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稅率2011(個人所得稅核定征收稅率)
很多朋友對于個人所得稅稅率2011(個人所得稅核定征收稅率)和個人所得稅稅率2011(個人所得稅核定征收稅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5000元個稅起征點10月1日實施,那9月工資該交多少稅?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孫志成
圖片來源:視覺**
8月31號,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下稱《決定》),《決定》稱:“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也就是俗稱的“起征點”)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也就是說,個稅起征點的上調,在2018年年內就能夠得到落實,這對于廣大以工資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上班族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不過,在社會各界針對個稅起征點的討論聲音中,每日經濟**記者注意到了一個讓不少人困惑的話題:對于那些選擇延后到下月發放工資的企業和單位來說,在個稅起征點調整的交接期,個稅起征點應該按照怎樣的標準執行?比如說,有不少的企業通常會在10月份發放9月的職工工資、在11月份發放10月的職工工資,那么,在這些企業上班的員工最早能在哪個月享受到個稅起征點上調的紅利呢?
記者的一位朋友就認為:“我理解,如果說10月1日以后的工資所得才可以按照5000元的新起征點計算的話,那么這就是意味著10月的工資按新個稅起征點算,9月的工資就得按照之前的3500元的舊個稅起征點算,和這個月的工資在當月發還是下個月發沒有關系。對于那些延后到下月發工資的企業來說,他們要到11月才能享受到個稅起征點的上調,因為那個時候,他們才剛剛拿到10月份的工資。”
不過,也有人持不同的觀點。記者的另一位朋友就表示:“我覺得,這里說的10月1日以后的工資所得,應該不是指“10月及以后月份的工資”,而是指“10月及以后月份發放的工資”。對于那些習慣延后到下月發放工資的企業來說,這就意味著這些企業員工9月份的工資就可以享受5000元的新個稅起征點了,根本沒必要拖到11月。”
那么,這兩種觀點到底哪一種才是正確的?記者注意到,對于“10月發放9月工資的企業員工究竟該按照什么標準計算個稅起征點”的問題,其實,國家有關部門在近日已經給出了非常明確的**。
9月7日,**和國稅總局發布了《關于2018年第四季度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和稅率適用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明確規定:對納稅人在2018年10月1日(含)后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統一按照5000元/月執行, 并按照本通知所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計算應納稅額。對納稅人在2018年9月30日(含)前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按照稅法修改前規定執行。
記者注意到,從《通知》內容來看,其中只強調“10月1日后實際取得的工資”可按照每月5000元的新標準計算起征點,并沒有規定可享受新起征點的工資到底是應發的10月工資、還是應發的9月工資,判定標準只是“員工什么時候把工資拿到手”。所以說,從文件內容看,上面提到的第二種觀點更加符合實際。
也就是說,對于那些“10月發放9月工資”的企業,員工10月拿到手的9月工資,就應該適用5000元的個稅起征點。當然,顯而易見的是,對于那些選擇在9月發放當月工資的企業,其員工9月的工資,還得要執行3500元/月的個稅起征點。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事實上,在之前的個稅起征點調整中,跨月發放工資應如何計算個稅這個問題,就曾經被提起過,而當時,有關主管部門也對此給出了相當明確的回復。
例如,自2011年9月1日起,個稅起征點從此前的2000元提高到了3500元。當時,國稅總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舉例說明稱:“舉例來看,比如某單位在8月份向員工發放工資、薪金并代扣稅款,不管發放的是哪個月份的工資、薪金,均應適用舊稅法規定的減除費用標準(2000元)和稅率表。同樣,該單位在9月份發放工資、薪金并代扣稅款,不管發放的是哪個月份的工資、薪金,均應適用新稅法規定的減除費用標準(3500元)和稅率表。”
記者還注意到,根據《通知》內容顯示,10月1日之后職工實際獲得的工資不僅可以享受5000元/月的新起征點,還可以享受經過調整的新個稅稅率表。記者根據測算發現,假設一名職工每月在扣除社保費用后的工資是1萬元,且全年無其他額外收入,采取新版征收方案,每個月需繳納個稅僅相當于之前的40%左右。
每日經濟**
10月1日后,個稅減除費用和稅率怎么算?**發通知了!
據**網站消息,**、**7日下發《關于2018年第四季度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和稅率適用問題的通知》,通知指出,對納稅人在2018年10月1日(含)后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統一按照5000元/月執行;對納稅人在2018年9月30日(含)前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按照稅法修改前規定執行。
通知明確,關于工資、薪金所得適用減除費用和稅率問題;對納稅人在2018年10月1日(含)后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統一按照5000元/月執行,并按照所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計算應納稅額。對納稅人在2018年9月30日(含)前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按照稅法修改前規定執行。
△資料圖:山西太原一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清點貨幣。中新社記者 張云 攝
關于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自然人投資者、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的生產經營所得計稅方法問題;
——對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自然人投資者、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2018年第四季度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執行,前三季度減除費用按照3500元/月執行。
——對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自然人投資者、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2018年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用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分別計算應納前三季度稅額和應納第四季度稅額,其中應納前三季度稅額按照稅法修改前規定的稅率和前三季度實際經營月份的權重計算,應納第四季度稅額按照本通知所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二(以下稱稅法修改后規定的稅率)和第四季度實際經營月份的權重計算。具體計算方法:
1、月(季)度預繳稅款的計算。
本期應繳稅額=累計應納稅額-累計已繳稅額
累計應納稅額=應納10月1日以前稅額+應納10月1日以后稅額
應納10月1日以前稅額=(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前規定的稅率-稅法修改前規定的速算扣除數)*10月1日以前實際經營月份數÷累計實際經營月份數
應納10月1日以后稅額=(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后規定的稅率-稅法修改后規定的速算扣除數)*10月1日以后實際經營月份數÷累計實際經營月份數
2、年度匯算清繳稅款的計算。
匯繳應補退稅額=全年應納稅額-累計已繳稅額
全年應納稅額=應納前三季度稅額+應納第四季度稅額
應納前三季度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前規定的稅率-稅法修改前規定的速算扣除數)*前三季度實際經營月份數÷全年實際經營月份數
應納第四季度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后規定的稅率-稅法修改后規定的速算扣除數)*第四季度實際經營月份數÷全年實際經營月份數
《**國家**關于調整個體工商戶業主 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自然人投資者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的通知》(財稅〔2011〕62號)自2018年10月1日起廢止。
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趕緊對照著算一算!
覺得有用的請點贊!
大家都愛看
關于個人所得稅稅率2011(個人所得稅核定征收稅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能幫助到您。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uuuxu.com/20231008568922.html