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給各位分享個人所得稅如何清算匯繳的一些知識,其中也會對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算是什么意思進行解釋,文章篇幅可能偏長,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就馬上開始吧!
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是什么意思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是什么意思的相關介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19年1月1日,新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全面實施。這次個人所得稅改革,除提高“起征點”和增加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外,還在我國歷史上首次建立了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這樣有利于平衡不同所得稅負,能更好發揮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調節作用。
綜合稅制,通俗講就是“合并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這與我國原先一直實行的分類稅制相比,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發生了改變。即將納稅人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合并為“綜合所得”,以“年”為一個周期計算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平時取得這四項收入時,先由支付方(即扣繳義務人)依稅法規定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年度終了,納稅人需要將上述四項所得的全年收入和可以扣除的費用進行匯總,收入減去費用后,適用3%—45%的綜合所得年度稅率表,計算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再減去年度內已經預繳的稅款,向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并結清應退或應補稅款,這個過程就是匯算清繳。簡言之,就是在平時已預繳稅款的基礎上“查遺補漏,匯總收支,按年算賬,多退少補”,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為便于公眾理解,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和第十一條規定,《公告》第一條解釋了年度匯算概念和內容。需要說明的是:
第一,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分為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兩者判定條件不同,所負有的納稅義務也不相同。《公告》第一條中所稱“居民個人”,是指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規定的“在**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在**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也就是說,只有居民個人,才需要辦理年度匯算。
第二,年度匯算之所以稱為“年度”,即僅限于計算并結清本年度的應退或者應補稅款,不涉及以前或以后年度。因此,2020年納稅人辦理年度匯算時僅需要匯總2019年度取得的綜合所得。
第三,年度匯算的范圍和內容,僅指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納入綜合所得范圍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不包括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財產租賃、財產轉讓、偶然所得。按照《****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規定,納稅人取得的可以不并入綜合所得計算納稅的收入,也不在年度匯算范圍內,如全年一次性獎金、解除勞動關系、提前退休、內部退養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以及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等等。
一方面,年度匯算可以更加精準、全面落實各項稅前扣除和稅收優惠政策,更好保障納稅人的權益。比如,有的納稅人由于工作繁忙,可享受的稅前扣除項目在平時沒來得及享受;還有一些扣除項目,只有年度結束,才能確切地知道支出金額是多少,比如專項附加扣除中的大病醫療支出等,這些扣除都可以通過年度匯算來補充享受或正常辦理。為此,《公告》專門在第四條,分三類情形列出了年度匯算期間可以繼續享受的稅前扣除項目,既有平時可以扣除但納稅人未來得及扣除或沒有足額扣除的,也有在年度匯算期間可以正常辦理的扣除,提醒納稅人“查遺補漏”,充分享受改革紅利。
另一方面,通過年度匯算,才能準確計算納稅人綜合所得全年應該實際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如果多預繳了稅款,就要退還給納稅人。稅法規定,納稅人平時取得綜合所得時,仍需要依照一定的規則,先按月或按次計算并預扣預繳稅款,這幾乎是世界上所有開征個人所得稅國家的普遍做法。但由于實踐中的情形十分復雜,因此無論采取怎樣的預扣預繳方法,都不可能使所有的納稅人平時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完全一致,此時兩者之間就會產生“差額”。比如:年度中間,納稅人取得綜合所得的收入波動過大或時斷時續,在收入較高或有收入的月份按規定預繳了稅款,但全年綜合所得的收入總計還不到6萬元,減去基本減除費用6萬元后,按年計算則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時,平時已預繳稅款就需要通過年度匯算退還給納稅人了。
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收入-800?
②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所得額=收入×(1-20%)
「注意」:每次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收入×(1-20%)×稅率-速算扣除數
b64543a98226cffc1e178a82b9014a90f603eac4
1、不到4000元的,扣除費用800元:
2、收入超過4000元的,扣除20%的費用:
3、應納稅款可以用速算公式計算:
應納稅款=應納稅所得*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收入不超過20000元的,稅率20%,速算扣除數為0;
收入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稅率30%,速算扣除數為2000元;
收入超過50000元的部分,稅率40%,速算扣除數為7000元;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級數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法(元)
2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你知道勞務費是什么嗎?工資,補貼?勞務報酬是指所得: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廣播、翻譯、審計、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它與工資薪金所得的區別在于勞務報酬是**個人從事自由職業取得的所得,而工資薪金所得屬于非**個人勞務活動。即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任職、受雇而得到的報酬,存在雇傭與被雇傭關系。
網友提問:對于勞務費要交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二十,起征點怎么算?要不要減除1600元?
律師解答:《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四款規定,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因此,計算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所得稅時,如果一次勞務的`收入不超過四千元,則減除八百元的費用,四千元以上的,減除收入的百分之二十,然后再按適用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款=勞務收入*(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1、不到4000元的,扣除費用800元:
應納稅所得=收入-800元7tq**財務網
2、收入超過4000元的,扣除20%的費用:
3、收入超過20000元的,還要加成征收:20000元至50000元的加征五成,50000元以上的加征十成。7tq**財務網
4、應納稅款可以用速算公式計算:
應納稅款=應納稅所得*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收入不超過20000元的,稅率20%,速算扣除數為0;
收入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稅率30%,速算扣除數為2000元;
收入超過50000元的部分,稅率40%,速算扣除數為7000元。
1。個人取得的勞務報酬收入,應當交納個人所得稅。應交稅款=(勞務報酬收入-費用扣除額)*稅率。根據題中情況,相關的費用扣除額和適用稅率為800元和20%。因此,由于題中的勞務報酬收入最高也就是60元,因此,均無需交納個人所得稅。
2。勞務報酬項目應交的個人所得稅,由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稅法規定,向其主管稅務機關交納。因此,你應當向當地稅務機關申報交納。
3。帳務處理問題。根據會計制度、稅法及相關法規的規定,企業支付的勞務費支出,不構成工資總額,應當計入“管理費用——勞務費”科目,并不計提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不交納各項社會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在計算應交企業所得稅時,勞務費應當在當地稅務機關規定的勞務費扣除標準(注意,不是工資標準,如計稅工資標準等)內,據實扣除.
勞務報酬的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為3500(元)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后月收入- 3500
級數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6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股息、紅利:是指個人擁有股權取得的公司、企業派息分紅。
股息:按照一定的比率派發的每股息金。
紅利:根據公司、企業應分配的,超過股息部分的利潤,按股派發的紅股,稱為紅利。
轉增股:是指上市公司將公司的資本公積金轉化為股本的形式贈送給股東的一種分配方式。
送紅股:是指上市公司給股東分配利潤的形式,是用上市公司的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以股權的方式贈送給股東。
派現:即現金股利,是股份公司以貨幣形式發放給股東的股息。
自2013年1月1日起,我國實施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
(1)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內(含1個月)的,其股息紅利所得全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2)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暫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3)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暫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上述所得統一適用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上市公司派發股息紅利時,對截止股權登記日個人已持股超過1年的,其股息紅利所得,按25%(即20%x25%=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對截止股權登記日個人持股1年以內(含1年)且尚未轉讓的,稅款分兩步代扣代繳:第一步,上市公司派發股息紅利時,統一暫按25%(即20%x25%=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并代扣稅款。第二步,個人轉讓股票時,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根據其持股期限計算實際應納稅額,超過已扣繳稅款的部分,由證券公司等股份托管機構從個人資金賬戶中扣收并劃付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應于次月5個工作日內劃付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收到稅款當月的法定申報期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
通過上述**作我們可以知道,如果持股時間不足一年,對截止股權登記日未轉讓的,股民會被按照5%的稅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如果超過一年在出售的話,則無需補稅。
工資、薪金計算公式: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個稅起征點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個稅起征點:現行起征點20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準算。案例: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扣除三險一金后為72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7200—3500)×10%—105=265(元)年終獎繳納個稅計算公式: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且獲取獎金當月個人的工資所得高于(或等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分別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2)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且獲取獎金當月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1、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從2011年9月1日起執行7級超額累進稅率:扣除數為3500元。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元)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25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個人怎么做匯算清繳
根據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政策規定,自己辦的渠道有:
1、網上申報:個人所得稅APP和自然人電子稅務局WEB端,這兩款軟件都是國家**推出的,放心使用,而且退稅更快!
2、郵寄申報:需要將事先填好的《個人所得稅年度自行納稅申報表》及其他資料寄送到指定的稅務機關。
3、辦稅服務大廳申報:比較傳統的辦理方式,也要填寫納稅申報表,并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前往主管稅務機關辦稅服務廳或專區辦理申報。
【51個稅管家】除了申報表外,一般不需要報送其他資料。但是,如果在以下情形,需同時附報相關信息:
1、自然人重要基礎信息(手機等有效**、銀行卡)發生變化的,需要報送《個人所得稅基礎信息表(B表)》,提供最新的基礎信息;
2、新增申報享受專項附加扣除或者相關信息發生變化的,需要補充或者更新相關信息;
3、新增申報商業健康保險扣除的,需要報送《商業健康保險稅前扣除情況明細表》,提供稅優識別碼、保單生效日期、保費、扣除金額等信息。
4、新增申報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扣除的,需要報送《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稅前扣除情況明細表》,提供稅延養老賬戶編號、報稅校驗碼、保費、扣除金額等信息。
5、申報準予扣除的公益慈善捐贈的,需要報送《個人所得稅公益慈善捐贈扣除明細表》,提供受贈單位名稱、捐贈金額、憑證號等信息。
6、申報減免個人所得稅的,需要提供《個人所得稅減免稅事項報告表》,說明減免類型和金額等。
7、如還有境外所得,申報境外所得稅收抵免的,除另有規定外,應當提供境外征稅主體出具的稅款所屬年度的完稅證明、稅收繳款書或者納稅記錄等納稅憑證。
2020年度個稅匯算清繳開始了,具體流程是怎樣的
3月1日起,個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正式開始,大家通過手機APP就能完成退稅或補稅!
個稅匯算第一天,系統直接爆了,顯示“系統繁忙”,小編進了好幾次都沒進去。在這里,我們給大家準備了2021年最新最全的個稅匯算**作攻略。
一、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匯算清繳?
二、如何在個稅APP上完成匯算清繳?
本附件詳細介紹如何通過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手機 APP端)辦理年度匯算自行申報。
首先,下載安裝個人所得稅APP,注冊登錄后,找到并進入綜合所得年度匯算入口。
一、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申報方式
1、簡易申報:適合2020年度取得的綜合收入額沒超6萬,且已預繳稅款,需要申請退稅的員工。(辦理時間:3月1日至5月31日)
2、標準申報:2020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額超過6萬的,需要通過標準申報方式辦理年度匯算。(辦理時間:3月1日至6月30日)
注意:居民個人取得境外所得的,需要到辦稅服務廳辦理。
二、具體申報**作流程(標準申報)
由于簡易申報面向人群很窄,且**作很簡單,限于篇幅,在此不贅述了。以下是標準申報**作流程:
1、進入申報界面,選擇【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閱讀申報須知點擊“我已閱讀并知曉”。
2、確認基本信息,選擇申報匯繳地,然后生成和確認申報表信息。
確認個人基礎信息,并選擇匯繳地,點擊“下一步”生成申報表信息。
系統會歸集你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年度收入納稅數據,并會填到相應的申報欄次。
至于沒有自動歸集的其它勞務報酬和稿酬收入,需要在對應列表明細界面,點擊【新增】,選擇【查詢導入】,在查詢結果界面勾選相應收入后進行帶入。
每個收入項目,都有對應的詳情頁,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核對。
這個地方有幾個重要的地方需要注意:
(1)在收入列表界面,每個所得項目,都可以進行【新增】和【修改】。如果你覺得某條收入信息非本人取得,可進行【申訴】、【刪除】。**作后,相應收入均不納入年度匯算。
注:【申訴】和【刪除】區別在于,【申訴】后,相應記錄將進入稅務系統內部異議申訴環節進行處理;而【刪除】后,相應記錄不進入異議申訴環節。對某條記錄進行申訴或刪除后,可以“撤銷申訴”或“恢復刪除”。
(2)匯算清繳環節里,全年一次性獎金的計稅方式,可以通過【獎金計稅方式選擇】進行設置和調整。
(3)住房租金和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不能同時享受,如果系統里兩項同時存在,需要選擇確認其中一項。
(4)如果有商業健康險、稅收遞延養老保險,可以在其他扣除明細列表界面,進行新增和修改。
(5)如果2020年度有捐贈支出,可以在準予扣除的捐贈額列表界面,進行新增和修改。
(1)若2020年度收入不足 12萬元且有應補稅額,或者收入超出 12萬元但應補稅額≤400元,申報提交后無需繳款。
(2)若存在應補稅額但不符合免于申報,可點擊【立即繳稅】,根據提示完成支付即可。
若暫不繳款可以選擇【返回首頁】或【查看申報記錄】,后續可再次進行繳款。
注意:需要在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繳款,逾期會有滯納金的。
(3)若存在多繳稅款,可點擊【申請退稅】,選擇銀行卡后提交退稅申請,錢會打進你選擇的銀行卡里。
如果銀行卡不在身邊,或者暫時不想退稅,可以點擊【暫不處理,返回首頁】。后續可再次發起退稅申請。
如果之前沒有綁定銀行卡,需要先添加銀行卡。退稅使用的銀行卡,建議您選擇一類銀行卡,同時還要確保退稅賬戶在收到退稅前處于正常狀態,賬戶掛失、未激活、注銷等均會造成退稅不成功。
你可通過【查詢】-【申報查詢(更正/作廢申報)】-【申報詳情】查看已申報情況。若發現申報有誤,可點擊【更正】或【作廢】。
三、如何委托單位辦理個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
1、單位代為辦理確認:增加電子等方式
**公告2021年第2號規定:由單位代為辦理的,納稅人應在2021年4月30日前與單位以書面或者電子等方式進行確認。
(1)由單位代為辦理的,納稅人應在次年4月30日前與單位進行確認。
(2)增加了電子確認方式,即納稅人可通過電子郵件、短信、微信等進行確認,與書面方式有同等法律效力。
【提醒】完成確認后,納稅人需要將除本單位以外的2020年度全部綜合所得收入、扣除、享受稅收優惠等信息資料如實提供給單位,并對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
2、納稅人未與單位確認請其代為辦理的,單位不得代辦
**公告2021年第2號規定:納稅人未與單位確認請其代為辦理年度匯算的,單位不得代辦。
3、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實習生可以要求單位代辦
**公告2021年第2號規定:任職受雇單位除支付工資薪金的單位外,還包括按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單位,主要是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或正在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實習生等情形。如納稅人向單位提出代辦要求的,單位應當辦理,或者培訓、輔導納稅人通過網上稅務局自行完成年度匯算申報和退(補)稅。
如果在2020年度發生大病醫療費用,符合標準的可以在匯算清繳中進行扣除。
關于個人所得稅如何清算匯繳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4030158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