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WiFi萬能鑰匙回應央視曝光:共享不是竊取;用戶:我們同意了么?》來源于:由作者:陳品希采編而成,主要講述了3月30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曝光某軟件公然“竊取WiFi密碼”,該軟件公司回
3月30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曝光某軟件公然“竊取WiFi密碼”,該軟件公司回應稱,自己是“安全共享,并未竊取”。這個著名手機軟件叫做“WiFi**鑰匙”。
很熟悉吧?
在流量**貴的前些年,大部分智能手機用戶都用過這款手機軟件。憑借自動尋找附近“已被共享”網絡、并自動連接的“蹭網”功能,WiFi**鑰匙短短幾年便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工具,一躍成為擁有9億用戶(2016年6月數據)的業界大拿,APP市場排名輕松進入前十,甚至一度位列第三,堪稱**互聯網野蠻生長的典型。
對于熟悉這個APP的人來說,為了省流量費,蹭網是剛需。當你可以用簡單兩步**作,隨時隨地獲取一個WiFi使用權并免費上網之時,這個APP便要比微信、微博等常用APP更受歡迎。這也是**鑰匙能夠輕易做大的原因。當然,當年與WiFi**鑰匙功能類似的APP也紛紛出爐,但如同模仿QQ的軟件都**掉了一樣,最后只有WiFi**鑰匙一直堅挺,而且特別堅挺——甚至做為首批成員,加入了“**網絡安全產業聯盟”。時至今日,WiFi**鑰匙已經足夠有影響力,回應央視曝光時,儼然一個網絡安全大管家。
那么,WiFi**鑰匙為啥被央視點名?
緣起密碼隱私和網絡安全。
根據央視《經濟半小時》3月29日報道稱,WiFi**鑰匙等軟件會將所有的WiFi信息放進它編織的后臺程序里,只要消費者下載并使用,這個消費者的手機就自動成為了這個軟件的一個流動間諜。
同時,報道指出,其“從個人到商場,從外交大樓到金融重地,**鑰匙統統可以輕松竊取密碼”,多家國家機關、金融機構和9億用戶如同“裸奔”。
對此,WiFi**鑰匙展現了成熟的危機公關,3月30日的回應全文不但表達了“你們誤解了”,“原理是熱點共享,不是破解(竊?。?,還表示“一些山寨軟件才是罪魁禍首”,“如果用了WiFi**鑰匙遭遇財產損失,均可進行索賠”(聲明原文請自行查閱)。
那么,央視曝光的“竊取密碼”是事實嘛?
不懂技術的人不敢妄自評論。萬一人家人家告我呢。
不過我只想提一個事實——早年,小米手機在發布會上公布了一個“WiFi密碼分享”功能,卻被緊急叫停。這個手機自帶的功能與“WiFi**鑰匙”類似,但不同點是,只有用戶點擊分享了才會分享,而當時的**鑰匙則是默認分享——只要你連上了某個WiFi,又裝上了這個APP,那么你手機里的已連接WiFi信息都會被分享出去。
知乎網友iamzhaiwei總結的很精準:“小米的WiFi密碼分享功能是明確的告訴用戶,自己在享用別人的WiFi熱點,同時自己的WiFi密碼也被分享,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了;WiFi**鑰匙只是告訴用戶,你可以方便地免費用別人的WiFi熱點,卻沒有告訴用戶自己的WiFi熱點也被分享了。”
當時有報道稱,許多提供WiFi的商家店主跟雷軍**:你可以隨意共享我對店里客人提供的免費WiFi,但你經過我們允許了嗎?如果店主的WiFi不想被隨意分享,只想提供給來光顧的客服,結果還是被你們的軟件功能給強制分享了,這跟強行奪走店主的東西有何區別?
雷軍認栽,這個功能被下線,那時的小米,還不像現在這樣強大。而當年WiFi**鑰匙已經市值10億,對比十分強烈。
為啥當年看起來很純良的小米WiFi分享功能被緊急叫停,而實際上包藏心機的WiFi**鑰匙該干啥還干啥呢?不分析。
不過我想說,利用滿足一些人僥幸蹭網的目的,去毫無顧忌的搜集大量用戶WiFi信息這事兒,本身就是一種“惡”的體現。你輕易拿走了我們的WiFi賬號密碼信息,即使加密得再安全,也是一種巧取豪奪。至少,你根本沒考慮我可能的損失,甚至不告訴我可能會損失什么、甚至連帶害了誰,自己卻心安理得地拿去牟利——說拿就拿,只跟我保證會保管好。但是你要想想,我同意讓你拿走了嗎?
本文原作者為陳品希,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該文有不妥之處,請聯系站長刪除,謝謝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陳品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2052034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