、皇甫)、經典影視角色諧音(寧財神、李尋歡)、古風系列(安意如、今何在)、洋氣小資系列(安妮寶貝)
XX青年
三俗短語、隨機生成的數字與字符,IP地址
2.0 QQ時代
伱萊洎吙煋我來自小清新
當一大撥老師與家長開始殺入網吧,“追捕”一批生于80末與90初的少年之時,我們已進入了互聯網的2.0時代。此時虛擬社會貴賤已分,逼格已成,“榕樹系”里一眾充滿格調的網名受到瘋狂熱捧,“李尋歡”等人在虛擬空間中頗有明星風采,安妮寶貝、寧財神等更將虛擬空間中的名氣外化成了現實中嘩嘩作響的鈔票。
而80末的“baby boom”(嬰兒潮)與獨生子女政策令此時期出生的孩子們,一邊因“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被應試教育壓得抬不起頭,一邊卻又享受著“萬千寵愛于一身”,自我意識如氣球般膨脹——他們與一個消費先于生產、游戲取代秩序的“后現代”語境不期而遇,于是,除了在網名中對流行影視、文化一直以來的跟風之外,這一批“baby boomer”亦開始在“榕樹系”等先行者的引導之下,分化出兩種極富個人色彩的語言表達類型。其一便是拋棄漢字的傳統外形,將“**宣言”在形式上玩到了極致的“火星文”;其二便是脫胎于榕樹系,最終在豆瓣社區生根發芽的“小清新”。
類型1 火星文
“火星文”曾一度被道學先生視為洪水猛獸,誣之以“腦殘體”,但大部分“火星人”在最初使用之時并未將它視為一種有內容的文字,而是純粹娛樂的裝飾品——一群精力充沛的孩子在自己設計的語言游戲中玩得不亦樂乎。但火星文流變到現在,已真正與“殺馬特”、“腦殘”等詞匯等量齊觀,命運同于“非主流”。
類型2 小清新
“小清新”網名在誕生之初亦是美好詞匯,尤以“X小X”形式為代表,女子多為蘇姓和安姓,字眼多出自安妮寶貝**中的高頻詞,有一種唯美、寧靜的格調與氣場——只是到后來,過多的無病**與表里不一的高姿態令眾多“X小X”與“蘇XX”為眾人所詬病,一秒淪為“綠茶**”。
普通青年
歌曲或影視作品系列(發如雪、夜的第七章)、拼接系列(靚靚の小豬、錢罐子·菲菲)、惡搞系列(唐僧洗頭用飄柔)等
文藝青年
豆瓣系列(X小X、安XX與蘇XX)、進階版古風系列(漁舟唱晚、若塵)
XX青年
火星文(涐卟離卟棄、涐捫媞醣憇菿憂傷)
3.0 自媒體時代
真名、惡搞與┗●┓ /┗┛
繼全民沖浪的2.0時代后,網絡時代3.0升級完成。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有人不遺余力地發表檄文,試圖將文化變成一所監獄,亦有人試圖將鐵屋子踏扁,不惜將里面沉睡的人壓成肉泥,而更多的人則奉行犬儒主義和虛無主義,將公共話語空間變成一座娛樂至**的舞臺,或者傳教布道的教堂。
在自媒體與新媒體平臺提供的最**利之下,大V們洶涌而來,明星們傳經布道抱遍大腿,X絲們不遺余力惡搞經典,95后和00后默默以顏文字和二次元表情代替一切,**也不甘人后,一大撥磚家、叫獸叫罵得聲嘶力竭。就在這一片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之中,史上最有創意也是最錯綜復雜的網名噴涌而出,形成一種現象級的研究課題。
特點1 多字符多,再加點惡搞
在論壇和QQ年代,用戶名因為受到字節數量的限制而集中在3~5個漢字之間,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出現使得長用戶名成為可能,于是本著“我長我獨特”的理念,ssssongyi、陳貝貝貝貝貝等網名相繼出現。
特點2 用真名是一種流行
網絡時代3.0的牛逼之處在于,人們所談論的話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公共事務的方方面面。于是,主流媒體及學者、專家等紛紛參與進來,甚至連**機關都將微博、微信納為輿情發布的陣地。而新浪微博“加V”政策更使得每個人的真實身份在虛擬空間中越發明朗化,微博、微信等早已超越虛擬的意義——對相當大一部分人來說,網絡已從虛擬的幻想世界變成了現實生活的真實部分,于是不少人開始將網名改回真名。
特點3 火星文的進階版——純亂碼
最早一批火星文愛好者是一群追求形式的獨特性多過內容的新新人類,而當火星文也成為“OUT”的元素之后,一群對形式信仰到極點的年輕人便發明了一種極端的網名代碼——純亂碼。對這些十分奇怪的網名,如“じ☆v水eう”等,大眾亦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包容。
普通青年
真名或諧音、真名+后綴系列(張三·avi、李四PKU)、返璞歸真系列(小白、丸子)
文藝青年
真名、行者XXX、宗教系列(XXX仁波切)
XX青年
惡搞短語(從我的浴室滾出去、所長別開槍是我)、重復重復再重復系列(sssssssssi思、菲菲菲菲常美麗的巨兔12138)、三俗系列(王**、曹尼美)、火星文(咘鮭鮭)、純亂碼(づIROあ、:*┗●┓)
本文原作者為陳金華,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金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61139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