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鐵們好,相信很多人對個稅稅種有幾種都不是特別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下關于個稅稅種有幾種以及個稅指的是什么稅的問題知識,還望可以幫助大家,解決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個人所得稅屬于什么稅種有什么要求
個人所得稅屬于個人稅,要求就是國家的公民、居住在該國的個人、外國個人從該國獲取收入的人,都需要繳納。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其公民、居住在該國的個人以及來自該國的外國個人的收入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在一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要的稅種,占財政收入的很**例,對經濟的影響更大。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交第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稅法自1980年頒布以來的第七次重大修訂。
1.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在征收和管理個人所得稅的過程中調整稅務機構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之間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英國是最早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國家。1799年,英國開始嘗試以差別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直到1874年,它才成為英國的固定稅。
2.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包括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居民納稅人完全有納稅義務,并且必須就其從**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有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非居民納稅人僅就其從**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其公民、居住在該國的個人以及來自該國的外國個人的收入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在一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要的稅種,占財政收入的很**例,對經濟的影響更大。
3.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交第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稅法自1980年頒布以來的第七次重大修訂。《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已于2018年8月27日提交第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根據該決定草案,基本扣除標準計劃為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新稅率保持在3%至45%之間。2018年8月31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改決定獲得通過,基本扣除標準調整為每月5000元,并將于2018年10月1日實施[3]。從2022年1月1日起,個人年終獎金將納入綜合收入中,以支付個人所得稅
稅種有哪幾種
法律分析:一般稅種共七大類:
1、流轉稅類: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2、所得稅類: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3、資源稅類: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4、特定目的稅類:城市維護建設稅、耕地占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目前暫停征收)、土地增值稅。5、財產稅類: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遺產稅(目前沒有立法開征)。6、行為稅類: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契稅、證券交易稅(目前沒有立法開征)、屠宰稅、筵席稅。7、農牧業稅類:農業稅(含農業特產稅)牧業稅。
另一種分類形式:
一、按課稅對象1、流轉稅。流轉稅是以商品生產流轉額和非生產流轉額為課稅對象征收的一類稅。流轉稅是我國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類,稅種。2、所得稅。所得稅亦稱收益稅,是指以各種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
所得稅也是我國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類,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統一為25%。(《企業所得稅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征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1、流轉稅類: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2、所得稅類: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3、資源稅類: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4、特定目的稅類:城市維護建設稅、耕地占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目前暫停征收)、土地增值稅。5、財產稅類: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遺產稅(目前沒有立法開征)。6、行為稅類: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契稅、證券交易稅(目前沒有立法開征)、屠宰稅、筵席稅。7、農牧業稅類:農業稅(含農業特產稅)牧業稅。
另一種分類形式:
一、按課稅對象1、流轉稅。流轉稅是以商品生產流轉額和非生產流轉額為課稅對象征收的一類稅。流轉稅是我國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類,稅種。2、所得稅。所得稅亦稱收益稅,是指以各種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
所得稅也是我國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類,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統一為25%。(《企業所得稅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征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另一種分類形式:
一、按課稅對象1、流轉稅。流轉稅是以商品生產流轉額和非生產流轉額為課稅對象征收的一類稅。流轉稅是我國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類,稅種。2、所得稅。所得稅亦稱收益稅,是指以各種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
所得稅也是我國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類,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統一為25%。(《企業所得稅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征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一、按課稅對象1、流轉稅。流轉稅是以商品生產流轉額和非生產流轉額為課稅對象征收的一類稅。流轉稅是我國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類,稅種。2、所得稅。所得稅亦稱收益稅,是指以各種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
所得稅也是我國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類,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統一為25%。(《企業所得稅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征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所得稅也是我國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類,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統一為25%。(《企業所得稅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征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法律依據:《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征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第一條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征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第二條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征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第三條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個人所得稅包含哪些種類
個人所得稅包含工資、薪金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綜合所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經營所得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對個人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個人所得稅(稅種)
個人所得稅所得類型有哪些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在**,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個人所得稅按所得性質的不同,適用不同的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3%-45%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個人獨資、合伙企業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
(3)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可按應納稅額減征30%。
(4)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40%的**超額累進稅率。
(5)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
所得稅包括哪幾個稅種
1、所得稅一般來說包含的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就是個人就個人工資所得繳納的。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告帆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2、稅現行的稅種總共包含17個,分別是流轉稅中的增值稅、消費稅、關稅。所得稅中的: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中的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以及財產和行為稅中的房產稅、車船稅、契稅、印花稅。
3、所得稅是對我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生譽彎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計算公式是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其中,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
4、所得稅法定扣除項目是據以確定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項目。企業所得稅條例規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是企業的收入總額減去成本、費用、損失以及準予扣除項目的金額。成本是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各項直接耗費和各項間接費用。費用是指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損失是指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營業外支出、經營虧損和投資損失等。除此以襪虛雹外,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對納稅人的財務會計處理和稅收規定不一致的,應按照稅收規定予以調整。
5、綜上所述,根據我國規定:所得稅是指以各種所得額為征稅對象的稅收,主要包括兩大稅種,即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是5000元,以前的起征點3000元。
6、《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
7、第三十一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
8、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準,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好了,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4030158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