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按多少交:個人所得稅多少交多少稅
大家好,如果您還對個人所得稅按多少交:個人所得稅多少交多少稅不太了解,沒有關系,今天就由本站為大家分享個人所得稅按多少交:個人所得稅多少交多少稅的知識,包括個人所得稅按多少交:個人所得稅多少交多少稅的問題都會給大家分析到,還望可以解決大家的問題,下面我們就開始吧!
個人所得稅三項扣除標準提高的最新熱點問答
12366
熱點梳理
問答來啦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提高個人所得稅有關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的通知》,提高了三項扣除標準。為幫助廣大納稅人順利填報并享受,申稅小微收集整理了一篇熱點問答,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1.
最新提高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的具體規定是什么?
答:根據《關于提高個人所得稅有關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由每個嬰幼兒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由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其中,獨生子女每月扣除3000元;非獨生子女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3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不超過1500元。
2.
我之前已經填報享受過專項附加扣除,是否需要重新報送相關信息?
答:納稅人已經填報享受2023年度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的,無需重新填報,信息系統將自動適用提高后的專項附加扣除標準。
3. 在限額提高之前多繳的稅款如何處理?
答:此前多繳的稅款可以自動抵減本年度后續月份應納稅款,抵減不完的,可以在辦理2023年度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繼續享受。
4. 寒暑假算不算在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的扣除期間內?
答: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學歷教育和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期間,包含因病或其他非主觀原因休學但學籍繼續保留的休學期間,以及施教機構按規定組織實施的寒暑假等假期。
5.
父母均要滿60歲還是只要一位滿60歲即可享受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
答:父母中有一位年滿60周歲,納稅人就可以按照規定標準享受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
6.
我是一個合伙企業合伙人,平時取得的都是經營所得,沒有工資薪金所得,應該如何享受提高后的專項附加扣除?
答:納稅人取得經營所得,平時也沒有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等有關規定,可以在辦理2023年度經營所得匯算清繳時享受提高后的專項附加扣除標準。
給個人養老金稅惠算算賬
來源:**網-**日報海外版
null
商海春作(新華社發)
2023年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填報開始了!不少人發現,除了和往年一樣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之外,“個人所得稅”APP增加了“個人養老金扣除信息管理”功能,納稅人導入個人養老金扣除信息,就可在個稅預扣預繳或匯算清繳階段進行稅前扣除。
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并進行繳存、投資、領取等,能省多少稅?我們一起算算這筆賬。
繳存當年抵扣個稅基數,每年最高12000元
個人養老金制度是**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這種“**政策支持”,很大程度體現在稅收優惠政策上。
****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稅收優惠政策是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計劃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個人養老金的個稅遞延模式下,“國家讓渡了當期稅收收入,將個稅征收推遲到幾十年之后賬戶持有人退休時再補繳,目的是激勵國民建立個人養老金。”
稅惠支持首先體現在繳存階段。**、國家**明確,個人所得稅政策對個人養老金實施遞延納稅優惠,在繳費環節,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每年12000元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
**養老金融50人論壇副秘書長孫博分析,針對繳存個人養老金實施的個人所得稅優惠支持政策,“可以理解為在贍養老人等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外,增加了個人養老金扣除項,額度是每年12000元。只不過,這項扣除資金必須進入專門的賬戶進行養老投資,直到退休才能領取。”
在北京市一家國企工作的方琳年收入30余萬元,對比是否參加個人養老金的兩種個稅繳納情況,她算了一筆賬:“按照年薪30萬元計算,不算專項附加扣除,扣除6萬元起征點、6萬元社保公積金,繳稅基數就是18萬元,乘以20%的適用稅率,再減去速算扣除數16920元,我全年應繳個稅19080元。”
方琳發現,如果自己每月繳存1000元個人養老金、用足每年12000元限額,基數在進行稅前扣除后就降至16.8萬元,這時全年應繳納個稅為16680元,“算下來,如果頂格繳費參與個人養老金,我每年就可節稅2400元,這還僅僅是繳存環節的優惠,沒有算上投資和領取環節。”方琳說。
這一水平不是在繳存環節享受稅惠的“天花板”。據了解,居民參與個人養老金,最高每年可節稅5400元。專家分析,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對于中高收入人群吸引力較大。按照**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制,計算應納稅額時采取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居民收入越高,參與個人養老金節稅的效果就越好:例如,當居民適用最高一級個稅稅率即45%時,稅前在綜合所得扣除12000元后,應納稅額比不參與個人養老金的情形減省5400元。
領取時繳稅稅率較低,單獨按3%計征
遞延征稅模式下,繳費和收益環節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將納稅義務遞延至養老金實際領取環節,降低投保人當期稅務負擔。
在領取環節,稅收優惠力度也不小。**、**明確,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這個“3%”是什么水平?對比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時的老政策看,此前對個人領取商業養老金征稅,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稅,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稅,最終領取環節的實際稅負為7.5%。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認為,將領取個人養老金收入的實際稅負由7.5%降為3%,以“真金白銀”提高了群眾的受惠程度。
雖然3%的稅率不高,但不少居民有疑問:個人養老金在繳存環節享受了稅收優惠,但領取時還要繳稅,這樣“一來一回”還劃算嗎?
專家指出,領取時稅率定在3%,提高了個人養老金對月收入在5000元至8000元(即年收入介于60000元至96000元)之間人群的吸引力。
據了解,全年綜合所得略高于60000元起征點的人群,繳納個稅適用稅率為3%,與個人養老金領取時稅率相等。業內人士分析,這部分人群將當期部分收入放入個人養老金賬戶,未來領取時按3%的稅率遞延納稅,僅從稅負上看屬于“不賺不賠”,但綜合考慮到投資收益等因素,仍然值得參與。
“當期個稅稅率為3%的人,參加與不參加個人養老金的稅收效果是一樣的。但個人養老金可投的專屬養老金融產品具有費率優惠,參加仍有好處。比如個人養老金可投的公募基金,管理費和托管費直接打了五折,且不收銷售服務費、豁免申購費和部分贖回費。”孫博說。
同時,對于月收入高于8000元(年收入高于96000元)的人群而言,參加個人養老金、享受稅收優惠則是“穩賺不賠”。
30歲的余海波參加工作5年,每年到手收入10萬余元。“年輕人剛**支出比較多,收入勉強夠花,原本沒想參加‘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但仔細看了手機銀行的產品介紹,還是決定參與,即使不頂格交,也算個人理財的一步閑棋。”
余海波介紹,自己的收入水平適用個稅稅率為10%,“我準備第一年往個人養老金賬戶放夠12000元,退休領取時,即使要做遞延納稅,10%與3%之間也有7個百分點的稅率差,我仍可節稅840元。假如我每年都能頂格放12000元,連續繳存30年,就能享受25200元的稅收惠差。此外,我還能從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理財產品中獲取長期投資收益,這個年化收益率很可能也比3%高,即使考慮通脹也不虧。”
不過,有專家指出,參加個人養老金享受稅惠并非對所有人群都劃算。由于個人養老金在領取時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3%的稅率計稅,也就不受個稅起征點影響。對全年綜合所得低于個稅起征點的居民而言,目前并不適合投資個人養老金。
啟動首月超1000萬人開戶,稅惠政策“磁力”強
在個人養老金快速“鋪開”過程中,稅收優惠向不同年齡段和收入水平的人群釋放了強勁“磁力”。
年過五旬的上海市民沈桐收入較高,第一時間開通了賬戶。沈桐發現,頂格繳納個人養老金后,僅繳存階段就能享受每年4000余元的節稅,“領取時個稅稅率3%,等同于現行超額累進稅制下最低一檔稅率,同樣很劃算。”
據了解,個人養老金制度已在全國36個先行城市(地區)實施,凡是在先行城市建立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的勞動者,都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人社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個人養老金去年11月25日啟動實施后第一個月,就迎來超1000萬人開通賬戶,開端總體良好。
“通過實施個稅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居民參與其中,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自我保障意識,也有利于發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推動建設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李旭紅說。
截至去年底,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在內的23家銀行已開通個人養老金業務。記者發現,相關銀行大多已在手機銀行APP詳細介紹了個人養老金相關稅惠政策,用戶在線上完成開戶后即可購買相關理財產品。
不少銀行結合稅惠支持等配套政策,為客戶提供針對**。
寧波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可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5家城商行之一,寧波銀行將以家庭為單位向客戶提供養老規劃服務,并為企業單位規劃渠道專案,結合個人養老金政策,為渠道客戶提供綜合服務方案。
總體看,稅收優惠體現在個人養老金繳存、投資、領取的全過程中。
“在現行制度設計下,稅惠政策不僅體現在繳存、領取這兩個環節,在投資環節也有體現。”沈桐分析,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對有能力、有意愿進行長期投資的人很具吸引力,“封閉管理、靈活繳存,沒有當期壓力。本金加上投資收益,積少成多,能夠為老年生活增加不少保障。參加工作年頭久的,現在開戶也不遲!”
如果在個人養老金繳存金額較少、投資收益很高,是否會出現領取時稅負增加的情況?
孫博表示,測算表明不存在此類情況,“若個人所得稅當期繳納而非遞延納稅,看似只對本金征稅,但納稅部分本可產生同樣高的收益,因此當期繳稅實際上暗含了對未來收益預征稅。”
個人所得稅稅率、預扣率匯總表出爐!超詳細!太有用了!
最近,稅政君經常收到會計朋友留言要稅率表,今天來一個大匯總,**學習
個稅稅率表2019和2018的區別
**:個人所得稅稅率、預扣率大全
1、《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兩個稅率表:
(適用于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匯算清繳)
(適用于納稅人取得經營所得預繳和匯算清繳)
2、《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3、《**、國家**關于調整住房租賃市場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0〕125號)第三條:
對個人出租房屋取得的所得暫減按10%的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
4、《**、**、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財稅〔2018〕22號)第一條第(二)款第3項:
對個人達到規定條件時領取的商業養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稅,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計入“其他所得”項目。
5、《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國家**公告2018年第61號)規定的三個預扣率表:
(適用于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扣繳義務人預扣預繳)
(適用于居民個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扣繳義務人預扣預繳)
(適用于非居民個人取得四項勞動**所得,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
6、《**、國家**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規定的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
(適用于居民個人2019年后取得全年一次**獎金、**企業負責人取得年度績效薪金延期兌現收入和任期獎勵、個人按年領取或除特殊原因外一次**領取年金個人賬戶資金、單位低價向職工售房職工少支出的差價等情形。)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110257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